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复制链接]
204#
发表于 2008-11-7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近日,学校组织了对学生每月一次的能力测试,测试题型比较灵活。测试完毕,在同年级组老师集体批阅的过程中,不停地可以听到这样的牢骚:他们的造句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哎,这个学生修改了病句后却又成为另一句病句;真是的,他这样改写句式后意思不是完全改变了吗;看看,这是怎样的段意概括;可惜可惜,这篇作文的语言表达上,太词不达意……
  当然,我所任教的班级也不例外地存在着以上的问题。看到学生试卷上的错误,想想自己在上课时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在学生的答题中仍是支离破碎时,我不禁批评学生,说他们做的试卷是“豆腐渣工程”。学生很羞愧地接受了我的批评,但静下心来想想,作为教师的我是否也该反省一下,难道造成学生“豆腐渣工程”的就没有我的原因了吗?
  一、“算了,老师总结一下。”
  那是在上《冬眠》这篇课文时,我问他们:“第二大段,主要是讲什么呢?”学生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生1:“应该讲什么是冬眠,因为这里用了一大段写这个解释。”
  生2:“我觉得应该概括为冬眠的原因,我认为这是这部分最主要的。”
  生3:“我认为是讲刺猬进入冬眠了,生理机能发生变化,你们看……”
  答案不尽相同,个个有理有据,而且已经形起了争论,我就有点烦了,大声说:“你们说的都是片面之辞,那怎么行呢,算了,老师总结一下。”
  于是,教室里马上鸦雀无声,学生动作迅速地掏出纸笔,抄下了我在黑板上完美的答案,没有了争论,没有了思想,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反思:现在想想,当时我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呀!新课标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播一个死板的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而教学中的“唤醒、激励、鼓舞”大多不可能立竿见影,一旦学生出错,就立马打断,予以纠正,结果时间长了,本来表现欲望很强的学生,也一天一天地变得“淡漠”起来。我想,当时学生是多么需要我耐心的等待。如果我那时不是一味地急于灌输,而是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分析,学生的思维之路就会更活跃,他们就会分析比较每位同学的发言,从而真正理解该如何概括段意。并且长期的训练,学生分析能力不是也就上去了,又怎么会对题型新颖的测试题一筹莫展呢?我想,是我使他们听惯了标准答案,适应了不用思考的问题,他们才会在独立做题时,表现得不肯动脑,不肯深入地分析问题,模棱两可回答着问题,这样的回答又怎么不会漏洞百出呢?
  二、“不对,请坐下!”
  我历来做事比较干脆利落,对于学生课堂的表现也总是赏“罚”分明。记得那次在上《景阳冈》“武松打虎”的部分,分析讨论研究课文到最后,我问学生:“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靠的是什么?”一学生马上站了起来,大声说:“靠的是拳头和哨棒!”看到这个学生居然还没有真正理解课文,我便不高兴了,脸一沉,说了一句:“不对,请坐下!”事后,虽然其他学生回答了问题,课也圆满结束,但那被我重重一句“不对”的同学却一直到下课都没有举手。
  反思:“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核心理念,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心中有学生。这个课堂里仅仅因我的强制,我想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学生的遗憾,以致于他们不敢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能战战兢兢地表述着自己的思想,揣摩着到底给老师怎么样一个满意的答案,没有了自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我又怎么谈得上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呢?我很自责,我想,他们在测试时,肯定缺乏自己对试题中句子独特的理解,对自己做的问题是否完整也不置可否。试想,如果那时我试着问一句:“真的吗?你能找找文中写哨棒的地方,看看哨棒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平和与商量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尊重他们提出的不同见解,随机的调控,又怎么会得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于是在真正遇到自己要思考的问题面前,他们也会反复推敲,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完整地表达出来。
  三、“别扯太远了!”
  自工作以来,我都很注重于自己的备课,认为备好课就是上好课的关键,在有限的35分钟时间里,心里装的也是教案,总想让自己的教学进度可以跟得上同年级组的老师,也总想自己的课堂教学密度能够恰到好处地饱和,但谁又能预料到四十一颗活动的小脑袋,会突然冒出点什么来。
  有一次上《鸟的天堂》一课,学生对“鸟的天堂”所在地比较陌生,我便作了详细的介绍,再结合课件的演示和课文段落的朗读,自以为处理很得当,便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说说眼前仿佛是怎样的一棵大树。学生稍作讨论,便全面驰骋自己想象的翅膀,如:大榕树生命力真顽强;大榕树那里的景色真美呀;大榕树的真是游览胜地……哇,积极性很高,学生并因此而打开了话匣子,几位学生就津津乐道起乡下的鸟窝,大榕树下的粪便……我一听不太对头,再这样下去,教学任务不是完不成了吗?马上就作了一个“stop”的手势,并添上一句:“别扯太远了,我们继续开始上课。”就这样,硬生生地把学生从意犹未尽的想象中,拉了过来,虽然后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发现,学生上完课后已经全没有课堂上对这大榕树的热情了,象征性地完成词语的抄写,课文的背诵和课后的作业,谁也没有找我来讲点“天堂”的事了,我有些愕然了!
  反思:在惊愕中,我认真地想了这个问题,我想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但学生的思维又是不成熟的,他们对获取到的信息往往还缺少有效的处理能力。而我当时只顾着完成我自己所设想的教学目标,既不对学生活跃的积极思维给予鼓励,又不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强行压制了学生的思维。后来我想,课程改革中提醒我们教师创设开放的课堂,它应该不囿于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而展开,作为教师身份的我,我的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如果我一方面适时地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充实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学生引领到文本中,另一方面我也可以为学生搭个台阶,学完课文后,创设一个情境,请学生为小鸟天堂做广告,学生就能把课堂上兴趣继续延续下去,学生也有了继续展示自我的舞台,那么即使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我想这也是成功的教学。
  到此,我好象觉得自己该举的例子还有很多,我虽然工作认真,对学生管教有严,但是否真正走进过学生的心灵呢?而我所任教的语文课又是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如果我的课堂里没有激荡着师生的灵气,没有弥散着诗意的芳香,又怎么能让学生充满灵性地学习语文,所以才会一次地出现“豆腐渣”。
  于是,从“生本‘的理念出发,以个性化的教学为基础,创造直达学生心灵的人文精神的教学,就成为我语文课堂不懈的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08-11-7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为学生大声读书吧!”这是个老的、相当简单的、任何一个语文老师都能使用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不需要任何培训,只要语文老师拿起书走进课堂,每天找上一二十分钟就行了,每天坚持着,一年完全可以读二十多本书,小学六年一百本书不成问题,如果初中、高中的语文老师也能这样,十二年时间,学生仅仅*听就能“读”到200多本书。
                 
