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设计(4) 设计漂亮的手帕 ──画图编辑技巧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熟练掌握设置画布大小、导入图片素材、图形的复制与粘贴、图形的翻转与旋转等操作; ⑵理解各种翻转与旋转的区别并有效运用该编辑技巧; ⑶能分析手帕作品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编辑技巧创作手帕作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提示讲解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⑵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⑶培养学生将信息技术技能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意识,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各种编辑技巧创作手帕作品。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翻转和旋转的区别,并能有效运用该编辑技巧。 三、教学过程 | | | | | | | | 1.猜谜语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道谜语,请你来猜一猜。 (教学课件)呈现谜面:“四角方方一幅画,花纹图案真漂亮,讲究卫生少不了,小朋友都喜欢它。” 2.引课题 小手帕,真漂亮!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运用画图软件设计漂亮的小手帕,好吗? 【板书】设计漂亮的小手帕 | | 本环节通过猜谜语的游戏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另外,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设计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环节作出了铺垫。 | | | 1.提出任务、复习旧知 在设计小手帕之前,老师请先考考你们一些旧知识,看谁掌握得最好? 任务一:我想设计一幅长为18厘米、宽为16厘米的小手帕,怎样设置画布的大小? 任务二:怎样将D盘“素材库”中的图片素材导入画布? | 学生上台展示技巧,教师及时点评表扬,对能完成操作的孩子奖励智慧星。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温故知新,并通过对范例的分析和技巧的点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画图的各种编辑技巧,真正理解各种翻转与旋转的区别,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 | | 2.分析范例,合作探究 (1) 打开一幅未完成的作品和范例作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作品,发现问题。(教学课件展示作品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完成范例作品的编辑技巧,通过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学生汇报完成范例作品所需的编辑技巧。 3.点评学生完成的作品及操作技巧,并运用图解板书的方式总结出手帕的制作流程及编辑技巧; | 学生进行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协作交流,解决问题。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编辑技巧。 |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并对他们的成功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 | | 1.打开“素材库”,向学生展示库中丰富的花边和图案素材。问:这些图片素材漂亮吗? 2.提出设计任务: 运用画图软件,在“素材库”中选择你喜欢的花边和图案,设计一幅宽为18厘米、高为16厘米的小手帕。 3.展示成果,交流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小组内推荐优秀作品上台展示,请上台汇报成果的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过程或方法。 | 学生创作手帕,教师指导,并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助。 学生展示及点评作品,交流设计经验。评选出最受欢迎的手帕。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与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行与生活相关的创作中,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组内开展互助活动,以强带弱,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 | |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学习收获? 2.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画图的编辑技巧来灵活地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手帕作品。请你们用最热烈的掌声鼓励自己! | | 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梳理知识,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 |
板书设计: 设计漂亮的小手帕 ──画图编辑技巧的运用 手帕编辑技巧 |
(4)观察学生绘画的过程并指出其存在的毛病,提高效率。其实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的毛病,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观察、及时给予他们改进的办法。例如:不少学生都喜欢使用橡皮擦对画得不理想的地方进行修改,假如大面积的修改继续使用橡皮擦是很浪费时间的,如果不理想的地方是在之前操作的三步内发生的,我们可以运用撤销键来处理,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而且又不会影响理想的地方。或者我们可以先用选择工具,把不理想的地方选中后,再用删除键把它们一块删除 3.采用任务驱动的辅导方法。 在实践活动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的步骤是:一是确定任务:确立每一次辅导的内容,展示实际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创作或创造的欲望。