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通过读懂课文,体会其中人物的不同品质,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懂得真诚这一品质对人对社会的重要性。
       3.能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赞美别人或感激劝告他人。
教学重点:懂得真诚这一品质对人对社会的重要性。
        能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赞美别人或感激劝告他人。
         
教学难点:能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赞美别人或感激劝告他人。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有关真诚的课文,真诚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都能发生着真诚或不真诚的事情。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虽然浅显易懂,但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回答。
   3.检查生字词。
  三、细读课文,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谈出自己的观点: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分别代表哪一类人?你怎样评价他们的行为?
   2.小组整理答案。进行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分别对九色鹿和落水者进行评价,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说明。
   4.写一写:这骗课文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测测自己的真诚度。
   1.招待客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承认错误时真诚敷衍虚假
     赞美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感谢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劝告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2.怀着真诚的态度来填写。
   3.思考:真诚对于生活的影响。
   4.讨论并交流。
   5.辩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真诚吗?
     谈出自己的观点,有根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教师总结发言。

 
                    第二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人和事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赞美他们,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感激他们,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的劝告他们?请回忆一下,选择自己想写的一个方面构思。
  二、写作指导:
    如果选择的是要真诚地赞美一个人。
   1.要想一想你要赞美他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
   2.选择怎样的事例去赞美他?
   3.这件事情如何写具体、写感人呢?
     这是写作的重点,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情当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进行细致的刻画。
     对话描写要注意不同的语言形式,避免重复单调。
   4.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力求体现简洁明了,采用别具心裁的开头和结尾形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注意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起题目的方法多种多样:点明中心式以事件为题
     以一件特殊的事物为题含蓄式等等
  三、构思自己的作文,小组讨论交流。
  四、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从本文的教学重点出发,从内容到思想,渗透优秀的品质教育。领悟做人的道理。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事情写具体,这是教学的重点。

  作业设计
   1.继续完成本次的大作文。
   2.完成《九色鹿》的部分练习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幸福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导入        课前小故事:《手尖上的幸福》
 1、故事中的小女孩用一双孱弱的小手描画出了动人的幸福,生活中的你幸福吗?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2、你曾感受过怎样的幸福?
 3、幸福在哪里?我们怎样能找到幸福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入情入境精读课文          指读文章最后一部分
  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          说说自己的理解

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回归整体          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合作表演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这些幸福是从何而来?
  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说说你与家长交流的“幸福是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学文后,让学生在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的拥有中,细心地回味着“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从而,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目的
作业设计        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
            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
            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4、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
        5、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看课题质疑
简介作者          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          听课文录音,思考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 )  宝藏( ) (cang  zang )
挑( )战  挑( )脚  (tiao  tiao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
降落( ) 落( )在后头 ( luo   la )          做一做
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用“--”划在文中。






①变换说法。
②比较体会
③感情朗读
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比一比,在组成词。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比喻句的作用,概括段落大意。
        2、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3、深入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导入新课          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       
细读课文深化认识       





  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的正熟……浑身疼痛”
    (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
    (3)“红肿的肩头……一样疼”
          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根据课后习题3中的提纲给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并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用“--”划在文中。


  ①变换说法
 ②比较体会
 ③感情朗读
  根据提纲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按照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指出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个写了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概括第三段段落大意。
        2、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
    章的中心思想。
        3、进一步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导入新课          听写生字新词          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第二天挑煤劳动的艰难?
   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读读“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
           听课文第三段录音,思考




概括第三段的段落大意。
读懂“提示”,分辨详略          指名读“学习提示”,思考:“学习提示”共几句话?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全文扩展阅读            1、谈谈读了《劳动的开端》一课后的感想。
  2、推荐课外读物《把一切献给党》。
       
布置作业            1、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崂山道士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 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 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
些词类的活用。

教学重点: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预习要求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简介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检查预习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词类活用:
 请师之月光辉室诸门人环听奔走
 “乃”字的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乃以著掷月中
 “而”的用法:
 蓦然而踣不过早樵而暮归
   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朗读课文,试翻译






   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500字的议论文。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综合活动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
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
          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提前与家长交流,并观察周围的劳动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利用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崂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初读课文,理解课文。
   1.检查预习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 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
   3. 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王七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王七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文章。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前布置的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观察家长一天的劳动情况。
   2.从小组中选出一人,进行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辛苦的,也是辛苦的。
  二、展示我们有关“劳动”的图片,
    欣赏这些劳动场面的图片,大家说一说,议一议。
  三、作文。
   1.同学们,因为劳动,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因为劳动,我们变得更加热情和健康。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美好的世界。相信你的劳动生活无论过程是多么苦涩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2.选择自己平日经常做的一项劳动内容写一写。
     要注意写具体,抓住几处写细致,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
   3.构思并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因为是学生首次接触蒲松龄的作品,所以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有关他和他作品的情况,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这是本文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来体会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体会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光荣。树立劳动是光荣的意识。
  作业设计
   1.复述《崂山道士》这个故事给家人听。
   2.继续关于劳动方面的调查。
   3.完成一份关于劳动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综合活动(5)
         崂山道士     劳动创造了财富
         穿墙术
         不劳而获     出才有收获
         投机取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凡卡
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2.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将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将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导入           板书课题
   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齐读课题。
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学生按要求做
疏通文章内容           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边听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回忆: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学生质疑。
   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了解凡卡体会情感           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凡卡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
   出示投影:
   ①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

   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再读读这三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
   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研讨本文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哪些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读写           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续写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种子的梦
教学目标:1、学生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冰冷冰冷的世纪,憩睡、滋润、孕育、积攒、迎接”等。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3、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 种子的梦是什么?种子如何实现它的“梦”。

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有关作者以及作品《种子的梦》的资料。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导入
           师总结:“文化大革命”期间,柯岩和丈夫深受迫害,但没有被击倒,因为他内心深处有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魄和“拨开云雾见日月”的希望。今天,让我们走近柯岩,体会她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生交流课前搜集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诵读情况。
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学生反馈,教师小结。
     第1—2节:种子梦想春天的到来,而默默地积攒着力量。
     第3—4节:种子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精读课文突破难点       



   种子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学生自读课文,找种子的梦想。
 学生品读种子的梦想这些句子,体会表达上的特点。(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种子的美好梦想)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自读感受最深的地方,体会诗句平实无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2、体会诗在表达上的方法(比喻拟人)

拓展
           你的梦想是什么?在实现梦想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坚信明天会更好,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有能力的同学试着把自己的梦想写成小诗。)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5 05: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