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43|回复: 1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生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训练之诗词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09: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吟自吊 孤单闲散──品《清明》诗遥祭杜牧
袁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寻?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绝句诗可说是清明诗的开山之作,也是人们最为熟悉、传唱最广的。后世同类作品无一能企及。这也可说是杜牧的代表作。



此诗意境深远,让人浮想联翩。



“清明时节雨纷纷”开篇就营造了让人压抑沉闷的气氛,在这个特别的节气,见景生情,不得不让人心情悲郁。清明时节的雨,就像串串思念的泪珠从天际纷纷滑落。难道上天也懂这人世间的悲愁,相思而泣吗?也许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吧,这让悲伤的人更悲伤,惆怅的人更惆怅。“纷纷”一词既形容雨的多而密之形状,也暗喻人的心情犹如这清明节的雨一般。



“路上行人欲断魂”由景转入写人。刻画了失魂落魄的人儿冒雨独自行走在这漫长无尽的路上。他们是去凭吊谁呢?或许是作者自指,难不成在这个日子里,让他想起了唱后庭花而不知亡国恨的商女,抑或自吟自吊罢了。失去了生活的希冀已无所寄托,生活何以为乐呢?一下子找不到了方向,似乎只有寻觅中意的酒家痛饮一番才能释怀吧。



“借问酒家何处寻?牧童遥指杏花村”,此时由写人自然转到叙事。这时正巧路遇一个牧童,便问他何处有酒店,小牧童不解其心中事,只是远远地指向那富有酒乡盛名的杏花村。或许那里有让他大醉一场,忘却俗世凡尘之事的杏花美酒吧。



情在诗外。此诗言外透出一种闲散之人淡淡的无奈潦倒与悲凉苦闷。此时的杜牧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晚期。目睹战乱、疾苦、创痍,有着兼济天下之心却无报国机会,只能咏史以明心志或讥讽时弊,当仕途之路不顺之时便只好寄情于游花赏月,以酒销得“万古愁”,或“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来聊以自慰了。



这首诗语言平实无华,易记易诵。诗人曾“苦心为诗,不务奇丽”,这首印证了这点。全诗由景转入写人写事,不着痕迹,不加雕饰,于自然的表达中连贯一气,不显生硬。难怪后人有将它改写的: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寻?遥指杏花村。虽不如原诗表意清晰,但也不影响诗意的表达。



停笔且附和一诗聊表对古人的遥祭吧:



赤壁凭吊空遣怀,秦淮儿女自多情。

清明美酒解何忧?一帘幽梦伴天明。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燕坊中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09:14:54 | 只看该作者
壮志未酬 情归何处──读想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袁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之夜,花灯无数好像忽来的一夜东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花,煞是绚丽璀璨!天空散落下点点如星星般的烟火,随风飘落。繁华似景的街道上飞驰着来来往往雕饰华美的车马,美妙欢快的乐曲如凤鸟相鸣不绝于耳,就连夜空那一轮明月都仿佛随之翩然起舞,整个夜晚人们都在舞弄着鱼龙形的元夕灯戏。好一派流光溢彩、欢歌燕舞的热闹场面!



我悠然步行在十里长街上,怀想着我那梦萦于心的情人。可别离已久的她在何处?只看到那插戴着蛾儿般、雪柳般或黄金缀满头饰的女子,千娇百媚、笑语盈盈地从我眼前飞速来去。我依然在拥挤的人群中千百次苦苦寻找,无助地踽踽独行在繁华闹市中。不经意中转过头去,却发现原来她正在灯火阑珊处。



真的是她吗?我不敢相信,但愿吧……



这首词历来被称为是辛弃疾词作风格前后期的分水岭,但我认为它更似一个寂寞潦倒英雄悲情迟暮之际所吟唱的徘徊与憧憬的哀歌。



词的上阙写在万家团圆的元宵佳节之夜,眼前所见的是许许多多的花灯,好像一夜东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花,然踽踽独行的他却无心观灯,流露出的却是吹落满天星雨的感伤。香车宝马、凤鸣乐奏、悠转月光、鱼龙舞灯……尽收作者的笔端,一派繁华喧闹的盛世之欢。然而眼前的浮光掠影,磨去的却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豪情壮志,存留作者内心的只能是“蛾眉曾有人妒”([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怀才不遇的愤懑,即使是繁华盛景也只如转眼即逝的零落“花千树”。



下阙由状物转入到写人,将英雄豪情转化为儿女柔情。看似追寻梦中的“她”,其实则是追寻内心深处的政治理想。这与《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如出一辙。千百度的寻找暗喻着词人人生的几起几落,早年的激情及对统治者所抱的幻想,让他甘心为风雨飘摇中的南宋小朝廷献计献策,而这只能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慨然淡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不就流露出他的消极情绪和满腹牢骚。在被弹赅退隐后,词人似乎也厌倦了政治,表面上过着一种陶渊明式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然而现实使他不甘寂寞,所以才“众里寻他”,他曾一度聘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官,似乎不经意中竟在“灯火阑珊处”找到了词中的“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个满怀抱国之志的勇士,一个寄情田园与世相忘的文人,看似矛盾的性格却实实在在体现在辛弃疾的身上。政治上的孤危无望和理想化的救国之情铸就了一个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历代文人的宿命一样,辛弃疾的政治抱负终究化成泡影,于无声息中融入到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这正是:



