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复制链接]
19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是教师的上司们——一些端坐在研究桌前的教育家们。他们在那里异想天开,今天提出一套方案,明天又做出一个指示,而第一线的教师必须立即跟上,稍有差迟,一大堆的批评与呼吁就会接踵而至。就像减负,狂喊着减负的人却不能取消考试,结果让每一个教师变成了超人——既忙着能力素质的培养,又应付难度一点不减的考试。结果学生非但没有减负,反而增加了新的烦恼——对提高个人素质的无所适从。而教师也同样在教学餐桌上又要精心准备一盘素质大餐,而且必须做的精美而实用。这是教育家们尚未实现的方案,却很可笑的扔给了在多重压力下生存的教师们完成!难怪最近又提出了“减负减负,后果自负”!想必是教育家们也不知如何收场了,只好将皮球又丢给了当初尽心尽力去减负的教师们了。现在这样正反映了教育界的混乱局面——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有一个目的,国家的钱拿的太冤,怎样也不能让第一线的教师闲着——就要让教师们知道当今特色经济中这一直“上涨”、相对稳定的工资不是能轻易到手的。

   
还有的就是教师天天要面对的学生们。他们是温室中长大的一代,造就了极为敏感的性格。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说一是一了,也不能再捧出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了,他们必须是愉快教学,鼓励教学,甚至是哄着学,求着学。否则,伟大的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就会以死相逼;否则,他们就会举起社会上多如牛毛的保护伞向教师开炮!大家不知怎样理解,一个从心理到外在都裹着厚厚的铠甲的学生,教师怎么好走入他的内心世界去教育他呢?

  记得一篇报道曾经写过,教师罚站会侵犯学生的五十多种权利。可是,作为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讲课,是否也侵犯了教师的权利呢?试问,在学生面前,教师到底还拥有什么权利?
  都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一块天然的璞玉,我们意味的将它包裹、珍藏是没有意义的。要想让它成器,我们必须要用锋利的刻刀,细心地、一点一点地刻划,要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去打磨、去雕琢,才可以让它成为一件极富有价值的艺术品,极有用处的器具。在这个过程中,璞玉一定是很痛苦的。教师教育学生也是这个道理,不知为何那么多人会不明白?哪里有舒舒服服就成功的人呀?教师每天朝七晚五地工作,才可以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啊!而同时,学生也要付出代价,这样才可以又成功的教育啊!
  我们看到辛辛苦苦几十载的老教师,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呕沥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可是成功的学生还是很有限的。社会岂能让每个人都是成功者呢?所以教育不是万能的,所以不要对教育要求太高。
  也许有人会讲,教师就是一份职业,这个职业注定你要承受这些,因为你拿着固定工资,享受着特有假期,你就不该再有这么多的抱怨!
  然而,同样是工作,为什么偏偏教师要担一辈子的骂名?为什么是教师要在夹缝中生存?为什么这个最需要人们尊敬的职业现在却没有了一点尊严?要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所不该发生的呵!
  然而,同样是工作,教师就要在人格上是完人,学问上是全能(至少在你教的这一科上是拥有一桶水的人),物质上是穷人!如果我有了一桶水,如果我的人格达到了可以做别人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表率,我又何必自讨没趣去做一个“穷教书”的?我完全可以在其他行业上成功地活着,又何苦去捡一个“终生骂名”来背呢
  好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塑造人的灵魂,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艰难,那就请各位把指责的手指,鄙夷的眼神,无情的批评从教师的身上移开吧!不要再对他们一味施压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普普通通、会犯错误的人,他们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不知各位有没有想过,如果教师都变成你们所希望的那样,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也许你们那些只知道谩骂他人的嘴还是不会满意的吧?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这些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教师们,世界将是无法想象的。

