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2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识加油站-修辞与翻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丽典·可乐·美酡露

──“雅译”漫谈

黄维梁




对于翻译,我只有业余的兴趣;向来干翻译,都是即兴,随缘的。翻译中有一种“游击战”,零零星星,不成气魄,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这就是专有名词的中译。翻译专有名词,除了信、达之外,还要雅。雅的意思是文雅,是艺术性。


严复的信达雅之说,我一向不照单全收。信和达当然必要,雅则难说了。把一些雍容典雅、声韵抑扬的商籁体(sonnet)诗歌译为中文,译文自然必须求雅;此雅者,信也。把十九世纪伦敦贫民窟的粗言俗语甚至污言秽语,译成中文,译文就应该求俗了;此俗者、亦信也。


张振玉这样解释严复的“雅”:“求`雅’一项,于翻译文学尤其重要。后起译者,惜多未能了解此意,每以译出原文含义,便已了事。于文字上求琢磨精炼者少。……译文之求美,岂可忽哉!…(见张著《译学概论》,1966年再版本,第25页)张氏所说的,代表了不少人的见解。我的看法略有不同。原文如果是字斟句酌、音韵铿锵的,那么,译者为了忠于原文,译文也必须恰如其份,音韵铿锵;然则,“于文字上求琢磨精炼者”,只是忠于原文而已,只是信而已。张振玉曾举梁译莎剧片断,以说明“琢磨”之重要。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四景中, Mercutio讥讽老乳母为娼妓时,用的是hare一字。原文是这样的:


Romeo :What has thou found?


Mercutio :No hare,sir.


Hare本义为兔子,俗语有娼妓的意思。显然,这正是莎翁的双关语,是他机智的表现。梁实秋把这段对话这样译出来:


罗:你发现了什么?


墨:倒不是野鸡,先生。


“野鸡”为“野妓”的谐音。“兔子”变成了“野鸡”乃为了“达”;而“野鸡”与“野妓”谐音双关,无非为了“信”。梁实秋译此词,一定颇费心思,在文字上琢磨了一番。张振玉等会认为此乃求“雅”的努力,我则认为只是求“信”与“达”而已。


说得上求雅的,是这样的一种译法:原文平平无奇,可能只是一般的人名、地名、物名等词汇,翻译者精心求美求善,把原文译为音义优雅的中文。这种求雅的译法,注重“包装”的商品尤其重视。最近我读到一则小故事,说汽水“可口可乐”.一名是由蒋彝译出来的。1935年,这种美国汽水要打开中国的市场,乃向当时在伦敦教书的蒋彝请教译名,蒋彝想出了“可口可乐,,一词,“润笔”是15英镑。可口可乐的原名是Coca Cola, coca乃南美产的药用植物, Cola则为非洲产的硬壳果树木。这两个字双声叠韵,念起来非常顺口。蒋彝的中译也双声(可、口)叠韵(可、乐,以国语为准),且在顺口之外,还可口,还可乐,真是了不起的佳译。我曾就Coca Cola字的意义,向香港可口可乐总代理的公关小姐请教。她说Coca和Cola是两种植物的名称,此外似无进一步或深一层的含义。蒋彝为这种汽水译以嘉名,对此汽水的风行,我相信必定有益和有建设性。据说目前为可口可乐广告作一曲者,可得十万美元的润笔。蒋先生起了这样好的千秋万世名,只得区区,似有不值。如果我是可口可乐的总裁,且懂得可口可乐四字的音义之美,那末,当年除了酬蒋先生以润笔外,还应该赠他永远免费喝可乐,以为润喉。李白受唐玄宗赏识,御赐美酒,处处免费,从润笔到润喉,这是有先例可援的。


香港的汽水,还有很多种牌子,“屈臣氏(Watson's)只译其音(中译使人不妨然想到“屈服的臣子”,这与汽水何干?)“玉泉”(Schweppes)只胜在其义,都不能和可口可乐相比。“绿宝”(Green一Spot)字前义后音,颇有可观,但这种橙汁汽水是桔红色的,名则为“绿宝”,文与质未能一致。“七喜”(7-Up的译法纯取意义,以“喜”译Up,是神来之笔。Up有在上、向上、奋起等意。然而,如果把它译为“七上”,则读者饮者必会想起“八落”,那就注定是败墨了。"百事可乐”(Pepsi Cola)的pep是活力之意,中译音义俱佳,奈何有可口可乐之美名在前,后者不承任第二是不行的。


由汽水到洋酒,我们自然会想起法国的一种白兰地酒“百事吉”(Bisquit)。不少香港人非常迷信数字,“三”(生、生长、生气)和“八”(发财、发达)二字值万金。单单一个“八”字的私家车车牌,拍卖时叫价竟高达十万港元以上。“七”(吉,吉利)这个数目也受欢迎。“百事吉”者,百事大吉也。何况粤音`”百”与“八”相同,更增身价。我是香港人,未能免俗,过年过节,送礼自奉,不加思索地必买此酒。我饮酒只属“小溪量”,连刘绍铭所说的“如半仙”也不够资格。口舌鲁钝,分辨不清各种白兰地的芳气或芳味,对任何名酒,不问酒,只求名;自忖如此这般,实为明智的选择。


