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复制链接]
169#
发表于 2008-11-2 05:19:00 | 只看该作者
六、学校的教育时间是粗放的
学校的教育时间,从表面上看,比较明晰。每年两个学期。每学期上学时间5个月。每周教育时间5天。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扣除假日,每学年上学时间200天。按每天上学时间8小时,每学年上学时间1600小时。教育部门规定了学科,也规定了每学科的教学时数。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各学校都有变通的情况。课时上够了吗?每节课的授课质量如何?没有任何学校详细登记过每一位教师花费在教育上的精确时间。教师用于早自习、晚自习以及课后校外辅导、家访等工作时间不便精确计算。非教学人员间接为教育服务的时间也不便精确计算。教师培训、休假等的待遇折合成教育时间也是不精确的。教育时间是粗放的。另外,根据法律规定,学校还承担未成年学生的校内监护责任。教师花费在与未成年学生的校内监护及相关的时间也不便精确计算。
七、教育质量的标准是粗放的
从教学大纲上看,各科教材的讲授都明确了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给外界的印象是很到位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材质量不过关、不及时到位的情形,由于教师水平、业务能力、技术发挥、外部环境等因素,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根本没办法一刀切。城市重点学校的师资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学校的师资水平。城市学校的师资水平明显高于乡村学校的师资水平。由于教师待遇的差别和学校管理水平的差别,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影响教师水平的发挥。由于学生素质、学习态度、身体健康状况、情绪以及家长和社会的支持程度等的原因,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所获得的知识量的计量,也是粗放的。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学校不仅传授文化知识,还要负责思想道德品质和身体健康。社会对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认可程度是粗放的。
八、教育质量的评价是粗放的
教育质量的评价应当是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但是,在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等专职人员低于教师总数的10%,无法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控。校长每周听课10节(每天听课2节)就够受了。教师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国家规定每个教学班不超过50名学生,但实际上有的班70名学生。批改作业都是粗放的。与学生沟通只好是粗放的。学生的情绪不能充分控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健康难于保证,谈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只好靠考试。考试从命题、考场纪律、评分、核分、计算平均分等一系列的工作也是粗放的。学生是流动的,教师是流动的,教学环节是流动的,计算学生考试成绩提高幅度是不科学的。谁也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师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几乎没有心服口服的。高年级的教师抱怨低年级教师没打好基础,普通学校教师报怨重点学校择优招生,各学校不是在相同的起跑线上竞争。
九、单位时间的教育成本计算是粗放的
如果比照企业化管理的成本计算,教育产业化是一团浆糊。由于教育时间粗放,很难确定精确的应收费的教育时间;如果论天数,每年学生在校时间200天;如果论小时,按每天在校8小时计算,每年学生在校时间1600小时;但是学校的课时一般为45分钟左右。由于教育质量是粗放的,很难确定精确的应收费的教育质量。学生不合格,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教育质量的评价是粗放的,无法按质量计算价格,难于做到质量和价格的等位。从而导致单位时间的教育成本计算是粗放的。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公布各级各类教育的全国或地区的年度生均教育成本。由于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所以,学校必须向学生收取一定费用。学生交的费用占教育成本的比例也是粗放的。当社会上对收费标准意见较大时,政府教育等有关部门只好说,维持上年标准不变。
中新网2004年3月15日电  据《北京晨报》报道(记者袁满):昨天,北京市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03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24045元。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文件规定,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92天和167.4小时,职工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按此进行折算。因此,北京市职工的日平均工资约为95.78元,小时工资平均为11.96元。
目前,没见到任何机构公布教师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
十、国家教育法制规章粗放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任何行业的产业化都需要完备的法制规章规章体系做保证。
目前,我国在教育反面立法进程加快。
  1999年12月2日《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教究[1999]7号)指出: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16项教育行政法规,各地制定了100余项地方性教育法规,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人大、政府的重视。教育普法工作广泛开展,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工作不断推进,教育法制工作的机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为今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教育法制建设还不能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要求;教育系统的法制观念还比较薄弱;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尚未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校的自觉行为;教育法律的配套性法规、规章尚不完善;法律规范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不力的现象较为普遍。
    最突出的表现是教育投入不足、拖欠教师工资、办学条件、校园安全、教育收费、考试管理等问题,处于执法空白或短缺状态。
   依法治教是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法制为基础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完善教育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和人民群众参与教育事业管理的权利;依法行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目标,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正确行使权力,严格依法办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予以调整、规范和解决。因此,教育领域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进行深刻的观念更新与制度变革,加强法制建设,全面实行依法治教。
以上所说的十个粗放,说明,教育不能产业化。起码不能全面产业化,不能在短期内迅速产业化。退一步说,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不能产业化。
如果社会用产业化思维对待教育,家长将与学校有打不完的“官司”,学校将拿出很大精力应对纠纷。如果教育部门用经营的理念抓教育教学工作,必然使教师把很多精力用于应对评比,分散用于教育教学的注意力。最后,只能把学校逼到按学分收学费的绝路上去。把教师逼到应付检查和考试上去。在教师待遇明显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不仅优秀教师流失,合格教师也会大量流失。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学校就可能用临时工代课,教育质量可想而知。据福建省教育厅分管基础教育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建全省农村中小学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三分之一基本胜任,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那么,在政府不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的情况下,学生家长只能增加费用。受教育者不仅没有得到实惠,而且损失长远利益。
我认为,在经济上,千万别亏了教育,千万别亏了教师。维护教育的利益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教师利益就是维护全民利益。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认识。如果有不当之处,请专家们多加指导。
    我没说全的,您就补充吧,我没说准的,您就修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发表于 2008-11-2 05: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虽然不是实验课教师,但是通过新课程教材培训,我对目前课堂教学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明白了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师生生命整体综合的,多方面的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身体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在课堂里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得到对知识认识的体验、探索,并亲身经历认知的过程。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学习的互动,使师生生命整体得到综合的,多方面的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注意开放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数学题型。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创设情景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永远是学生留恋的地方。