戎马征战几时休,抱国志,何以酬?大漠征蓬随风起,烽烟万丈,金戈挥舞,沙场忠骨留。柔情儿女载不动,人生起落许多愁。是非成败终成空,英雄迟暮,空吟白首,惆怅付水流!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燕坊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09:15:03 | 只看该作者
简洁明快 文辞兼美──《与朱元思书》赏析随笔
袁安
《与朱元思书》是南北朝时期的一篇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吴均早年曾有志于作史,但因撰写《齐春秋》为粱武帝所黜,所以史志未遂。他的著作多已失传,传世之作主要是一些短札,如《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



《与》文主要写作者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的观感,它将本人的身心感受寄于景物描写中,简洁明快,清新悦目,于骈文中见作者潜词造句之功底,令人耳目一新。



此文构思严谨,层次分明。作者从合写与分写的角度,先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全文,点出富春江的山之奇、水之异的独特之处。开篇以清幽宁远的笔调映衬游历的闲适随兴之情,让读者也随之进入到优美旷远的胜境。接着作者分写了水的绿、深、清、急之特点和山的高、险、奇、密之景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进行白描,突出水之异与山之奇,而且还从人的视觉、听觉入手,描物摹声淋漓尽致,使静态的景物和动态的水势,形象的绘画与动听的万籁之声融合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人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增添了青山绿水的妙趣,而且给人无尽的美好感受。最后文章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将写景自然而然地转入到抒怀,是作者心与大自然的融合,作者的感情至此已得到了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忧愁烦闷于此已消失殆尽,不足为外人道了。篇末追笔,用“横柯”“疏条”紧承上文的“寒树”,补写出两岸山间的繁茂之状,营造了令人“息心忘返”的哲理境界,与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骈文起源于两汉辞赋,到魏晋时期已臻于成熟,出现了骈文大家鲍照,南北朝骈文的形式技巧又较魏晋代更精密了,北有孔稚圭南有吴均、江淹等。



骈文与散文相对,在句法上讲求对偶,而且把“偶句分类归纳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类型,这从《与》的语言上可见一斑,全文读起来十分酣畅,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在声律上,骈文要求平仄配合,音韵和谐。一般骈文中章句之内讲究音韵也是骈文所追求的。如“泠泠”“嘤嘤”叠音词的运用, 可说是“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

总而言之,《与》文不失为一篇简洁明快,文辞兼美的山水佳作。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燕坊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09:15:15 | 只看该作者
哀思悲怜 何寄于心──读李煜《相见欢》
袁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那一个

星辰寥落的夜晚

一个

孤独无望的词人

黯然无语独自走上

西边萧瑟空寂的楼阁



仰望苍穹

一弯如钩残月

镶挂在阴郁的夜空

在这幽静深邃的庭院中

几棵寂寞的梧桐树

稀立着——

是谁锁住了这清秋之景呢?

又有谁会解开

那困扰人心的门锁



那扰人的离愁啊!

像一缕惆怅的银丝

想剪却剪不断

想梳理却更繁乱

何至于此

别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滋味

笼罩心头



这是一个亡国之君所吟的自怨自艾的挽歌,是一个多情才子所唱的自慰自怜的悲伤情歌。



身陷囹圄中的李煜,有感于现实的捉弄,使他从一个君王沦为阶下囚,他的身世注定了他的悲剧。面对变幻无常的命运,他欲说无语,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问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仿佛这时才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醒悟过来,可又能怎样呢?国破家亡之人只能纵情声色与文学中麻醉自己了。正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囚禁于那深深庭院,诗人心中充满了无限怨恨与愁情。想着昔日的安逸日子一去不复返,终日相伴的佳人也离开了,留下的只能是心中的一缕离愁而已。“剪不断理还乱”,为何如此呢?是想忘却可又不能忘却,想重新拥有可心有余力不足。“自古多情空余恨”,谁又能说相见就一定欢快呢?徒增烦恼不是自讨没趣吗?这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也许正因如此,才“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种什么滋味呢?是只有一种吗?这几句诗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暇想空间,倒是照应了开头的“无言”。诗人自感身负太重,本就自知无所作为,还要空守一个大厦将倾的末落小朝廷。何苦?不如降宋过些自在安乐的日子,毕竟“知足者常乐”,而且可从无聊繁杂的国家琐事中解脱出来,与自己心爱的人儿长厢斯守,岂不逍遥自在。这也算是一种无奈的解脱吧。然而他真的得到解脱了吗?并没有,他没有刘禅乐不思蜀的好运,最终免不了毒酒断肠的厄运。这正是:



东风吹落春红,水悠悠。落魄人儿高楼吟悲愁。

忘不了,记不清,是哀思。空有一片痴情付水流。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燕坊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09:15:31 | 只看该作者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祝福我吧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在晦重的夜色里