  谨以此文向所有工作在祖国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致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08-11-6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事情因为其具有特殊性而使人终生难忘。在我的记忆中,难忘的两件事都与老师有关:第一件事发生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有些愚钝,可日子也过得幸福、快乐。但人总有倒霉的时候:一天快放学的时候,数学老师捧着一叠本子走进教室。同学们心里都清楚,按惯例当天课堂作业错的人挨打的时候到了。我和我的同桌都在今天的挨打之列,当轮到我们的时候,老师用他那特制的乌黑的戒尺(据小道消息:此戒尺是用煤油浸泡过的,打起来更疼。)多打了我们一下,理由是:我俩错的一模一样,做作业时肯定互相看的。真是天大的冤枉,我俩可以对天发誓:我们根本就没有互相看。可我们不敢,也没有这个胆子跟老师说“不”,只是在心里烙下一个印。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我升上了五年级。这年暑假学校拆掉了几间危房,重建了几间新教室。开学时正进行室内粉刷,一天中午,我们几个男生到新教室里逛了一圈。下午,才上课,我们就被叫到了办公室,老班对我们进行了审问:新教室里一个窗台上才粉上去的水泥掉了一块,是你们当中谁弄的?此时,我们已有了一点点勇气,解释说:不是我们弄坏的。可老班一口咬定:有人看见你们进去的,不是你们是谁?就这样我们和老班僵持了大约一堂课的时间,其间也有其他老师出来打圆场,老班就是不听我们的解释。最后对我们进行了处罚:每人赔偿五角钱(那时应该是1985年)。那时候我们都想不通:我没有破坏,为什么要我赔偿?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师,也做了班主任,现在想起这两件事,我并不怨恨我的老师,因为人无完人。再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挫折教育。而从这两件事中我也学到了不少:处理班务不能武断,要尊重事实;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意见。记得有一次,我放在讲台上的一叠白纸不见了,我觉得很恼火:才离开教室一会儿居然会有人把它偷了。我立刻展开了调查,但就是没有人承认。后来我到办公室在桌上发现了这叠白纸,原来是我自己不经意间把它带到了办公室。幸亏我没有继续调查下去,要不然也许会犯和我老师同样的错误。
  犯错有时不一定全是坏事,受害者有时也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我感谢我的两位老师,是他们让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08-11-6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一说到老师,我的心就沉重。
  一想到要说老师,我就惶恐万分。我怕老师们给我一脸的吐沫和一头的烂鸡蛋。
  我不想“利用手中的烂笔头”,今天数落这,明天指责那。
  可是,即便是破帽遮颜,我还是有话要说。用的,是带血的“烂笔头”和一个老师的良心。
                 
  是的,老师为了学生,“一片爱心、两行清泪、三秋血汗、四季躬行”。虽然两袖清风,却依然呕心沥血。一生奉献,无怨无悔。
  是的,老师不是十恶不赦的“恶魔”,我们有太多苦衷,太多委屈!
                 
  我也理解那个被学生打伤的老师,被打伤之前,她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耗费了多少精力。我也理解那个曾叫学生吃苍蝇的老师。媒体的报道中,那群孩子并不怨他让“坏学生”吃苍蝇,甚至,他们不希望失去这位老师,因为他教学认真负责,没有了他,学生成绩上不去,家长也会一片焦虑。何况,全班之中,那个被制裁的孩子是同学讨厌的“异类”、“异己”!
  我更加清楚我们耕耘在一线的老师那份沉沉的责任,那些重重的压力。
                 
  可是,正因为这样,我才为老师呼喊,才替老师抱屈!我们太多地奔波于夙兴夜寐,太久地忙碌于作业试卷。没有观念的更新,师生之间只会重复厮杀,重复悲剧。声嘶力竭的教育,收获的只有困惑和忧虑,得到的只会是学生的怨恨和背离。
                 
  我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无辜。
  我不是说所有的老师都无情。
  我只是心痛地感觉到一种真实,一种不容回避的真实,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被扭曲了的关系。
  所以,我要说的,不是教师的个体,而是这个职业,这个整体。
                 
  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东西太多,从“天地君亲师”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严师出高徒”到“不打不成材”,我们习惯于传道士一般的身份,我们习惯于被公众奉为神圣,习惯于拿神圣苛求自己,扭曲自己,习惯于凭借神圣的感觉和“师长”的牌子以威严自居,对讲堂里的生命指手画脚,严加扼制。我们不是完人,却总在扮演完人的角色,也不自知演得多么虚弱无力!学生不是完人,我们却总拿完人的标准去衡量,去要求,甚至去逼迫,去制裁!我们的教育中,学校是加工厂,产品是考试机器;老师是牧羊人,学生是应该听话的羊群。课堂里,没有了人的存在,没有了人的模样,没有了人的声音!压制之下,出现了远离目标的悲剧,出现了“小恶魔”、“小混蛋”、“小阴谋家”、“小暴徒”、“小流氓”、“小骗子”……课堂里走出来的灵魂,不是被奴化的可怜,就是被异化的可鄙!
                 
