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捉鬼”—感悟文言文教学的魅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0:0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捉鬼”—感悟文言文教学的魅力
文言文教学在苏教版是一块真空地带,当然了,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的确不简单。所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于我而言,也是极少涉足。但如果给学生从小打下扎实的文言文、古诗文基础,对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无疑是一件极富远见卓识的事情!
今天有幸聆听了来自北京海淀区林青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文言文《活见鬼》一课。篇幅不长,只有一百字左右(附原文: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但课堂上师生关于“鬼”的讨论,却着实让我们看到了林老师带领孩子们“捉鬼”的本领!而这个“捉鬼”就体现在“三变课题”上!
一变:变出问号,要“捉鬼”就得先“找鬼”。
林老师直接从课题入手,“活见鬼”顾名思义就是活人见到鬼了。谁见到鬼了呢?从哪看出见到的是“鬼”呢?林老师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指导学生读好当时恐惧、害怕的感觉;同时引出所有的猜测都源自文中的这个“疑”字,因疑生恐啊!于是,林老师在课题上打上问号,要求学生再试读课题。一男生活灵活现的读题,特别是那种疑问的语气,让我们听课者仿佛也见到了心中的那个“鬼”,大家都不由自主为这个男孩鼓掌喝彩了。
二变:变成感叹号,要“捉鬼”就要让“鬼”现形。
“二变”是在“一变”上的延续、深化。林老师一句简洁、精炼的过渡语“刚才只是因疑生恐,而这回是付诸行动了。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找出相关的动词。”就顺势进入了“二变”。在板书“撩、挤、趋”这三个动词后,林老师布置了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揣摩故事中这两个人物(持伞者、躲雨者)的心理活动。先是同桌互说,在学生充分的说话、交流后,林老师让两个孩子分别扮演持伞者和躲雨者,大胆想象这两个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这么一想、这么一说、这么一听,林老师再问那个“持伞者”:“此时此刻,除了刚才的恐惧,你现在心里肯定他是‘鬼’了吗?”于是,问号自然变成了感叹号,她让学生再读课题——“鬼”在光天化日下终于完全现形了。
三变:变回双引号,“捉鬼”原来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的。
“三变”是本课教学的亮点所在,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点拨学生通过文中“夜”和“大雨”这两个词想象当时的环境和气氛;二是让两名学生分读描写“晨起炊糕者”看到的“持伞者”和“躲雨者”的句子;三是让两个学生表演这两人在店里见面时的“愕然”和“大笑”。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同时又是水到渠成,很自然地验证了“无巧不成书”,也得出了“世上本无鬼,皆因心作祟”的结论。所以课题的“鬼”字自然要加上双引号。学生再读课题,我们再听课题,仿佛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在心底暗暗窃笑······
这节课的精彩还不仅仅只是林老师为“捉鬼”而“三变”,还有她的教学语言始终是简洁明了、不温不火,整堂课稳中推进,层次感强。更让我感动的是,林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在学生感悟后总是适时引导学生把这种感悟、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正是新课标关于阅读指导中着重强调的部分。所以,好的课的的确确是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
今天和林老师一起经历的“捉鬼”历程,让我和学生们都充分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也感受到了文言文教学的韵味。这个“鬼”,我会记住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4: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