  一天仅仅是一二十分钟,我觉得任何一位老师都能够在一天之中找到这一二十分钟。笔者读过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斯霞、李镇西的事迹,他们十分得意的事情往往就是为全班同学朗读过整本书,而学生对老师记忆犹新的也多是那本书,影响着学生成长的也是老师在班级中大声朗读的那些书。从这些教育家的案例中,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到这一方法的确是可行的。
                 
  阅读指导的方法虽然非常多,我觉得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是实践性最强的方法,是语文老师真正参与阅读的方法,是不需要老师再讲阅读方法的方法。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读着,天天读着,学生不会厌烦的,因为他们只要坐着、听着就行了,只要跟着老师的声音走就行了,其余的事基本不要做。学生欣赏着那本书的一切,学生欣赏着老师的声音,学生欣赏着老师的表情,学生欣赏着老师是如何坚持的,有哪种阅读指导的力量能够超越老师的大声朗读?
                 
  老师的大声朗读是为学生读,其实也是为自己读。许多老师说自己没有时间阅读,所以工作几十年真的没有认真看上几本书。使用了这一方法,老师的精神世界一定会变得相当富有,六年时间与学生共同享受着一百多本书,这就是我们教师另一层面的成长。
                 
  学生不读书是不行的,十二年的中小学生涯没有一二百书垫底是不行的,一名教师在执教生涯中不与学生一起读、一起成长,同样是不行的。
                 
  笔者原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教小学语文教学法十多年。去年开始回到小学,教起了小学语文。说真的,孩子们在阅读方面问题真多,你建议他们买几本书,他们买了也看了,但没有效果。没有老师反复唠叨着,他们读完那几本,就不再读了。这难道不是语文教育最大的失败吗?办公室与教室是分开的,教师看书学生往往看不见,你说读书有好处,学生总感觉你老师根本不读书。老师自己不读书而鼓动学生读书,会有多少说服力?如果我走进课堂读,读给学生听,天天坚持读,学生应该能感觉到读书的价值,感觉到老师是真的在读。这种教育的力量应该能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所以,我开始实践了,我读《窗边的小豆豆》,读《红岩》、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爱的教育》……虽然挤占了原来的语文教学时间,但学生的语文成绩根本没有下降,四年级的学生一篇日记写上六七百字,成了很简单的事。当我走进课堂,他们大声喊着“高老师您接着读!”这不就是快乐语文吗?有这种热情,对母语的爱能减少吗?
                 
