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9-27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诗韵诗意诗境
第二课时
一、查找资料,了解诗人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思念家乡的古诗,今天继续学习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长相思》。课前通过收集资料,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从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2.简介作者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清初满洲贵族人士中,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他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满洲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
3.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二年(1681)。是作者随康熙皇帝东巡到山海关的途中所作。
4.纳兰性德善作词,反对模仿,强调独出心裁。“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设计意图: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为理解这首词奠定基础。】
二、自查释疑,读懂诗句
1.学生试读。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a.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走过一段山路,又走过一段水路,我向榆关那边行。夜深了,周围千百座帐篷里亮着灯。)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儿刮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刮得我心儿碎,连回乡的梦都未做成。在我的家乡啊,可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的声音。)
3.再现形象。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4.观察插图:想象作者深夜站在军帐外,他在望何处?心里又在思念谁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词的大意,通过品味语言,再现词中的景象。同时,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应利用插图的直观性特点,引领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在景与情中力求达到融合,从而与作者有着共同的情感体验。】
三、讨论探索,感受诗境
1.根据插图,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词人在夜深时无法入睡,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2.讨论探究,感受诗境。
(从词的内容看,写的是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无法入睡就是因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
【设计意图:古诗词的语言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稳性思维,指导学生沿着诗文简练言语的阶梯去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体会诗的意境。】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情
1.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种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触景生情)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情。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不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注重情感体验,入情入境,以情感人。】
五、积累内化,拓展延伸
1.背诵全词。
2.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拓展阅读。(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设计意图:古诗词的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拓宽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空间,适当引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并积累丰富的语言,进而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