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

教学难点: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点评

真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23 14: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


  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板 书
设 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准备: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综合活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规划自己的读书行动。
(2)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掌握学习方法。
(3)        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
2.        过程与方法
讨论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读话导入
板书: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1.        轻声读文中内容,想想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要考虑哪些方面问题?
(1)        学生自读。
(2)        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交流。
(3)        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要考虑内容上和时间上的安排。
①        内容上:
既要注重博览,又要有所侧重,不能泛泛而读,要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②        时间安排上:
A.        读厚书时要把时间化整为零:读书时要集中时间来读。
B.        根据个人特点,爱好,选择最佳时间来读。
C.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读书与学习的时间。
2.        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
3.        小组内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评议,评出最合理的安排。
二.        浏览书的大致内容
1.        说一说:你快速游览过一本书吗?你觉得快速游览书籍有什么好处吗?
2.        议一议:怎样才能做到迅速了解书的内容?
(1)        说说你平时是怎样浏览一本书的?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
(2)        全班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方法。
①        看目录,看内容提要,可以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②        读过此书的人询问,也可以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③        看序言或后记可以了解书的写作目的和价值。
④        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三.        选择要读的书
1.        说一说。
鲁迅先生说:“只读一种书是非常有限的。要像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你们平时都读过什么书?是如何选择自己要读的书呢?
2.        议一议。
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自己选择书的方法,现在在小组内议一议谁的选择方法最合理?
(1)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        全班汇报交流。
四.        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读书方法
1.        说一说。
同学们,上一节老师要求你们回家读一本书,你读了吗?先在小组内说说你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
2.        议一议。
我们应怎样读书?
3.        读一读。
读了课文内容,看看古代理学家朱熹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        为自己订读书守则
1.        读一读。
(1)        出示书上提供的几条守则。
(2)        要拿着笔读:写摘要,做批注……。
(3)        学会使用目录。
(4)        哪里需要想象――就要“尽量的想象”。
(5)        先要理解,再评论。
2.        议一议。
除了课本上的几条守则外,还有哪些守则读书时也要遵守,把书上的省略号补充上内容。
(1)        小组讨论,制定全组的读书守则。
(2)        全班交流,形成班级的读书守则。
三.        单元小节
1.        说一说。
学习本单元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
2.        评一评。先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评价,再由他人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献你一束花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       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1、作者简介。2、将重点语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谈话导入        1、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送鲜花?你都在什么情况下送过花?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叫做《献你一束花》。(板书课题)
  2、在课文的开头,有一个反问句,大家来看一下。(课件出示: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谁能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看看它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而不是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你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进行简短的自由讨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课件出示,开火车领读。)


  指生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这束鲜花是送给什么人的?
 (2)服务员为什么要给这个失败的运动员献花?        1、自由朗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和身边的同学合作。
读完课文,学生回答两个思考题。
阅读重点段落体会胜利与失败的对比            



  如果你是这名运动员,面对这样不同的迎接景象,你会有怎样不同的心情?          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找出这次回国,机场迎接的景象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划出相关的语句。
  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          同学们,就像大家刚才体会到的,运动员这时的心情非常沮丧,甚至觉得难堪。在你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可能也有像她这样的心情,对吗?在这样的时刻,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就在这个运动员沮丧、伤心的时候,一个理解并支持她的人出现了。读课文六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运动员收到这束鲜花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课件出示“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想,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
  课件出示“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这个“奇异的力量”是指什么?想一想,它会给运动员带来怎样的影响?          分角色再读这一部分,你怎样看待女服务员说的话?





  学生交流体会。
课后延伸                  联系生活谈出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事物,一般都献给自己最尊敬的人,或送给病人,或送给自己的亲人等等,与课文中鲜花送给失败者形成了对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将两次回国后的情景进行对比,体会作为失败者的心情。从而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失败者。抓住奇异的力量,体会将鲜花送给失败者的作用。
作业设计                  1.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部分题目。
 2.续写:《收到鲜花以后……》
板书设计
          献你一束花
      理解、安慰、鼓励、尊重
      机场女服务员  失败的运动员
      让失败成为过去,成功才属于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微笑
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了解生字,正确读“逝、隆、顿、转瞬即逝、善良淳厚这几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3、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带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录音带《歌声与微笑》。
 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听歌说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录音,提要求:
 (1)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
 (2)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       
再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相似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对文中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的理解?
  文章前五个自然段,都是提到微笑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好与幸福,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有时一个微笑就以足矣!第六自然段作者笔锋一转,提示我们“我忘记对你微笑,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这应该是本文中的经典,告诫我们彼此之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          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拓展延伸畅所欲言        你经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曾感激的接受过别人的微笑吗?
             学生联系实际谈经历。
  学生把谈到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感受微笑的重要意义,并随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微笑
         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
         时间很短,留下美好回忆
         无论穷富,都需要微笑
           巨大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6: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微笑
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了解生字,正确读“逝、隆、顿、转瞬即逝、善良淳厚这几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3、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带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录音带《歌声与微笑》。
 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听歌说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录音,提要求:
 (1)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
 (2)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       
再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相似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对文中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的理解?
  文章前五个自然段,都是提到微笑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好与幸福,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有时一个微笑就以足矣!第六自然段作者笔锋一转,提示我们“我忘记对你微笑,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这应该是本文中的经典,告诫我们彼此之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          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拓展延伸畅所欲言        你经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曾感激的接受过别人的微笑吗?
             学生联系实际谈经历。
  学生把谈到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感受微笑的重要意义,并随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微笑
         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
         时间很短,留下美好回忆
         无论穷富,都需要微笑
           巨大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5 06: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