  我实践着这种形式简单的阅读,同时也没有停止思考。除了写好每天的读后随笔,我还想到这是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学生阅读问题的最好方法。所以,我有了为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建立“百本书图书室”的建议。可以说,贫困学校只要拥有一百本好书,老师就采取这种大声读的方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同样能够解决课外阅读的问题。
                 
  一百本书的图书室,建立起来并不困难。但让这一百本书能够以大声阅读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中,走进自己的心中,却是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的勇气!这更是拥有数万本图书的学校应该具有的勇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发表于 2008-11-7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一个学生竟然让我惊讶不已,更准确地说让我真正认识到了现在孩子已走向成熟的心灵和渴盼长大的呼唤。或许我忽视了她现在已是一个满十三周岁的大女孩儿,厚厚的冬衣依然显露出开始发育的身体。和年龄一样,她的智力和情感也随之增长,甚至超前。这让我想起我的小学时代,争强,好胜,一心想考出好成绩,各方面都能超过别人,成人引人注目的焦点。她的心境与我的当年是何等相似!事情缘于一件我自认为的小事,但小姑娘认为这是她人生中的大事。一天早晨,我检查昨天晚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我说:“昨天作业没做起来的同学站起来。”令我惊讶的是,在我心中一直是优生、而且自律性很强的司婷站起来了。这让我竟有些犹豫起来。因为我对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同学处罚是比较严厉的,我不忍心对她下手。如果说老师对学生没有偏心,那是很少见的(至少我还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那些学习好、肯动脑筋的学生总会获得老师的青睐和好感,司婷就是这么一位同学。可是面对全班同学,我不得不得公平地对待同学所犯的每一个错误,对错误的惩罚尺度是我定的,使用范围是全班同学,不存在一丝特殊,否则就会失信于全体。我问她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她说我给她的那本练习资料找不着了,所以没有东西可以抄写。原来昨天晚上,我布置了那本练习资料上的一些习题,让司婷抄在黑板上。每次,她抄完后,总是做在自己的那本书上。但昨晚,她没有找着书,就拿我手里同样的一本书抄,抄好后,又还给了我。原以为丢在家里了,可回家后,翻来翻去,还是不见书的影子。她认为这个理由已经很充分了,我应该赦免她这唯一的一次没有完成作业,但我的教鞭还是无情地在她娇嫩的小手上狠狠的敲了十下。顿时,她的手心红了起来。教室里死寂般的安静,同学们惊恐地目睹着这一近乎暴力的场面,大气不敢出一口。我想给全体一个警告:无论是谁,作业没做起来,就要受到惩罚。事情已过去约两个多星期,繁忙的教学让我已淡忘了这件事。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我拿着练习资料走进教室,对司婷说:“把这几题抄在黑板上,让大家做。”她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然后从嘴角蹦出一句话:“我不抄!” 这的确很突然,我从没想到学生会对我这并不过份的要求如此拒绝。当着这么多学生的面,真让我十分尴尬。 “你为什么不抄?” “我不愿意抄。” “我要求你抄。”我恼怒地命令她。 “我不会抄的。” 或许其他的同学会感到一丝莫名其妙,然而我已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的头脑里十分迅速地想着对策。最终,布置好另外抄写的人后,我把她叫到了教室门口,强压怒火,心平气和地问:“为什么不想抄呢?” “你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打了我十下,那多疼呀,”声音里略带着哭腔,“再说,我都十几岁了,你要尊重我。”她说这两句话时,声音特别扬高了一些,我想她是说给教室里的全班同学听的,这不仅对我发泄不满,也是向全班同学做一个勇敢的宣言。然而她的话,却让我意识到我处于劣势,沉默是此时给她最好的回答。她望着我,我却远眺着楼前的风景,极力不与她对视,让她揣摩我的心思吧。我觉得必须找个安静的地方与她单独交谈。于是,我们离开教室门口,来到避静处。在接下的谈话中,她始终认为我不应该打她,她受了很大的冤屈。我告诉她即使我曾经错怪她,也不能在教室里与老师公开对抗,如果你有想法和建议可以在课后交流。她说你不能很好的尊重我,我也不会诚心诚意地尊重你。吴老师你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受尊敬的,但这件事上,让我难堪,我不服气。我以后再也不会替你做事了!或许她的话有些过分,或许她认为这样可以打击我,或许这是她的心里话!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感到手中教鞭的沉重。就是那不经意的一敲,敲坏了一个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更可怕的是敲碎了一个即将跨入初中的学生的心。多年前,我们在老师的教鞭下诚惶诚恐,曾发誓如果做老师,就决不打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充满关爱,让我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儿时的誓言已模糊,眼前看到的是一心追求高分、高分、高分,用拳头和棍子锻造出一批“才子”。尽管我的武力从不轻易落下,更多的是起威慑作用,可这就足够让我的学生把我看成我曾经痛恨的老师的形象!这也不是个人的脸面问题,说明我对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学知识的匮乏,对教育学生手段的不机智、不灵活。简单粗暴不能够解决问题,应该更多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融合,走进他们的心灵,用真情去贴近,去温暖,去关照,去学习,这才是科学而有人性美的教育。 2003年11月