3、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用教材去教。要深入了解、钻研教材,要注意挖掘教材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重组教材,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习惯、提高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

4、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在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探索思考,鼓励学生运用直觉和猜想,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去体会发现的乐趣。并且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会共同信任,互相学习的良好心理品质。

我通过这次学习培训,真长了不少的见识。两节示范课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用心教学,特别是认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并把它贯穿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发表于 2008-11-2 05:20:00 | 只看该作者
阵阵书声如歌如曲,回荡在名师的课堂里。如何唱响《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名师课堂留给我们的启示:实践丰富的读,追求体验下自悟。《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中的几段经典。

三管齐下的序曲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学什么吗?

生:《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师:看老师写课题,注意生字“董”。(师板书“董存瑞”)董存瑞是一个英雄。读!

生齐读:董存瑞。

如上,师板书“舍身”,“炸暗堡”后分别让学生齐读。

师:思考,这个课题怎么读,突出英雄人物?

生a: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生b:……  生c:……

师范读,生齐读。

师:突出事件。

生: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师:突出精神。

生: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师:还有种种方式的读,这就是品读。读就像喝茶,会喝茶的能品出七种滋味,酸、甜、苦……会读书的人,句、段看到了就品。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他有所感叫“感之于外”。(板书:感之于外)齐读

生齐读:感之于外。

师:引起共鸣,就叫……

生:“感之于内”。

师:对心(板书:受之于心)。齐读这四个字。

生齐读:受之于心

师:这就是我们说的“感受”。(师“感受”下划线,指此词)读。

生:感受。

师:自由读题,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

生:自由读题。

      ……

靳家彦老师根据课题中的三个成分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各有侧重,巧妙设计了品读训练。无论是分析理解,还是讲解读法,练习品读,都强调学生的读。只一个多角度突出题意的读,学生就读得“题中意,心中情”。这可谓是一个利用最少时间,取得最大收益的品读练习,称得上是读中的一段妙绝序曲。这一品读题目,不仅为学生的整篇品读埋下了伏笔,而且具有研读全文的导向、定向作用,自然地奠定了情感基调。虽然还可以有其他多种读法,作者角度的读,亲人角度的读……但靳老师最后还是归于学生自已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靳老师仿佛让我们欣赏到了一段多种乐器奏出的不同凡响的协奏曲。

