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红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谈语文学习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07: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谈语文学习

在大课堂里学习语文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烽火、解放战争硝烟和建国初期度过的。

我的家乡东沿头村在京郊顺义县潮白河以东,当时属河北省,离地道战据点焦庄户只有十几华里,属冀东军区十四分区。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没有正规的学校,1942年我才开始上小学,学校是一所破旧不堪的寺庙,屋里放上几十张长方形木桌子和长板凳,墙上用石灰膏抹上一块黑板,便成了很不错的教室。

由于日军、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严密封锁,物资缺乏,经济困难,教师也很紧缺。我们的老师多数是未受过师范专业教育,只会打算盘,会写对联、书信等实用文字的一般知识分子。他们拥护抗日和解放战争,积极支持并参与儿童团的活动。虽然每月只发给他们几十斤小米,生活很艰苦,但他们教学仍十分认真。

我们当时读的书都是从几十里外的冀东根据地领来的油印本,内容多是宣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行土地改革等。记得有一篇课文是一首诗:“万里长征毛泽东,朱德担任总司令,抗日有功是贺龙,周恩来办外交第一名。”算术课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和应用题解法。一位马老师用珠算演示和板书列算式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印象极深。据说,珠算有利于开发人的大脑,战争时期看似落后的教学方法,还真有点科学道理呢。

那时,学习用具十分缺乏。我们用的石笔、石板多为附近山里出产,用的“自来水笔”也是自制的,笔杆是子弹壳,笔头是蘸水笔头加一个圆木塞,墨水是染料加水沏成的。笔记本多为旧本翻面钉成。练习书法用的纸是土造的毛豆纸。墨是用烧松枝的炭加工制成的。文具虽然土气十足,但就地取材,价廉物美,品种齐全,使用方便。不像现在中小学生用的文具那么高档。我们从小知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上的收获远远大于物质上的享受。

由于战争需要,八路军、县支队需要不断补充兵源,我们的老师和年龄较大的同学都积极参军。欢送他们时,我们给参军的师生戴上大红花,披上大彩带,拥他们骑上骡马,绕村一圈。我们敲锣打鼓,高喊“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等口号,气氛很热烈。我们还在站岗、放哨、送信、扭秧歌、演活报剧、演歌剧等社会活动中,既学习了政治,又学习了语文,还增长了文艺才能。现在提倡大语文教育,提倡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不光有理论依据,而且是革命根据地的光荣传统。

战争时期,家乡没有中学,小学毕业就算半个秀才了。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写贺联、挽联,都是小学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那时,我每年春节都自编新词、自己动笔,给自家和邻居写许多对联。乡亲们在外当兵、上学、做工的,书来信往,常找我执笔。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我的语文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由于战争的影响,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很不正规,直到1951年秋我才考上河北省顺义中学(即现在的北京市重点中学牛栏山第一中学)。初中阶段,我如饥似渴地读书,还在课外阅读一些报刊、书籍,各科成绩都较好。我比较喜欢数学、语文、英语三科,还当了三年数学科代表。学校经常举行文艺会演,自编自导自演一些歌舞、小品、器乐合奏和独奏、大合唱等节目,有时还排练一些反映抗美援朝战争、“三反”“五反”运动的活报剧。我还在反映美国种族歧视的短剧《假期》中,男扮女妆──饰演过美国的一位白人小姐。

我的体会是,少年时代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要偏科。学习的知识比较全面,可以互相沟通,相互促进,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对培养思维品质,都大有好处。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它与课内学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8-10-8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谈语文学习

十分精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8-10-8 17: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名人谈语文学习

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一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0: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