  一名初三的学生,怕父母知道自己厌学逃学的事情,把母亲杀死……
  一个小镇上,发生5名小学生集体自杀事件,原因是“读书太难,死了算了”……
  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与老师发生争吵,竟然从四楼的窗口跳了下去……
  六个字罚抄三千遍,六年级学生服毒而死……
                 
  也许你要说:难道所有的罪责都在老师?
  我知道不是。
                 
  我想起了那则消息:一名三十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身亡……
                 
  我更忘不了那组数计:据我国一个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组2000年发布自己的调查结果说,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也出现偏高……
                 
  一边是学生变形的控诉,一边是老师带血的哭泣。
  我们有权愤懑,我们有权质问。
                 
  但是,口诛笔伐体制的空档里,我还是要说我们自己。
  不是所有的责任我们都可以负起,但不是所有的责任我们都可以推卸!
                 
  老师啊,你也是人!但是,观念滞后,尊严扭曲,你在迷茫中累弯了脊背,却遭逢贬低,被人说成“辛辛苦苦误人子弟”!(对挣扎在应试泥潭里的你我,这是不是最贴切的定义?!)因为扭曲,你把“责任”变成压制的工具;也因为扭曲,你的心里不见了自己,不堪重压,变得那么脆弱,那么过敏,一丝的缺憾,你也承受不起!
                 
  老师,真的很可怜。
  可怜在没有真实地看看学生,看看自己。可怜在制裁学生,也制裁自己。可怜在禁锢学生,更禁锢自己。
                 
  一个学生说:要问我最恨谁?――老师!
  要问我最讨厌谁?――老师!
  要问我最瞧不起谁?――老师!
                 
  说话的,不是所有的学生。被说的,也不是所有的老师。可我们是否敢面对这一种真实,是否听得到多年来被胶带封住的嘴巴,在发出抗拒的声音?是否愿意在期待体制改变之前,先勇敢地拷问自己的灵魂,唤醒自己的心?是否能明白,拯救教师自己的,还得教师自己?!
                 
  一位哲学家说过:“最可怕的原告和见证,是每个人自己心中的良心。”
                 
  我不愿给自己的脸上抹黑啊,我的同事们,我也是老师!
  但可悲的,并不是老师的脸上有黑点,让人哀号的,是老师还蒙昧着的心!
  我不敢以自醒者自居,却愿意用这滴血的“烂笔头”,写出我的良知,发出我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08-11-6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喜欢当教师。我们希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给他们讲故事,猜谜语,做有趣的科学实验,看好多好多的书。我们也相信这样能培养出很好的人才。可现实是:我们不得不逼迫学生去做无穷无尽的习题,去争分数,学生想玩还不能不极力限制,学生不愿背那些无用的东西时还要强迫他们去背。上面有检查验收什么的还要布置孩子们说谎,“统一口径”。报纸上在讨论“误尽苍生是语文”,何止是语文!历史、政治、数学、英语……不都是在误人子弟吗?我们天天在亲手扼杀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拔苗助长,有时还要加上点“体罚”。最神圣的地方成了最折磨人的地狱!学生要有分数才能升学,老师要有分数才不至于下岗(现在所谓的“末位淘汰制”实质就是逼迫你去搞应试。)人成了分数的奴隶。
  南京一位工作很认真的老师,因为有个学生累次不交作业又不听教育,气得让该生挂块“我不交作业”的牌子在几个班“示众”,结果媒体上暴光,该老师受处理,罚款,赔礼道歉。理论上说,该老师做得是不对,但这能责怪她吗?还不是上面逼出来的?她的上级首先应该承担责任。
  上级要分数,要升学率,要统考,要求“统一”这个,“统一”那个,不允许不同做法,更不允许有不同的答案。你要搞点课外活动,讲点课外的有趣的知识,尝试点新做法,往往受到阻扰或干预。听说一些欧美同行可以自选教材,甚至可以不用教材而自己复印点报刊上的文章当教材,可以整节课地和学生们大谈某明星某比赛某小说某次选举某个事件(当然围绕教育),对我们来说真是天方夜谈。我们是不敢越雷池一步。有好多的事,明知不对,却要违心去做,而且是加班加点起早摸黑再贴上假期双休日,嗓子哑了,身体垮了,真是令人痛苦万分。“路线决定一切。”我们是在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还是在执行“刘少奇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还是什么别的路线?是积极地?消极地?狂热地?盲目地?麻木不仁地?心甘情愿地?是在随波逐流?还是在推波助澜?上课铃响了,照例又是那句无奈的话:“走吧,又去摧残学生了!”现在比那法西斯年代好点的是能说几句话(那时说了就是反革命),还可以上网到k12议论一下。但光议论就行了吗?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种日子又是度日如年。有良心的老师在痛苦中倍受煎熬。(当然,也有渐渐麻木了的,也有顺应了应试教育而名利双收爬上去的)一个学校领导明白说:“你们真是书呆子!什么素质教育?不要相信那一套!最后还是看分数。”党中央的决定,江主席的批示,曾给我们一线希望。但周围现实又是浮云蔽日。要坚持真理比认识真理更难。处处碰壁,步步滑倒,动则得咎,我们似乎是在一个令人透不过气来的又打不破的黑屋子里一样……
  不知怎么想起鲁迅的诗句: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后面两句呢,是不是)原想当个孺子牛,谁知成了侩子手,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但总是睡不着,总是要忧着天下之忧(书生病!)世界在激烈竞争,如今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而我们……我们的教育投入人均是世界最低之一,就这点投入还不能有效利用,我们在干着低效、零效甚至负效劳动……不堪设想……
  教育上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救救教育,救救老师,救救孩子!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就这么完了?
  (身边音)“还在忧国忧民?打八十分去吧。”“学屈原牢骚太盛?”“当心被放逐去投江。”
  (媒体音)“形势大好,成绩是主要的。”“教育改革新举措: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引入了竞争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发表于 2008-11-6 07:34:00 | 只看该作者
1、由“教学”转变为“学导”

