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别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
父母教育和疼爱孩子,如果方式不对,有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烦恼。

有的家长,总喜欢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和自己的孩子比,越比心里越烦,以后就用别人孩子的长处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听了不高兴,教育效果不好。

还有的家长,喜欢拿自己孩子的一次失误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总喜欢在自己孩子面前抱怨,你考得如何如何差,某某家的孩子考得分数如何如何高……

父母的用心和约理解,但他们总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地加以鼓励和表扬。如果一味的过分相互对比,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陷入自卑的深渊。

“人之处,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上进心,让他自己主动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更有效果。善于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是聪明的父母,沟通和了解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新课改 让数学教学更精彩

山东东营市广饶镇莲花小学   肖淑英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实践越来越丰富,而课堂作为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中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孩子全面协调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近几年,我和在一块工作的老师们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从教学观念到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变化。反思自己的教学,或许使大家对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一.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交通》中的《相遇问题》。

   
教学目的: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学校的王老师要到东营去开会,由于走的仓促,到了那里发现忘了带一份非常重要的材料,这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替王老师想个办法,怎样才能尽快拿到材料按时参加会议?(有的同学说,坐车回家;有的说,打电话让学校里的老师送;有的说,王老师和学校里的一位老师同时出发,在途中相遇就能尽快拿到材料)。我要的答案学生们想到了,于是我点出课题《相遇问题》。

   
                                总路程50千米

   
2.出示条件:先出示路线图,学校     王庄      李村           东营

   
          面包车40千米/时                 小轿车60千米/时

   
3.(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我是按照学生提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的。

   
问题一: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

   
问题二:经几小时两人相遇?

   
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按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汇报——集体订正的步骤进行。(结果大部分同学用方程法解答,智力好的几个同学用算术法解答。并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答较好,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法解答较好。)

   
问题三:相遇时,两人各走了多少千米?

   
问题四:两人走的路程各占全程的几分之几?

   
问题五:王老师比张老师多走全程的几分之几?

   
4.基础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其中有一题如下:

   
有一份5700字的文件,由于时间紧急,安排甲已两名打字员同时开始录入。甲每分录入100个字,已每分录入90个字,录完这份稿件需用多长时间?

   
5.拓展性练习

   
当两物体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经过一定时间后两物体的位置可能会出现哪几种不同的情况求两地间的路程?并画图表示。

   
6.课堂小结,强化思维。

   
二.本节课的教学,自己认为较好的方面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上直接给出了两人同时相对而行的情境,而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想办法解决王老师怎样才能尽快拿到材料的问题,从而引出相遇问题,这样使学生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作为学生的组织者——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本土化,生活化。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上述案例中,当出示条件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想了解哪些数学问题,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出了一连串的五个问题。这一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不是与己无关的、枯燥无味的,而是生活中所必需的。从而唤起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孩子们带进数学天地。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去探索。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如何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水平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活动,求出了相遇的时间,并了解了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解答,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答比较简单,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了知识上的互补,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构建能力,自我养成对待学习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上的三大要素,也是在教学方法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课堂上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学生能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决不示范。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还学生们一片蓝天,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自我调控的时间,学生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上述案例中,当学生明确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后,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解决“两人同时打字”的问题。学生做得非常好,全班正确率达90%,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许多数学思想,如:迁移、转化的思想。近几年,我对教材中蕴涵的转化思想进行了挖掘,并体现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由于长期这样做,现在我教的五年级学生只要遇到新知识,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真正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确实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使孩子终身受益。

   
三.不足之处

   
上述案例中,学生根据创设情境找到了王老师怎样才能尽快拿到材料的方法后,我没有细讲“相对”、“相遇”等的含义。没有做到面向全体,使班里的后进生似懂非懂,而匆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相遇问题”是单个物体运动发展到两个物体运动的一种典型应用题,其数量关系虽仍是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但由于两个物体的运动往往受到物体出发的地点和时间、运动方向和结果等数量关系变得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而我却忽视了这一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习一些新的数学概念、新的数量关系等可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由动作到表象,再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果让两名学生在讲台前以不同的速度相对而行走到相遇时为止,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两地”、“相对”、“相遇”的含义并直观地感觉到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走到相遇时,各走路程之和就是两地间相距的路程。这样为新知学习铺平道路,使学生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深入反思,在反思中研究,把新课改理念的精髓真正落到实处。我坚信:新课改,会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会让数学教学更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教师的目光
甘肃省临泽县板桥友好小学:杨天仁

