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常老师作文讲评二年级《我的小铅笔》例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2:4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常老师作文讲评二年级《我的小铅笔》例文
  讲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的作文,题目叫《我的小铅笔》:
  我的铅笔
  广州2年级甘泉(43群广州-泉妈)
  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一年级上学期买给我的。它是细长的圆柱体,红黑相间。末端附有一块红色的橡皮,橡皮外面包着的铁皮是银色的,就像戴着小红帽的钻头。
  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变得非常短了,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因为一看见它,我就想起了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
  再来看一下妈妈的感言及作文的背景。
  妈妈感言:孩子告诉我今天的作文题目是介绍一种文具。我问他想写什么,他说写铅笔。我就提醒他,铅笔从哪里来的?他说:爸爸妈妈买的。我说铅笔是什么形状的?颜色?长度?它写字好不好写?关于小铅笔有没有什么故事?他说:故事倒没什么故事,但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说:是不是一看到它就想起来刚上学时候的情景?他连连点头。然后就加了一句: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希望。然后儿子一气呵成把作文写好了。看完之后我也很感动,甚至有点想流眼泪。
  --------------------------
  我们还是老样子,先来分析结构。本文的头——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一年级上学期买给我的。本文的脚——因为一看见它,我就想起了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中间的部分,就是本文的身子。
  我们先来说头。作文的题目是《我的铅笔》,所以本文开门见山就写了: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一年级上学期买给我的。这样就是直奔主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于新学习作文的孩子来讲,最大的益处就是避免“跑冒滴漏”。主题是“铅笔”,那头一句话里就要有铅笔;如果做不到头一句话里有,那就在头三句话里做到;如果做不到,搞不好,铅笔就成了钢笔、圆珠笔、毛笔了。开门见山是文章的正法,需要大家注意。所以在本文中,孩子有这个意识是难能可贵的。关于开门见山,我们基本上是每课必讲,今天上午我们讲的《假话国王》也讲到了这个问题。
  -------------------------
  再来看中间的身子,是以两个对称段的形式展开的。一个对称段写的是新笔,一个对称段写的是用过的旧笔。这就体现了一个技法,我们称之为“写黑以白、写热以冷、写旧以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法,如果没有学会和掌握这个技法,可以说那就是根本不会写作文。
  理上讲,我们知道,一个事物不会单独存在的,一个事物总会有它的两面性。有好就有坏,有高就有低,有冷就有热,有方就有圆,有荤就有素,有大就有小。因此,我们把这个对比写出来,就会更加突出作文要表达的效果。
  -----------------------------
  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中,将这一技法单独成章,进行了重点介绍与讲解。比如,在《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中有一篇作文叫《话说故宫》。我们平时看到的故宫总是正面的,是雄伟的,但在本文中,小作者就运用了“写大以小、写正以反”的技法,写出了一个水中倒映着的故宫。再比如还有一篇作文,题目叫《游古城西安》。但是这篇作文的小作者不是很喜欢“老古董”,所以在本文中,小作者换了一个角度,写的是古城新貌,用现代化的城市建筑来描写古城西安。
  ---------------------------
  今天上午我们讲的《假话国王》,也体现了“写美以丑”这一技法。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我们特意讲解了张恨水的两篇文章:一篇叫《冰雪北海》,作者就采用了一个“写冷以热”的技法,冰雪本是冷的,但作者却写出了热的氛围;另一篇叫《清凉古道》,作者“写清凉以热闹写古道以新貌”。希望大家回去认真地学习、体会这一技法,去学习刚才我们提到的这几篇作品。
