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月色》导学案
【基础知识】
一、阅读课文,从下列两个方面说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的作用。
1. 从结构上看,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2. 从贯穿全文的感情看,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2-3段,回答问题。
1. 写荷塘边的小路,着重描绘了它怎样的特点?
2.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为什么作者说“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3. 说说作者领略到的“独处的妙处”指什么?
4.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阅读4-6段,回答问题。
1. 第4段描绘了月色下荷塘的景物,作者依次描绘了哪些景物?
2. 第5段的景物描绘,观察角度与第4段相比有什么变化?
3. 作者笔下,月光是“淡淡的”,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月光笼罩下的一切都朦朦胧胧。为什么作者说“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4. 说说第6段所写景物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
四、“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忽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五、阅读课文开头和结尾的几句话,回答问题。
开头:“……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结尾:“……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 你认为这样开头和结尾有哪些作用?
2. 作者对“妻”着墨不多,却集中在开头和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写“妻”,为什么要这样写“妻”呢?谈谈你的看法。
【素质优化】
1. 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迷迷糊糊 凝碧 波痕 朗照
B. 隐隐约约 幽僻 袅娜 空隙
C. 蓊蓊郁郁 寂寞 稀疏 羞涩
D. 没精打睬 丰姿 酣眠 倩影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月亮 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②微风过处,送来 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③叶子本是肩并肩 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A. 渐渐 阵阵 密密 照 B. 渐渐 缕缕 密密 泄
C. 已经 阵阵 紧紧 照 D. 已经 缕缕 紧紧 泄
3.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是满月,天上 有一层淡淡的云, 不能朗照, 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 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 虽然 却 所以 然而 既
B. 即使 也 因此 但 固
C. 即使 也 因而 但是 既
D. 虽然 却 所以 但 固
4. 下面对加横线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风致:写出了叶子的神态,这神态是做给流水看的,叶子与流水便沟通了感情。)
B.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是形容人与人之间含情不语的神态,这里用在流水与叶子之间,赋予了人情味。)
C.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凝碧:青翠欲滴的样子。这里把一闪即过的情景固定化,形成一幅恬静的画面,但静中有动。)
D.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点缀:写出了满地碧荷,荷花稀少的特点:与花相映成趣,更增添了荷塘的美。)
5. 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①层层的叶子中间,(a.白花零星地点缀着 b.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
②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a.高处丛生的灌木,b.高处的灌木丛生,)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
A. ①a②a B. ①a②b C. ①b②a D. ①b②b
【创新深化】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回答1~4题。
1923年8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算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在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以为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渡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地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是混着微风和河水的蜜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那时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类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然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作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竟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1. 对文中加横线的“蔷薇色”“因袭的言词”解说正确的是( )
A. 前者指秦淮河两岸似锦的繁花,后者指歌词都是当地方言。
B. 前者指两岸妓楼,后者指歌词里陈词滥调。
C. 前者指六朝金粉的繁华,后者指歌词里因袭的陈词滥调。
D. 前者指秦淮河色彩迷人,后者指歌词是当地方言。
2.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具有朴素典雅富于诗意的特点,请运用对《荷塘月色》语言特点分析的方法结合例证简要说明本文语言特点。
①朴素:
②典雅:A运用比喻和通感:
B运用叠字叠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