有口种风行香港多年的白兰地,以法国名将为牌子。我总嫌它的“拿”字欠雅"破"字不吉;而那些迷信的香港人竟然选中它,使我颇感诧异,可能醉翁之意真在酒,不在名吧!这种酒的名字有三个音节,如果让我试译,不妨去其第一音节,而成为“保龄”和“宝力”。虽然不能和那“可口可乐”、“百事吉”媲美,至少译得平稳。香港有一条街道,名为“德忌笠街”(D.Aguiiar Street),“忌”字已是顾忌,还要“执笠”(生意失败之意),我怀疑这是香港早期的师爷和政府开玩笑的结果。年前当局“移风易,把"德忌笠”改为“德己立”面目顿然一新。刚才说的法国某名酒,未知会不会见贤思齐。


洋酒的中译水准不一,汽车亦然。本田(Honda)的Civic,香港译为“思域”,仿佛是个哲学名词,太莫测高深了;台湾译作“喜美”,喜气洋洋,美丽可人,有新婚佳人的联想;“喜美”车身娇小,似乎最合年轻的小夫妻使用。美国最豪华的大房车Cadillac,香港译作“佳特莉”,音好,意头也好,不知道台湾译做什么。相对而言,英国的皇牌轿车Rolls Royce,香港音译作"劳斯莱斯”,就没有什么意义。我最欣赏的是Mercedes Benz的中译“平治”。这两个字马上使人联想到《大学》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平治汽车是身份的象征,车主非富则贵,即使不是国家、天下的领导者,至少在治、平两方面有些参与。“平治”是香港的译法,台湾则译为“朋驰”,意义大为逊色。与平治同为德国名车的BMW,香港译为“宝马”,盖取B与M的发音也。现代的名车,就是古代的宝马,杜甫诗所咏的“竹批双耳峻,风人四蹄轻;……骁腾有如此,方里可横行”(见《房兵曹胡马》)就是了。


汽水、洋酒、汽车都是商品。商品的中译,音义俱佳的还有很多。二十几年前,我在念初中的时候,曾参加日本Ricoh表的“征求译名”比赛。我从香港一间高级裁缝店“造寸”(英文名字是Johnson,中英文可说天衣无缝)取得灵感,把当时要打开香港市场的新牌子译为“厘确”,意谓准确到秒厘不差。结果我落选了,被选中的译名是“丽确”;又美丽又准确。我服输。后来“丽确”牌的摄影机和影印机也面世了,而译名也沿用至今。说到影印机,


美国的Rank Xerox,香港中译为``兰克施乐”。如果要我来译,我会把Xerox翻作“悉录”,也就是全部记录的意思。有一位前辈译作“全录”,据说因为上海话的“全”字与Xe的音接近。


外国商品中译包含“乐”字的太多了。台湾把Arrow牌衬衣译作“雅乐",这样译远胜于香港的"鸦路”。二者的分别,好比“阿芙蓉”或“雅片”之于"鸦片”。专卖牛肉包的世界性快餐店McDonald’s ,台湾译作“麦当乐”,香港则为“麦当劳”。它有一“句口号“You deserve a break at McDonald’s",香港好像译做“而家要叹番吓”(现在要享受一下)。这句口号,和香港长寿电视节目《欢乐今宵》的主题曲歌词一样意思:“日头猛做,到而家轻松吓”(白天拼命工作,现在轻松一下)。光顾McDonald’s的,很多都是劳动的大众,美国、香港莫不如此。“麦当劳”则着眼在"劳”,“麦当乐”则着眼在劳动后的“乐”(“叹”也)二译各有千秋。香港有一条街道叫做“麦当奴道”,后来改称“麦当劳道",不知是否受了牛肉包快餐店的影响。“奴”字之劣,不言而喻。“当劳”与当奴,一字之差,而意识形态谬之千里,可不慎哉!


文学上专有名词的中译,用心若不同,差别也很大。 Hugo之为“嚣俄”抑为“雨果”,一鄙俗,一风雅,截然不同; Yeats之为“夏芝”抑为“叶慈”,一年轻,一年迈,形象殊异。T.S. Eliot一般译作“艾略特”,但有恶作剧者翻为“爱利恶德”;这位英美诗宗,如果懂得中文,当年应考虑以诽谤罪兴讼。也有人译作“欧立德”,意即在欧洲立了德(此为三不朽之最高者),焚香顶礼之情,跃然纸上; Eliot九泉下有知,能不慰然欣然?意大利的大诗Dante,被译为“但丁”,不知始于何时。这个译法已在中文里通行无阻了(反而Milton,Tennyson等无固定译名),然而,我一向不喜此名。如果译作“旦霆”,表示气魄宏大,成就辉煌,似可被考虑。但丁(这里还是照约定俗成的名称)九岁时邂逅一位美丽的小女孩,自此梦回神萦,一生难忘她的芳名是Beatrice,论者认为正确的音译是“贝阿特丽彩”,这样译准是准,却太长了,不如简化成“贝彩”可好?我对另一个芳名的中译也有意见,希腊神话中, Muse是掌管诗、音乐和其他艺术的九位女神之一,一般译作“缪司”。如果要重译,我会毫不犹豫地用“妙思”一名:艺术当然离不开美妙的想象!数月前,西班牙诗人Jorge Guillen逝世,他的中文名字“浩海归岸”甚有佛理,也正好用来做挽词。