  ----------------------------
  所以我们讲,在本文中孩子能够运用“写新以旧”的技法,实在是难能可贵,作者是有相当功夫的。那么这样的一个“写黑以白”的技法,对于刚学习作文的孩子,除了能够让文字的效果突出以外,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思维的训练,也是一个增加字数的技巧。
  现在春天到了,孩子们爱写春天的一处景色,比如说公园一角,如果我们学会并掌握了这个技法,我们就会眼光开阔,逆向思维,可以“写春以秋”,稍带几笔来写一下秋天这个公园是怎么样的。
  -------------------------
  再比如,孩子们写“我的妈妈、我的爸爸”这样的作文,不必一味地去写我的妈妈美丽又大方,也不必一味去写我的爸爸威武又雄壮。我们还可以写一写我的妈妈在美丽又大方的背后,还有一些母老虎、母夜叉的特性。我们还可以在写我的爸爸威武勇猛的背后,来写几笔“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的儿女情长,这样就显得立体丰满,厚重多样。
  当我们吃着烤肉烤鸭的时候,我们不妨忆一忆红米饭南瓜汤;当我们写很开心的时候,不妨写一点兴尽悲来;当我们跌了一跤,准备嚎啕大哭的时候,不妨回忆一下好吃好玩的事情……这样对比着写,逆向着想,文章就能生动,对比就会强烈,字数就会增加。
  --------------------------
  我们要讲的第三点,在本文中,孩子最大的亮点,不在于把铅笔写得如何,而在于写出了铅笔的故事。大家手里如果有《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这本书,一定要好好看一下书中128页的《苹果》,这篇作文当时的讲解,让无数的妈妈与孩子受益,简单的观点是:写苹果不能只是写苹果的外形,而是要写出苹果的故事。同理,写铅笔,不能简单地写铅笔的外形,而要写出铅笔的故事。可以讲,从来没有一篇好作文是单纯写景的,也不会有一篇好作文是单纯写情的,好的作文总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寓情于景的。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篇文章《岳阳楼记》。
  -----------------------------------------------
  昨天在E度论坛上,有一位妈妈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老师,我孩子在小升初择校考中遇到的作文题目是《我的际/机遇》,孩子写的是一次去西岭雪山游玩,遇上下大雪了,领略了美丽的雪景什么的,算不算跑题了?
  我的回答是:题目应是《我的机遇》吧?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您是在问:这样一个写风景的游记是不是有跑题之嫌?问题的本身不在于孩子是不是写了一个游记,写了一个风景。而在于这个游记或是风景,是不是足以来说明“我的机遇”。
  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我们谈到:字词要为句服务,句要为段落服务,段落要为主题服务。所以您谈到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是不是写的风景,而在于这个风景是不是为主题思想服务。
  您可以看一下《岳阳楼记》或是《小石潭记》(游记),这两篇文章大量的笔墨都用在风景上,但这一切,都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
  ---------------------------------------------
  所以,在本文中孩子最大的亮点,不是单纯地写景,写铅笔的外表、长相、样貌,而是写出了铅笔背后的故事与情感,这是最大的亮点。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汲取,我们来看一下《苹果》这篇作文,先看妈妈的感言:
  在群里听非常老师的课,我可能是受益最大的一个。自从学了“六根六尘”之后,我自以为秘籍在手,在暑假就让孩子用“六根六尘”写作文,每天一篇。孩子选择每天写一种水果。第一天写的还凑合,后来写的连凑合都不算了,基本是逮住一个物品从六个方面描写一下就完事。在一次聊天时,我求教于非常老师,老师当时没说什么,后来却专门抽了一个晚上,确认我在听课后,在群里边讲边亲自写了一篇《苹果》,我看了恍然大悟:原来写苹果是要写苹果的故事。儿子看了老师写的《苹果》说,要这样写,我也会。儿子想了一会又说:“可是,我没有老师的这些经历。”我就提醒他,我们家发生的关于苹果的一些小事,儿子也恍然大悟,奋笔疾书起来。
  -----------------------
  我们再来看孩子重新写的作文《苹果》:
  苹果
  苹果是一种很普通的水果,物美价廉,家家都买得起,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但是在我心中,苹果代表着我们家的欢乐,有许多幸福的记忆。
