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课堂小记

    今天上午的第二节课是我的语文课。我板书好课题后说:“我们开始学习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刚上了一会儿,就看见一位女孩子不停地拉前排的男孩子,她看见我了,就松了手。我接着上课,过了一会儿她又开始了。我就停了下来问:“你在做什么啊?”她支呜着没回答,我提高了音量再次问她,她说:“我叫他交本子。”我说:“这会儿是交作业的时间吗?”这时她委屈的说:“老师,我们这组不想要他了,他老不交作业,影响我们这组。”这下子可好了,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每个组都争着说不要谁谁了,争吵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热闹极了。站在讲台上的我想:被小组开除的同学一定有朋友的,何不就此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呢?于是我说:“孩子们,现在就请每个组讨论讨论最想开除的人是谁?”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一个个说得挺带劲的,争得面红耳赤的。接着组长汇报了名字。我请这些孩子起立,给两分钟想想为什么会是自己?时间到了,我请这些孩子进行汇报。有的说因为自己上课老爱说小话影响了本组的纪律;有的说是因为自己脾气太不好了,老对同学凶巴巴的;有的说是因为自己老是忘记带作业,影响了本组作业的收交情况等等。他们说得是那么的真诚,有两个孩子说着说着就涰泣起来了。我接着对其他的孩子说:“孩子们,这里面一定有你的朋友吧!你的朋友就要被他所在的小组开除了,他的心里非常的难过、伤心,看,他已经哭了,作为朋友你现在应该怎样做?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同学们沉默了。这时候有一个男孩向他的朋友走去,接着又有一个男孩向他的朋友走去,一位女孩走向她的朋友,越来越多的同学走向他的朋友,他们的表情很严肃。他们有的轻轻地拥抱着,有的悄声的说着什么,有的紧紧地握着朋友的手……又有几个孩子哭了,站在教室一角的我悄悄地用手擦去那因为感动而流下的眼泪,有同学说老师哭了。我走到讲台上说:“是的,老师哭了,因为我感动,我被你们的友情感动,被你们的爱感动。你们没有抛弃一个同学,没有让一个同感到孤独,谢谢你们,孩子们!”接着我请那几个孩子告诉我们朋友都对你说了些什么?一个孩子说:“朋友告诉我,拖欠作业是不好的习惯,再拖欠的话,我的成绩就会下降,她要我好好学习。”有一个孩子说:“朋友告诉我,上课要认真,不能在课堂上说小话,只要我愿意改,他就做我永远的朋友……”话没说完,他又哭了起来,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眼泪再一次盈满了我的眼眶。这时一位组长站起来说:“老师,那我们这组就不开除他了,给他一次机会。”我连忙说:“谢谢你,我替他向你说声谢谢!”接着另一个组长说:“我们也不开除他了,以后我多提醒提醒他就是了……”教室里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激动地问:“孩子们,你们感动吗?”“感动!”孩子们响亮地回答道。“是啊,老师也感动了,被你们真诚的友情感动了,请珍惜这份珍贵的友情,好吗?”“好!”
    铃声响了,下课了。我还在收拾东西,看见几个孩子走向自己的朋友,又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是那么的真诚!我在心里默默地说:“谢谢你们,孩子们,又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课。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的能力。全文共分四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练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飞不上天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懂得“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在本课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这些对手都有谁呀?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燕子,有的学生说萤火虫,有的说麻雀……,我表扬学生:“同学们,你们很聪明,回答的很好!”

       可是这么多的小动物我怎么没看见呀,它们都藏在哪了呢?

       学生们又一次高高举起了小手。“都藏在省略号里呢!”我再一次表扬他们。

       我觉得我的提问很巧妙,学生们回答的也很好,我一直沉浸在得意之中,就象是那只得意洋样的蜗牛,没想到在一天以后,我也背上了沉重的外壳,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当我在问及“当你看到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时,你有什么想对它说的?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蜗牛啊,你为了一次小小的成功,却失去了一辈子的自由,但是还不要紧,现在努力还有的救。

       我就问她,你为什么说是一次小小得成功呢?

       她说:“蜗牛只和蜻蜓、蜜蜂、蝴蝶……这些小动物比,赢了就骄傲成那样……”

       我突然意识到,昨天的课我上错了,我竟然没有发现课文上的这些小动物都是昆虫,于是我又回过头来,说道:“同学们,老师昨天上课的时候犯了个错误,现在我就象这只蜗牛一样,背上有一个沉重的外壳,想飞也飞不起来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帮老师改正错误吗?”

