|
[复习指导]
一、 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华北平原旱灾、洪灾、土壤盐碱化是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旱指春旱,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未到,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涝是指夏秋水涝,夏季降水过分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多发生在地势低平、地下水较浅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将地下水盐碱带到地表,形成盐碱地,兴修农田水利,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解决旱灾;治理河流、兴修水利,防治水患,改造盐碱地及防止进一步盐碱化。
二、 土地和黑土地
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在山西、陕西、甘肃境内,分布有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还有含少量大的黄河,以及由黄河、滇河所携泥沙冲积而成的黄色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土壤中富含腐殖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三、 河成灾原因及治理措施
从地形上看,海河的主要支流都发源于黄土高原区;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结果使海河含沙量很大,当进入平原后,泥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水系,各条河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海口入海,无法顺利宣泄,常常造成泛滥。现在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并修建了许多水库,以调节河流水量;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使天津、河北等地免受洪水的灾害。
四、 全国最大城市--上海
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处,居我国大陆沿海的中间位置。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这里相接,在海陆交通和长江航运方面具有枢纽的地位。上海位置优越,腹地宽广,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多以这里作为进出海洋的门户。因此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商业中心和重要出口基地。
五、 青藏高原的太阳能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进损耗少,加上纬度较低,白天多晴天,直接辐射较强。
六、 西藏高原的地热资源
西藏高原地热资源丰富,这与本区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有关。喜马拉雅山形成历史较晚,地壳新构造运动强烈,青藏高原大幅度降起上升,并随着强烈、频繁的岩浆活动不断地从地下深处携带大量热能,烘烤加热深浅不同的地下含水层,使其形成储热层,在适当的条件下,储热层里的热流体(水、汽、气)就以各种形式显示于地表,成为汽泉、热泉、沸泉、喷泉、水热爆炸等,这种地区一般称为地热显示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富集有可供经济利用的地热资源的地域叫地热田。
七、 经济特区
它是我国主权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只是属于实行特殊政策和经济管理体系的特别地区,特别之处可归纳为四点。①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利用外资;②经济活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或市场调节为主;③对于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出入管理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和方便;④国家给予较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
第四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 资源
[知识要点]
一. 自然资源概述
1. 概念与分类
(1)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
(2)只要利用得当,保护合理就能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的属于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而矿产资源需漫长年代,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形成,故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 特征
(1) 自然资源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和不均衡性。其中可再生资源具有明显地带性地理规律,矿产资源独具地质规律。
(2) 许多自然资源之间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3) 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展和提高的。
3. 利用保护
(1)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如何节约、综合利用及寻找替代品问题。
(2) 对于再生资源,则是如何保护和促进更新以及如何充分加以利用问题。
二. 土地资源
1.概念与分类
(1) 土地资源是陆地表层部分,由岩石,岩石风化物和土壤构成。
(2) 按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滩涂,沼泽,荒漠,建筑用地等等。
2.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点
(1) 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 山地多,平地广,耕地比重小。
(3) 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4)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3. 存在问题
(1)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
(2)滥恳草原、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
(3)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4)滥占耕地修路建房,导致耕地锐减。
4.利用保护
(1) 核心问题--保护有限土地资源。
(2)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 布局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 两项措施--第一,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第二,农业生产要稳妥扩大耕地面积与努力提高单产相结合。
三. 森林资源
1.资源价值
(1)环境资源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E.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少噪声,杀菌抗病。
(2)物质资源 提供木材,原材料,食品饲料等。
(3)国防资源 防护国土,加强战备。
2.世界概况
(1)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达30%;一个国家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且分布较均衡,就能生产大量木材,还能防御自然灾害,保护农业稳定发展。
(2)世界原始林主要有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两种类型。南、北美洲、北亚、东南亚、非洲等道地区为主要分布区。但热带雨林正在遭受大规模破坏。
3. 我国特点
(1) 宜林地广,森林树种丰富。
(2) 森林面积小,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少。
(3) 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4)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4. 我国对策
(1)颁布《森林法》,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大力植树造林,规定每年种植3-5棵树为每位公民义务。故我国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第一。
(2)实施防护林重点工程
A、三北防护林 横贯"三北"13个省级政区的万里风沙线,防风固沙,保护水土,防护面积占国土40%以上。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覆盖长江中上游流域9个省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长江三峡工程的配套工程。
C、沿海防护林 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到广西北仑河口,防风浪护堤岸工程。
D、太行山绿化工程 太行山植被稀疏,水源涵养条件差,加重了华北水资源缺乏程度。
E、平原绿化工程 属于农田防护林系。
四. 草原资源
1、概念:草场资源既包括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也包括高山草甸和河漫滩草甸。
2、世界分布
(1) 热带草原主要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温带草原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
(2) 就国家而言,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美国、阿根廷、蒙古、新西兰等草场丰富。
3、我国概况
(1) 总面积居世界第二,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我国主要草场分布有东北草原区,蒙甘宁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和南方草山区五大地区。
(3) 存在问题 靠天养畜、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碱化,载畜量越来越少。
(4) 对策
A、依据《草原法》加强管理,规定合理载畜量,定期轮牧或轮流打草
B、建设人工草场,扭转靠天养畜落后局面。
五.水生动植物资源
1.浅海渔场面积占世界1/4,居世界第一。
2.珍稀水生动物有白鳍豚,扬子鳄,文昌鱼等等。
3. 问题
A,滥捕滥猎,使部分种类濒临灭绝。
B,海洋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衰退。
六.自然保护区
1.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化和多种生态系统。
2.我国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名录
吉林长白山,四川卧龙,广东鼎湖山,贵州梵净山,福建武夷山,内蒙古锡林郭勒,湖北神农架,新疆博格达峰,江苏盐城,云南西双版纳,贵州茂兰,浙江天目山,黑龙江丰林,四川九寨沟与黄龙。
七.矿产资源
1.概念 矿产是指富集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成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
2.世界概况
(1) 一个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作为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标志。
(2)发达国家消费大部分矿产,并在掠夺和加工中牟取暴利;发展中国家开采、出口矿产资源,部分国家甚至在经济上依附于此.为此,发展中国家应发展民族资源加工工业。
(3)虽然某些矿产目前出现枯竭迹象,但随技术进步,我们利用类型会增多,品位要求会降低,综合利用程度会提高,我们利用矿产资源的前景是广阔的。
(4) 开矿存在的环境问题。
A. 露天采矿剥离岩土,导致水土流失。
B. 地下采矿形成采空区,导致地面沉陷,破坏地下水自流循环。
C. 废矿石占用大片土地。
D. 采矿"三废"污染环境。
3.我国特点
(1)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钨,钒,锌,钛,稀土,锑等储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矿种较齐全,资源配套较好的少数国家之一;矿业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三。
(2)铁等一些重要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金刚石、铬、铂、钾盐等矿种短缺或不足。
(3)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我国三大伴生矿是攀枝花铁矿伴生钒钛矿,白云鄂博铁矿伴生稀土矿,金昌金川镍矿伴生多种金属。回收率低会浪费资源,造成污染。
(4) 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集中分布便于大规模开发,但运输压力大。
(5) 矿产资源形势严峻。尤其是石油,天然气 ,煤,钾,铁,铜这6种支柱性矿产探明储量严重不足。
4.对策
(1) 保护矿产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
(2) 加强地质勘查,探明后备储量。
(3) 加强国际合作,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