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基于我们对教学价值、学生地位和教学过程的新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结构重组、教学过程的精心预想、教学环节的弹性控制、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四个方面,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动态推进 互动生成 教学内容 过程 环节 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预设性,常常使教师对教学过程本身关注不够,把教学过程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从而使最有活力的教学过程变得僵化。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可变性的生动概括。它是对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的重要补充和修正。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的动态推进过程。由于教学过程还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学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才是生机勃勃的。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在体现教学过程复杂性的同时,突出了教学过程的生命活力。
一、对于课堂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三点新认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推进的。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学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教学过程,从教到学再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三点新的认识。
1.对学科教学价值的新定位。
曾经有一段时间,教师对学科教学价值的定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突出的是知识的掌握,到后来发展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最后发展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智力。我们感到这样的定位仍只是停留在认知领域。人是整体性的存在,课堂教学是丰富的、综合的动态过程,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学科教学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多方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拿数学学科来说,它渗透着科学精神,它的内容、语言和思想方法对于人的发展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科教学价值的独特性和全面性。
2.对学生地位的新认识。
在谈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时,我们通常会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说法并不错。但我们认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至少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资源:第一,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性资源;第二,学生群体必然呈现出丰富的差异性资源。学生在课堂上会表现出不同的认识事物的态度,不同的思维水平,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些差异也是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在课堂上捕捉差异性资源。第三,生成性资源。这一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每一个学生的脑袋如果动起来,定会产生许多奇思妙想,产生许多生成性资源。课堂是教师锻炼捕捉、判断、重组信息,把握生成性资源能力的最好场所。
3.对教学过程的新理解。
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积极的、有效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就像一个网络,学生是网络上的节点,网络上的节点都在活动,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在交流过程中生成新的意见,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构建者。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哪些问题,发表哪些观点不能完全预测;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在哪些方面发生争执,产生困惑,是否会冒出连教师都没想到却十分有意义的建议和聪明的方法,同样不能完全预测。课堂教学过程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是课堂教学过程本真面貌的呈现。只有这样的学过程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促进课堂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四点设想
1.教学内容──结构重组,拓宽视野。
教材具有某种规定性和确定性,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灵活使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采取“调”“联”“扩”“删”等方法进行教学结构重组,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拓宽课程视野,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生活。把课前、课中和课后沟通起来,把课内和课外沟通起来,把学校、家庭、包括社区乃至社会沟通起来,注意从网络、电视、新闻、杂志等媒体中广泛搜集适合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结构重组,拓宽视野是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前提。
2.教学设计──预想“可能”,厚积薄发。
当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增强后,教师就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原先的“一问一答”变成了互问互答。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思考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或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可能做出怎样的回答。上课前预想可能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教学设计时,备可能的问题,绝对地说是不可能的,相对地说是有可能的。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开放的意识,把握一些最可能出现的“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想法,并通过捕捉、处理学生的信息来提高自己的实践智慧。
教师对课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的预想和把握便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3.教学环节──弹性控制,适当引导。
提出弹性问题。所谓“弹性问题”是指问题富有挑战性、包容性和针对性,能有效地激发和导向学生进行动态生成的思维活动。如,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中进行推理时提问:“你们能不能根据9×8=72推算出9×6的结果?”这个问题就富有挑战性,在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规律时我又问:“9的乘法口诀有很多规律,请各小组讨论,看看哪一组同学发现的奥秘最多。”这个问题就具有包容性和针对性,能激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多角度地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留下弹性时空。我们坚持每节课至少有1/3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教师特别关注他们的发散思维,在大家趋同时,让思维发散的学生发言,因为他的发言可能引发生成性的资源。
总之,这里的弹性是为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弹性控制,适当引导是课堂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关键。
4.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优化组合。
在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引导下,教学方法应是开放式、民主式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机械套用某种教学方法,而是坚持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优化组合,以“活”的教学方式培养新人。我们认为,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本质必须是双边、双向乃至多向的沟通。如,教学三年级《两位数加法口算》时,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例题64+25、28+37之后,不是进行启发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发现和掌握各种口算方法,拓宽了思路,展示了才华。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讲解、演示等教学方式,我们还经常采用“合作式”“质疑式”“表演式”等教学形式,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融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上的“合作式”学习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形式,学生个体可以与个体合作、与小组合作、与班级合作。
“质疑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式”教学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质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
“表演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将相对抽象和枯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直观可感、生动有趣的数学表演,使学生在轻松与愉快的心理状态中学习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优化组合是课堂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重要保证。
总之,我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重组、教学设计的精心预想、教学环节弹性控制、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来促进课堂教学在动态中推进,在互动中生成。学生真正动起来了,才会产生新认识、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这些认识、思想、观念、和创意,又会变成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资源。因此,让学生先动起来可能是师生和生生“互动”的基础。今后,我们还将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内容、评价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参考,2002,5.
[2]吴亚萍,王芳.备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