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复制链接]
9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07: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人的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心理疲劳是生活体验中的一种倦态。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勉强为之,就会产生一种无可奈何、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厌烦倦怠、态度冷漠、甚至设法逃避。这种倦态就是心理疲劳的具体反映。长此下去,将会发展为心理病态。
     小学生对学习一旦产生心理疲劳,就会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心不在焉;情绪抑郁怠惰,上课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反而异常活跃;作业敷衍塞责,不愿认真思考。有的甚至厌学、厌师,有弃学的潜在意识。这种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危害很大,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与研究。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疲劳现象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的是学生装本人、教师教育及家庭期望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学生主体角度探因
     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分析,导致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有三:
     1 、学习中的过多焦虑
    “焦虑是一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映,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映倾向。”(《教育心理学》,邵瑞珍著,240页)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需的,但是如果焦虑太强烈,则会干扰和影响学习。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许多教学上麻烦问题的引起是由于焦虑过多而不是焦虑太少。”(见林格伦著《课堂教育心理学》337页)我们从我校二至六年级54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目前小学生中的焦虑情形是令人担忧的。不少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感到读书太苦、负担特重、学习没意思。
小学生感到焦虑的普遍缘由是:
(1)升学的压力,频繁考试的压力,作业量大的压力;(2)环境的压力,别人考上重点校自己考不上,别人考分高自己考分低,形成环境气氛的压力;(3)家庭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规定考到多少分给什么奖励,考不到给什么惩罚,甚至训斥、禁闭、打骂;(4)教师失当的批评和过分的激励,排名次、挖苦讽刺,甚至默许家长打骂,给学生造成巨大心理压力;(5)考试和作业中缺少成功的愉悦,自己的成绩与自我期望的形象不一致;(6)各种竞赛也给部分学生造成过量的压力。
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本来就差,一遭压力就会感到吃不消,势必造成心理疲劳现象。
2、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是行为的内驱力,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缺乏,必然形成学习态度的冷淡,这是产生心理疲劳常见因素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推尔福特认为:“把社会动机分为两大类——着重交往的动机和着重声誉的动机,这种分类在教育上是有意义的。”(美,索里·推尔福《教育心理学》,437页)着重交往的动机简称“交往动机”,是指人们倾向于愿意和别人在一起而不愿独处,喜欢跟语言与兴趣相同的人相处,喜欢与合得来的人相处,希望同自己所喜爱的人保持亲密的接触。比如,有些儿童上他所喜欢的老师的课聚精会神,态度认真,而上他不喜欢的老师的课则不守纪律,马虎草率。申斥和叱骂不仅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而且还意味着被抛弃,不受宠爱和在社会上处于半隔离状态。着重声誉的动机也叫成就动机,是更高一级的社会动机,他们不但希望和人交往,而且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喜欢得到同伴的奉承、赞扬和喝彩,这就是声誉、尊敬和优越的动机。老师的赞扬,抱负的实现,获得的成功,同伴集体中地位的提高,都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发奋。
  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经常得不到满足和肯定,学生的学习就推动了驱动的力量。我们对上述54名学生的调查发现,8名学生(约占15%)的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超级大国常得不到满足和肯定,或因为学习不努力,或因一贯马虎粗心,或因长相有缺陷,呀因家长与老师关系紧张。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疲劳现象:有的某些学科考试屡屡失败,就不愿再学那门功课了;有的被家长关在家里读书,一拿起书本,倦意就油然而生,而且迅急弥散;有的对班集体产生厌恶情绪,一进班就感到压抑、郁闷、精神紧张;有的害怕某些老师,不敢接近……这样,学生的心理疲劳现象便越来越重,严重的会形成一种动力定型,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3、学习方法不当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是产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1)死记硬背,不求理解。这样的学生约占被调查者的25%;(2)疲于应付,负荷过重。这样的学生相当普遍,约占被调查者的60%;(3)无方法可言,或不完成作业,或抄袭拼凑,这样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15%。