成功的品读,使学生“品”到了读的味道,从而对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想,长此以往,学生自主、自能的读必能水涨船高。



回归自然的乐章

小溪潺潺

……

师:读课文怎么样?为了读得更好,准备练一遍,给老师一份惊喜。各自读各自的。

生自由练读。

师:读第一段。

生a:不敢读。

师:使劲看我一眼,怕吗?同学们,怕,使劲看我,看下面老师。   

生a:怕。

师:哦,怕读不好!坐下读,放开读。

生: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紧紧地抓住苇秆。

师:好,好多了。

(其他学生掌声鼓励。就这样,这位胆小的学生在同学们的鼓励下, 在老师的表扬中,在回了多遍后读顺了这第一段。)

生b:……

师:声音好听,表情丰富。从表情可以看出很喜欢翠鸟。谁能更喜欢地读?

生c:……

(在老师的一再表扬与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读文。)

师:自由读。

生:自由读第一段。

师:记住,记住这第一段,你以后写小动物的外形就有办法了。

……

于永正老师的语言看似毫无修饰,但句句说到同学们的心坎里。他让每位学生都读起来,成功地读通读熟每一句话。开读自由,尾上自由读,中间过程不忘那些可能被遗忘的同学,做到人人参与的读,是何等难能!于老师最后一句“记住,就有办法”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警句,自然朴实的读又是何等可贵!这如山间小溪潺潺,但赏心悦耳,扑面吹来的是林间清新的自然之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08-11-2 05:20:00 | 只看该作者
泉水汩汩

……

在学习《朋友》一文中临刑前的一幕时,教师让学生想象当时围观者是如何议论的。当学生交流一段时间后,老师抓住 “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这一句让学生读,读出当时的皮斯阿司是怎么喊的?站起来的学生的朗读显得苍白无力,根本无法体现皮斯阿司当时那种急切的心情。教师播放马蹄声,由远而近的马蹄声中,传来教师渐响的高喊“我——回来——了……”再让学生用手作马蹄在课桌上边做边喊。急促的马蹄声,急切的喊声,充满了整个课堂。师启发学生还可能是怎样喊?“有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地跑着喊”等不同形式的读很快出现了。



急促的马啼声把学生带到了生活,窦桂梅老师充满激情的“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则激起了学生的情,打开了孩子的喉。我想,这一声声的

“我回了”一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了。无论我们创设出怎样的情境,都应让读如泉水汩汩,让学生能在读中回到生活般的情境中、体验中感悟到、领悟出文本的内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活力开放是非常重要的。我是泉,你是泉,学生才能是泉,这样才能让知识的流水清澈,源源不断,汩汩,汩汩不息,生命不息。



一首好的歌总能传唱千百万年,依然受人欢迎;一曲美的旋律总能回荡在众人的心,千年不变;总让你我一生追求不已的,就是那种最佳的教学方法。就让我们一起学好同一首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吧!读出我们语文课堂中最棒的诗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08-11-2 05:20:00 | 只看该作者
抑郁是一种持久的、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其症状表现可从认知、体验和意志行动三方面反应。其行为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对前途、希望看得非常悲观,容易产生自卑、自责心理,觉得生活了无乐趣,甚至是一片暗淡;表现出情绪抑郁、悲伤、绝望;长期精神不振,疲乏无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而当精神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意志力所能承担的限度时,有的就会采用企图以外部的过激行为达到清除自己精神负担的自残举动。对这类学生如能及时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心中重荷,培养自尊,建立乐观、愉快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心理倾向,为他们的漫漫人生路洒下一片金色的阳光,铺下幸福、坚定的人生基石,这无意是一件乐事,也是广大教育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女生刘某某,10岁。成绩较好,但性格孤僻、冷漠,从不主动与人交谈,自我评价极高。事事总要争个第一,受不得半点委屈。一次考试没有达到自己预定的分数,她竟然冲动得要跳楼自杀;一次大扫除,她被同学误会没有参加,并被告之老师,刘某某知道此事后,心理受到极大打击,她不解释、不说明,而是借用痛哭、咬手指、摔书包等冲动行为进行发泄,发泄之后,人像泄气的皮球似的,目光呆滞,一动不动地坐着,老师、同学不知如何是好。

