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复制链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07: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读《第一种方法麻烦点”的小结值得思考》后感

阅读——全文

     第一种方法麻烦点”的小结值得思考。

     乘法估算是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不计算确切数目,是允许有出入的,能理解“四舍五入”带来生活的便利,并能适当运用。
  “200元钱,买3个篮球,第个76元,够吗?”
   这里有学生就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76≈80,80×3=240,   240>200, 不够。这很好。

     如果这时老师激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也许学生会说:“只要看十位就知道不够,70×3=210,大于200……”这是再好不过的。
     可偏偏老师没有问,自然没有学生这样答,老师就不甘心了,于是引导说:“76≈70,  70×3=210,   210>200。”

     致“四舍五入”法于不顾,最后还总结:“第一种方法麻烦些,第二种方法简单些。”
  学生要问:第一种方法方法是“四舍五入”,还麻烦些吗??????

评析、思考:

    以上是来自人教论坛的一篇“随记”,我认为教师的引导存在问题,“76≈70”的表述很不科学。因为,约等号表示的近似值,而学生掌握的求近似值的方法是“四舍五入”,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的混乱。我认为因该表述为将76“去零存整”,取70,“退一步”看问题。思考:70x3的结果肯定比实际数字小,连这个“小数”都比200大,因此判断肯定“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调查——学习数学为什么

    曾经看到一份调查报告,说有70%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了考出好成绩。我特意对我班36位同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考大学,为父母争光      11人           30.5%

找好工作、争钱过好日子     3人              8.3%

以后工作、生活的需要     12人           47.2%

提高自身素质                9人             25%

建设祖国,为祖国作贡献      6人            16.7%

做对老师布置的练习         2人             5.6%

      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存在为做对练习,考出好成绩而学习数学的观点,但没有“调查”所说的70%那么严重。总体看来,对于学习数学的目的,学生的认识还是实在的、客观的,属于正常现象。我们是农村小学,想考大学,为父母争光,的确是学生与家长的共同愿望。其间,还有认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今后生活、工作的需要,甚至认为是将来建设祖国的需要。都反映了当今农村小孩子丰富多采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习数学的目的

       提高自身素质,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作保证。

       不辜负家长、老师的期望,考出好成绩,上高一级学校,为今后找个好工作创造条件。

       学好本领,灵活运用知识,为祖国作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宝贵的学生自我发现:
    思考题
    计算   1/2+1/6+1/12+1/20+1/30+1/42+1/56
    教材的意图是利用拆数、抵消的方法。
      =(1-1/2)+(1/2-1/3)+…+(1/7-1/8)
      =1-1/8=7/8
   而有一位同学直接得出=(1×7)/(56÷7)=7/8
    意义:分数的个数做分子,个数除最大分母的商做分母。

   我对他的发现首先是一番赞扬,然后指出他的问题——题目要求是利用前面的规律。当然,必须指出,这个发现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新发现。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的道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应用题思路分析的交流句式:

     综合法——已知(         ),和 (          ),可以求出(            );知道(          ),已知(            ),可以求出(             );知道(          ),已知(           ),可以直接求出问题了。

     分析法——要求(            ),已知(           ),要先求出(          );要求(        ),已知(         ),要先求出(               );要求(           ),已知(       )和(        ),题目直接告诉了我们。

    我发现学生对思路的交流难度大于列式的难度,正确解答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难,难的是要求他们将分析思路说给大家听;这是由我们教师长期忽视交流,注重正确求解的结果。而要真正训练应用题解题能力,我认为必须从学会分析开始,在学习过程少不了交流。我准备从有句式到无句式,训练学生的交流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传授学生“练习课”的课堂自学方式:

       1、整体浏览学习内容,估测自己能否完成所有练习。能全部完成的,从头做起;不能全部完成的,找自己最需要的练习做。

       2、课代表在黑板上出示参考答案(课代表事先完成)。

       3、其他同学边做边对照上面参考答案,发现不同,重新检查。确认自己正确,将答案写到参考答案旁边。

       4、课代表随时注意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发现有不同答案,立刻复查。如果是自己错了,上去擦掉原先的参考答案。如果是别的同学错了,就检查那位同学的作业,找出错误原因。

       5、有问题,举手示意老师。假如教师不在,由课代表负责记录同学无法解决和有争议的问题。送任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影响学生应用题解题质量的因素的思考
   智力因素:注意(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力、想象力等。
1、注意。
    对关键字词的注意,不能形成正确的指向。对一些数据、文字的真实面目的大脑反映出错。注意的质量直接受“心境”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在解题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每一个字词与数据。
2、记忆。
    对相关知识、公式、概念的记忆、积累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对问题展示的条件、标准难以形成临时记忆。
3、思维。
   主要表现在针对问题的表述,及时、正确地产生联想,使书面表述语言与已有的经验、概念以及公式产生“连结”。
   
   非智力因素:动机(目的)、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
1、兴趣(情绪)
    做练习当时的情绪,当天的心情,还有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都对解答质量产生影响。
2、意志
   由于某些题型的经常性错误,对某一类型练习产生恐惧性心理障碍,意志薄弱的会采取逃避策略,进而是抄题、看答案,而意志坚强的会以挑战的心态去面对 。对待难题也是一样。
3、动机——目标趋向
   是以完成作业为目的还是以为巩固知识为目的,是为得到高分为目的还是以自我提高为目的。这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
4、另外,身心劳累也直接影响练习解答质量。身心劳累的状态下,大脑发出的指令是“急需休息”,相应的要求是“快速完成任务”,在这种状态的的应用题练习,质量当然不可能高。作业的最后几个字往往是写得最快、最差、最潦草的几个字,就是这个原因。因此,我们明智的做法就是在考试或练习之前禁止学生做剧烈运动,就是上厕所也要慢走(往往是快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以前,在课堂练习后,我会习惯上地问:“做对的请举手”,因为我希望看到一大片“手林”,可以“心安理得”地往下一层次指导。其实这做法对于教学效果是有害无益的,因为我忽略的是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因素——作业中的问题。在教学密度与教学效果中,我选择了密度,为了满足自己的那一份虚荣心,而放弃了学生发展最佳“良方”。后来,我改变了做法,概括地讲,不外乎以下三个问话程序。现在也将它帖上来,旨在抛砖引玉。
   课堂练习反馈三问模式。
一问——做错的请举手
二问——做在何处,为什么错
三问——谁能帮助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24 14: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