它像一点漂流的渔火


你可以设想我的小屋


像被狂风推送的一页小舟


但我并没有沉沦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当窗帘上映出了影子


说明我已是龙钟的老头


没有奔放的手势


背比从前还要驼


但衰老的不是我的心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它用这样火热的恋情


回答四面八方的问候


  

灯亮着


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


睥睨明里暗里的压迫


呵,灯何时有了鲜明的性格


自从你开始理解我的时候


  

因为灯还亮着


祝福我吧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09:15:41 | 只看该作者
特立独行大气沉雄
──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赏析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中 唐正富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的一诗写了“面对两条都没有走过的路,主人公毅然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来走、来历练”的事情,体现了人性之美,其实我们倘将该作品作为“选择人生之路”来读也完全恰当。品读该诗,主人公形象的大气沉雄、勇敢创新、义无反顾,还是比较容易看得出来。

在到了岔路口,因为“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所以必得选一条路去走。由于“鱼”和“熊掌”两者不能得兼,故颇费踌躇,“我”“久久伫立”对两条路都再三观望,最终才咬咬牙下定决心选实了走“人迹更少的”那条“荒草凄凄,十分幽寂”的路,这样的义无反顾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如果说选择“那条通向丛林深处的路”是大众化的选择,比较平稳,但很有可能就平常了;那么主人公不愿庸俗而冒险地去创新一番,玩一把过瘾,认为即使轰轰烈烈地去死也比窝窝囊囊地存活强上百倍千倍。诗人的这种思想无疑是难得的,很精彩的。这样看来,说诗人的这种勇敢和大气魄不是一般的果敢,而是大气沉雄的干练,再恰当不过。

还有,诗人的思想之美也体现在对未来的展望上,还体现在对未来忆及“现今”这个从前的回忆上,它们的思想美点也确实颇为多多。

已经选定并走上选定的路时,诗人还念念不忘“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可人生是趟单程旅行,决无回头再走的可能。故一旦选定人生的道路,便是无尽头的求索。才开始走就揣测日后之事是展望,是人生的“大气度设计”,是开放。这样的展望有利于更稳健地干好人生大事业。因为不能同时选走人生道路,所以只选一条去走或许就很圆满地获取了成功,或许就大致成功却稍留缺憾,或许就根本是个事业大失败的结局,人生况味无外乎上述三种可能。有缺憾固然该“叹息”并后悔当初选择的太过于“草率”了些;我们说,就是成功者也可以“叹息”,认为假如选择走另外的一条道路成功准许会更大。这样憧憬未来的回顾因其打通了“少年、中年、老年”再“老年、中年、少年”的关节,属全程式鸟瞰,是高瞻远瞩,显得深刻。

诗人在作品中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不含糊的,他并没因为“叹息”就否定当初的“隆重选择”,他甚至为自己“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去走而喝彩,虽然曲高可能和寡,虽然极有可能是失败居多,但是他认为即使失败也依然光彩,因为毕竟曾经奋斗过、拼搏过。

诗歌语言的含蓄让作品多了些诗意。明写选择一般具体的道路,暗写的却是人生道路大问题。以尺寸小篇幅说透人生大开头、大走向、大结局、大境界,这是诗人的,但主要还是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它是诗人的感悟,对我们读者也很有启迪的作用。

另外,诗意的模糊不是混乱了人们的思维,而是丰满了人物形象和思想。诗中“虽然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与“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是写“已经选择的路”实在有先人走过,只不过是“走的人不多”罢了;而“两条路(含“未选择”及“已选择”)都未经脚印污染。/”是指没有人走过。作这样的理解,两者是相矛盾的,与该文开头的论述也有抵牾。我们仔细研究后认为,“未经脚印污染”是指“我”自己没涉足过,不是对大众及对前人而言。可是选“多人迹”或“少人迹”倒是“我”的自由,惟其选了“少人迹”的路去走故“我”是个勇敢果为的“这个时代”的先行者形象。

标题《未选择的路》并不很好写,可是诗人却借助于“选前的‘望’”、“走中的‘想’”、“想‘终’的‘忆’”将未选的路描述得十分令人向往。选“这条路走”却朝“另外一条路”深情地多望上几眼也是一种难舍的关注,何况是“久久伫立”更写透了决策阶段的再三考虑,主人公的慎重跃然纸上。心里“想”的“改日再见”也还是对“未选择的路”的眷恋。我们说,思念家人感情是美好的,思念家人的为思念自己而瘦了腰围更是美好深情的见证;这是杜甫思乡的深情。同理,该诗末尾凭借想到终极时的“忆”让一个善于思考和想象、善于总结,让诗人执著追求的形象明白无误地站立在我们的眼前、鲜活在读诗歌者的心中。

总起来说,我们可以认为该诗抒情主人公是个特立独行、大气沉雄、开拓创新、义无反顾而又办事周到的、充满现代气息的有为青年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09:15:49 | 只看该作者
惠安女子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0: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