这个妙思翩翩的中译,出自一位现代诗人的手笔极佳!“旦霆”与“贝彩”是Firenze人,这个文化名城被徐志摩译为“翡冷翠”,译名甚得诗人名土欣赏,“怫罗伦斯”一名被冷落了。胡适把康乃尔大学的所在地Ithaca美化为“绮色佳”,和“翡冷翠”有争艳之势。威斯康辛大学的所在地Madison,原名相当平凡。该大学的一位中文教授译作“陌地生”(陌生地、陌地的书生……),游子他乡的苍凉情怀,可触可感。这就像冰心留美时把湖译成"慰冰”(Ltake Woburn?)一样,使人神伤。Madison有湖名为Mandota,被一名女作家译为“梦斗塔”,充满少女情怀;也有译作“梦到他”或“梦到她”的,意谓少女怀春,抑少男多情?就随你去作“感情的移人”(empathy)好了。


至于Iowa一地,译名更多。有一阵子,“爱我华’’一词相当流行。在异国深造的中国留学生(Iowa Ciiy是Iowa大学的所在地),仍念念不忘爱中华,其情可敬。不过,如果长期留美且一切祟美,同时却把“爱我华”挂在口边,那就是一大讽刺了。也有人译作“依阿华”、“艾奥华”、“爱奥华”、“爱荷华”的,可说百花齐放。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有一室名,译法则定于一尊,那就是供校内教师阅览沉思的“丽典室”,英文是最平凡的ReadingRoom。这个中文名字由一位国学名家所取:“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语出钟峻的《诗品》。这个译法,可说典雅之尤了。


对专有名词的中译.虽然零零星星,似属小道,是“游击战”;但译者非“游于艺”不能奏其功。商品的中译要雅(文雅、艺术性);诗人文士别有会心、情有独钟的专有名词,译起来更要雅。借“译”抒情言志的,要雅虽然不易,但顾虑少,甚至没有;为商品中译的要雅中有俗,容易为一般大众接受,有时绞尽脑汁,也不一定可得嘉名。话说有一种葡萄牙出产的著名rose红酒,以“蜜桃红”为名。它是香港人所谓的餐酒(table wine),一边进餐一边喝的,以别于餐前酒如马丁尼,以及餐后酒如白兰地。餐酒必须略带酸味,才能刺激食欲,而“蜜桃红”一名太甜腻了。香港的代理商为了求得佳译,特向最高学府的翻译专家请教,请教时奉赠这种名酒两大箱以启妙思,以增灵感。翻译专家及其同事,一边斟酌,一边椎敲,最后认为“芙酡露”一名音义并美,喜不自胜。美酡者,美丽的、微醉的、红晕的容颜是也,“贵妃醉酒…时出现的美酡是也。在向代理商宣布妙思的结晶之前,翻译专家及其同事再来一次品质检查(quality inspection),谁知这一检查,竟变为自我查禁(self-censorship)。原来再三朗读之后,发现“美酡”与粤语“末妥”(不妥当)同声异调;向那些迷信的香港人劝饮“未妥”的酒,自然大为不当不妥了。翻译专家只得一声抱歉。把还没有喝完的美酒奉还,表示有辱使命。


把平平无奇的一词片语,“雅译”为音义俱佳的中文,是对译者的一大挑战。上文所举的,只是一时想到的儿个例子而已。向来研究翻译的专家,对这种“游击战”“游艺战”似乎缺乏讨论。


(手边有最近一两年出版的思果《翻译新究》、乔志高《听其言也——美语新诠续篇》、宋淇等《翻译丛论》,以及《明报月刊》84年4月“轻松风趣谈翻译”专题,都不涉及。)本文之作,纯然为了抛砖引玉。希望各位专业前辈和高明,尽量补充提供典丽的、读之可乐的翻译,同时对拙作"末妥”之处予以指正。


Sparkler备注:文中有些译名是港台译名,请读者注意同大陆的区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知识加油站-修辞与翻译

修辞

──换称





宗教历史文学中的换称 (Antonomasia) 一个专有名词,如果具有某些家喻户晓的特点,它就可以成为某种象征。以此代换一个普通名词,必然唤起固有的联想,而赋予这个普通名词以同样的 联想。换言之,一个专有名词,作为一座桥梁,联系不同背景的共同特征,借助原有的联想,迅速建立新的联想,这在英语修辞学中就是换称。


换称(Antonomasia)和借代(Metonymy)不同之点 在于换称中的专有名词通常来自三种渊源:宗教,古 代及当代的历史和文学。而借代中的专有名词则无须 具有类似的起端。比较:


借代:


Uncle Sam( 山姆大叔)--the United States(美国) Fleet Street(舰队街)--the British press(英国报界) the Pentagon(五角大楼)--U.S Defence Department (美国国防部) Foggy Bottom(雾谷)--U.S. 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 Hollywood(好莱坞)--American film-making industry (美国电影制片业,电影界) 10,Downing Street(唐宁街10号)--the residence and office of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英国首相官邸) Ivan(伊万)--the Russian people(俄罗斯人民)


换称:


(1)宗教或神话渊源(biblical or mythological figures) Solomon(所罗门)—a wise man(聪明人) Daniel(但尼尔)—awise and fair judge (聪明而公正的法官) Judas(犹大)—a traitor(叛徒) Hercules(赫丘利)—a hero of strength and bravery (大力神)


