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学习同组老师的课。走进教室,贴近门口的墙角坐下,教室里一片寂静。随着老师的授课,孩子们也沉浸在快乐的学习中。
转头一看,我身旁的一个小女孩自顾自地摆弄起铅笔来,见我看她,她的目光有点胆怯,收敛了一会儿,假装和其他同学一起读,但不久,她又开始摆弄橡皮。结果整整一节课,她的嘴巴没有认真和同学一起读书,手却在不停地玩。
继而我回想起自己的班级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坐在教室离老师最近的一排,靠南边的墙角里,也有一个特调皮的小男孩。当初之所以让他坐在那里,是因为他在课堂上太不“安分”了,为了让他在老师的眼前更有畏惧感,才把他“请”到这里的。但到了这里结果怎样呢?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当老师回头板书的时候,他在身后悄悄地进行“地下活动”,而老师却浑然不知;当老师面向全体同学提问的时候,往往目光是投向中间或后侧,很少兼顾到前方两侧,因而他又得以时机玩了起来;当老师侧身在黑板上讲题时,他又“巧妙”地躲在老师的身后,老师又看不到他了。长此以往,他在课堂上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不但没有养成好习惯,却滋养了他不少的坏毛病。
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有时对于老师来说,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危险的”。我们自以为把不“安分”的孩子放在离我们最近的眼皮底下,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如果我们不把精力多投向他,他就在这最“危险”的地方“安安全全”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日后,这“安全”的地方就冒出了一枚“危险”的“炸弹”。因此,不遗漏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们老师上课时要努力做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