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生文学大视野(中外文学常识名著名家知识积累)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0:56:19 | 只看该作者
齐白石(1864~1957),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兰亭,后改名璜,字萍生,小名阿芝,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坞老民、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

齐白石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那时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陈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人称“芝木匠”,1882年他给一家雕花,在主顾家“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非常高兴,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1888年,齐白石27岁时开始绘画生涯,先后从萧乡陔、文少可、胡沁园、谭溥等人学画,从陈作埚读书,从王湘绮攻读诗文,任龙山诗社社长。1902年起,出游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七年间“五出五归”,得见名山大川,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1917年二进北京,结识陈师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1919年定居北京,从陈师曾劝,始行变法。1926年应林风眠聘于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任教。1936年游四川。1937年自加两岁。60岁后定居北京,以篆刻卖画为生。这时期他与梅兰芳相识,第一次碰面时,齐白石为梅兰芳画草虫,梅兰芳则为齐白石唱一段贵妃醉酒。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应徐悲鸿聘,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

齐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跨越了两个世纪,活到将近百岁。继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翠。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诞生100周年纪念展览会》。1983年底至1984年1月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齐白石诞辰120周年作品展览》。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问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0:56:32 | 只看该作者
老舍(1899~1966)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西城小杨家胡同一个困苦的贫民家庭,老舍的父亲是一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生活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1913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并兼任国民学校校长。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多彩的世界和浓烈的乡思,将他拉入文学的天堂。他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业余开始小说创作。写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老舍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29年夏,老舍取道法、德、意、新加坡等国回国。次年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课余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月牙儿》(1935)、《骆驼祥子》(1936)、《我这一辈子》(1937),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特别是小说《骆驼祥子》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对于城市贫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成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骆驼祥子》是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40年代译成英文以后,也赢得了外国读者的喜爱。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只身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管协会的日常事务。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有话剧《残雾》,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1939年6月,他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慰问抗战军民。近半年之中,行程两万余里,历经川、鄂、豫、陕、宁、青、甘、绥八省,包括延安和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些,都开阔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生活,他的政治态度明显地激进起来。抗战后期,他又投身日渐高涨的民主运动之中。以上变化也鲜明地反映在他的创作中。他先后在济南、武汉、重庆等地,与演唱曲艺的艺人讨论编写抗战鼓词的问题,自己也利用各种旧形式写了不少宣传抗战的通俗作品,包括京剧、鼓词、相声、数来宝、坠子、话剧等,供艺人演出。1944年初,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以浓烈的油彩涂抹出在民族存亡关头这座古老城市的众生相,细致刻画了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中下层居民的内心冲突和由此萌发的觉醒,蕴含着对于他们的鞭挞和期待,在他关于北京市民的众多描绘中增添了不少丰富多彩并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画幅。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赴美讲学。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日,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他以巨大的热诚,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从事传统艺术的改革、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同时创作了《茶馆》《龙须沟》等著名话剧。1951年,话剧《龙须沟》上演,引起文艺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一个来自旧中国的老作家能在短促的时间里,写出这样一部歌颂新中国的优秀作品,它的成功引起普遍的赞叹,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努力了解、体验新的生活,反映在作品中,写出历史的跃进。

在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是话剧《茶馆》(1957)和小说《正红旗下》(1961~1962,未完)。前者以北京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据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结构严密,一气呵成,再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虽有浓厚的悲剧意味,却都跳跃着时代的脉搏,显示出人民的力量和历史前进的趋势,具有一种内在的历史乐观主义精神。这标志了作家的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有了重要发展。《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是现代中国作家中作品形式体裁最为丰富多样的一个,而且在不少领域中都取得出色的成绩。在老舍身上,“不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最可宝贵的政治热情,而且也表现了同样可宝贵的艺术家的真正的勇气”(周扬《从〈龙须沟〉学习什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创新精神,使他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也使他永不满足已经取得的任何成就,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能够不断取得重要的进展和突破。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这样一个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残酷的迫害,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凌辱而含冤弃世。

作品介绍:

老舍戏剧集

《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神拳》《荷珠配》《归去来兮》《秦氏三兄弟》《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女店员》《大地龙蛇》《柳树井》《青霞丹雪》《青蛙骑手》《全家福》《西望长安》《谁先到了重庆》。

老舍长篇小说集

《蜕》《老张的哲学》《鼓书艺人》《文博士》《火葬》《无名高地有了名》《小坡的生日》《正红旗下》《牛天赐传》《赵子曰》《二马》《离婚》《骆驼祥子》《猫城记》

老舍短篇小说集

《赶集》《热包子》《爱的小鬼》《同盟》《大悲寺外》《马裤先生》《开市大吉》《歪毛儿》《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眼镜》《铁牛和病鸭》《也是三角》《蛤藻集》《上任》《牺牲》《柳屯的》《末一块钱》《老年的浪漫》《毛毛虫》《善人》《邻居们》《月牙儿》《阳光》《樱海集》《老字号》《断魂枪》《听来的故事》《新时代的旧悲剧》《且说屋里》《新韩穆烈德》《哀启》《火车集》《“火”车》《东西》《人同此心》《杀狗》《我这一辈子》《一封家信》《一块猪肝》《浴奴》《贫血集》《八太爷》《不成问题的问题》《小木头人》(童话)《一筒炮台烟》《集外》《不说谎的人》《创造病》《敌与友》《电话》《狗之晨》《记懒人》《民主世界》《牛老爷的痰盂》《沈二哥加了薪水》《生灭》《小铃儿》《新爱弥耳》《裕兴池里》《抓药》。