(2)历史渊源(historical figures) the Rubicon(鲁比肯河)--an irrevocable step (破釜沉舟,无可挽回) Nero(尼禄)—a tyrant(暴君) John Wayne(约翰·韦恩)—a modern figure of a tough man(粗旷型男子汉形象)


(3)文学渊源(literary figures) Uncle Tom(汤姆大叔)—a Negro who compromises and conforms with the Whites (与白人妥协顺应的黑人)


这三点渊源突出了文化背景在运用换称上的重要性。 希腊文化和希泊来文化(Hellenism and Hebraism) 是换称上的重要渊源。


西方文化继承的传统,就是西方史学界所谓的“二希” --希腊文化(Hellenism)和希伯来文化(Hebraism) 罗马文化是继承希腊文化而演变来的。希伯来人 (Hebrews)就是古以色列人,Hebraism就是犹大教 (Judaism),而基督教(Christianity)正是从犹 太教派生出来的,所以基督教文化就是继承希伯来文 化井吸收一些希腊的影响演变而来的。这“二希”就 是西方文化的源泉。


基督教的文献,主要是《圣经》,即《新旧约全书》 (The Holy Bible—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New Testament) 包括《旧约》39卷,《新约》27卷,共66卷;此外, 还有《次经》(Apocrypha)14卷,总计80卷。 《旧约全书》,又称《希伯来圣经》(the Hebrew Bible),是犹太教的经典,分四部分;


(1)经部一律法(the five books of the law), 又称摩西五经,其中的第一卷就是《创世纪》(Genesis) (2)先知(the Prophets); (3)史部(the Writings); (4)集部(the Scrolls)。


《新约全书》是基督教自己的教义,也分四部分: (1)福音书(the Gospels)4卷 是耶稣的传记; (2)使徒行传(the Acts of the apostles)1卷; (3)使徒书信(the creed of the apostles)21卷, (4)启示录(the Revelation或称the Apocalypse) l卷。其中的故事在西方,同希腊、罗马的神话一 样,是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知识加油站-修辞与翻译

北京部分名胜名称英译







长城 the Great Wall


故宫(紫金城) the Palace Museum( the Forbidden City)


人民大会堂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颐和园 the Summer Palace


香山 the Fragrant Hill


天安门广场 Tian An Men Square


人民英雄纪念碑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


毛主席纪念堂 the Memorial Hall to Chairman Mao


天坛 the Temple of Heaven


北海公园Beihai Park


亚运村 Asian Games Village


首都机场 the Capital Airport


民族文化馆 the Nationalities Cultural Palace


北京动物园 Beijing Zoo


首都体育馆 the Capital Gymnasium


中国人民历史博物馆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Military Museum of the 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


农业展览馆 the Agriculture Exhibition Hall


中国美术馆 the Chinese Art Gallery


雍和宫 the Yonghegong Lama Buddhist Temple


十三陵 the Ming Tom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知识加油站-修辞与翻译

从中文书名的英译谈起



黄友义



外文出版社使用18种文字,每年出版500至700种图书。其中英文图书100多种。把一份中文稿件译成外文,再制成一本完整的书,工序繁杂,要求很多。仅就如何翻译好一本书的书名、介绍文字等谈谈外文出版社的常见做法,以期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书名的翻译


据了解,在出书生产环节上,英美发达国家的出版社在封面上花的工夫极大。一个书名往往在全书定稿之后仍然迟迟确定不下来,可见书名的重要性。确实,翻译一本书,翻好书名是关键的一环。


放在我们翻译人员面前的通常是已经确定了的中文书名(文学著作不属此处讨论的范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把书名译成符合英文读者习惯,容易引起他们对一本书兴趣的英文书名。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首先要求译者对全书的内容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为自己开辟出翻译书名的活动余地。其次,要注意下面几点:


l、要抓住中文书名的核心内容,突出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外文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薛暮桥的专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一书的内容就是把中国的社会之义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课题来探讨,有理论,有实例,有数据,并非只讲有问题的方面。英文书名定为China's Socialist Economy省去了"问题研究",从而既醒目,又使该书享有其应有的权威性。


即使一些权威性很强的中文学术专著,其书名也往往含有"初探"、"简介"等字眼。中国每年出版几万种中文书,能译成外文的一定是同类书中价值较高者。这些字眼是可以去掉的。


1987年出版的邓小平同志所著《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是这类书中另一个例子。最初,曾考虑把书名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续编)》(因在此之前,于1984年出版过同名的小册子。)这种口号式的书名不能一目了然地点出一本书的核心内容,起不到帮助读者抓住主题的作用。后来,决定英文书名为 Fundamental Issues in Present-day China.


《齐白石画集》是我国用外文出版的第一本齐白石作品的高档画册,收集了1883年至他1975年去世70多年间的精品,其中不少是第一次发表,其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都很高。然而,齐白石毕竟是去世多年的一位中国国画画家,西方对他了解不多。因此,更需要书名能帮助潜在的读者了解齐白石其人其事。如果仅仅把中文书名译为 Selected Paintings of Qi Bashi,很难让人知道这位画家的特点;且不说他的姓名令外国人难以发音。英文书名采用了齐白石对自己作品的概括性的评价:"似与不似中间"这句话,把书名主标题定为 Likeness and Unlikeness,副标题才是Selected Paintings of Qi Baishi。


又适当增加文字,使英文书名对读者更具有吸引力。在很多情况下,中文书名几个字就准确地介绍了一本书的主题。但直译给外国读者,往往使他们产生一种深奥莫测;不知所云的感觉,也就很难使读者在浩瀚的书海中对这本书表示出特别的兴趣。反之,加上几个字,有时甚至不惜几行字,会使一本书的主题明了,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简单的例子有《徐悲鸿的生》,译为Xu Beihong-Life of a Master painter.