二是提出问题:围绕主题,提出辅导的中心内容,考虑用什么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优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三是分析问题:教师根据每次活动的关键点,做简单或详细的流程演示,让学生对实现的步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四是自主探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探索,教师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或步骤。五是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的评价可采取个人或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对学生的作品评价为主,也可让学生相互评价。 4.适时引导,大胆构思,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电脑制作作品的评价重在“创意”。对于我们计算机教师来说,技术并不是问题,而怎样使作品有新意让人看了就频频点头,颇有回味这才是最难把握的。我们要彻底转变对创新的看法,大家总是讲创新,可一提到创新,就想到科幻、环保、奥运等,而忽视了我们身边的小事,其实创作本来就源于生活,关注身边的小事就能发现许多创作体裁。关键要抓住孩子的身边事,体现孩子的真实感受,让孩子真正成为作品的主人,让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学生以他们的独特视角来看世界,在作品中也往往表达了他们对世界的最真实感受,而我们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使学生的作品失去了稚嫩的童真而变得成人化,这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最珍贵的创意。要强调学生以自我创意为中心进行创作。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的构思,巧妙的联想,新奇的夸张,努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在教学中虽作品制作不是很好,往往就是因为他有独特创意,则会被我评上一颗星。 鼓励学生勇于创作,在吸收其他人作品的精华后,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电脑绘画作品的评价重在“创意”。对于电脑画水平的评价,除了构图、色彩等基本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看画的创意,尤其强调标新立异。在命题画创作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的构思,巧妙的联想,新奇的夸张,努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如:有一位同学,在一次电脑绘画辅导中,画了一个既像足球,又像地球的怪圆,比例失调,色彩也不协调。但是从这幅画中,却让人感受到了足球无与伦比的魅力──分不清是生活在地球上,还是生活在足球里。就是因为他的画有独特创意。又如:有一位同学,在黑色的背景上画了一副白色的眼镜,然后将海上冲浪以及沙滩太阳伞的图片分别粘贴在白色镜片上。他想要表现的是一个盲童向往自由自在玩耍的心情,画名就叫《盲童的憧憬》。从这幅简单的画中,却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盲孩子的渴望,从而让人们产生要去关注盲童生活的思想。 电脑绘画是艺术、是创造。创造的前提是想象,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图画的创作。电脑绘画给儿童的想象插上翱翔的翅膀,在辅导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儿童的想象力的培养。一是教师要善于欣赏。如我县一位同学只有7岁,作了一幅题为《秋收》的画。选择了蔬菜大丰收这一场景来表现秋收季节,画的主要内容是蔬菜大联欢,各种蔬菜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画面中心是大白菜、冬瓜、胡萝卜和西红柿,周围有茄子、黄瓜、大蒜、扁豆和青菜等。左侧有4台大的录放机,正在播放舞曲,无疑,最上方的大红萝卜是一位指挥者(暗示作者自己)。热闹、欢快场面充满着丰收的喜悦,令人感到心旷神怡。儿童作品中的奇异想象和诗情画意,由于技能方面的幼稚性往往不易被我们成人体察,只有细细地品味才能领会到童趣的纯真。二是通过民间故事、童话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想象。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常常听得心驰神往。故事中引人入胜的情节打动了儿童的心,使儿童的思想感情与故事中的角色活动和情绪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会很自然地张开想象的翅膀,不仅喜欢故事,也喜欢复述故事。培养学生复述情节生动又富有想象的故事对培养想象力大有好处。 指导学生观摩动画作品,同样也可以激发审美创意。我们可以指导孩子们登陆相关网站,去观摩别人的创作作品,特别是获奖作品,并从技术、主题、创意等三方面为学生分析作品的优缺点。等到学生学会去欣赏别人作品后,再让他们自己去把想法用电脑表现出来。同学们通过学习观摩、讲演分析,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为接下来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当看到同学们对着自己创作的作品兴奋不已时,我便会及时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转播功能,让全班同学都来欣赏、点评。有时看到较满意的作品时,我会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让学生带回家去,让家长欣赏自己孩子的成绩;有时看到内容丰富、有创新的作品,我就把它张贴在宣传橱窗里展示,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激励更多学生的创作欲望。 5.作品创作中的“三个注重”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探索,学生的创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思维灵活了,学生表现美的形式多样了,学生发现了在学习《Windows画图》的乐趣。我开始布置任务,用一个圆可以画出什么样的图画,不要求画多,需要画的像。学生就展开的想象的翅膀,有的学生画的是眼睛,有的学生画的是太阳,有的学生画的是树叶。 注重:平时操作 电脑绘画一幅作品的完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想取得好的绘画效果,必须付出相当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学生要勤奋、刻苦。 