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2分)
①载人航天器家族中有三个成员: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人类就是乘 坐它们摘星揽月的。
②载人飞船独立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如同人类沟通太空的渡船。它能够 与空间站 或者是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但是,飞船容积小,所载消耗性物资有限,不具备 再补给的能力,太空运行时间有限,仅能够使用一次。空间站容积大、载人多、寿命长,可 综合利用,是发展航天技术、开发利用宇宙空间的基础设施。
③航天飞机是一种多用途航天器,它能满足发射、修理和回收卫星以及运送人员、物资 等需要,可多次重复使用,显著降低了运载成本。 ④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小型的空间站可一次发射完成,较大型的可分批发射组件,在太空中组装成为整体 。
⑤目前全世界已发射了9个空间站。其中前苏联8个,美国1个。前苏联1971年4月首先发 射载人空间站,其礼炮1号空间站在太空与联盟号飞船对接成功,有3名航天员进站内生活工 作24天,完成了大量的科学实验项目,但这3名航天员乘联盟11号飞船返回地球过程中,由 于座舱漏气减压,不幸全部遇难。礼炮2号空间站发射到太空后自行解体而失败。礼炮3、4 、5号小型空间站均获成功,航天员进站内工作,完成多项科学实验。礼炮6、7号空间站相 对大些,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航天员在站上先后创造210天和237天长期生活记录,还创 造了首位女航天员出舱作业的记录。
⑥前苏联于1986年2月20日发射入轨的和平号空间站,2001年因部件老化决定将其坠毁 。美国1973年5月14日发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宇航员用58种科学仪器进行了270多项试 验,拍摄了大量的太阳活动照片和地球表面照片,研究了人在空间活动的各种现象。
⑦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初步完成空间站建设,预计空间站将在中国新建的海南航天发射 场发射。
⑧中国为何要建自己的空间站呢?
⑨建站是为了科学实验。飞船在太空飞行一般是在一周左右,它所能进行的科学实验内 容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只有空间站可以长时间在太空中运行。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各式各样 的科学实验,还可以进行太空产品的开发研制。
⑩空间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航天国力。空间站可以 用来进行科学实验、生产、太空观测、侦察、在太空中储备物质等。在对地观测方 面,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 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2.给文章拟一个表明其说明对象的标题。(3分)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中国为什么要建空间站?(3分)
14.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第⑨段中“飞船在太空飞行一般是在一周左右”一句中的“一般”能否去掉,为 什么?
(一)7.上海女孩朱成在竞选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主席时,以自信和宽容帮助对手 ,最终成功获胜。8.示例:成熟自信:面对各方面竞选压力,依然顺利取得成功。淡定从容 :对于对手的诽谤攻击,微笑面对。豁达宽容:对于对手的攻击,不但不报复,反而帮助对 手澄清丑闻。智慧超人:以自己的大智大略赢得胜利等。(答出两点即可)
9.照应文章题目,从读者的角度设疑,既符合情理,又使文章有波澜,发人深省,从而更 好地揭示主题。
10.他会说:朱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当初那样攻击你,况且现在我是你的对手啊。 唉,我真不如人。(意思对即可)
11. 类别:文学 编号:001 题目:谁愿意帮助对手作者:崔鹤同 出处:《青年文摘》 阅读心语:朱成不计较对手恩怨,从容面对竞选,终于以强大的人格魅力赢得竞选,震撼了 所有的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原谅和宽容。
(二)12.载人航天器——空间站(或空间站)
13.空间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航天国力。空间站可以用 来进行科学实验、生产、太空观测、侦察、在太空中储备物质等。
14.作比较。说明了空间站容积大、载人多、寿命长、可综合利用的特点。
15.不能去掉。它说明了飞船在大部分情况下的运行状况,不包括特殊情况,体现了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模拟试题(2)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11题。(共16分)
了不起的儿子
巴基斯坦 米赫里兹•伊克巴尔
傍晚,阿里夫回到家,一反常态,寡言少语。
“怎么了,亲爱的?”妻子问道。
“一个陌生人今天下午来了个电话,”他回答说,“他要求我向他提供一份特殊的档案材料 ,给我1万卢比作回报。”
“爸爸,他要那份档案材料干什么?”十岁的儿子纳赛问道。
“那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文件,”阿里夫回答说,“那个人是个敌对公司的老板,想要那份材 料,以便搞垮我们的公司……”
“如果你把那份材料交给他,”纳赛说,“你就不真诚,对你的上司不忠实。而你总是教育 我要真诚、老实。爸爸,请你永远不要做这样的事,要不然我会生你的气的。”
“纳赛,”妈妈抢白道,“别管你爸爸的事!”
