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最新教研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本色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07:5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本色的思考
河北衡水市河西小学 吕敬芬
什么是教学本色,就是教学的本来面貌。目前,有的课为了求全、求美,求活,作秀成分较多。教师和学生欢欢喜喜度过一堂课,过后,学生连基本知识都没有彻底掌握住,三维目标的实现更无从谈起。正如以下所说:注入式,满堂灌;启发示,满堂问;探究式,满堂跑。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做呢?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本色教学与教学本色学术会议研讨会》,有的特级教师亲自授课,专家们对观摩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与他们进行了零距离的交流互动。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三维目标”。
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包括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方法、评价、管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目标。目前我们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放松双基,二是课程与课时目标混淆。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过程与结果就落实好了三维目标。“过程”与“结果”是一对辩证关系。要把握好这个“度”,高了不行,低了不行,恰到好处正好。其实,教学目标的落实很实际。
如《百分数的认识》(钱守旺):1、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百分数产生的价值。2、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交流,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3、结合相关数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再如《尝试的学问》1、通过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索,经历尝试、失败、分析、调整、发现等过程,对“尝试”这一方法有所了解和体验,借助尝试能解决一些新问题。2、了解一些数学史,受到古老数学文化的熏陶;培养不轻易放弃、善于从失败中学习等良好的品质。
每节课不提倡必须把三维目标当作帽子放在前面,如《确定位置》1、知识与技能: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用数对的形式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数对产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3、情感、态度和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
它是这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情境”好比是楼房中的载重墙,不能因局部装饰而拆去;如身体中的盐,缺少了就会生病;似汤里的佐料,放入之后感觉味道很鲜美。数学课本身知识很是枯燥无味,对于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要注意的问题是:
1. 不要把它绝对化。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有的课不好创设,如《分解质因数》、《比例》等。
2. 不要把它复杂化。如讲“9加几”,播放课件:水里有9只鸭子,先是飞过几片云彩,再是几只小鸟,接下来是一些花草,最后游过来4只鸭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生:云、小鸟、花草……最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9只鸭子加上游过来的4只,一共有多少只?
3. 不一定是生活内容。如《分解质因数》,师:(板书)4、5、6、8、12、36。师:请你用两个整数相乘形式表示一个数,但不能用1相乘。生:?师:(板书)如12=(2)×(6)。生很快写出其它几个数。师:请用最多个整数相乘形式表示一个数,不能用1相乘。生:?师:(板书)如12=(2)×(2) ×(3),生明白很快写出其余几个数。下课了,生问:这节课学得是什么内容?师:你们都会了,就是分解质因数呀!这就是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体现了真水无香,大教无痕的高尚境界。
情境创设要有互动性,使学生产生兴趣,要新颖,使学生感到高兴。数学知识有一个特点,就是知识几年不用就忘光了,即使是数学公式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关注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过程,过程也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尽可能让学生体会到。如《鸡兔同笼》(二年级)(片段)师:老师喜欢两种小动物,谁猜对了,就能和老师握握手。生:猜……师:对了,鸡和兔。问:鸡有几脚?兔有几只脚?生:鸡2只,兔4只。师:鸡要变成兔子成4只脚,怎么办?生:翅膀向下,当脚。师:好想象力丰富,就这么办,你们模仿一下。生:两手朝下,弯着腰。师:兔子要学鸡变成2只脚,怎么办?生:把前两腿收起来,像袋鼠一样跳。师:好。你们模仿一下。生:把两手高高举起,跳两下。师:兔子变鸡。鸡变兔子。生:在座位上带动作做。(练习几遍熟悉后),师:现在都明白怎么变脚了,看题:课件共5头,脚16只,几只兔?几只鸡?师:怎么办?画图试一试,板书:鸡兔 生画:
    解释:假设都是鸡,才有10 只脚,还剩下6 只,就接着往每只鸡上添2只,凑够16 只,所以 2只鸡,3只兔。有了成功的推导过程,公式的得出,自然是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即使是将来忘记了公式,也能很快回忆起来,比熟记“求最大公约看边,求最大公倍拐弯”这样的顺口溜,要高出一筹。
三、课堂预设与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教师设计与安排体现教师引导性;生成是学生的活动与思维,学生是主体。现在我们呼唤高水平预设与精彩生成。如:《有余数除法》师:板书127÷( )﹦5……2 问:( )填几?生1:(127-2 )÷5. 生2: 127÷5. 生3:余数可以不用吗?师:自己编题试一试。生编:63÷8=7……7, 19÷8=2……3, 23÷7=3……2, 24÷9=2……6, 29÷5=5……4, 80÷9=8……8小结:余数﹤商,可以不用余数;余数=或﹥商时,要用余数。智慧教师抓住了精彩瞬间,形成了生命的课堂。在教学中应注意:有生成没变成教学资源,预设缺乏可变性;教师被学生牵着走,完全开放,片面理解主体性;怕学生认识超前。如《尝试的学问》是想通过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索,经历尝试失败、分析、调整、发现等过程。改变数据(12头30腿),让学生独立尝试。预设1:从1鸡11兔(或1兔11鸡)开始,“地毯式”搜索直至找到正确结果为止。2:跳跃的尝试:跳过几个尝试;或直接折半从6鸡6兔开始。也许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性(四年级),题目一出来,好多同学就用鸡兔同笼的公式算出了结果。这堂课显然有预设,但没有生成,学生们的认识超前了。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不能是为了教材而使用教材,教师要做到“大气”,有“大”的数学教育观。要以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源头,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如《体积的问题》这堂课,只是一道普通的数学课后题,在142 页第10题(人教版),执教老师没有把眼光仅仅放在这道题的结果上,而是根据结果积极的产生联想,不断的提出一些新的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
(教学片断)
课件:在一张18 厘米,13厘米的长方形纸的四角剪去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就能折成一个缺一面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有多大?(小组讨论)生:200立方厘米。师:你能不能试着大胆的提出一些新的问题?生:去掉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后,体积有多大?生:去掉1厘米的,体积有多大?师:最多去掉几厘米,最少去掉几厘米?为什么?。课件:依次播放小正方形由小到大(1厘米到6厘米)师:看到这六幅图,你能想到或者猜测到什么呢?可以用手式比划一下。生:手式由低-高-低。师:怎么证明你们的猜测是对的呢?生:动手亲自验证,分组计算。课件:用图表形式呈现。问:你看出哪些信息?师:通过研究整厘米数得到两个并列第一,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和问题?生:分组计算边长2.1~2.9的长方体的体积。问:边长2.5、体积260最大,是不是这道题就完成了?……让学生体验、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研究是无止境的。教材,在这里得到了升华。引用特级教师华应龙的点评:一句话,一辈子;一道题,一堂课。
    总之,我们要把握好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有如“放羊倌”。学生需求你时,你上去帮;学生不需要你时,你就走,时隐时现,放而有度,引领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4: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