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二)深入探究课文
  1.合作学习第1自然段。
  (l)静静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讨论的重点句子: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4)媒体演示,进一步体会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
  (5)朗读体会特点。
  (6)小结并被书。这样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为科学家假想它的来历提供了依据。
  板书:完整(特点)
  2.以浏览方式学习第2-6自然段。
  (1)采取浏览方式阅读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阅读思考之后,自己可以小声地说一说。
  (2)找好朋友去交流。
  (3)互动交流,汇报学习收获,相机进行板书朗读指导。
  板书: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老象陷进淤泥→变成化石(来历)
  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以行或组分段读,举行朗读比赛,然后让学生评议。
  3.学习第7、8自然段。
  (l)默读思考: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板书。
  板书:1973年甘肃(发现挖掘)
  关于假想的根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肯定两点: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
  (4)指导朗读。
  4.浏览全文并对照板书,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练习复述
  1.教师讲清复述方法。
  2.学生对照板书,抓重点内容默记练说。
  3.同组相互复述。
  4.各组推荐人选在班上复述,鼓励学生评议。
  (四)畅谈收获
  可以谈写法,可以谈启发,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附: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枫叶如丹》
教材分析
    《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人的一生就像那红红的枫叶一样,在经历了磨练、经历了挫折、经历了失败后才能变得成熟。这时人生才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对文章的感受逐渐接近本身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阅读,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形成共识。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感悟。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
    2.熟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语言的“韵味”。重点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悟。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具准备
    准备多种树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各种树叶,请同学们拿出来。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树叶。)
    师:你搜集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生:我的是绿色的。
    生:我的是黄色的。
    师:老师看到了大部分同学搜集到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老师这里有一些红色的叶子,你们快来看,这是枫树的叶子。
    生:真漂亮!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枫叶的一篇文章《枫叶如丹》。(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把搜集到的树叶放到一起比较。)
    师:在众多的树叶中,你喜欢什么颜色的?
    生:我喜欢绿色的树叶,绿色象征着生命。
    生:我也喜欢绿色的树叶,绿色显示着勃勃生机,呈现出许多活力。
    生:我喜欢黄色的树叶,秋风吹落它为大地披上了大衣,无私的奉献着自己。
    生:我喜欢红色的枫叶,红色象征着喜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是否和你们的想法一样。请同学们打开书35页,读一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做批注,把你不懂的或感受深刻的写下来。
    (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其他人认真听,读完后评议。)
    师:课文中写到春、夏是绿的世界,秋天是丹的天地。你喜欢绿的世界还是丹的天地?
    生:我喜欢绿的世界,到处郁郁葱葱,充满了勃勃生机。
    生:我也喜欢绿的世界,正如书中所说,“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师:你们说的真好。喜欢绿色世界的同学一起把书中写到的读一读。(生读)
    师:作者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吗?作者领悟的是多么的透彻呀!请你再读一读细细的品味。
    师:春去秋来,自然界也由绿的世界变为丹的天地,你们喜欢它吗?
    生:我喜欢丹的天地,此时是收获的季节,春天播种的希望,在这时收获。
    生:我也喜欢丹的天地,正如书中所说“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生命的颜色。”
    师: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你也会喜欢上这丹的天地。
    (学生找读,自己领悟、体会。)
    师:喜欢丹的天地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师:由绿的世界变为丹的天地需要一个过程,自然界万物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它是(学生接着说)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师:天地万物如此,人生也如此,它要经历(学生接着说)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师: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韵味,争取背诵这一部分。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细细的品味其中蕴涵的哲理吧!
三、精读感悟
    师:作者对自然界、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我们在认真的读课文,看一看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感悟的更加深刻。
    (生细读课文品味。)
    师:课文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畅所欲言。)
    师:作者在拍照时,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然后讨论作者觉得缺少的是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用多种方式再读课文,读后展开讨论。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缺少的是生命,也正如开头所说的丹,是孕育着新生命的颜色。在漫山红叶的衬托下,有了生命的活力,才更加的完美,更加的成熟。)
    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一段话来,说明作者所缺少的是生命的色彩。
    (学生找出第10自然段,细细的阅读、品味。)
    师: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画下来,有感情的给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在读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题目(师生齐读)枫叶如丹。你是否有了更深的感悟?
    师: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读,指名读。)
    师:经历了这个境界,经历了什么样的境界呢?
    生:我知道,霜叶红于二月花,只有经过了霜打的枫叶才会红的似火。
    生:原来的枫叶是绿色的,经过了春、夏的风吹雨打,经历了秋季的霜打才变红的,这时才成熟,才是最美的。
    师:老师真没有想到你们理解的这样好。是的,“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人生也如此,在经历了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才会变得成熟。只有经过了磨练才会成熟,这时的人生才是精彩的,毫无遗憾的。
    师: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感受。在交流中学生的感悟进一步加深。)
    师:最后请同学们再一起读课文,随着课文去领悟人生的真谛。
    (配音乐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对本课的理解画一幅“秋之生命”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我喜欢》
【设计理念】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上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让学生面对文本时,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阅读的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
   2、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喜欢小动物、喜欢和朋友交往,喜欢做梦,喜欢……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质疑。
  三、初读——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四、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
   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可采用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
  五、研读——质疑问难。
    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
  六、小结。
  七、仿写课文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
   1、学生仿写。
   2、全班交流。
  八、全文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推敲》
板书设计 :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
1、见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幽居( )岛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
1、造句。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千锤百炼为一“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的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见参考资料⑦)创作《泊船瓜州》诗时炼字炼意之事。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反复揣摩语言,炼字炼意。阅读本课,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推敲》课文,体会本篇故事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创作之道。联系自己的写作生活,交流创作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课文重点描写王安石去京城做官,途经瓜洲,创作《泊船瓜洲》诗的过程。其中浓墨重笔于“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将诗人创作诗句时的心情、千锤百炼为一“绿”的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
                      与《推敲》相同,本文写作特点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与诗人相同的澎湃激情。
                     