外文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人英文书名主标题为 Years of Trial, Turmoil and Triumph,副标题为China from 1949 to 1988,这个书名距离《简史》这一中文书名稍远了一些,但没有违背新中国40年历史这一主题。利用主标题突出了4O年各个阶段的特点,通过副标题对本书的时间跨度作了说明。


《中国海关秘档》一书共四卷,长达360万字,主要内容是1874年至19O7年之间占据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要职的英国人赫德与其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之间的信件和电报往来,是了解西方列强控制中国以及旧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一部重要参考书。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曾得到1000多封信件,于1972年出版了主标题为Inspector-General in Peking的两卷本。我们这一套比费正清的一套多三分之二的内容,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如果直译中文书名,很难让人搞清这是一部关于哪个时代的中国海关的什么机密档案。故英文书名主标题译为 Archives of China's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通过 imperial一字说明这是历史资料),副标题为 Confidentia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R.Hart and J.D.Campbell1874--1907。这样使该书的内容一清二楚。


在中国,彭德怀元帅可谓有口皆碑,但西方人对他知之甚少。因此,《彭德怀自述》这个书名绝对不可简单照译。经过反复推敲并吸收了外国书名的特点,英文书名定为Memoirs of A Chinese Marshal--A Cultural revolution "Confession" by Marshal Peng Dehuai(1898-1974), Covering his Career from Services in China's Warlord Armies to Command of the Chinese Peoples's Volunteers in Korea。所谓自述,实际上是"文革"期间被边写的'交代材料"。对此,书名作了解释,以期引起外国读者的兴趣、书名还点出他曾在军阀队伍中从军,又曾在朝鲜与美国人作战。虽然这两点未能最全面地表现他的戎马一生,但是最容易引起西方英文读者注意的内容包括进来了。作为书名,显得过长了一些,但却比较清晰并仍然不失简练地告诉了读者这本书的主题内容。


3、不顾英文阅读习惯,直译中文书名,必然失败。在这一方面,实例也很多。比如:《陈毅与赣粤边根据地人翻译为Chen Yi and the Jiangxi-Guangdong Base Area, 人名加地名六个汉语拼音堆在一起,怎么能指望一般外国读者知其所以然!


又如,《中国大足石窟》译为 Dazu Grottoes.《永乐宫壁画》译为 The Yongle Palace Murals。译文完全没有反映出两地在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及其特色,就连是属于中国的这一点也没反映出来。


为了帮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学会使用中文字典,曾出版了一本名为《笔形编码查字》的工具书。英文书名译为 The Stroke Encoding of Dictionary Consultation。不要说外国人,就连中国人看了这个书名也未必猜得出这是一本讲什么内容的书。


二、“序言”和“内容介绍”翻译过程中的适当加工


纵览中文书里的序言或前言,作者的话,编者的话等等,若不是作者(或编者--下同)本人执笔,而由他人作序,往往写的都是赞美推崇之言,称赞作者的智慧;勇气,毅力,水平等等。但著作者本人所为,往往有这样一两句话:"水平有限,书中错误或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难免谬误,敬请指正。"'尚属草创,时间又仓促,疏漏~定很多,还待继续提高和充实,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中文书中,写上这样几句话,既能表示作者自己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地暗示本人作品并非一定是某一领域里学术研究的顶峰,很可能天外有天。应该说,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话让人更加尊重作者。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之差别;把这种纯中国式的语言翻译成英文,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尽管西方出版的图书中谬误也极多,但作者不会自己公书的前面先承认这一点。因为,按照他们的习惯和逻辑,如果作者或出版者承认其出版物有问题,读者就会说,既然知道自己"水平有限";又明知自己的作品"谬误难免"还要出版,岂不是有意误人子弟吗?为什么不先提高一下水平,自己剔除谬误再来发表呢?如果真是"时间仓促",为什么不另做安排,从容不迫地端出一部成熟的作品呢?若是一般学术论文尚且说得过去,但教材不能允许作者保留"错误或不妥之地"至于医学专著,需要百分之百的准确,绝不能允许作者埋没"错误和不妥之处",否则,要治死人的。


根据外国读者的鉴赏心理,外文出版社对序言中的这类文字都作了不同方式的处理。如《十四经穴》这是一本教授针灸学的大型教科书,其作者也是权威人士、但他在"编写说明"中写到: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缺点在所难免"英文版在出书时索性取消了"编写说明",另请别人写序。


当然,也不能为了避免引起误解,就完全不向读者作出实事求是的交代,甚至自我吹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一书"编者的话"讲到"本书是迄今出版的篇幅最多的对外关系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指出"限于资料来源和编者水平,本书难免有遗漏之处,尚希读者指正。'后一句话译为…the Chronicle is liable to mistakes or omissions.We welcome suggestions and criticisms"果然,书出版后,有两个外国驻华使馆来信来电话指出该书漏掉了这两个国家与中国交往中的两件大事。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说,出这样一本涉及中外关系的书,出现了遗漏,是个较为严重的事故。但仅就"编者的话"而言,至少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