后记:经过近一年的反思,我发觉我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缺少人情味儿。我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自己规矩是可以变通的,因为人也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只要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就是最佳。这方面我需要不断地摸索,需要高手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08-11-7 07:25:00 | 只看该作者
接着还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7:46:00 | 只看该作者
当代教师的十条新师规(实话实说版)
                     
    本人毕业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教坛上度过了近15个春秋。从一个毛头小伙,到如今步入准中年,虽没有公开违反过官方所颁布的“职业道德”,但也没有把这些贴在墙上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倒是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或者说是教训常常记在心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现在把它们整理出来,美其名曰《当代教师的十条新师规》,博大家一笑。
      
       第一条   把职业当饭碗,努力端稳端好
   
   书上说,领导们也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事实上我们的职业,只是三百六十行中最普通的一行,有时候还被一些人瞧不起,无所谓灿烂不灿烂,更谈不上是什么“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从事的这份工作,只是借此养家糊口、赖以生存而已。
   让我们降低对职业的期盼,把饭碗端稳端好,这样才会凭着自己的良心,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二条  35岁前没有实现跳槽的梦想,就老老实实教书
  
   “人往高处走”,我想,如果有更好的又赚钱又轻松的工作,几乎每个人都会选择跳槽。各位也许在还没有走上教师岗位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跳槽。而且,也许一直在默默努力,但成功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我想,如果我们在35岁以前还没有跳出教师队伍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一职业视为终身职业。当然,跳槽还有另一种广义的理解,那就是坚决实践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年轻的时候努力教书,然后争取不用教书。校长们不都是先“教”,然后“用不着教”了的吗?
         
       第三条  不要在背后说领导的坏话
   
    当我们用自己的长处与领导的短处相比时,往往会觉得有些领导不如自己,但领导却有我们永远也比不过的特长。如果只用自己的长处去指责他人的短处,除了说明我们的失落外,再就只能说明自己在干着缩小自己活动空间的蠢事。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当我们希望有很多人与自己一同说领导的坏话时,这时,我们大概已无可救药了。
      
     第四条  要坚持喜新厌旧
   
     这世界变化得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你昨天也许才将windows 98操作熟练,而别人今天使用的却是windows xp。再说,人天生是喜新厌旧的高级动物。所以,我们要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创造新的东西,才能适应这个只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社会,才能吸引学生和家长挑剔的目光。喜新厌旧,就要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这样能够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同时,我们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品味,强化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教学中影响我们的学生。
   这个世界,除了出土文物和自己的老婆不适宜喜新厌旧,其它的都是越新越好。

    第五条  经常摸一摸学生的脑袋
   
    我们不一定打心眼里爱自己学生,但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我们相应的责任。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且,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口头上,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哪怕摸一摸学生的脑袋,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
  亲切地摸一摸学生的脑袋,学生会还给我们莫大的惊喜!
   