男生潘某某,11岁。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缺乏自信,感觉自己生活在低谷深渊之中;从不向父母和他人交谈心事,也无所追求,自甘落后;认为自己“命中注定”差人一截,生活得毫无希望。多次产生自杀的念头。

上述两例的分析说明,具有抑郁心理的学生,是非常危险可怕的,我们应抓紧孩子幼小时期对他们进行疏导和矫正,防患于未然。如何帮助学生矫正抑郁心理呢?笔者尝试了以下的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尊重温暖,情感触摸

人体是由“身”和 “心”两部分构成。“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泉。由于抑郁心理儿童对生活态度及观察角度有偏差,为此,他们善于将自己的心理封锁起来,并紧紧护卫着那座神秘的花园,不许外人入侵。他们看似坚强,其实内心十分敏感,很容易就被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张笑脸、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所触动。如果你对他们处处给予尊重和温暖,时时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甚至是呵护,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心灵和情感的交融,你就能拥有进入他们“神秘花园”的通行证,辅导矫正的金钥匙。对于这些儿童该如何关爱呢?

1、  关心爱护,给予温暖

抑郁心理儿童心灵敏感,思维复杂。他们性格古怪,处事冷漠,但是他们同样有着归属于班集体、得到他人信任、关心、尊重、赞赏的需要。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便很难处理好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反而言之,如果我们为其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温暖、接纳的心理氛围,便会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因素,增强心理活力,培养较强的自制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冲淡苦闷,排除各种干扰,使之愉快地接受帮助和辅导。在对抑郁心理儿童的辅导过程中,笔者除了明确向他们表示关爱外,还特别注意了无意识信号的传递。如:当他完成某一项任务后,投给他赞赏的眼光;在课堂上用鼓励的眼神促进他的学习;当他沮丧时,轻轻地抚摩他,用身体语言让他体会到你的关心;当他成功后,用热烈的掌声和欣赏的笑容向他表示祝贺……这些信任、鼓励式刺激信号都能让他们深深体会到你的关注和爱护,减轻对你的戒备心理。其次,我还做了背景调查工作,了解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情况,针对不同背景来源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矫正工作。再次,我注意在日常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中渗透关爱,给予支持,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例如:对男生潘某某,由于他的学习能力较差,我特意将他调换了座位,安排他与成绩较好的同学建立“一帮一”的互助关系;每次他的作业都批注上鼓励、期盼的评语;课堂上对他的每次答题都给予表扬和称赞;还不忘时时投给他关注的眼光。终于,温暖的春风溶解了冰山的积雪,潘某某完全接纳了我,变得非常愿意和我交往。

2、  个别谈话,入情入心

当学生接纳你后,要与他们进行口头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此种辅导方法心理学称之为“会谈法”,这是搜集有关资料的最常用,也是最直接、快速的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不是通过一次、两次谈话就能达到目的,而是要持续不懈、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才能了解每个时期的心理异常及造成的原因,方可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在个别辅导中,我同潘某某进行几次交谈后,了解到其父母在他四岁时便离异了,母亲搬走后,留下他与父亲、奶奶和叔叔生活。两年前父亲再婚,他与后母的关系一直很紧张,生母又很少来看望他。长期封闭的心理,令他待人处世十分冷漠,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加上成绩又差,在班上更加抬不起头来;与同学发生冲突也不愿同老师、父母沟通,认为一切都是自己“活该受罪”。在同潘某某的交谈中,我不断开导他,帮助他学会悦纳自我。给他讲牛顿、爱迪生的故事,让他知道这些伟人在小时侯同样调皮,成绩也不好,甚至被认为是“白痴”,但只要有自信心,“丑小鸭”也能变成“天鹅”。有一次潘某某与后母发生矛盾,他找到我寻求帮助。我和他一起重新演绎了一遍事情发生的始末,分析原由,用“角色扮演法”去让他体会后母的心理活动,弄明白有些问题并非是后母之错,只要你会换个角度想想,便会化干戈为玉帛。长期的辅导活动中,我们采用的交谈方法很多:口头交谈、书面语言沟通、肢体语言表达等。经过多次的交心谈心后,潘某某已经能完全信任我,和我关系融洽,亲密无间,愿对我吐露心声,我也自然而然地对他充满信任和关爱,达到了师生之间相互悦纳、相互支持的最好心理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发表于 2008-11-2 05:20:00 | 只看该作者
3、心灵互换,同感理解

