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31《给予树》教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设计特色

    1.抓住“词串”导读。在整堂课的构思中,三个词串将课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因品词析句读文而起,情境与文境有机相生。

    2.创设多个情境场。创设了一个写的情境和多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词语与色彩、情感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洞察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品词入境,对比激疑

    1.揭题导入:(课件出示圣诞节的画面)我们都知道,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每当圣诞节即将来临,人们都以兴奋的心情期待她。《给予树》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2.品读第一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红色显示)

    热烈地讨论  诚挚的祝福  甜蜜的笑容  兴高采烈

    请学生用声音和表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圣诞节是快乐的,红色是令人振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上述词串,不仅有助于理解词语本身,还烘托了圣诞节的热闹氛围。]

3.品读第二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灰色显示)

担心  沉默不语  生气


    4.质疑:第二个词串与圣诞节的气氛是不是不相吻合?

    [设计意图:两组词串感情色彩对立,红、灰色对比鲜明,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二、读文悟情,探究释疑

    过渡: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担心、沉默不语、生气”吗?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1.揭秘“担心”,体会母子间的深情厚意。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担心”一词所在的句子。

    (2)思考、讨论: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3)读出妈妈的担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比较感受到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阅读的方法蕴含在引导中,学生以后阅读的时候也会注意追索词句,体会词语背后隐含的意思,读书会不断深入,最终实现自能读书。]

    2.揭秘“生气”,体会母亲对孩子严中有爱。

    (1)过渡:当妈妈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时,孩子们都很高兴。回来的路上,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指读“生气”一词所在的句子。

    (2)议论: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妈妈会往哪些坏处想?

    3,揭秘“沉默不语”,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关爱。

    (1)听“沉默不语”背后的画外音。

    (2)品读直接写“给予树”的句子,说说到底什么是“给予树”?

    (3)围绕“卡片”理解“给予”与“被给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①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这张卡片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小女孩写的卡片)

圣诞老人:

    又到圣诞节了,我还是什么也没有。我一直盼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妈妈,不要让它像我一样成为孤儿。

    爱您的小爱丽斯

    ②卡片中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了你?

    结合实际理解“一直盼望”。

    ③在圣诞快乐的音乐声中,以金吉娅的身份写卡片。

    [设计意图:以金吉娅的身份来写卡片,给学生一个总结和思考的机会,此时金吉娅会写些什么?这样的思考,有利于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同时,又让学生把学习以后的感受融合进写的过程中,学生既有一次精神之旅,同时拥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④师扮演工作人员,一生扮演金吉娅,就金吉娅捐赠洋娃娃的场景开始交际。

    4.品味妈妈的感动及其原由:

    (1)师生诵读最后一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

    哥哥、姐姐知道真相后会对妹妹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以不同的身份来表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说出具体的人物应该说出的话,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在不断的角色转换中,无形中锻炼了听和说的能力。]

    5.呼应设疑,小结解疑:

    (1)师生集体感悟。透过“妈妈的这份担心”,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无比怜爱;透过“妈妈的生气”,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严中之爱;透过“金吉娅的沉默不语”,我们看到了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关爱。

    (2)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找出几个特别温馨的词。

    (如:紧紧地拥抱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3)如果把它们添加在“担心、沉默不语、生气”下面,在使用颜色上有什么建议,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颜色和语言的共性在于都能传达感情,师生一道在“情”场中走了个来回,相信这会是一个更温馨、更幸福,给人带来更多憧憬的圣诞节,因此,选择的颜色可以是大红、粉红、翠绿等。借助颜色表达情感,符合美学的原理。]