     第六条  将惩罚进行到底
   
   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赏识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教育的一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要相信爱与赏识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教育观点,那是不教书的人在信口开河!我们应该坚信惩罚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想,对于顽劣的学生,我们不要轻易地放弃。对他们违规的行为,不要听之任之,应当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教育,而批评与惩罚应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但惩罚要适当,可采取更为人性化的方式,绝对不能将惩罚上升为体罚。
      
     第七条  经常带一些味精到课堂上
   
   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幽默更是课堂的味精,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面前站着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的人,学生更是如此。掌握一点幽默的艺术,既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也让学生走近了你。但幽默应止于讥讽,因为讥讽会伤害一部分学生,同时幽默也应止于无聊的调笑,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乐”而不学。


     第八条  准备一只丢弃烦恼的垃圾桶
   
    一个稍稍负责任的老师,每天都面临着很多烦恼。学生用他的无知与偏执让你生气,家长因对孩子的偏爱与袒护让你动气,领导因对你的误解和不公让你怄气,而自己有时也无端地低着脑袋生自己的闷气,这些气争先恐后地汇集到你身上,就成了一堆恶气。
    气生了不少,但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得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学一学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随时准备把烦恼丢到垃圾桶里,努力做个快乐的老师,这是永葆青春的秘诀。

     
   第九条  每天一片金嗓子
   
   警察腰间总别着一支枪,医生脖子上总挂着听诊器,那么老师的口袋中呢?我想,应经常装着“金嗓子喉宝”。因为动听的声音更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另外,你每天最好喝六杯水,用30分钟的时间在球场上跳一跳,或在宁静的小路上散散步。
身体是自己的,别的都是别人的。谁都不愿意晕倒在讲台上!
   
    第十条  心中备有一本英雄谱
  
   如果真的决定将教书作为终身职业,那么我建议大家在平凡的日子里学一学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练习教学本领,要象郭靖那样持之以恒;学习文化知识,要象黄药师那样兼收并蓄;对待突发事件,要象黄蓉那样随机应变;追求教学艺术,要象杨过那样痴心不改;面对大千世界,要象老玩童那样童心未泯;面对权术与名利,要象令狐冲那样淡然处之,但千万不要象岳不群那样处心积虑。
   
     特别申明:
   
    上面提到的这些所谓的法则,由本人杜撰,如有雷同,纯熟巧合,切勿对号入座。本法则并非人人必须遵守;也并非本人已经全部遵守,有的甚至是沉痛的教训。如果你认为其中的几条有些道理,那么和我一起来执行;如果你认为纯粹多余,那么请您扔一块砖头。
     
    本法则生效日期由你自己决定。
     
     期待着您总结更多的新法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听了许多优课,我把一些经典交流合起来,在借班上课时试了一番不错,供大家欣赏。
  师:有一次借班上课,我让学生提问难倒老师,结果学生提了十几问都没有难倒我,不过有一个问题真把我给难倒了,想知道什么问题吗?
  生:想师:那位同学问我:老师,你是东西吗?生笑.
  师:这时,其它有位同学说我也想到了,但不敢说呀!我说你真可惜,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
  

  师:今天上课,同学们想说敢不敢说呀!
  生:敢!
  师:想笑敢不敢笑呀?
  生:敢!
  师:想睡敢不敢睡呀?
  生:敢!――不敢!
  师:应该敢!那是给老师一个要转变教学方式的信号。会不会睡?睡睡看!
  生打呼噜。
  

  师:现在还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还害怕吗?
  生:不害怕!
  生:还上课吗?
  生:上课!
  师:我们今天真的不上课了,我们来研究一个故事。愿意研究的请站起来。
  生全体起立。
  