    那和风从这个世界经过,是梳理,于是草儿蓬勃了,花儿精神了。那目光在稚嫩的脸颊拂过,和熙,温暖,痒痒的,于是心窗打开,那目光就被心接了去,境界着一个心的世界。只有宁静才与之和谐。因为那目光是宁静的,只有宁静才与之和谐。是的,所有的课都是一种临摹,给你一个角落,配上光,让你临摹境界。宁静致远。
     学会审读这一个角落,也就学会了审读整个世界。世界被鸹躁着的时候便不是了境界,纷繁无序。而那种鸹躁往往是我们自己的声音。你境界了自己,世界也就境界了,无限风光。无限风光未见得在险峰,更在世界的任何一隅。
你的声音可以是那一束光,你的微笑可以是那一束光,特别是你那凝视更是那一束光。和煦、温暖,没有任何杂质。这一刻你就是光,完完全全的光!抚爱着一个世界。一个世界还不值得爱吗?而且是一个长大着的世界!这是最美好的爱!这是最神圣的爱!因此必须你先纯净着自己!剩下的只是一种天然的流露无须声色俱厉。
    瞧,那一个淘小子在避开你的目光,闪现了一下狡黠的笑。但是,他知道有那么一种光存在着,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会打量那个存在的。每一次接触他都会被柔情一次。用不了几次他便会被俘获,乖乖地,把自己境界了。
     似水的目光啊,流淌着清澈,滴水可穿石。
     如风的目光啊,飘逸着轻灵,隙缝可漫溢。
      信念是你的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9-30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当好教师难。但是,针对目前的社会形势和学生实际,如何当好教师,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努力奋斗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10-1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布置作业要“精”
一工程小学        赵彩虹
有一次我在一位数学教授家作客,适值他在中学念书的儿子回来,问到当天的数学作业,教授在仔细看了五道数学作业题后,圈了两道,说“只做这三道就行了”。此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业题不在多,在于精。
一、练得准,练习要有针对性
先说一个例子。有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很用功,父母期望高。有一阶段数学测试成绩不好(六七十分),作业错误多,而期末考试临近,急得她妈到处找题目给练习,但不见效。后来一位老教师看了孩子的试卷、作业,发现应用题都会解,主要是算错,而算错的原因是横式直接运算不过关。用竖式重算一遍,大多正确,只有二三道被减数有零的算错。这位教师对孩子说,期末考试时,你都要清清楚楚地打竖式运算,结果期末考试得了九十多分。这个例子说明,单纯地强调“多练”,而不是有针对性地练,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久而久之孩子会厌学。为此,我以为布置作业要“精”,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习达到大纲的要求。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倡布置弹性作业,使上中下学生各有所得。
二、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自己先要做过
70年代,我的一位同事,高年级数学教得非常好,学生都喜欢他。他每天做作业,连低年级的数学题也一道一道地做。他说,只有这样,对中小学的数学体系才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基本运算才能熟练,对学生的数学现状才会理解。50、60年代,学生除了课本,没有什么复习资料、练习册之类的,尢是小学,做作业的概念是很单一的--做书内作业。有时老师在小黑板上出示几道作业,那是老师做书内作业。有时是老师在小黑板上出示几道作业,那是老师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动过一番脑筋。现在情况不一样,学生书包里练习册繁多,老师应接不暇。加上班学额大,工作太忙,有不少老师不做作业,少做作业,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他自己没做过,有些甚至考试卷他自己都没有做过。此外,现在的练习和答案是现成的,不需教师动脑筋拟题目,做题目,连试卷也是一套又一套现成的,应有尽有。这样,由于老师不做作业,所以布置的作业到底多少,深浅,难易,老师也就不得而知了。久而久之,学生所做的作业,怎么会有针对性呢?作业是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在讲授阶段已经理解和记忆的新知识,通过独立作业转化为技能技巧。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抓好作业这一环。学生的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对于当前泡在作业堆中的孩子来说更有现实意义。单纯强调多练是不行的,只有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练在刀口上,才会有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10-1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怎样进行缩句教学
临泽县一工程小学      刘光发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 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 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 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另外要提醒同学们的是,缩句后,虽然句子十分简短,但它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句末必须加上原句中的标点符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8-10-1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甘肃语文课改研讨会”
                                                                                             学习体会
                                                                          临泽县平川镇一工程小学
          5月1日上午,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甘肃语文课改研讨会在兰州举行。首先由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局长代张军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基本情况。在中国语文写字协会老师谈了本次研讨思路后,先后有清华附小副校长窦桂梅,清华附小教师叶红,王君,上海市嘉定县实验中学校长钱梦龙,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等几位老师上示范课并做了相关报告,会期共三天。参会人数青海省、甘肃省部分教师3000多人。活动中不但聆听了众多知名专家、教授的报告和青年优秀教师介绍成长历程的专题演讲;而且观摩了不同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新课改”内涵的理解,拓宽了我的教学思维和视野。在此摘录一些不同的声音,与大家分享,供同仁参考。下面我就谈谈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法 ,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一)关于“三主”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