       学生们十分认真,纷纷表示,老师,我们帮你!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是哪一类的小动物呀?”我问道。

       一男同学说:“老师,它们都是昆虫。”

     “那么昆虫是大的动物,还是小的动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我又问道。

     “是小动物,它们都有翅膀。”“它们是有翅膀的很小很小的动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道。     

     “那么昨天有的同学说老鹰、麻雀……,对吗?”我接着问。

     “不对”学生们答道。

     “那应该是哪些呢?同桌之间先相互讨论,再举手回答”我说道。

       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开来,有的说七星瓢虫,有的说螳螂,有的说蜘蛛、蚊子……

       错误虽然是纠正了,但是也让我有了一次深刻地反思:教学是艺术,更是科学。作为一个新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它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8-10-6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每天送孩子一束鼓励的目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8-10-7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当一天学生的收获
  “当一天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收获?”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平常的问题,但又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往往疏于思考的问题。新的一天开始了,当孩子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跨进校门的一刻,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列队行礼,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当第一节上课铃响起,我们手持讲议迈入教室的瞬间……我们是否在思考,到底应该交给孩子们什么呢?当一天结束,孩子们离校回家之际,他们将背负着怎样的收获踏出学校大门呢?
  可能很多老师会说,学生到校读书,当然是学知识来的,在学校里度过一天,就应该完成好当天的各种学习任务,这样才不虚度光阴。是的,记得,每天早读课之前,我到班上反复唠叨的就是:同学们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是要想一想今天要学习哪些课程,下午放学时,要想一想,一天的时间学到了些什么,早晨到校是一个你,下午离校应该是一个不同的自己。每次考试前夕,总是要说:同学们,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快到了收获的时候了,(或是说:百米赛跑,已经到了冲刺的关键时机了)你们一定要加油,努力学习,好好复习,争取考试人人都考出好成绩!从这些想法和讲法上不难看出老师们的一片望生成材之心。可是,闲下来,冷静的思考一下,难到学生的成材就仅仅体现在完成好每天的学习任务和考试的时候考出高的成绩来吗?
   回顾一下每天的校园生活,发现我们总是被许多不断出现的“麻烦”和“不解”所因扰。比如:每天都有一些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因此,每天都像要“债”似的向他们“追缴”作业;天天讲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一些同学却总是醋爱“武力说话”;刚刚打扫完的公共区域, 很快的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整袋整袋的垃圾也丢在了花园之中;分饭的时候,总要论个多少,拣个肥廋,却又“眼大肚皮小吃又吃不了”浪费许多的粮食;运动会上集体项目成绩不好了,于是就怪这怪那,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行;搞岗位劳动趁老师不在之机,就随便赋弄两下便溜之大吉……记得在上课前遇到过两次类似的“小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是一把扫帚倒在了教室门边,学生做操回教室时,学生连续五人从扫帚上踩了过去,直到第六人才捡了起来,前五人当中不乏班委干部。另一次是一张抺布掉在了门边,情境同前述如出一辙。凡此种种,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学生还有比学好书本知识考出好的成绩更重要的东西要学。
  看来,当一天学生收获些什么,怎样收获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交给学生些什么和怎样交给的问题。从深层来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和在此观念下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方法观。学生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有思想的鲜活的个体,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盛装知识的容器,简单的追求学生成绩在数字上的增长只不过是舍本逐末的短见。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在智力、身心、人格等方面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为学生将来学习工作与发展奠定基础。正如学校校训里边的一句话“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当一天学生主要的是收获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收获做人和生活的道理。尽管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因素,“应试教育”还“阴魂不散”,做为教育工作最基层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追求急功近利,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除了知识以外,我们还必须给予孩子们更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所以,在学校中的每一天,我们应当给予孩子们丰富的知识,使他们收获充实与广博;给予孩子们快乐的童年,使他们收获阳光,心灵中没有阴霾;给予他们认真踏实的作风,使他们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给予他们爱心,使他们学会理解和宽容;给予他们必要的挫折,使他们学会坚强与振奋;给予他们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信任与合作;给予他们梦想,使他们学会追求与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8-10-7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史载:东汉有个少年陈蕃,独居一室,屋内龌龊不堪,当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劝告他时,他慨然道:“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薛勤的话,中肯而深刻地道出了大事与小事,理想与实干的辩证关系,很有哲理性。

    我并不怀疑陈蕃有“扫天下”的雄心,但他如不改弦易辙,我的确怀疑他能否成为“扫天下”的猛士。

    我怀疑的理由有二:其一,不注意从小事做起的人,往往驰于空想,鹜于虚声,尽管常夸海口,但轻诺寡信,很难成就功业。其二,不注意从小事做起的人,毅力从何而来?本领从何而至?没有跬步的积累,怎样达到千里之遥?慷慨激昂的言辞,常常是自欺欺人。

    当然,一个人有崇高的理想是十分可贵的。诸葛亮说的“志当存高远”,的确是精辟之言。高尔基认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崇高的理想可以产生超人的毅力和勇气,从而产生异乎常人的行为。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虽累遭风吹雨打却心不灰、志不灭,始终对党对祖国忠贞不渝,终于作出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发明创造。他们的人生之柱不就是报效祖国、报效人民吗?与之相反,那些庸碌奸佞之徒,蝇营狗苟之辈,不正是没有这样的理想吗?