同感理解,又称同感,俗称“神入”,是辅导者设身处地的去倾听受辅者,不仅注意他所说的内容,更要去体会他的内心感受。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把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等搁置一边,从受辅者的角度去体察,达到对受辅者的近乎“感同身受”的这样一种理解境界。罗杰斯曾说:“感受当事人的私人世界,就好象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象’这一品质——这就是同感。”中国有句老话叫“将心比心”,也正是同感理解的最高境界。一个辅导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是决不可能了解受辅者心理感受的,当然也无法理解受辅者的行为举动。笔者在每次交谈中,都把自己角色替换成当事人,与之同乐,与之同悲。不只用耳朵去认真听,更用心去细细体会,理解归因后,再与他们共同进行分析,并达成共识,从而平抚受辅者的激动情绪。这样的谈话,使学生觉得轻松平等,没有课堂上的那种拘束感,因此更容易与我产生共鸣,也会让学生有安全感,渐渐对我产生依赖情感,这样十分有利于辅导工作的和谐进行。在对潘某某的辅导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了同感理解的渗透,每当他难过、沮丧、兴奋、无助时,都从自己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中表现出与他一致的内心体验,让他感受到与你之间的零距离,愿意道出内心深处的隐私秘密,也就不知不觉的配合了你的辅导工作。

二、             开展活动,辅导矫正

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学生的活动从内容上可分为:课内活动、课外活动以及休闲活动。它们对儿童健康心理的发展尤为重要。辅导者应充分利用活动的有利条件,帮助那些儿童在集体活动中矫正偏常心理,学会正确交往,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及自强心,培养参与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摆脱阴影,使心理成长走上正常的轨道。我的做法是:、

1、课内活动,潜移默化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课堂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他们在学习中必须正确组织自己的学习过程,克服各种困难,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学会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培养集体主义情感。辅导者可利用学习活动,对偏常心理儿童进行辅导矫正,充分利用课本知识及自创活动,帮助心理偏常的儿童重塑自我。例如:为消除潘某某的抑郁心理,我在课堂提问以及家庭作业的安排上采取了分层学导的方法,根据他的能力给他安排合适的学习任务,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作业批改也特别留心,每次都批注上“你真棒!”“又进步了!”等等小批语,鼓励他的自信心;在班上开展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主题队会,让他了解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使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的评价自我。还安排他参与到同学们的表演中去,学习同别人团结合作。

2、课外活动,促进交流

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少先队组织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自理能力,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小学生意志品质、道德规范、创新能力等活动。辅导者可以利用此类型的课外活动,促使有抑郁心理的学生与他人进行交往。如:在一次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我安排潘某某所在小队去进行一次“记者小调查”的活动,内容是调查出本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的满意程度,并做好记录,写成“调查报告”。事后,我同潘某某一起修改了他所写的报告,并在全班作为优秀报告进行展示。他们小组的调查报告内容充实、涉及面广、建议合理,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我还将报告递交给学校有关领导,由此在全校掀起了一次“环保行动”的高潮。老师的认同、同学的鼓励激励了潘某某,渐渐的他变得喜欢主动的参与各项课外活动,积极的与同学们合作去完成任务了。