这种学习方法失当造成的心理疲劳,是长期形成的。国内外学者多次呼吁要:“教会学生学习”,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二、从教育者的角度探因
  从教育者的角度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导致学生心理疲劳现象的另外一些原因。
1、给学生的信息刺激不当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课堂信息刺激过少,密度不够,容量太小,学生感到乏味;有的刺激信息过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手段单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的刺激信息过大,过难,超越学生接受能力和负荷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太苦,没有乐趣。这样的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强烈的动机,引起学生心理倦怠。
2、教学方法不当
  语文课总是教学字词,划分段落,总结中心,分析写法,布置作业,把本来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讲成了干枯、抽象的东西,味同嚼蜡。再有就是讲解分析过多,教学内容重复。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教学内容重复,迫使儿童咀嚼已知的材料,原地踏步停止不前,本来一节课可以讲完,却用两、三节课讲授,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厌烦学习,影响了学习兴趣,阻碍了智力发展。
3、教师的课堂行为不当
  林格伦的《课堂教育心理学》根据教师的不同类型,指出教师课堂行为的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冷酷的过严的(对比温和的和宽厚的),其课堂行为过多的直接控制,经常处罚学生,苛刻固执,常持否定态度;第二种是精明和生动活泼的,其课堂行为是刺激的、精明强悍的,对学生采取鼓励与支持的态度;第三种是不安和焦虑的,其课堂行为是犹豫不决,组织不良,常有挫折情绪;第四种是过多的学者行为,其课堂行为有条不紊,强调学习,常成为知识之源明高度的学习成就动机。我们试图以这种课堂行为的分类,对部分任课教师的课堂行为和学生心理疲劳情况做详细的分析。第三种类型的教师的课堂行为最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第一种次之,第四种再次,第二种较好。分析原因,小学生日益具有独立的倾向,教师的过多课堂行为控制,学生被动性和主动独立学习之间容易引起情绪危机,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兴趣不浓,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也难以提高,教师过多的惩罚和否定态度,挫折学生的自尊心,学生难免产生厌恶情绪,教师课堂上缺少与学生交流,学生的交往需求不能满足,这些都是心理疲劳的前奏。
三、从家庭期望角度探因
  当前来自家庭角度造成小学生心理疲劳是一个重要因素。
1、对子女的过度教育
  一位学生家长带着自己10岁半正上五年级的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她向医生诉说:这孩子可能脑子有毛病,上课不专心听讲,回家不认真完成作业,做什么事都没兴趣,就一心玩个够,学习成绩在班上属最后几名。心理医生听了这位母亲的介绍,和蔼地与小姑娘聊了一会儿,发现孩子的思维与回答问题的方式完全正常,智商检查反映良好。于是这位医生与孩子的母亲单独交谈,了解到在上小学之前,亲戚朋友都夸这小姑娘聪明,父母下决心提早培养她的特长,学电子琴,学绘画,还学幼儿英语。后来上学了,功课多,她也不愿学习那些课外的东西,就半途而废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心理医生分析说,“孩子幼儿期被动接受教育,使他们推动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和获得成功的乐趣,上学后没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结果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是一种心理疲劳的典型表现。已经产生了这种情况,就要和孩子的老师配合教育,道德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然后从学习习惯上训练,必要时可以先让孩子做一些心理矫治,帮助她克服厌学情绪。”这个例子清楚地说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教育实在应该停止了。
2、过高的期望值
  应该承认,儿童在天赋、才能、智力、品格、心理上都是有差异的。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家长把自己的期望几乎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然而期望过高,超越了学生所能达到的标准,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也达不到家长的期望。这种自惭负疚的心理长时间得不到解脱,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形成心理疲劳,影响了潜能的发挥。
3、家庭不良氛围的传感
  在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一些家庭遇到了新的情况,一些家长的躁动心态,职业倦怠及收入的不稳定,使得家庭不良氛围及家长的不良情绪反映得比较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接受了这样的熏陶感染,认为学习不重要,读书无用,厌倦学习,懒散随便,久而久之,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产生了心理疲劳,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以上我们从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分析了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疲劳现象的一般原因。要避免和摆脱心理疲劳,当然也应当从三个方面去努力,要让学生、教师、家长都懂得防止心理疲劳的意义和预防心理疲劳的措施,有了三方面特别是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07: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重视培养倾听的习惯