  关于苹果,记忆中最有趣的事是写苹果。几年前,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苹果的作文,妈妈为了让我写好,特意千挑万选,给我买了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个苹果像一个小皮球那么大,红得发紫,而且有一股浓浓的香味。为了让我描写动态的苹果,妈妈将苹果在餐桌上滚来滚去,突然“啪嗒”一声,苹果掉在了地上,摔成了好几瓣。我和妈妈吃了一惊,看看地下的碎苹果,又看看对方,不由得开怀大笑。这次写苹果写出了出乎意料的乐趣,事后想起还会不由地暗笑。
  有一次削苹果的经历也让我经久难忘。当时,妈妈教我削苹
  果,妈妈削出来的皮又薄又长,中间不断。我学了半天,可是削出的皮,又厚又总是断,像在苹果上挖沟。最后,我生气地把刀子和苹果使劲一拍,不学了!这时,妈妈说:“儿子,你看,我给你变个魔术。”妈妈将苹果横着放在桌上,从上往下一切,我惊奇地发现,原来苹果核是一个漂亮的五角星,褐色的,每个角都是细细的、尖尖的。我来了兴趣,一连将几个苹果都横着切开,发现都是漂亮的五角星。原来苹果核的形状是这么美啊,怪不得西方将苹果称为“智慧之果”呢!苹果的五星之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原来一直被当作垃圾的苹果核,也有如此内在的美丽。
  苹果还代表着一份温馨,苹果时时给我们带来欢笑,即使病中也不例外。有一次,我感冒了,还没好利索,妈妈又病了。晚上,妈妈躺在床上,对我说:“儿子啊,妈妈真难受。”我听了,故意跳起舞来,做出幸灾乐祸的样子。妈妈气得笑,爸爸也笑。爸爸让我给妈妈削苹果。我拿来苹果和水果刀,然后又拿来一个袖珍的垃圾盒。妈妈惊讶地说:“儿子,你是要用垃圾盒来给我盛苹果?”我“扑哧”笑了,笑得咳了起来。边咳边说:“什么呀,我是用它来盛苹果皮。”我削好皮,用牙签一口一口地喂妈妈,还不时地馋爸爸,室内一片欢笑,十分温馨。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很长时间,看到苹果,我就会想起那天的欢声笑语,我觉得只要乐观大度,生活就充满欢笑。
  虽然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奇异的水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水果,还承载着许多欢乐,给我许多启迪。
  就此,我们再说一个额外的话题。有些妈妈会评论自己孩子的作文立意不高、思想性不强。好像每一个孩子都要成为哲学家一样,要有深邃的思想。仿佛没有深刻的思想,孩子就不能写出好作文,这是对作文的一个误解。对于刚学习作文的孩子来讲,不要讲什么思想性。小孩子别说思想性了,就是思想两个字,他们都未必能理解,能写出什么思想性。所以,我们要讲故事性,有了故事性,就必定有思想性。思想性是建立在故事性的基础上的,没有故事,思想就是一句空话,没有故事的作文,思想性就是一具空壳。要让孩子从故事性入手来写作文,就必定具备了思想性,希望大家一定要明白。不要让孩子成为思想家,不要成为哲学家,要让他们成为讲故事的“话家”。
  下面我们就针对本文,进行一些提升。
  再来看一下原文:
  我的小铅笔
  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一年级上学期买给我的。它是细长的圆柱体,红黑相间。末端附有一块红色的橡皮,橡皮外面包着的铁皮是银色的,就像戴着小红帽的钻头。
  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变得非常短了,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因为一看见它,我就想起了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我们在发现孩子的亮点,扩大孩子的亮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提升:
  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刚上学的时候买给我的。
  刚买来的时候,它有细长俊俏的身子。它穿的外衣红黑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
  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但现在它变了。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那顶银色的王冠也失去了光泽,有些坑坑洼洼。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因为一看见它,我就想起了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2:49:5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继续讲《我的小铅笔》:

