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随笔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随笔


关注学生认知过程,立足学生发展



——《生活中的小数》评课稿


              执教:汉渝路小学 杨玲              评课:五星小学  周琴  刘均  秦宏伟

《生活中的小数》应该是学习知识生活化,学习情绪趣味化的一堂课。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知识生活化”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学的怎么样,通过学生学的过程,体现教师教的水平。我们主要看学生是不是学得开心、快乐,是不是学会了,是不是经历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不懂到懂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非常丰富。《生活中的小数》,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这种联系,杨老师通过课前介绍自己;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开课由买春游食物引入;课中采取情景对话的形式比身高、比体重;朗读顺口溜;并且扩充奥运信息窗;帮丁丁检查作业(正误辨析);小小设计师(缩小100倍画图);小小裁判员(比较大小的拓展练习)等等。这些内容充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小数以及它的广泛应用。可以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趣味化。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带到了生活中去,又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回了课堂,因此也会进一步觉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达成。
教参明确指出:相互换算,探索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就学生探索方法的过程,学生学习技能提高的途径,我们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研讨:
一、探究单位互换的方法过程是否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
感知单位的互换是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归纳的能力才是关键。由一开始比较谁高一些(兰兰 1.39m
小明147cm),学生就能异口同声地说出小明高一些;清晰地说出单位互换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没有坑坑坎坎,没有思维的起伏,没有思维的爬坡,没有由不懂到懂的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悦。
米与厘米是单名数与单名数的比较,学生讨论发言完毕,教师总结方法: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把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整个过程清晰明了但缺乏点破这样互化的目的:单位统一,方便比较。
教参指出:通过对话,结合米与厘米的进率让学生初步理解互化的方法。
既然要初步理解互化的方法。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比较长度单位的大小,关键是要看这些长度单位是不是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清晰的印象;是不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在改写时,学生先要先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是从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还是从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明确统一哪个单位);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然后再确定是该扩大多少倍还是缩小多少倍;怎样移动小数点等。
如果不统一单位,你要想想能比较吗?既使能比较出来了,也是学生在心目之中先改写过后才比较出来的。虽然比较大小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要看哪个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样,重点才能分析透彻,难点才会突破。
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学生的发展也薄弱了一些。当出现比身高情景,孩子们能异口同声地说出小明高一些。证明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好,可以直接请学生说比较的思路(方法),让孩子在各种方法的汇报、交流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经历讨论、探究的学习过程,让知识突显的是重复学习。学生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理解要深入,没有深入,只是在已经会的基础上就没意义了,过程与方法要讲究实效性。
二、注重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提升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因此,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应该注重实效性,并且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2明确复名数互化(复名数与单名数互化)这一知识,是对例1所涉及知识的一个巩固和加深。
杨老师在教学完例1,总结完方法后,紧接着学习例2,比较体重的情景对话,比较复名数与单名数的换算。其实,在例1比较完单名数之间的换算,老师可以口头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直接例1学了就学例2,整个过程就像在套圈一样,让孩子重复思考如何换算,想进率,中间没有情感的升华,导致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枯燥,探究欲望降低。
这两个内容学完后,由学生谈方法,老师没有点破关键,直接出示顺口溜(单位换算有必要,先把单位看明了,想想进率是多少,高换低乘进率,低换高除以进率,大家一定要记牢,要记牢。)
其实,课堂教学中应该再放手一些,提一些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这样,利用生成资源才会趋于自觉。如果显得牵强,学生就会学得糊涂,导致不会发自内心的领悟,制约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
一般来说,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达成度,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直接相关。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操作,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真正用处,增强探究的欲望,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来源于学生生活,更应该走进学生生活。
这节课,杨老师联系学生熟悉的超市买商品引入,开课贴切,设计孩子们熟悉的比身高、体重情境,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学生生活本身。




值得探讨的是,杨老师在引用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换算时,全部是有关奥运的内容,建议可否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奥运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生活是熟悉的,有些是离自己很近的。如果全是奥运知识,虽然熟悉,但是对孩子来说,离他们本身的生活有些遥远,所以,应该让孩子生活本身与时事结合,这样才有突破,才会让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去。
以上仅是我们的一些思考,提得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希望在大家的研讨中能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真正的认知发展,得到知识的主动构建,得到技能、情感上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0: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