                  故事详写王安石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略写创作整首诗的过程;详写诗人锤炼出“绿”前,用“到、过、入、满”四字的过程;略写后几个字乃至十几字的过程。
                     
                  本文与《推敲》内容所不同的是,课文在叙述故事后,解说了用“绿”字的“韵味”与“魅力”,便于学生理解。而《推敲》则只讲述了用“敲”字的结果,原因留给人们思考。
                      要点提示
                     
                  1.本文是对前几篇课文显示语言与文章韵味的补充和拓展。文章语言简洁,却激情洋溢。阅读时对那些寄托着作者无限深情的句子,要反复朗读,揣摩体会。体会文中所述人物之情,作者之情,以及自己对其理解。在此基础之上,与本文产生共鸣,感悟创作之道。
                      2.借助本文,让学生了解“推敲”的故事;依托本文,让学生理解“推敲”的内涵;超越本文,让学生实践“推敲”的方法。
                     
                  3.对文中有关用“绿”字的解说,要仔细阅读、理解体会,如果自己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探讨,经历、参与锤炼语言的过程。
                      教法建议
                      1.教师要让学生课外搜集王安石有关资料,阅读时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本课故事情节虽较容易理解,但作者语言简练,感情饱满激昂,阅读时也要在朗读中加以理解体会。如:实行变法改革,经历磨难。江南明媚的湖光山色抚慰了他劳累困顿的心,他寄情于山水,……于是闭目吟哦,滔滔的江水拍击着船舷,滚滚的思绪充溢在胸间……
                      3.反复阅读后可以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家人)听,体验锤炼语言的过程。
                      读词积累
                     
                  “积累理解词语”可以结合学生阅读课文时进行。阅读《推敲》一文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推敲”一词(见参考资料⑧)的基础上,说出与“推敲”意思相近的“斟酌”(书面语)、“琢磨”(口语)――语体色彩有别的两个词语;再结合课文内容――韩愈与贾岛“推敲”词句的语境,引导学生概括出他们二人在“切磋”诗艺,以区别“斟酌”、琢磨”。而“锤炼”一词则可以结合阅读《千锤百炼为一“绿”》一文,知道了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的佳话后,自然就知道“锤炼”的喻义了。当学生说出课文内的词语“锤炼”、“推敲”与课外积累的词语“斟酌”、琢磨”、切磋”时,教师要及时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以便学生的积累与运用。
                      交流习作体会
                     
                  此项活动可以在学生阅读“拓展阅读”课文后进行。活动时,教师结合“拓展阅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交流自己习作时反复思考、修改字句的经历,(让学生说出具体的事例)增强交流的说服力与趣味性,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习惯与积极性。
                      学习小提示
                     
                  教师教学本单元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交流,回读、回想再体会本单元主题“韵味”的深刻含义,体会内容与教师引导可参见“单元说明”。不同的文章蕴含不同的道理,可以鼓励学生搜集类似的文章,通过读来体会,还可以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畅所欲言
                     
                  本内容可以在学习《我喜欢》一课之后进行。教师可以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然后将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分小组说说词语(见参考资料⑨)的意思。教师再出示一些能体现上述词语内容的图片,如:特定情境、自然美景、夜空图……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情境用词语说话,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评价。教师再引导学生(由这些特定的情境)扩展思维,让学生回忆词语所描述的情境自己的经历体会,在小组内先说一说。最后,小组推选1―2名学生在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总结:阅读时,要仔细体会文章作者运用词语的韵味;表达时也要选用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情感。
                      初显身手
                      欣赏、抄写
                     
                  此项内容可以用一课时进行。活动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汉字的字体(见参考资料⑨)、书法方面的知识、作品及自己喜欢的硬笔书法字帖等资料。(教师也要准备)活动时,先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书法是
                  我国独有的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瑰宝之一;了解我国历史上较著名的书法家、书法作品等。还可以请学书法的同学当场表演写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欣赏书法作品的品位,陶冶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情操。然后,让学生挑选自己所喜欢的书法家的作品抄写。班级可以出一期墙报,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平时多练习写字,班级将定期出墙报展示。(也可以评比)
                      对对子
                     
                  此内容可以安排在拓展阅读后进行。教师可以从课文中贾岛或王安石的诗句入手,给学生浅显通俗地介绍古代诗歌讲究对仗的写作知识(见参考资料⑩)。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再依次出示教材中的前两组练习,后四组练习(见参考资料??)。既可以让学生独立练习,亦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在全班交流。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价,对那些对得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激发积极性。最后还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民间对联以及名家名作,找时间在班级交流或展出,培养学生品味欣赏语言的能力。
                      金钥匙
                     
                  告诉学生养成每单元进行小结的习惯,请已经这样做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小结,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价,进而做到小结既全面又重点突出;既有收获,又找出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0: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