  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刚上学的时候买给我的。

  刚买来的时候,它有细长俊俏的身子。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小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

  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但现在它变了: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因为一看见它,我就想起了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

  在讲课前,我们先来讲一个观念。下午我们讲课的时候,有的妈妈讲:这一点评、一修改,没有孩子的味了。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孩子味”与“成人味”?一些家长在辅导孩子作文的时候,就是怕“孩子味”变成了“成人味”。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举个例子:大家学开车的时候,教练总要演示一下,给你看怎么坡起、怎么挂档、怎么起步。教练这样做,就是一个演示,就是为了让您看要怎么学、怎么做、怎么练。千万不要以为看了教练的演示,我们就把教练的功夫学到手了。看教练演示是为了让我们有个学的样子、练的样子。同样,我们在这里学习作文,来点评、来提升,在很多时候是为了突出强化作文的技法、技巧。在这方面,我们代替不了孩子,孩子也不可能被我们代替。再反过来思考:如果孩子们看了我们的方法,马上就能学会(这就如同我们学车看了教练的演示,马上就学会开车了),那孩子早就学会写作文了。

  ---------------------------------------------

  大家不要把眼光放在原文与讲评文的对比结果上,而要放在原文与讲评文的变化过程上。因什么样的技法,什么样的思维,什么样的文字,而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童心、童言、童语、童趣,是我们代替不了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文字的技法,来让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我们每次都在讲——要发现孩子的亮点。我们的点评也是在扩大孩子亮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换句话来讲,也是孩子的作文启发了我们。所以,我们也要通过一些修改去启发孩子。来而不往非礼也啊!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

  第二个问题,我们还要认识到,尽管孩子的童言、童趣很可爱,但是,孩子毕竟是要从幼稚的初始不断地走向成熟。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说这样的话显得可爱,但或许在四年级、五年级的时候,再来说这样的话,就显得不再可爱。所以,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用是不是有童言、童味来评价一个孩子的作文是不是好。

  我们在这里讲作文、讲点评、讲提升,就是一个让孩子提高、成熟、长大的过程。文字呈现出来的童言、童味、童趣,与用适当的方法来呈现,并不矛盾。就文字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天马行空、东拉西扯就是童趣。了解一定的文字技巧,只会有助于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童言、童味,而不是相反。

  下面,我们来分析介绍点评文中的一些技法。还是先来分析一下结构:作文的头——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刚上学的时候买给我的。我们延用了小作者的原文。作文的脚,我们也延用了小作者的原文——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因为一看见它,我就想起了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在此我们必须承认,小作者的原文写得非常好、非常棒!我们只是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小作者“亮点”还不是很突出的地方,用成人的话、用一定的技巧来展现。

  ------------------------------------------------

  作文的身子,我们也是延用并尊重了小作者的结构:一新一旧的对比,所以就有了两个对称段:

  一个是新铅笔:刚买来的时候,它有细长俊俏的身子。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小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

  一个是用过的旧铅笔: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但现在它变了: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

  在原文中,小作者运用了写实的手法,用说明文的方法来描写了铅笔。这样的方式,不能说不对,不能说不好: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一年级上学期买给我的。它是细长的圆柱体,红黑相间。末端附有一块红色的橡皮,橡皮外面包着的铁皮是银色的,就像戴着小红帽的钻头。

  我们要强调,作文的第一要义是表达清楚、条理分明。所以,就这个标准来看,小作者的原文写得自成风格,表达清晰。我们在这里只是运用了“六根六尘”的技法,对本文进行了拟人化的提升,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作文的生动性问题是要通过“六根六尘”法来解决的。

  --------------------------

  在点评文中,我们分了三个对称块,分别从铅笔的个头与外衣、铅笔的橡皮帽、铅笔帽上的铝皮,这三个方面来写新铅笔。对称是什么?对称就是角度、是方向、是思维。我们对一件事物不太可能写得面面俱到,那我们就可以有一个办法——抓住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特征来写。这个典型性是什么?就是对称的特征:即铅笔的身材、帽子与王冠。这是我们要讲的三个对称块。

  -------------------------

  怎么去发现对称词?试着来找一下:细长、俊俏——对称词;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对称词。我们为什么要讲对称词?其实道理同刚才讲的对称块是一样的,也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面来写一个东西。比如,我们来写妈妈,如果我们这样写:我的妈妈很漂亮。这“漂亮”二字,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说妈妈,不够全面。我们还可以写:我的妈妈温柔、漂亮。这样就有了两个特性:一个是性格上的,一个是相貌上的。如果我们再写:我的妈妈温柔漂亮,热情大方。这就有了四个特性。这样来写,妈妈的形象就立体、丰实、多样。从文字上来看,是四个对称词:温柔、漂亮,热情、大方。