  江苏、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袁光仁

   倾听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可以分为休闲式倾听和任务驱动式倾听,课堂上的倾听则属于后者。比如,教师听取学生的回答后可以迅速辨析出其表述的思想、方法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抛开特征(音色、音量、发音等)并很快作出适当的评价及应对,但学生评价别人的发言却往往注重声音、音量、发音等,虽然两者年龄、水平的不同会带来一定的差异,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教师倾听的关注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倾听的关注对象有老师和学生,信息源更为宽广;教师倾听的内容基本止于自身事先的预设,所以针对性强,而学生则处于劣势;作为成人的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较高的抽象思辩能力,而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倾听任务驱动感不强,倾听情绪不够稳定等因素也影响了听的效果。当然也包括倾听的习惯、发言人的声音的高低,都会影响听的效果。由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后进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等。

教师不管接那个班时,首先应该强调上课专心听讲的要求:用耳朵听,用眼睛听,用心听。在倾听的时候还要懂得尊重、理解别人,不要觉得乏味就放弃倾听,或打断别人的话。即使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要让他人讲完后再发言。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特别强调的是大多数学生有听老师讲解的习惯,但缺乏对同学发言时的倾听习惯。老师培养学生既要学会倾听,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态,并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倾听,边听边思考,在倾听中全面理解问题。

我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能说给老师听听吗?”这类问题无意中暗示学生回答问题是为了给老师听,所以用不着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至少不会象听老师说话这般认真),长期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倾听态度、习惯、效果。