3、休闲活动,促进交流

“休闲”是指每个人在完成工作和满足生活要求后,由他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对于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来说,休闲不是偷懒,不是只顾一时不顾将来,休闲不是只有失而无所得,休闲也不能看作是学习的空档,可以随便填补。休闲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它对心理健康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通过休闲能松弛身心,平衡劳逸,滋润人生,创造新的生机;休闲能随时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和个人所处的微观社会关系来决定,有重新定位的作用,使人产生喜悦、兴奋、优胜、成就、个人价值等感情特征,增强积极的自我形象,产生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休闲活动除了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满足个人心理需要上的作用外,它也是自我理解、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的一种手段。在潘某某获得如此大的进步后,我再进一步抓紧休闲活动的巩固作用,帮助其塑造完全正常的心理状态。根据潘某某的兴趣爱好,我建议他多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乒乓球、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进一步培养他与旁人的合作精神,消除自闭心理,用和谐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发表于 2008-11-2 05:21:00 | 只看该作者
三、             肯定激励,给予呵护

笔者曾读过一篇名为《请不要吝啬鼓励》的文章,颇有感触。成功的体验在人的一生中多么重要呀!尤其是那些长期将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里的孩子们,一句鼓励、一声赞扬也许对他们来说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终生难忘。这句鼓励,这声赞扬极有可能将他们从黑暗中拯救出来。如果每位辅导者都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受辅者身上任何一丝微小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鼓励,表示支持,将会给心理偏常学生带来希望之光。所以我采用:

1、创造机会,获得快乐

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小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也在追求着这种“自我”的实现。教育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能适时的创造机会帮助孩子们实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对于那些封闭自我的儿童,辅导者更加要花费心思为他们搭建出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他们大胆登上人生的舞台自由发挥。我在辅导过程中,尽一切可能为偏常心理儿童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如:潘某某喜爱运动,我请他担任班级的运动委员,并让他组织班上喜爱运动的同学利用活动课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空时我便亲自参与他们一起练习乒乓球、篮球,在共同合作下消除师生间的隔膜,拉近心灵的距离。在潘某某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在校运动会上取得多项个人名次,并获得年级组接力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颁奖大会上,我让潘某某上台为我们班领取奖状,大家都清楚的看见了他在台上幸福的笑容,我可以体会到当他用双手握着奖状时是怎样的心情。

2、鼓励评价,建立自信

抑郁心理的学生本来就沉默寡言,自信心不足,当他完成某项任务后,其实心理是极期望得到肯定的。如果这时我不表示肯定、给予表扬,这无疑对他是“雪上加霜”,很可能会使他丧失最后一丝勇气。所以,我对潘某某给予了足够的“宽容”,从不吝啬鼓励,课堂上哪怕是一个小问题的回答、作业的按时完成、课外活动的积极参与等等,我都给予他大力的表扬,即使有问题,也是给予积极的引导,让他体会到我对他的尊重,逐步重建自信心。

抑郁心理儿童自我评价过低,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信,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我认为,这类学生可通过个别辅导的方法进行自信心的重塑。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开展“请你了解我”等类型的队会活动,让他们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他们并非朽木,只要耐心的雕琢,定会有发光的一天。

3、提供榜样,明确方向

利用榜样引导法,影响受辅者言行、思维、心理,可以让受辅者有个具体、明确的方向,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通过长期的模仿到最终形成规律,这有利于他们向正常心理的演变。所提供的榜样必须具有可敬性、可亲性和可信性,才能促使受辅者向他学习。这需要督促,必须在一个长时期内不可懈怠。例如:针对潘某某缺乏自信、孤僻、自卑的心理,我安排了一位性格开朗、活泼的优等生与他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在学习上要求他向那位同学请教,在人际交往中也要多向他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并加以督促。在榜样的带动下,他不仅在学习上追上来了,而且比以前善于同老师及同学进行交往,并和他的合作伙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好哥们”。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全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塑造“全人”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特殊教育活动。儿童偏常心理的形成具有十分复杂的客观条件。因而,辅导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上仅是笔者对抑郁心理儿童进行辅导的初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进行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2: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