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设计方案,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保障
设计方案,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一环。开展探究性教学,我们会经常遇到方案的设计,它要求探究者从操作的角度把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为科学探究的具体实施作出规划。
如上述探究案例2中对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对“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进行适当的问题解析,实际上就是要验证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除了溶质NaOH外,是否还有其它溶质存在,并不需要确切地知道变质后的溶液中具体含有什么物质(实际上是Na2CO3,由于验证Na2CO3的方法有多种,具有开放性,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所用的试剂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设计思路,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我的设计】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1 | 取少量放置在空气中的氧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 | 有气泡产生 |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 方案2 | 加入Ba(OH)2 [ 或Ca(OH)2] | 生成白色沉淀 | 方案3 | 加入BaCl2[或Ba(NO3)2或CaCl2 或Ca(NO3)2] | 生成白色沉淀 |
(设计意图:以NaOH溶液是否变质作出猜想,紧紧围绕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上述方案的设计主要体现了Na2CO3的三条化学性质,分别从Na2CO3与酸、与碱、与盐反应产生气泡或沉淀来确认NaOH溶液的变质。)
再如对问题(3)“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同学们讨论后形成的方案设计:
【我的设计】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1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或Ca(NO3)2溶液……](可图示)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①生成白色沉淀
②酚酞溶液变红
[或酚酞溶液不变红] |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或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
方案2
| ①同上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或滴加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 产生红褐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白色沉淀……]
[或不产生红褐色沉淀……] |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或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设计实验时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由于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所以,直接加入酚酞溶液来检验碱的存在是不可行的。在此问题的探究中,选择合适的试剂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很可能会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设计核心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进行创新与实验设计。其中有的设计,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可以解决,但有的设计,必须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探索新的解决办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智力活动中,通过他们亲自思考设计实验,既培养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教学反思:
探究课堂上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难度不能太大,步骤不能太多。实验方案的设计应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合理、可行、简便的实验方案,再经过缜密的实验和细致的观察,从而找出有力的证据,为自己的假设或猜想提供佐证或者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设计过目,只要不涉及到实验安全等危险后果的,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和修改学生方案。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设计一些综合较强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培养实验设计的能力。
五、反思感悟,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目的
实验探究是化学课堂上最有魅力的一招。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科学方法、提炼科学方法、应用科学科学方法。这就要求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应当安排时间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汇报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反思自己的探究历程,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为学生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在案例1《探究原子的构成》提出问题充分讨论后,可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反思交流】
生1:根据信息①,极薄的金箔,竟让高速运动的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证明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内部有“广阔”的空间。
生2:由信息②还能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种类与α粒子相同,否则二者就会相互吸引;又能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否则偏转的就不会是α粒子,而是金原子核。
生3:由信息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证明了原子核的存在,但占原子极小的体积,否则大部分α粒子不能畅通无阻地通过;同时证明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否则金原子核将有被α粒子弹出的可能。
生4:我觉得汤姆生西瓜模型虽然不正确,但是卢瑟福正是以此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敢于质疑前人的成果,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的工作是奠基性,而卢瑟福的工作则是开拓性的。
……
【归纳总结】通过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形成对原子结构的下列认识:(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α粒子碰撞到金原子核时被弹了回来。据此,我们可以画出α粒子轰击金原子核的结构示意图(如上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