如何既回避使用中国式的,外国人听起来过于谦恭的词语,又能表达作者真诚欢迎学者之间共同探讨。提高著作水平的愿望,从而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呢?外文出版社的《中国考古词汇》一书处理得较好。在该书"编者的话"一节里、中文说"我们水平有限,这本词汇只是一个初步尝试,缺点和错误之处,敬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英文很简单: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will be gratefully received。这本书于1982年编写完毕。虽然编者称之为是"初步尝试",实际上,应该说是有意义的创举,因为它填补了一个空白。至今尚没有能取代这部小词典的作品问世。若在译中文,很可能降低它在外国读者眼里的权威性。现在这种翻法既表达了编者的中国学者的风度,又符合英文阅读习惯。


三、一些词汇的解释性的增译


最近几年,中文作者和编辑比过去较为注意对有关中国的介绍增加一些解释性的词汇;但完全属于中国特有,外国人难以理解的词汇依然充斥前言,内容介绍和作者小传之中,更不要说正文了。


1.对我国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或政治运动适当加以解释极为重要。有一本介绍中国法律建设的图书的内容简介一评开头就说:自从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对中国多少有些了解的外国人可能知道我国在70年代末期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但是,对三中全会决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决策就不一定清楚了。因此,翻译在译这句话时增加了几个字。整个句子是这样的: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olicy of promoting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building a sound socialist legal system formulated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NPC and its Standing Committee have, since 1979, enacted many important laws.这样,人家就会知道三中全会与全国人大制定法律之间的联系了。


2、有很多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字词或短语,外国读者很难理解其确切含义,有时甚至会产生误会。《中国人名大词典》中人物的简历基本都以新中国的建立划线,把一个人的经历分为两个阶段。因此,几乎每条释文都有"建国以来"。或"建国后"的字眼。又如《中国针灸大词典》这么一本专业性很强的辞书的中文稿里,"抗战期间","新中国成立以来"这样一些对于外国人来说时间概念含糊不清的词汇也常常出现。出现这类情况,外文出版社一般都要求译者首先选用比较清晰易懂的词汇,并且最好在首次出现时加上时间。如把"建国以来"译为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抗战期间"当然要译为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每本书都少不了对作者的介绍,而职称的翻译是另一个突出的例子。企、事业单位中都有一批属于经济师系列的人员,如事业单位的人事干部,一些机关团体里的外事干部,外贸系统的工作人员,工矿企业里的劳资料成员都属经济师系列。把这些单位的经济师译为economist很不合适。在通常情况下,人事干部不是专门学习经济学的毕业生,怎么可能称作是economist?一个工厂里的劳资科长也不一定就是经济专家。仅就经济师而言,外文出版社研究过多次,也征求过兄弟单位同行们的意见,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译法。在无法找到相应的英文词汇的情况下,只好先想办法把经济师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解释一下。目前,采用officer of economic administration的说法。虽然很难十分准确地反映整个经济师系列的全部工作含义(因为这个系列包括的面太广),而且译文太长,但至少可以反映劳资人员,外贸人员和人事干部的主要工作的性质。


以上是这一类问题中最简单的几个例子。这种完全是中国特色的词汇翻译起来既难又不讨好。同时,又是中译英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希望翻译界能找出一种有效的协作方式,及时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知识加油站-修辞与翻译

浅谈唐宋词中词牌名的英译



陈俊群



词是韵文文体之一,又称"曲子词",即歌词。它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由于它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如《西江月》、《清平乐》),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词始于唐,盛于宋,是一种脍炙人口的文学表达形式,历来为人们所钟爱。为把中华文化中这一绮丽的瑰宝译介到国外,不少译者已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艰辛劳动,其中不乏精美传神叹为观止之作。然而,词的翻译比之散文小说确似更难,尤其是词牌名的翻译。


尽管就大多数词作来说,词牌与音乐或词中的内容关系不大,作者填词时,只视哪种词调形式更符合自己的需要,完全可以不去考虑词牌名称的原有含义和原来词曲的内容。因此词牌在一般意义上不过是标明作者依哪一种现成的曲谱进行填词而已。然而将词牌名译成英文时就不能不在传达词牌的神韵和美感的同时考虑它的历史来源和反映在其中的格律了。


下面试就词牌的几种常见的英译方法略抒浅见。


一、一般性词牌名的译法


一般性词牌名没有什么历史典故,或有,但已无从考证,或取自前人的某个词句,或只是一个风雅的名词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按字面意思直译成英文,即可较好地保留原文的风格,传达原文的神韵和美感形象。例如:


鹧鸪天 Partridge Sky


踏莎行 Treading On Grass


相见欢 Joy At Meeting


点绦唇 Rouged Lips


满江红 The River All Red


模鱼儿 Groping For Fish


最高楼 The Highest Tower


疏影 space Shadows


玉楼春 Spring In Jade Pavilion


昼夜乐 Joy Of Day And Night


西江月 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


风入松 Wind Through Pines


双双燕 A Pair Of Sparrows


二、“歌”、“词”、“歌头”、“吟”等词牌名的译法


1.常带"歌"、"词"、"子"的词牌,不妨直译成"Song",既简单明了,又贴切自然。例如:


