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一节复习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蓝天电脑公司新进了一批电脑,“联想” 电脑80本,“神州” 电脑的台数是“联想”的4/5,“清华同方” 电脑的台数和“联想”与“神州”的总台数一样多,求“清华同方” 电脑比“联想” 电脑多多少台?
题目虽然很长,但马上就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算式是:80×4/5+80-80,并且给出了他的解题的思路:因为“联想”电脑有80本,“神州” 电脑的台数是“联想” 电脑的4/5,80×4/5就是“神州” 电脑的台数。因为“清华同方” 电脑的台数和“联想”与“神州”的总台数一样多,80×4/5+80是“联想”与“神州”的总台数,也就是“清华同方” 电脑的台数,求“清华同方” 电脑比“联想” 电脑多多少台?用“清华同方” 电脑的台数减去“联想” 电脑的台数就可以了。
我心中暗自为学生叫好,这么快就把解题的思路想好了,下面的学生也露出了钦佩的神情。
“老师,我列的算式是:80×(1+4/5)-80,因为‘清华同方’电脑的台数可以看成是‘神州’ 电脑台数的(1+4/5)”
这不是我自己要讲的第二种方法吗?我对学生的理解程度感到很满意。
这时,角落里的一只手举了起来,那是一个在平时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但有时是“瞎掰”的学生,“80×4/5……”
“不可能这样简单。”“这肯定是错的,结果相同只是巧合吧。” ……,没等他说完,很多同学都对他的解法表示了怀疑。
这个学生会不会又是在“瞎掰”呢?“你再考虑考虑,这个到底对不对呀。”由于自己有了前面的想法,这样的话就从我的口中流露出来了。这个学生经我这么一说,抓着自己的头发,脸上也出现了一时的迷茫。
课后,去问这位学生,这位同学阐述了这样的理由:根据数量关系可以知道 “清华同方”比“联想”多的数量= “清华同方”的数量—“联想”的数量,而“清华同方”的数量=“神州”的数量+“联想”的数量。所以,“清华同方”比“联想”多的数量就等于“神州”的数量。因此,只要求出“神州”电脑的数量,问题就解决了。可以列式成:80×4/5=64(台)。
多么简单的算式,多么简单的思路呀,为什么当时没有给这位学生说下去的时间,为什么没有很好地引导这位学生把他的思路说出来呀。我们平时不是经常在说要给学生自由的时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吗?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信任,那么学生自然就会放手去做、去想、去说、去议论,那么学生就会有所收获;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能展示他们才能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把时间留给学生,给他们创造的空间,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是多么的聪明和多么具有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