原先的课堂总不是以教师为主角。课堂中教师教在先,学生学在后,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是教师安排好的,其一段流程为:复习检查→教师讲解→强化训练→作业巩固 是一个段落性的学习流程,而在实施“创新学习”评价量表后教学出现了转变。学生成了主角,课堂中学生学在先,教师导在后,教师“导”什么,怎么“导”,均由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掌握情况来定,其一般程序为:

…自学→质疑→合作释疑→教师导学→知识内化→质疑…

是一个延续的学习流程,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活动。

2、由“教材”向“学材”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书本是教师的教本,教师依据教材展开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记住书本知识,做对书中的所有练习就可。而新的课堂学习指导中,书本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的依据,但非根本,其根本是学生的发展,只要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教师有权增减学生的发展,只要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教师有权增减学习材料,有权对书本内容作相应修改。

3、由“句号”向“问号”转化。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材――书本中的知识就是真理,是绝对正确的,学生这样认为,教师也是这样认为。教师将一个个句号传授给学生,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充实着无数个句号。师生进出课堂都是句号,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书上是这样写的”或者是“参考书上是这样说的,标准答案是这样的”。而如今,随着教学思想的进步,教师和学生都带着问号去审视教材,带着问号进出课堂。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提问与回答问题,最常用的一句话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不信”。

4、由“独立作战”向“合作学习”转变。

学生的知识内化由原先听、练、作业型的“独立作战”方式,向“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式知识内化”方式转化。

5、由“小课堂”转向“大学堂”

课堂学习指导的内容由书本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由本学科知识延伸至其他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各学科的综合。课堂学习指导的空间由教室内延伸到教室外,由校园内延伸到社区,使小课堂向大学堂转变,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的领域。

6、由“严肃、紧张”转向“民主、宽松”。

原先的课堂是“严肃的”,统一的坐姿、统一的举手方式,加上训练有素的表扬形式,学生是“紧张的”,上课不能发出声音,要静,静到能听到针落地的声音;发言举手,手不能举得过高,又不能答错;作业不能少做但要按时完成,不明白不敢说不懂。总之,学生是担心吊胆地听课,教师是无所顾忌地讲课,在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量表的应用实践过程中,课堂有了明显的转变,学生想说就说,不说也可,想默读就默读,站着读、坐着读都可。忘记了再想一想,讲错了再努力,重在参与贵在发现,学高为师,师生可以换位,学生心情是宽松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08-11-6 07:3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评课指南  

1、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形成学生的持续洞察力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生命发展,注重个性培养。

2、学习效果。学生的旧问题有否解决,新问题的讨论是否充分。各层次学生是否在原来基础上均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学会思考,学会交往与交流。

3、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发展需要,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能否学好。

4、问题设计。是否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预先有否设想,内容是否联系学生生活,是否具有激情性、激趣性。