子夜歌 Midnight Song


洞仙歌 Song Of A Fairy In The Cave


柳枝词 Willow Branch Song


卜算子 Song Of Divination


天仙子 Song Of Immortal


更漏子 Song Of Water Clock At Night


南歌子 A Southern Song


2.词牌子带"吟"一类的较"歌"、"词"更为典雅,是一种便于吟诵、格调高雅、节奏舒缓的诗体,译成"Chant",可以显得庄重端方,因为英语中的"Chant"多指宗教中的赞美诗或圣歌,意思与"吟"很相近。例如:


水龙吟 Water Dragon Chant


瑞龙吟 Auspicious Dragon Chant


3."歌头"意即前奏或序曲,可译成&quotrelude"。例如:


水调歌头 Prelude To Water Melody


三、“令”、“引”、“近”、“慢”等词牌名的译法


有一些词牌末带有"令"、"引"、"近"、"慢"等术语。"令"与酒令有关,是一种比较接近民歌的抒情小曲;"引"集歌体与诗体于一身,也是这类诗歌诗曲调的演化;"慢"有篇幅较长、语言节奏舒缓、韵脚间隔较大等特点;"近"有亲昵、浅显的意思,可能与令、引等一样与曲调有关,指一种篇幅较"令"长而又不如"慢"曲那么典雅庄重的曲调。从字数上讲,大体上说,"令"多半属于"小令"范围,"引"、"近"多半属于"中调"范围,"慢"则绝大多数是"长调"。所以译成英文时可视具体情况译成"Song";"Slow Song";"Slow Tune"或"Slow,Slow Song"。例如;


调笑令 Song Of Flirtation


唐多令Tang Duo Song


祝英台令Slow Song Of Zhu Ying Tai


扬州慢 Slow Tune Of Yangzhou


声声馒 Slow,Slow Song


四、“摊破”、“促拍”、“减字”、“偷声”等词牌名的译法


"摊破"(又名"摊声"、"添字")和"促拍"这两个术语都表示在原调基础上加了字、句。而"减字"、"偷声"则是在原调基础上减少了字句,而另成新调。"摊破"和"减字"是就字数而言,而"促拍"和"偷声"是就调而言。所以"摊破"可译成"Lengthened Form","促拍"可译成"Quickened Tune","减字"则可译成"Shortened Form,","偷声"则可译成"Slowed Tune"。例如:


减字木兰花 Shortened Form Of Lily Magnolia Flowers


摊破浣溪沙 Lengthened Form Of Silk-Washing Stream


五、根源于历史掌故的词牌名的译法


据考证,词调有五种来源:1.边疆民族曲调或域外音乐传入内地的;2.内地民歌曲调;3.乐工歌妓们创制或改制的曲调;4.宫廷音乐机构或词曲家根据古曲、大曲改制的;5.文人创作的曲子。正因为词调来源广泛,所以词牌的意思也很复杂。因此,有些词牌是不能根据字面直译的,而应在考释它的来历后再行动笔。


例如:《苏幕遮》原本是指从今天新疆吐鲁番(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所以唐人又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面,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有人将它译成"Screened By Southern Curtain".就是没考虑到它的来源而望文生义译出来的,尤其是"Southern"一词不知从何而来。据此,我以为直译成"Oiled Hat"未免太俗,不如译成"Water-bag Dance"。这样既点明了是舞曲,又可使读者领略到舞蹈的内容和形象。


《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的。唐苏鹗从《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初,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人亦往往声其词。"可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Buddha或Buddhist Idol)并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人"。有人将其译成"Buddhist Dancers",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为形容词"Buddhist"是"佛的,佛教的"意思,译回成中文就是"佛的舞者",佛教中有没有舞者尚且不论,光意思就南辕北辙。如译成"Dancers Like Buddha"或"Buddha-like Dancers"还勉强过得去,或干脆译为"Song Of The Country Norm",既简单又明了,只是失去了菩萨这个形象。


又如《念奴娇》,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一著名歌妓,玄宗时常诏见命歌,曲名本此。如果不知此曲底里,将它译成"Dreaming Of Her Charm"那就令人捧腹了。有人将它译成"Charm Of A Maiden Singer,"歌手"和"娇"都译出来了,可我认为Maiden一词用得不恰当。"Maiden"一词在英文中是"处女"或"未婚女子"的意思,把它用在古时的歌妓身上未免太圣洁了,不如去掉"Malden",译成"Charm Of A Singer"。"Charm"多指女子的妩媚,所以大可不必担心读者会弄错。"Singer"的性别。从这个意义上讲,"Maiden"也可删去,当然若将其换译成"Woman"也未尝不可。这里还牵涉到专有名词的译法,"念奴"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人尚且陌生,更不用说外国人了,译出来也不一定知道,反而妨碍意思的理解,故此处可撇下不管,用"A Singer"代替即可。类似的情况都可如此处理:如《昭君怨》就可译成"Lament Of A Fair Lady"。也可用加注的办法,如《虞美人》就可译成"The Beautiful Lady Yu",这样外国人就知道是一个姓虞的美人了。


《忆秦娥》,唐曲,始自传为李白所作之"秦娥梦断秦楼月"词,故名《忆秦娥》。"秦娥"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说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吹萧,嫁给仙人萧史。在李白词中指的是秦地(今陕西省一带)的女子。词中写的是当时一个京城里的女子,自从爱人出了远门,她夜里睡不安稳,春天望到秋天,一年年下去,总是音信杏然。在失望、痛苦中什么乐游原、汉朝陵墓的好景致,她都感到一派凄凉。有人将它译成"Dream Of A Palace Maid",&quotalace Maid"是宫女的意思,尤其是"Maid"表示"少女、未婚女子或处女",与李白的原词意思相去甚远。也许是将"素娥"误当成了"宫娥"吧,应该译成"Dream Of A Qin Woman".