  师: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真精神!
  师:同学们真可爱!
  生:老师真可爱!
  师:有说老师可爱的吗?
  生:老师真和蔼!
  师:同学们请坐下!
  生:老师请坐下!(生笑弯了腰)
  师:这个地方坐下,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就不坐着上课了。
  评析:借班上课存在着一种师生关系的隔阂,如何在最简短的交流中让师生关系和谐起来,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上述过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听过许多老师借班上课,课前交流各式各样:课前整齐划一的一支歌,结果越唱越紧张;学生自我介绍,高水平学生的风彩展示,其它学生则当观众。总之,这些过程没有真正实现全体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与交流,课堂氛围不仅不能宽松,反而导致紧张,师生不能真正地和谐起来。本案例中,第一场对话:“敢说敢笑敢睡”的过程其实是个让学生思维更敏捷的过程,也让学生体会到上课老师的民主意识。第二场对话“不紧张不害怕上课”的过程也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定势。第三场对话师生问好更是智慧和情趣的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20:23:48班五十一个人面前,我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无情,冷酷,还是充满关怀与体贴。可能我的不是很大眼睛以及常常拧在一起的眉头让同学感到压抑,可能我教育的言语过分激烈而让听者心惊胆颤,但我拿出更多的是让课堂充满盎然生意、充满活泼热烈、兴致勃勃的气氛。作为语文老师,我做到了循循善诱,作为班主任,我语重心长,苦口婆心。我自以为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但我的可爱的班集体却让我伤心不已。
阿郑,我不愿意多提这个学生。一张半成熟的脸看不见半点稚气,一米七二的个头儿快要跟我一般高,十五岁了,还在小学六年级。他让我失眠,让我无法安心背书,准备自学考试。他让我百感交集,愁肠百转。我有时想深呼吸,扩张我的胸膛,让大脑来一个清醒:别胡思乱想,专心背书。可是思维已不由得再次被阿郑闯了进来。他的影子盘旋在脑海里,如幽灵一般,掀起波澜,让我不能平静。
他不做作业,和别人打架,翻墙越院私进学校,和另一个班的女同学关系暧昧。几个同事已经向我下了通谍:你们班阿郑可了不得,这样下去会出事的。
我已心慌意乱,不经事的心理经不起太大刺激,而今天一齐袭来,不能不让人打个冷颤。我决定和阿郑的家人谈一下。让他回家。我在他的心目中已无威信,我的教育对他来说只是耳边吹风,我的苦心在他看来只是驴肺驴肝。他已不受我约束,我也不能再放任他,因为和他在一起的坐在后面两排的十几个同学现在都在蠢蠢欲动!
现实确实严重。
他的妈妈终于出现了。我把他儿子的近段时间的骇人表现简介一番:阿郑自从那次一个星期的旷课后,在我面前一直比较老实,但在我背后发生了什么,却让我吃惊。一个个头矮小的同学无意中踩了他一脚,他竟怒目横视,抓起这个同学的衣服,提起来架到走道的栏杆上。还没有下手,这个同学就已吓得魂飞魄散。上课讨论时,他开口就来脏话,女同学气不过,说他两句,他拿起小刀毁了人家的作业本。星期一我检查作业,他竟用别人的作业蒙混过关,他那爬虫似的字我能认不出来?课间到离我们班很远的a班打架,听说是为了一个b班的女同学。上星期六和另外几个学生越进一所学校大门,学校里一片狼藉……
阿郑的妈妈竟然坐得住,因为他事先早有心理准备,知道她儿子的一些事情。她觉得她的儿子还是个好孩子,家里的教育他都听,这一切的错都缘自和阿郑在一起的几个差学生,都是他们串掇阿郑学坏的。我说你了解的是他在家里的一面,我了解的是他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另一面。而这一面对人的影响很重要。他在那几个人中可以中心人物,他不拖别人下水就万幸了。阿郑的妈妈愣了半晌,脸上不觉露出点儿惭状,她愤言那个和阿郑要好的女同学家长真不会管教孩子,小孩子双休日跑到阿郑家玩了一天,晚上在阿郑邻家的一个女同学那里过夜,第二天又来玩了一天。那家大人怎么不管管,女孩子像这样随便,还像什么样子?
真是蛮不讲理。我忍住心中的不快,对她说阿郑现在学习心不在蔫,心思不在学习上,打架、谈恋爱,还影响其他同学,班级纪律因此差作一团。我建议阿郑退学。
阿郑的妈妈此时已没有了先前言辞的激越,我想她还是了解她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的。她说得和在外打工的丈夫商量,自己做不了主。我说一定得考虑清楚,孩子在学校自己学坏,还影响别人,对谁都没有好处。
阿郑的妈妈黯然离开了学校。我望着她远去的身影在视野中模糊,想到一个伤心的母亲那痛苦的心理,但我是老师,我要为我的学生负责,我对这个孩子已无能为力,只有放弃。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束手无策,书本上的教育学老本儿早掏干净了,却与事无补。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我只是个站在教育学的门口张望着里面的热闹,而要真正摸出门道,太难。人是能动的,教育只能影响其一,不能以一当十。社会的负面对孩子灵魂的影响不可忽视,正如我的学生在“小学生是否应该多看电视”的辩论会上说的,模仿武侠片、爱情片、暴力片的情节,在小学生中已经形成风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2 07: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