第二天一早,电话铃响了,阿里夫急忙过去接,几分钟后,他走过来,对妻子说:“还是那 个人,现在他给我2.5万卢比。他说他可以给我一份假的档案材料,那样我就不会被抓住了 。”
“为什么你不接受呢?”妻子建议说,“这可是一大笔钱,况且你会平安无事。”
“可我还是拒绝了,”阿里夫说,“你不记得昨晚纳赛的话了吗?”
纳赛知道了他的父亲将一如既往地忠诚老实,松了一口气。那天夜里,纳赛从梦中被一阵紧 似一阵的电话铃声惊醒。他听见父亲起来去接电话。
母亲问:“什么人?”
“还是那个人”父亲说,“他已经把钱增加到10万卢比,并且答应任命我为他公司的经理, 工资高,条件优厚。”
“阿里夫,你该接受了!你对现在的上司忠心耿耿,可他给了你什么?仅仅是微薄的薪水而 已!”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你说得很对,”父亲说,“可是你想想我们儿子说的话。钱并不能使一个人幸福,诚实和 道德在一个人一生中是有相当分量的!”
“纳赛太小,决定不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母亲说,“老实和忠诚仅仅是写在书本上的,在 现实生活中,这些东西与实际生活毫不相干。”
纳赛一直在床上倾听谈话,他从床上坐了起来,对爸爸说:“爸爸你曾经答应我对你的上司 不作假的。”
“睡觉吧,我的儿子,我不会接受这笔钱的。”父亲说。纳赛极为高兴,安然入睡了。
“醒醒,该起床了,纳赛!”母亲喊叫着让他起床。父亲告诉纳赛:“那 个人今天早上又打 来电话了,他说要给我100万卢比并任命我为他公司的经理,条件是今天下午以前我的把那 份档案材料交给他,否则,他要绑架你,我的儿子。”
“爸爸,希望你再次拒绝他!”儿子坚决地说。
“我没有拒绝他,儿子,”父亲说,“我告诉他再给我一点时间考虑考虑。”
正在这时,电话铃又响了。父亲急忙去接电话。只听他喊道:“不,我不接受,看 你敢绑架我的儿子!”说完挂了电话。
“太好了,爸爸。”纳赛高兴极了。
那天下午,父亲回家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纳赛回来了吗?”
“没有,”母亲焦急地说,“现在他应该回家了。他是个傻孩子,你采纳了他的愚蠢意见, 如果他发生什么意外,我跟你没完!”
“你冷静点儿,我亲爱的。但愿我们的儿子不会被那个坏蛋绑架了去。我给警察打电话,把 这一切都告诉他们。”正当他拨电话时,一辆小轿车开进了院子里。
“我们的儿子回来了!”母亲兴高采烈地喊道,“是你的上司用他的车带来的。”
“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先生。”阿里夫边说边请上司在客厅就座。
“打神秘电话的人是我的仆人,”上司说,“我想试一试你的忠诚。我要永远定居国外,想 找个诚实的合股人管理这家公司。我很高兴,你正是我要找的人!” (选自《读者》2009年第9期)
7.用简洁的语言填空,完善小说的情节构成。(4分)
开端:有人称要收买阿里夫,想让他出卖公司机密,儿子纳赛劝父亲拒绝。
发展: 。
高潮:那人威胁要绑架纳赛,纳赛依然不让父亲答应。纳赛疑遭绑架,父母焦虑之 时,老板把纳赛送了回来。
结局: 。
8.小说以“了不起的儿子”为题,儿子纳赛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3分)
9.小说中母亲的形象有哪些主要特点?有人说小说主要是刻画纳赛这个人物的,作者用了很 多笔墨写母亲,没有必要,你有何看法?(3分)
10.解释文中两个画线句中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不同感情(或心理),并写出你的分析。(4分 )
(1)“醒醒,该起床了,纳赛!”母亲喊叫着让他起床。(2分)
(2)只听他喊道:“不,我不接受,看你敢绑架我的儿子!”(2分)
11.小说反映了一个家庭教育方面的重大课题。下列我国古代教育故事和本文涉及共同教 育话题的一项是( )(2分)
A.孟母三迁 B.曾子杀彘 C.岳母刺字 D.画荻教子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故里之争,争到何时方是休
●柳 霞
①李白的故里是哪儿,时下已然不是一道历史题目。湖北省安陆市和四川省江油市的李白故 里之争难解难分,已经延续两月有余。日前,江油方面提出将把争端诉诸法律。