试想一个最好的老师,就算你把课上得最好,但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的习惯,教学效果是怎样呢?那肯定是事倍功半。如果说倾听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那么更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花最大的力气去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08-10-20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古人有训,数子千过,不如奖子一长,正是如此,如果一个教师把眼光只盯在学生的缺点上,指责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时间久了,学生对学习就会失去信心,失去了兴趣。他对教师会产生心里距离,对心理发展尚不完善的少年儿童啊来说,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一味地强调勤学苦练这是强其所难的,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学习特苦的感觉,甚至厌学的情绪,怎么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勤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的体验是:
一、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把兴趣比成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最清晰,思维最活跃,学习效率最高,学习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的,小孩子对自己经历过的且曾经获得成功的事,容易发生兴趣,某件事如能成功,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于是对这类事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试验,且还想把水平再提高一步,所以,在小学生学习方面,需要尽量给予他们一些成功的体验,如小学生怎么样也读不好一句话,写不好一个字,我就给他们讲你们棒,比我上学时读得好多了。再练练会更好。他们就会在鼓励下兴致勃勃地练起来,果真一遍比一遍好,这样教师在不断提高着要求。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下学习轻松愉快,达到较好效果。
二、成功能激发学生的信心。
老教育工作者苏灵杨上小学时曾写过一首诗,给教师看,教师却在上面批了“不象诗”三个字,这就使她从此再也没有写过诗,心理学研究表明,失败的经验使学生的信心下降,并形成恶性循环,而成功可以激励学生更大的成功。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字时,看到那个字写得漂亮,就在那个字上画个圈,哪个笔画写得好,就在哪笔画下画个圈,学生会对这个字,这个笔画很欣赏,于是他就信心十足地写好这个字,通过反复成功的良性循环,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成功能培养师生间的情感。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总是学校各种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外国曾有位教育家指出,在促进儿童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成为障碍,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受教育者有主动接受和配合教育者的教育工作,才有真正的教育可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利用社会赋予我们的权力威信后,还要利用情感的自然威信,时时,事事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而成功是培养学生与教师们情感的最好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客观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潜能。学生的接受速度有快慢之分,特别要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引导他们争取成功。注意他们生活,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西方有句谚语: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微笑是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营养剂,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投去赞许的微笑,鼓励的眼光。因此无声的体态语言都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教师要想方设法进行情感的合谐交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要求我们平时注意多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多看到成功之处,特别是后进生,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要用宽容的心态,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乐趣。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创造条件,赋予每个学生热切的期望,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承认、肯定儿童的进步,成绩。增加成功的机会,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08-10-20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正确评价学生,早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再单单是一个等级,一个分数,而是要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实施评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呢?我认为,表扬和批评仍是教学中的一对法宝,教师只要能灵活的运用好他们,让他们在教学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就会达到双嬴的效果。
(一)表扬
乌申斯基曾说过: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任何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师。成长中的学生,迫切的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肯定自身的价值。如果受到的表扬出自教师之口,更会让他们提升对自己的认识,增强自信心。一句表扬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么?那么,赞美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1.表扬赞美要发自内心,要有真情实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而有的教师在课堂表扬学生时,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好"、"不错"成了口头禅。这样冰冷生硬的表扬,不仅缺乏个性,更谈不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又怎能让学生欢欣鼓舞呢?
2.鼓励要及时,针对性要强
教师给学生及时、恰如其分的赞美、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及时强化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识字8这一课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然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说说小金鱼在水里干什么?大多数同学受教材影响,给出了"小金鱼在吐泡泡"这一答案。而有一位同学却这样回答:"有的小金鱼在捉迷藏,还有的小金鱼很调皮,它们给荷花姑娘挠痒痒,不信,你看荷花姑娘都禁不住笑了。"这样的回答,对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难能可贵。如果像表扬其他回答一般的孩子一样说"你真棒",显然没有把他爱想象的优点挖掘出来,表扬的针对性明显不强。所以我赞美他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真是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孩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本人对高质量学习的持续追求,同时也可激励其他同学养成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
(二)批评
古语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少不了批评这种方式,并且也是常用的教育方法。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道理,改正错误,因此批评学生时,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巧妙使用委婉的批评语言,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让忠言不再逆耳。
1.运用关切的语气,让学生感到温暖
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朋友式的关系,这样你就会用心去说服、教育学生。批评学生要充满爱心,有强烈的责任感,学生才会接近你,理解你,乐于接受你的批评。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处处流露出对学生温暖的关怀和无私的爱,充分信任学生,学生才会敞开心扉,跟你说真话,接受你的批评指正。
2.运用和缓的语调,让学生感到震撼
现代教育处处提倡"以人为本"。在批评学生时,我们也要遵循这一理念,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看到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如对性格内向、敏感、疑虑心较重的学生,我们可用提醒、启发或提问之类的语言与学生交谈,也可用微笑、眼神等体态语言暗示性地批评学生。对于性格外向、反应较快、脾气暴躁的学生,则可采用"商讨式"的语调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循序渐进,心平气和地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逐步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断取得进步。
3.运用灵活的语词,让学生感到诚服
教师批评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注意分寸和尺度,说话要留有余地,必要时可先用表扬代替批评的方式。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更不例外。在批评前先表扬他,让学生明白,老师不但看到了他的缺点,也看到了他的成绩。这样,学生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改正自己的缺点,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不应该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技巧性、艺术性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如沐春风,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形成一个个的教学高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08-10-20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今天,学习引导“用字母表示数”,看了教参与教材,觉得很是简单,用字母表示数以前学生已经在使用,这堂课只要弄清:1、任何字母都可以表示数,不管是大写还是小写,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当字母具有现实意义时,有一定的取值范围);2、字母可以表示数或数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某一数量或表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3、用字母来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即简单又明了。现实却出乎意料,课堂练习环节,根本没时间进行。完成的只有“导入”、“自学”、“质疑”三个环节(当然基础好的已经自行完成)。想想人家课堂是“骏马奔腾”潇洒自如,我的课堂是“蜗牛爬行”还跌来撞去。我怀疑我的学习引导视点,放于最底层,是否错了。究竟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师视点应放在哪里?放于最高层,教学任务很易完成,但容易忽略中下生,只有对后进生加班加点;放于中层,教学任务也能完成,但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是解决不了的,因为在新课之后,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已经学会(其实有些是不明白的,到练习出错时还疑问——怎么错了?);放于最底层,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但对于学困生是一步一个脚印,当然,那些优等生还是能自己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在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之间,我迷茫。唉,要面向全体组织学习引导,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我以为已经做到了,其实,对于学困生的疑点,我是一概没引起注意。如今,我在自尝我自己种下的苦果。试看本堂我们学生提出的疑点:

        疑点1:a+3=(     )=(       )

             第一个括号填什么(将a =9代入a+3),第二个括号填什么(计算结果)。思维灵活的对照前文——“小东的岁数是:a+3=5+3=8”已经明白。而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在此,是因为他们不会联系上下文猜测题目意图。