老舍曲艺作品

《厚古薄今》《活-武松》《假博士》《教授》《她记得》《抗战民歌二首》《空城计》《控诉搂包的》-大鼓书词《礼物》《恋歌》《流离》《乱形容》《说明白话》《覃本秀自述》《痰迷新格》《童谣二则》《微笑》《为和平而战》《为小朋友们作歌》《维生素》《小相声一则》《新春之歌》《新青年》《新诗》《雪中行军》《音乐的生活》《英雄赞《元旦铭》《慈母》《打刀曲》《读书》《二期抗战》《附录-致友人函》《歌唱伟大的党》《歌声》《鬼曲》《国葬》《过新年》《海外新声》《和平解放西藏》《红售货员》《红叶》《鸿兴饭馆红旗飘》《八九十枝花》《保民杀寇》《保我河山》《壁报诗》《别迷信》《长期抵抗》《陈各庄上养猪多》《成渝路上》《蒙古青年进行曲》《女儿经》《陪都赞》《青年》《青年突击队员》《清明》《日本撤兵了》《扫荡五气》《山高挡不住太阳》《神仙辞职》《生产就业》《柿子丰收》《蜀江船歌》《双反》《札兰屯的夏天》《战》《丈夫去当兵》《致富神咒》《中秋月饼》《祝贺北京解放十年》《祝贺儿童节1》《祝贺儿童节2》《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0:56:44 | 只看该作者
周汝昌,字玉言。研究员,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红学专著

《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主要作品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0:56:53 | 只看该作者
众说风云的林语堂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著作书目:《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第一流》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语堂文集》1978,开明《林语堂经典名著》(1—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人生的盛宴》(散文集)1988,湖南文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0:57:03 | 只看该作者
诗仙
──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约在二十五、二十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在安陆(今属湖北)与唐高宗时任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初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在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当时,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大都督,负责保卫和经管长江中部一带地区。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李□不听肃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0:57:1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化名人
──巴金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为了追求光明,1923年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上海、南京,进东南大学附中,并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与靳以合编《文季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二至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奖。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0:57:19 | 只看该作者
俄国散文之父
──果戈理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1809年4月1日出生在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德县大索罗钦镇的一个地主家庭里。

果戈理自幼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尤其喜爱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由于父亲早逝,他离家去圣彼得堡谋生,曾经在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先后供职。正是在圣彼得堡的这段经历令他饱尝世态炎凉和小职员度日的的艰辛,使他看到了严酷的社会现实本质,官场的黑暗与腐败,是对普通民众身受的苦难非常理解。这些都成为他日后文学创作的素材和动力。

圣彼得堡在果戈理文学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正是在这里,果戈理结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茹可夫斯基和普希金,这对于他走上创作道路有很大的影响。他与普希金的友情与交往传为文坛的佳话。

才华横溢的果戈理一生痛苦而短暂,但是创作的作品却成为世界名著流传至今。

1831年至1832年间,果戈理以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步入文坛,年仅22岁。这部小说集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被普希金誉为“极不平凡的现象”,从而奠定了果戈理在文坛的地位。作品笔调幽默、清新,结合了优美的传说、神奇的幻想和现实的素描,描绘了乌克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讴歌了普通人民勇敢、善良和热爱自由的性格,同时鞭挞了生活中的丑恶、自私和卑鄙。

除了写作以外,1834年果戈理还曾在圣圣彼得堡大学任教职,不过为了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一年多后随即弃职。在此期间,他相继出版了《密尔格拉德》和《小品集》(后来又称为《圣彼得堡故事》)两部小说集,这些作品标志着他创作上的一个新阶段。果戈理将讽刺的笔触转向了揭露社会的丑恶、黑暗和不平,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特别是1837年普希金不幸逝世之后,他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无愧地站在普希金遗留下的位置上,共同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果戈理的文学成就除了小说以外还有讽刺喜剧。1836年4月,著名喜剧《钦差大臣》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上演,轰动了整个京城。该剧逼真地反映了俄国专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黑暗,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官僚阶级的丑恶和腐朽。成为闻名世界的文学作品。

1835年起,果戈理开始《死魂灵》的创作,这部没有完成的作品是果戈理他作达到顶峰的标志。《死魂灵》的第一部终于在1842年问世。这是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宏篇巨制,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官僚、地主群像的真切、生动的描绘,有力地揭露了俄国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的吃人本质,极大地震撼了整个的俄罗斯。后来,他在极度的苦闷中将先后两次写成的《死魂灵》的第二部手稿,也先后两度付之一炬,果戈理的一生而穷困短暂,终身未娶,于1852年3月4日与世长辞,年仅43岁。临终前,果戈理在精神上已经完全为向他施加不良影响的马蒂厄神父所控制,他地说服果戈理放弃文学,献身上帝。果戈理听从马蒂厄神父的旨意焚烧了《死灵魂》第二卷的手稿,在封斋期以常人忍受不了的方式守斋,每天只吃几调羹燕麦糊和一片面包。夜里,为了不让自己做梦,他努力克制自己不睡觉。守斋的结果接踵而至,他终于大病一场。在2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系列佳作极大地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的宝库,终于成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代宗师。除了自己的造诣以外他还影响了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如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冈察罗夫、赫尔岑、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陀斯妥耶夫斯基曾坦言道:“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果戈理的《外套》中孕育出来的。”果戈理被誉为“俄国散文之父”,而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中的诗歌之父,因此,他们两人一向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的双璧。

戈理主要的作品有:《五月之夜》(或:女落水鬼)(1831)、《圣诞节前夜》(1832)、《伊凡?费多罗维奇?什邦卡和他的姨妈》(1832)《旧式地主》(1835)《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1834)《涅瓦大街》(1835)、《鼻子》(1836)、《画像》(1842)、《外套》(1842)、《马车》(1836)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0: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