②李白故里之争,缘起于安陆市在某电视台播发的一段称安陆为“李白故里”的广告词 。这显然让早就拥有“李白故里”商标的江油市无法接受,遂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异议,认 为安陆这一做法侵犯了江油的权益。但是,江油的“维权”却未得到国家工商总局的响应,矛 盾也由此进一步升级。
③类似情况在国内并不鲜见。近年来,老子、墨子、西施、诸葛亮等名人究竟该籍归何 处的争论,使很多城市陷身于口诛笔伐的历史名人争夺战中。更有甚者,连西门庆的故乡都有 城市要争上一争。于是,书斋中的问题,被升级为城市间的争端,甚至要为此对簿公堂。
④其实,争端背后的动机并非学术问题那么单纯。有的名人故里确实存在争议,而有的争 端则是生拉硬扯、趁机自我炒作的“明知故争”。这便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其 实,这些争端的背后,无不具有经济利益的考量,历史、文化与名人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当 然,不可否认的是,打名人牌,尤其是打历史名人牌,是一个城市迅速提高知名度的捷径。知名 度提高以后,名人成了一些地区的“摇钱树”,旅游开发、招商引资接踵而至,名人文化 的“ 油水”确实不小。名人文化的经济示范效应,引诱许多城市也想和名人攀上些什么关系,并 不惜为此横刀夺爱、与其他城市展开一场厮杀。
⑤这样的争夺战,很难让人感受到参与争夺的城市有崇尚文化、尊仰历史名人的用意。 在这些可笑的争端中,受尽伤害的是文化,无端殃及的是名人。众所周知,对于历史名人纪念 和推广的最好方式,首先就是尊重历史事实。那些为争名人不惜拉上所谓学者夸大、歪曲、 捏造史实的行为,非但没有给城市增添文化光彩,反而让城市形象打了折扣,成了一场闹剧。
⑥这样争端,把一些城市在营销和推广自己城市形象中的窄视暴露无遗。历史名人争夺 战消耗巨大。有些地方为了在争夺战中“证据确凿”地胜出,一掷千金,大举投资,弄出了许 多假古董;有的地区开热烈隆重的研讨会,投入巨资修志;还有的城市干脆出资人造历史遗迹 和景观园区,以图形成所谓“既定事实”。这种文化名人之争,造成的是无谓的经济损失。可 以肯定的是,名人与城市发展之间并没有确定的等号。
⑦实际上,一个人最好的交际手段就是诚实;一个城市最响亮的名片就是真实。名人故里 之争,真的可以休矣。
(选自2009年10月31日《光明日报》)
12.纵观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13.第⑤段中加点的“夸大、歪曲、捏造”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14.“故里之争”的动机和后果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5.网上有这样一项调查,是关于如何看待“名人故里之争”的问题,请投票,并说明理由。(3分)
A.这是合理的学术探讨。
B.这是歪解传统文化,对优秀文化认同秩序的破坏。
C.这是地方政府为了各自经济利益的“资源争夺战”。
我选( )
理由是:
(一)7.发展:那人又两次加大收买筹码,因为纳赛的坚持,阿里夫没有答应。 结局:老板解说原委,才知一切都是老板为考验阿里夫的忠诚而设,阿里夫成了老板的合 伙人。
8.劝父亲拒绝金钱地位收买,不为绑架自己的威胁所动,坚持真诚、忠实待人,使父亲经 受住了上司的考验,最终成了上司的合伙人。
9.爱自己的儿子,希望全家过上富裕生活,但却容易受到诱惑,不能坚持真诚、忠实待人。 写母亲的形象能够更好地衬托出儿子纳赛的“了不起”,所以有必要写。
10.(1)母亲“喊叫”:恐惧(担忧)、焦急。因为她知道“那个人”打电话说要绑架儿 子,所以非常担忧,焦急地叫儿子起床。(2)父亲“喊”:艰难地下定决心、豁出去了的 坚决。父亲很担心纳赛遭绑架,又不能拒绝纳赛,经过艰难的权衡后,下定决心拒绝了“那 个人”的要求。
11.B
(二)12.名人故里之争,真的可以休矣。
13.不能。“夸大、歪曲、捏造”三个词语表示的程度由轻到重,调换后不符合逻辑。
14.动机:经济利益的考量。后果:造成无谓的经济损失。
15.示例:我选C。理由是:名人故里之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地方的知名度, 体现地方品牌价值,推动经济发展。历史名人故居只有一个,无论是什么地方进行争夺,都 必须有科学的依据,符合历史事实,而且要通过专家严谨慎重的学术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