        疑点2:想一想,如果用字母a 表示小东的岁数,那么小华的岁数就是(        )。

          7位同学填了a+3,学困生不知道在“想一想”前面应该补上“小东比小华大3岁”。这一问题的难点已经不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新知上,而在比多比少的数量关系分析上。

        疑点3:如果知道了购买大米的千克数,

         学困生不会联系下文——“就可以计算出应付的钱数。”进行理解,只是一种假设,大米的千克数不一定,是要变的。

       疑点4:“a+3”与“2.1×x”的意义表述

          教材对“a+3”意义的表述:“a+3”这个式子既明确又概括地表示出“小东比小华大3岁”这个数量关系,同时也表示了小东的岁数。

         教材对“2.1×x”的意义表述:“2.1×x”这个式子既明确又概括地表示出单价是2.1元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表示总价。

         两者表述方式的不一致,引起学生理解的障碍。作为新的知识的学习,不应有如此的障碍存在。建议对前一种表述作以下修改::“a+3”这个式子既明确又概括地表示出小东比小华大3岁时,小东的年龄、小华的年龄和相差岁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表示了小东的岁数。

        疑点5:“用式子表示…吨数”

        学生习惯上的吨数表示是一个数,学困生将第二问题的b=15的条件移到第一问题作已知条件,不能对第一问题中“用式子表示”进行填空式理解,理解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从而造成他们在理解题意的思维上的障碍。

        疑点6:这类问题要不要“答”?

         教材没有相应范例,我的观点是应该“答”,而且在“答”的过程中,假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一定要加小括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08-10-20 07: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表述性文字的障碍分析

    理解障碍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1、对所缺字不能正确复原。

       如:“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四年级的1.5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四年级(人数)的1.5倍”。“客车的速度是货车的1.5倍”——“客车的速度是货车(速度)的1.5倍”。“甲每小时做的零件比乙做的多150个”——“甲每小时做的零件比乙(每小时)做的(零件)多150个”。缺字、少字,是应用题表述的常用伎俩,也正是学生理解、思考的障碍。

        2、对整合句式不能作分解性理解。

        如:“木料场有100块长1米,宽4分米,高5分米的木料,它们的体积一共是多少”。这里有两个理解障碍。障碍1,是从长、宽、高的表述中分析出这些木料都是长方体,而且每一个的体积相等。障碍2,就是对前半句表述的分解性理解。“木料场有100块长1米,宽4分米,高5分米的木料”其实由“木料场有100块木料”和“每一块木料长1米,宽4分米,高5分米”两句话合并而成。

         2、知识的贫乏。

         如:“两地的空中航线长”、“谁先到”、“谁慢”等,空中航线长怎么计量,谁先到谁慢如何比较,以什么为标准。都要“见识”来支撑,而小学生的阅历与知识的广度是有限的。

          3、对数学应用题表述的“专业”用语的理解。

         如:“同时起飞”,“相向飞行”,“相对开出”,“相当于”,“相同”,“一共”,“平均分”,“计划”,“实际”,“比”,“同样多”,“照这样计算”等专业用语的理解,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难以理解。

          4、脱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难以理解。

         如:“服装店裁衣服”,“农场种果树”,“修水渠”,“拖拉机耕地”,“轮船航行”,“火车运煤”等,学生难以进行现实的联想,难以理解数量关系,影响应用题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08-10-20 07: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教师教育叙事选登

    练习课的自主学习参考程序

       1、学生自我整体感知。

    整体浏览学习内容,估测自己能否完成所有练习。能全部完成的,从头做起;不能全部完成的,找自己最需要的练习做。

       2、出示参考答案(不一定正确)。

    课代表在黑板上出示参考答案(课代表事先完成)。

       3、独立练习。

    学生边做边对照上面参考答案,发现不同,重新检查。确认自己正确,将答案写到参考答案旁边。

       4、参考答案的验证。

    课代表随时注意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发现有不同答案,立刻复查。如果是自己错了,上去擦掉原先的参考答案。如果是别的同学错了,就检查那位同学的作业,找出错误原因。

       5、问题积累。

    有问题,举手示意老师。假如教师不在,由课代表负责记录同学无法解决和有争议的问题。送任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24 14: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