  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自致其知,从而根本改变教学中单纯由教师灌输知识、越俎代庖的教法。
  教师为主导,就是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导,指引导、指导、辅导、因势利导;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流程、学习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训练为主线,这是教学过程中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后的必然归宿。语文作为工具学科,也必须把训练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线索——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获得,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智力在训练中发展;“主体”和“主导”的关系,也只有在一个组织得很好的训练过程中才能得到和谐的、辩证的统一。这里说的训练,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读、听、说、写训练,不是指做习题(做习题仅仅是训练的一种方式)。
  “主体”、“主导”、“主线”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概括:“学生为主体”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基点,“教师为主导”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而“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又辩证地统一在一个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之中。综观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凡卓有成效的教学设计,无不体现着“三主”的教学思想。
      (二)关于“四式”
  “三主”思想体现在“自读、教读、作业,复读”的四种基本课式之中。钱老师把他的以“三主”为指导思想,“四式”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构思统称做“导读”。“导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在此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前提,“以教师为主导”是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必然表现为训练形式。
  实践证明:自读课、教读课、作业课、复读课是较为合理的基本课式。“四式”实际上是四种不同的训练形式,是指四种“课型”。
1.自读课
  自读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着眼于有计划地培养自读能力。分六步走,名曰:“六步自读法”:
  ①认读。朗读课文,框出生字新词,自查字典、词典解决。
  ②辨体。辨明文章的体裁,从而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自读方法。
  ③审题。审明题目的语言结构、含义和作者命题的意图,并点出“题眼”。
  ④发问。可就关于文章内容、关于文章表现形式、关于作者构思意图分别提出“什么”、“怎样”、“为什么”几个问题,自问自答,逐步理解文章。
  ⑤质疑。要求学生思前顾后,统观全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有疑而问,也可以无疑而问,“于无疑处生疑”。
  ⑥评析。经过充分消化,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突出的特点做出评论或分析。
2.教读课
  教读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阅读训练。与自读课相比,两者同样体现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教读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明显加强。
  教读必须和自读结合进行。结合的方式:一是在自读的基础上,教师收集、分析学生自读所给予的信息,就学生的疑难和课文的重点,有的放矢地给以启发、指导;二是先教读,后自读,难度较大或背景复杂的课文多采用这种方式。但在学生自读以后,还需进一步教读,最后仍然落实在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上。
  钱老师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要提高教读的实效,除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外,还得掌握各种启发思维的手段,值得重视的有三点:
  ①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其推旧知新;
  ②善于发问,巧设情境;
  ③选准知识与智能的结合点。
3.作业课
  作业课是为了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促进学习的迁移。因此,作业设计应以加深理解知识为主,同时还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要求,作业有的重在记忆,有的重在消化,有的重在应用。此外,还有评价性作业,包括鉴赏和批判,从品评文章词句、片段到写出有相当难度的短评。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初一开始,逐步提高。
4.复读课
  复读课是把若干篇已经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读读、想想、议议、练练,既温故,又知新。“复读单元”的重点仍在“读”,通过读找到各篇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某些规律性的认识。“温故”只是手段,“知新”才是目的。复读课常用比较的方法,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颇有意义的。
简要地说,“三主”是组织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四式”是体现这个过程的基本程式;而教学效率的提高,则取决于教师正确的“导”和学生主动的“读”。据此,钱老师把他的这种方法叫做‘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简称“语文导读法”。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虽然短暂、充实的观摩、交流活动已经结束,但一位位教师激情洋溢的话语仍不时地回荡在耳畔;一个个生机勃勃的课堂片段仍浮现在眼前……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使我受益非浅。今后我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运用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中,继续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4 16: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