5、指导方法。善于求异性提问,掌握学生提出正确答案以后的思维活动,引导创新思维。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善用丰富多彩的表扬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表现机会。

6、学习状态。踊跃质疑,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能自我学习发现。

7、学习氛围宽松、和协、民主、进取。

8、教具和学具的使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用得不好是浪费,有而不用是更大的浪费,创造性地使用教具和学具。

9、指导效果。语言规范、正确、富有情趣性、严密性,教师体态自然,表情合理,变化适度。保证学生心理正常,心情舒适。板书规范,摘录要点有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把握学习重点。

10、学习指导程序灵活,形式开放。有多方案指导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08-11-7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为何素质教育这么难?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识。但由于受到积习甚深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以致于有言道:“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以致于在搞公开课、教研活动时大讲教改,而平时的教学,我们却“唯分是从”,课堂上“涛声依旧”。

    为什么?

    素质教育,这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的实施已有好几年了,但它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小学也有这种情况,教师灌、灌、灌;学生写、写、写;平日考、考、考;学生素质不谈了!原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孩儿,现在几乎变成焉了的禾苗,没了生气:变成沉默寡言的小老头,让人心衰!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有一句精譬的话:  “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瘘。”几来岁的孩子,每天早上7:00左右到校,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中午的休息时间也要用在背书、写作业上,下午放学尚早,可面对“我的一切为了你!”的老师,滞后生们不得不加耐心听讲、紧赶人生的步伐!继而迎接夜幕的徐徐来临。

    我们应当减轻儿童的课业负担!教育部也发出了《关于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这难道是教师惯于墨守陈规,缺乏创新?

    不,不是!作为小学第一线的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其中的苦衷,那就是教师评价机制所致!

早在1997年国家教委便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千意见》中提出了评价方法。但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仍然是分数排名,考试成绩与教师福利挂钩,与职称晋升相连,由此种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谈何容易!

    在现行教学过程中,不够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素质教育难以深入的主要原因。它表现出几大矛盾:

    l、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的矛盾。

    显性评价在以量化为主要形式的管理中最常见,凡列入量化考核的内容可称之为显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吃透评价的内容凡列入量化的下大功夫,花大气力,例如学校常规管理中的学生是否佩戴校红领巾、是否卫生等,而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不能量化的内容则大而化小、小而化无!

    2、单一评价与综合评价的矛盾。

    评价一个教师或学校、班级必须综合、整体、全面。这一点,每个人都清楚,但事实上,由于升学率的紧箍咒并未彻底解除,分数客观上在无形中成了评价教师、学校、班级、学生的唯一指标,尽管对其片面性人人皆知,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以分数取校、取人。这样的评价,怎能不使教师在追求高分上动足脑筋,怎能不使学生为拼取高分而牺牲其余?

    3.等级制评价与分数制评价的矛盾。

    为了消除分数评价的不合理性,我们也实行等级评价,操作时仍以分数为依据,90为优秀,80分以上为良好,换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难道是我们的教导生任、我们的校长惯于墨守陈规,缺乏创新?

    不,不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也清楚地知道其中的苦衷。教师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评价机制更是包括发展性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校评价,同时还有一些评级问题,或者是一些高难度评价问题。比如说我们的中考、高考、社会舆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方针以及他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力度等。

    怎样才能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呢?我认为很难!

    “教师水平,如何评价?”这个问题太复杂,谁来评价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来评价。中国的教育现状决定了我们不会有很好的体系作为评价标准,其原因是:

    首先,我们的教育是应试的还是素质的?由于历史原因和现阶段的状况,我们不能在这两种之叫挑选一个,尽管我们认为,这两种教育理念没有矛盾,但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两者之间是有不可克服的矛盾。我是数学教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自认为是个尽职的老师,而且也在不断地学习,对这一问题也思考过,只是没有答案。工作之中往往觉得两者不能很好的结合,这也是困扰所有教

师的问题之一。

    再者,评价标准太复杂,评价的技术也成问题。

    因此,要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建立起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和众多的相关评价机制,以及敢于肩负历史重任,抵抗各种压力迎难而上的伟大气魄。某个教师、某个校长、某个学校力挽狂澜,也只是杯水车薪、星星之火难以燎原……

    知以经济时代来临,整个社会面临着的是一个较关键的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将起着关键的作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迎接中国加入wto后的考验,首要的是加快教育的发展,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唯其如此,与时俱进的教育事业才能举托起中国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2 07: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