    三、爱意回荡,总结升华

    1.给“给予树”起名。

    2.给予树到底应该种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给予”的理解是多元的,其中还包含了愿望、快乐、友谊、真情等,起名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愿望。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给予是无时不在的,那么这样的一棵“树”应该深植在每个人的心中。这样的设计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32《好汉查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谈话揭题
   ①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②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初读感知
   ①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③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再读质疑
   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②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①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①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②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③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拓展练习
   ①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②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选读课文1《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
                               私塾读书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壮胆问   边学边问
                      27 不懂就要问  学生惊呆  静无声
                               戒尺拿起  厉声道   收获多
                               先生细讲  学生听
                  附:孙中山生平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选读课文2《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二小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情况?哪一个小节讲得具体,这个小节内容与做风车有什么关系呢?
                     2、讨论上述问题。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四个意思将其分为四层。
                     2、逐层轻读,画出关键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想风车、学做风车?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其中,“看装风车”、“学做风车”是重点。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回忆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
                      (1)默读,按意思分层;(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3)朗读。
                     2、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
                       层意:(1)牛顿得意;(2)卡特追问;(3)同学嘲笑;(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
                      (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提问,牛顿为什么发愣?(联系第二小节)
                        第四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较句子,了解牛顿的心理活动。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从比较中了解牛顿突然被卡特问住了,卡特问得及时、尖锐、正确,触及了牛顿的不足之处,使牛顿心头一下子激起了波澜,产生了深思。)
                     5、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6、小结。
                     7、指名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思考: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情怎样?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牛顿心里__,但是没有__。从此,牛顿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___,____地养成了___的习惯。
                     8、讨论:(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9、小结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牛顿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10、朗读课文,读出牛顿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发愤学习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件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课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件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
                    六、课外拓展
                     1、回忆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困难没有克服,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2、阅读《爱动脑筋的牛顿》、《牛顿吃饭的故事》。

                    板书
                                         仔仔细细  几乎
                                      看  每天……都……   浓厚的兴趣 
                                  做风车 想做           影响学习
                                      做  钻进  忙个不停
                         25 做风车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训
                                      质问    脸红  发愤学习 
                                  议风车 发愣        刻苦钻研
                                      嘲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选读课文4《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程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课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行为,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搬”、“肥肥壮壮”等词汇。
2、 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3、 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懂得长大后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多学期的学习,能够借助拼音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梗概。特别是有关童话故事,更能吸引学生。《六个矮儿子》是一篇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充满快乐与幸福感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6个矮儿子靠自己双手获得幸福生活的描写,颂扬了他们不畏困难、勤劳能干、爱动脑筋的优良品德。故事以对话贯穿始终,将6个矮儿子赖以生活的动植物以几只“脚”出现,极富幽默感与趣味性.易感染吸引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发现生活中、艺术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不断积聚积极健康的情感,促使其行为趋向真、善、美。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丰富学生有关动植物特征与成人劳动方式的经验
教学设计:
一、 设置问题、引出课题
有一对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有6个长得很矮很矮的儿子,一直靠老爷爷、老奶奶养活着,现在老爷爷、老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劳动了,6个矮儿子靠什么生活呢?(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替6个矮儿子想了那么多办法,6个矮儿子到底靠什么生活呢?(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 听录音,初步感知
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问: (一)6个矮儿子是靠什么生活的?
(二)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根据矮儿子的劳动特点,说出“8只脚”、“6只脚”、“4只脚”、“2只脚”、“1只脚”、“没有脚”所代表的6种事物,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过渡:小朋友真聪明,6个矮儿子没有直接说出他们的名称,你们却能听得出来,那么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6个矮儿子到底又是怎样靠这些东西生活的?让我们走进故事。
三、 读通课文,了解内容
(一)、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三)、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 争当“六个儿子”,深入感悟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六个儿子吗?愿意演演他们的故事吗?让我们进入梦想剧场环节。
(一) 小组合作
要求: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儿子的故事表演,可以自由组合表演,可以个人表演。
(二) 交流汇报表演
在表演中,老师以采访的方式询问学生他们劳动的感受,适时通过提问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个矮儿子是怎样劳动的,感受他们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1、 6个矮儿子离开爸爸、妈妈时是怎样说的?
2、 大儿子是什么时候去捉“八只脚”的?
3、 二儿子是怎样照料“六只脚”的?(理解词“搬”,并用动作表现)
4、 三儿子饲养的“四只脚”长得怎样?为什么会肥肥壮壮?(理解词汇“肥肥壮壮”)
5、 五儿子要在漂亮的草房上铺上马粪,他嫌脏了吗?
6、 六儿子饲养“没有脚”是怎样做的?看着“没有脚”在水里游来游去,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7、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体验6个矮儿子劳动的快乐及老爷爷老奶奶欣慰、喜悦的心情。
A、 为什么老爷爷老奶奶说6个矮儿子是聪明勤劳的好儿子?
B、 你喜欢6个矮儿子吗?为什么?
8、 小结
小朋友,六个矮儿子用六种方法能过上好日子,其实用的同一种方法,那就是聪明勤劳,人们只有靠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财富。让我们凭我们的聪明勤劳,去描绘了一幅幅未来五彩缤纷的蓝图吧!
五、 拓展练习
(1)引导学生创编6个矮儿子今后的劳动故事。
(2)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板书:
4 六个矮儿子

聪明   勤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6: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