教师在课堂上要明确每次活动的学习目标并设置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实践,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某项任务或发现某项事实时,必然能够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并增添一份喜悦之情,从而提高学习热情。 注重:“小老师”的作用 在上机练习操作时,发现优异的学生,确定为“小老师”。让他们课后准备一至两幅作品,进行展示课的讲解。分析画中的技巧。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给其他学生带来更多的启示,同时对小老师本人,也有激励作用。 注重:定期检测 学习的效果,重在检测。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电脑绘画兴趣小组进行检测,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对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同时,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其他兴趣小组成员学习其方法,领略其中的技巧。 (二)难点、重点、创新点 难点:学生作品设计的创意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教师的适时启发和鼓励。 重点:计算机软件的讲解及综合应用。 创新点:综合应用新课程理念中的创设游戏情境、任务驱动、范例教学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三)活动过程和步骤 (1)精心挑选辅导对象; (2)精心设计辅导内容; (3)巧妙安排辅导; (4)比赛前的辅导准备工作;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比赛与学习的关系 参加比赛肯定要影响学习,此时要与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联系,在辅导时间的选择上,尽量不影响学习时间。 2.对学生进行指导应注意选题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感受与他交流,选题不怕重复,关键是视角,只是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把立意表现出来,不要强调技术的难度,另外作品的名称很重要,要表现初衷,点透它,使人自然往相关内容上想。 3.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电脑制作无论是绘画、报刊还是网页,都存在色彩、构图等因素,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技术层面的能力,更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建议采用专家和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方式,专家要在美术素养的层面上进行讲解和指导,技术上的实现由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讲解。另外还要增加指导教师间的交流机会,拓展信息沟通的渠道。 4.要理顺普及和提高的关系 我们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潜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加大校级、省级比赛的力度和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参预进来。在活动过程中对重点学生的培养要注重选拔有一定审美能力和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要找到两者间的平衡。 这些一般要根据当时情况去解决:如活动前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课外知识、活动中根据实际问题采用适当方法去处理、活动后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鼓励学习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去探索发现,倡导学习在“做中学”。 (五)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⑴学生在不同阶段设计的电脑作品。 ⑵学生学习活动心得与感受的交流。 ⑶学生参加中国科协组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奖状及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大赛的奖状。 (4)学生能制定有关学习与比赛的实施计划,并能做到及时调整。 (5)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咨询有关方面专家、资深人员等,并能作好记录。 (6)敢于提出问题,并能积极想办法逐步解决提出的问题。 (7)学生能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8)能将自己活动成果与大家交流、展示。 (六)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1.思想性、科学性方面 (1)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健康向上能科学、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 (2)内容切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3)文字内容通顺,无错别字和繁体字。 2.创造性方面 (1)素材获取、内容创作及其加工属原创。教师要坚决禁止学生复制别人的整幅、部分作品。 (2)主题表达形式新颖,直接、构思、创意独特、巧妙。 (3)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3.艺术性方面 (1)反映出作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2)正确运用形、色、肌理、空间、明暗等视觉表达语言。 (3)构图完整、合理,组画作品前后意思连贯。 4.技术性方面。 选用制作工具和制作技巧恰当、技术运用准确、适当、简洁。 (七)对青少年“益智、养德”等方面的作用 当前部分中小学生迷恋电脑游戏机而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的严重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德育人放在首位,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以电脑制作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们的视听文化素养,为学生搭建了同伴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能够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