    但是,崇高的理想一定要与踏踏实实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应崇尚实干,不务清淡,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扫一室”开始,这才是实现理想的坚实阶梯。雷锋之所以受到人们称赞与怀念,是因为他忠于职守、助人为乐,把理想化为具体的行动。徐虎之所以受到人们热烈颂扬,是因为他十年如一日,不管风霜雨雪,不顾身体劳顿,坚持全天候义务为民服务,被 人们形象地喻为“十九点钟的太阳”,“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正是普通房修水电工徐虎最生动的写照。正如董必武所赞扬的那样:“所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没有这种精神,钱学森、袁隆平、蒋筑英等的发明创造就成了空谈。“不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真是说得好极了。

    三国时刘备曾给刘禅留下这样两句遗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正是这位封建政治家几十年立身治国经验的总结。我们这一代,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一定会在事业上做出辉煌的业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8-10-7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一道著名的牛吃草问题的算术解法!!!
      有一口井,用同样功率的3台抽水机恰好抽干要40分钟,如果用6台抽水机恰好抽干要16分钟,要是用9台抽水恰好抽干要几分钟?
假设每台抽水机每分钟抽水1立方米.
1×40×3=120(立方米)
1×16×6=96(立方米)
那么井中每分钟冒出的水有
(120-96)÷(40-16)=24÷24=1(立方米)
井中可容纳的水量为
120-1×40=80(立方米)
那么现在可用一台抽水机“专抽”新冒出的水,余下8台抽井中原有的80立方米水,
80÷8=10(分钟).
答: 要是用9台抽水机恰好抽干要10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8-10-7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对小数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问题的思考


    在听课和自身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提出了一大串问题“严阵以待”,而学生的表现则是应者寥寥,启而不发;另一方面,教师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学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遇到或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供老师或集体讨论解答。等学生自学完相应内容后,能提问或敢于提问的同学始终都是那几个人,大多数同学无动于衷。在这样的气氛下,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动态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应该是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良好数学品质,是探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下面,就小数课堂教学中产生“问题”问题的根源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作一个浅略的阐述。
    一、产生“问题”问题的根源
    首先,当前实际上仍然“根深蒂固”存在的应试教育体制,遏制了孩子们善于提问的“天赋”,剥夺了他们想要提问的权利。大千世界与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随处都有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他(她)们天真幼稚的童心对这些东西充满了好奇,有着大堆大堆的问题和各种奇妙的想法。但是为了考出高的分数以取得好的“成绩”,他(她)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被考试这根指挥棒粗暴的赶到了语文、数学……这些统考科目上来。于上,孩子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不断的听课,不断的背诵,不断的作业……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的童心凝固了,好奇心冻结了。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就像一部学习的机器,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他(她)们质疑和提问的习惯没有了,当然提的问题就越来越少甚至不提问题了。
    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勇于提问和敢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一方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传经授道”者,神圣不可侵犯的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学生就像一个个等待灌注的容器规规矩矩的排列在下面。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时,孩子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新鲜的感觉,都有提不完的问题询问老师或家长。于是乎,在大人的眼里,小孩子一天到晚叽叽喳喳,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常规,就要求他们“闭上小觜吧”,要当“乘孩子”。到了中高年级时,孩子们对事物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在课堂上有时会冷不丁的提出一些“怪问题”,有些问题会让老师也一时无法解答。这时,个别老师就会觉得尴尬,觉得学生触犯了“师道尊严”,而给予当事学生一通训斥。这样下来,本来有思想的学生,为了不触犯“师威”,在老师提问时,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就是顺着老师的意图说,完全失去了自我和思想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实践中往往是“教师主导”有余,而“学生自主”不足,教师既是导演也是主角。教师为了“启发”学生便设置了许多的问题筐筐等待学生去钻,确不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直到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该既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应该有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呢?
首先,应培养学生勤于质疑,勇于提问的心理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和善于创设情境,抓住少年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因势利导,化好奇心为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不怕说错话,就怕不说话。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民主”,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要处心积虑把精力花在维护课堂纪律上,要在适当的时候多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去,主动与各种层次的学生交流,创设出一个和协地、多向互动地民主探究气氛浓厚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好了,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教师走下讲台,师生在心灵的碰撞中消除了学生心中的“防线”,学生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自然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既能积极思考,也有了参与表达的意愿。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是能提出问题的先决条件。如何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呢?首先,应注重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使他们的大脑积运转起来。其次,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供给学生的探究材料既要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发展,能够利用已有基础知识能够解决的,又应该是学生通过探究能够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的”。最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程度,知识技能的积累程度,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的一个综合反映,它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潜移默化的达到“润物细无声”景界。
再次,要特别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运用已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本人认为,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必须以牢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根本。这就像修车一样,虽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但工具箱里却空空无也,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呢?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是建立在能正确领悟相关信息并根据收到的信息准确选择相应的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还是以修车为例,就是你既要找到问题所在,还要能在工具箱中选择你所需要的工具进行修理。最后,在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特别应加强开放题的训练。通过开放题的训练,既让学生学会抓住主要问题,舍弃那些无关的信息,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案,并从中去粗取精。
    发现问题是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前提,教师应主动转变自身角色,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巧设情境,精心组织,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他们敢于质疑,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24 10: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