再如《临江仙》,乍一看以为是讲江畔的仙人,其实它是唐代教坊曲,原为赋水仙花而作,故名临江仙。所以译成"Immortal At The River,"就与原词牌名貌合神离。最好译成"Daffodils By The Riverside",这样既照顾到了其本来的含义,又保留了词牌现有的神韵。"仙"即"水仙"。


《鹊桥仙》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得名,故此曲亦常咏牛郎织女之事,所以不妨将"Immortal At The Magpie Bridge"改成"Immortals Meeting On The Magpie Bridge",这样更显得生动贴切。


又如《破阵子》,唐教坊曲,截取龟兹部大型舞曲《秦王破阵乐》片段而成,多写豪壮之情。译成"Dance Of The Cavalry",完全传达了原文的神韵,尽管原文并没有"舞"字。


综上所叙,词牌名翻译虽属小节,却颇费斟酌,译者除了需要很深的汉语和英语根底以外,还得有丰富的文史知识以为铺垫。否则,不仅会影响对原文的理解,而且会闹出些噱头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知识加油站-修辞与翻译

委婉语和它的两种特殊构成法







委婉语可由多种方式构成,如比喻、借代等等。很多文章在这方面有过详细的论述。在这儿,我们向 读者介绍两种不太为人注意的构成方法:


一、借用外来词; 二、拆字--变音法。


借用外来词


英语由于受外来语,特别是法语的影响,一个事物 常常可用几种不同的词汇来表达。由于其中许多词 是 "洋货" ,英国人便对它们另眼相看。认为它们 比土生土长的词汇 "高雅" 。因而,这些 "高雅" 词汇所表达的事物似乎也比土生土长的词汇所表达 的身价要高,从而可人大雅之堂。这种风气在维多 利亚时代的英国尤为盛行。


例如:当时在妇女面前提及underwear (内衣)是很 不体面的。附庸风雅的上流英国人便用法语的 lingerie来替代。甚至不起眼的shirt(衬衣)和 handkerchief(手帕)也被法语的chemise和mouchion 替代。除此以外,表示人体的某些部位的词汇自然 也属于不可随便出口之列,于是,法语单词derriere (臀部)被用来代替buttocks。英国人也许富于联想 能力,连妇女怀孕pregnant一词也不好意思出口, 借用了一个别别扭扭的法语词enceinte来作为委婉 语。


拆字--变音法


有些口头语在文学作品中很难回避,而作家又不敢 放肆实录。于是种种折衷的办法应运而生。最常见 的是通过省去一个词汇的某一部分来创造委婉语, 让读者从一星半点的线索中去领会那些难以出口的 话。


例如,damned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变成 "d--d" 或干 脆用 "---",让读者自己去填空。文人们似乎觉得 眼不见为净,这样一来就可以不必担忧因用了 "damned" 一词而遭非议。但并非所有骂人的脏话都 可如此处理,有的还得写出几个有联系的字母,或 是稍微改动个别字母。


例如:hell(见鬼去!)有时变成了heck,而damnation (该死的)变成了darn。这些虽非正式语汇,可却在 书面语中经常出现。


大多数英美人对上帝有一种近乎狂热的感情。甚至 提及上帝的称谓God也常常使他们生畏。因而,英 美人认为God一词不可随便挂在嘴边,否则便是极 大的不敬,是对神灵的亵渎,死后必被上帝判人地 狱。但英美人的诅咒发誓语言常常与上帝有联系。 为了不背上亵渎上帝的罪名,他们在诅咒发誓时便 用变音的办法来提及上帝。


例如:把God's truth(千真万确)说成strewth;God blind me(让我瞎眼)说成(gor) blimey。甚至把God说 成Gosh,Good等等。提及耶酥基督(Christ)时,也常 用cripes或crikey等发音相近的词汇来替代。


以上两种方法所构成的委婉语,尤其是第二种方法 所构成的词语,非规范成份较多,所以一般的辞书 很少收入。但文学作品的作者为了真实地体现人物 的语言却经常使用它们。初学外语的人对此不太了 解,加之很难找到解释之处,便会在阅读欣赏文学作 品时产生一定的困难。本文如能在这方面给读者提供 一些帮助,便是笔者最大的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知识加油站-修辞与翻译

中国古典名著书名英译



湖北省钟祥市中山中学 洪德海、杨晓冬



1.《三国演义》Three Kingdoms or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2.《水浒传》The Water Margin or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3.《西游记》Story of a Journey to the West or The Pilgriage to the West


4.《红楼梦》A Dream in Red Mansions or A Red-Chamber Dream


5.《聊斋志异》Strange Stories from a Scholar's Studio


6.《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7.《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8.《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9.《孟子》The Words of Mencius


10.《诗经》The Book of Songs


11.《书经》The Book of History


12.《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


13.《礼记》The Book of Rites


14.《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15.《山海经》Mountain and Sea Classics


16.《战国策》Stratagems of the Warring States


17.《史记》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18.《世纪新说》New sayings of the World


19.《西厢记》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


参考书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编:《英汉词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7: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