  在本段的最后:新的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这里也用了两个对称词。精神抖擞有多种多样的:有壮阔的精神抖擞,有瘦小的精神抖擞;有小士兵一样的精神抖擞,也有大将军一样的精神抖擞。所以,我们在此用了一个“王气十足”,说明这个铅笔戴着王冠,所以它的精神抖擞,是那种王子气十足的精神抖擞,这样就又多了一层色彩、多了一层立体的感觉。

  《实战篇》中,多次提到“对称的运用”,除了如上所述能使文章写得多样化、写得立体化之外,还有增加字数,使文章读起来有韵律美、有节奏感这样的好处。大家可以试着读一下,就会发现有对称的时候,读起来朗朗上口。

  --------------------------------------------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对称段中的对称: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帽子歪歪的、短短的;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重复地讲:对称是汉语表达的主流,是文字表达的主要方式。大家回头把《西游记》找来读上一两章,看看对称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我们再回到第一个对称段中来。在第一个对称段中,在尊重小作者素材的基础上,为了把铅笔写得生动一些,我们刻意地用了几个意法,一是: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二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三是: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

  -----------------------------------------

  什么是意法?简单地讲,就是比喻——就是好像、仿佛、恰如。因为有了好像,有了仿佛,有了恰如,所以就有了一层说明文以外的想象与联想,把一个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写得富有生命。

  对于一个新学作文的孩子来说,有一个“笨”办法:三句话内,必有一个比喻。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中提了一个口号式的语句:文章没有联想,作文将会怎样?

  ------------------------

  前面讲到,在第一段中,分别写了铅笔的外表、橡皮、还有那个箍着橡皮的铝皮。我们分别用了三个意法:外衣像斑马的纹路;橡皮像一个高高的红色的帽子;铝皮像一顶银色的王冠。这样的三个比喻、三个意法,就可以让作文生动,让小铅笔栩栩如生。这是我们在第一个自然段里要讲的。

  ------------------------------------

  第二个自然段,我们要讲几个方面:一个,还是对称的韵律与节奏。大家念一下这句话: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再来读一下这句话: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有什么区别?

  从更高的要求来看,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耐看——无语法与逻辑的错误,还要耐读——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从更深的意义上讲,吸了一口气,读了半句没下句,那吸进去的气就浪费了。如果吸了一口气,读出五句、十句,不带停顿,那就上气不接下气,害人哦!这一句,我们还可以用对称的方式,换一种形式来写:它伴随着我,从一撇一捺写出一字一词;它伴随着我,从一字一词写出一句一段。有了节奏的文字,读起来美,看起来也美。所以我们讲,写作就是文字的游戏。

  --------------------------------------------

  我们再来看文字的对比:

  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

  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

  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

  新的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由此,我们更要看到,这是有逻辑的。上面写到了什么,下面就比对什么。这是就对称所让大家理解的东西。

  现在,再来体会一下段落的帽衣鞋。

  第一个对称段中:

  帽:刚买来的时候,它有细长俊俏的身子。

  衣: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

  鞋:新的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

  在第二个对称段中:

  帽: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

  衣: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但现在它变了: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

  鞋: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是不是体会到了帽衣鞋的完整性了?什么叫章法?这就是章法。

  -------------------------------------------------

  因为有了对比,所以结论就更加有力、更加突出。

  《孙子兵法》里说: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简单的意思是说:治理大部队与治理小分队原理是一样的,抓住编制就行了;指挥大部队战斗与指挥小分队战斗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掌握部队建制规模这个特点就行了。

  什么叫文章的章法?就是治众如治寡,斗众如斗寡。写一个短文与写一个长文,写一个大文章与写一个小文章,道理是一样的。只要抓住了建制——抓住了章法,众与寡、多与少、长与短,是一回事。长的文章,无非是三个四个五个对称段。两个师的兵力与十个师的兵力虽有不同,但建制与形名,是一样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消化今天的对称,希望大家把《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的《岳阳楼记》找出来,再体会一下,看看是不是与本文中的结构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5: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