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5-2 09:40:30
|
只看该作者
【教后反思】
《爱护植物》是闽教版小学思想品德六年制第五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知道植物是人类的朋友,离开植物人类就无法生存,要爱护植物;2、怜惜被蹂躏、被破坏的植物,对人类不爱护树木的行为感到自责;3爱护花草树木,争当校园、社区的“绿化小卫士”。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使德目要求为学生所内化,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本课设计及课堂教学的亮点是:运用网络,突出“三性”,实现内化。
一、创境入情,突出感染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由景生,情由物发,正所谓触景生情。为此设计如下教学步骤:1、播放“校园美景”课件(内容:翠竹绿树,花团锦簇,绿草茵茵的宁师附小校园景色);2、引导学生思考: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受?能具体说说美在哪里,不美在哪里?3、播放“他们爱植物”课件(内容:三幅图,分别为学生给花浇水,为小树设置护栏,劝别人不踩草坪);4、问题:屏幕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5、播放“植物心声”课件(内容:课文内容录音朗读、情境图);6、学生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小强下课时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学了课文你知道植物有哪些作用?(学生翻阅课文边看边思考);。
以上六个步骤分别完成了激趣、揭题、学文三个教学环节,美景、“美”人、美文,化静为动,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主性,对学生的感染层层递进,从而初步达到情感的传递: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植物,同时从内心深处对人类不爱护植物的行为感到自责。
二、搜寻探究,突出自主、合作、探究性。
思品教学忌讳说教,倡导感悟,而感悟来自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环境。网络即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环境之一。我利用学校开通了校园网的优势,制作了“植物聚焦”“植物大观园”等网页,让学生在网上搜寻探究。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学生登录网站,小组合作点击搜寻“植物聚焦”“植物大观园”网页(内容包括食衣用赏、濒危、珍稀植物等等);2、小组合作围绕下面四个问题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①你知道植物还有哪些作用?②假如身边没有植物,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③你结识了哪些植物新朋友?④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你还懂得了什么?3、小组合作整理处理所获资料,并在全班交流。
网上林林种种的植物、神奇的植物作用,令学生眼界大开,叹为观止,学习兴趣再次被激发;搜寻(自学)中获得植物的方方面面知识,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信心倍增;探究中“人类离不开植物”之理更加明了,且逐步内化,学生“爱护植物”情感自然生成,教学重点得到突破。四个问题的设置,促使学生有目的的上网,再通过交流、整合所获取的信息,因此学生既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提高道德认识,又能培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引导行为,突出实践性。
德育的终结性是行,没有行为德育就没有实效性。为引导学生行为,我又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1、小组合作在计算机上完成辨析题; 2、结合学校、社区生活,谈谈同学们平时在爱护花草树木方面是怎么做的?3、小组合作在机上设计爱护植物活动方案(网络提供活动内容参考:成立校园护绿小队、制作“爱护植物,人人有责”牌子、办环保手抄报、背警句、读儿歌、读小草语丝、画幅画、唱支歌、设计广告词、写自我感叹句、幻想未来家园……)
采取交互式方法,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的辨析,提高了学生是非判断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拓展思路,明确中年级学生能为保护植物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引导了学生爱护植物的道德行为;问题的提出、“设计爱护植物活动”把道德行为引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使“爱护植物”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实现践行的教学环节,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当然,如何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利用网络来学习,如何让教师在课堂上的导真正能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改进和加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