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3:18:49 | 只看该作者
【设计理念】

  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在本课中我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爱、味。

【预设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乡村四月》的大意。

  2、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流程】

一、课题的导入

  五一长假即将来临,你想外出旅游吗?老师带你去一个地方(多媒体展示乡村田园风光),你们觉得这里怎样?(美)乡村的景色确实美,但乡村四月更美,今天我们就跟翁卷一起走进田园,走进《乡村四月》,感悟农家生活吧!板书并朗读课题

  解题:四月指农历四月,即春末初夏的季节。

 

二、初读课文,感音韵

  (过渡)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等)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文),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正音

    (请这位同学浪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教师根据时机进行指导。(他读得真……….)(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一遍)

  3、全班齐读。


三、潜心会文──明诗意

  (过渡)听,你们读得多好啊,在读的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字句吧,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回答。(查工具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或老师)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请我们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先说自己读懂的句子,再向对方请教不清楚的地方)

  2、同桌交流,我能自己读懂那些句子?还有那些不理解的。

    (现在我们全班一起交流,我读懂的句子是,我不理解的是)

  3、全班交流:

    我们自己读懂的句子是我还没有理解的地方(在交流中引导归纳1、2句写景,3、4句人)

    (瞧,我们的孩子多能干啊,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呢?)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大意。

    (我们的同学语言组织能力真不错,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诵全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5、全班根据对诗大意的理解,齐诵古诗并想象画面。


四、别出心裁──悟意境

  1、(过渡)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们给本诗1、2句配一副画,请你说一说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什么?并说出你的理由。(出示句子:我准备用(色)画,因为)

    引导学生从“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农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绿和白体会到乡村四月的清新明丽。随机板书:清新明丽

  2、(过渡)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作者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四月的乡村,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田园交响乐,你能听到那些呢?(出示句式:我仿佛听到的声音)

    学生从诗中找对声音描述的意象来回答。

    (布谷鸟的叫声、下雨的滴答声:联想到四月的播种最佳时节;采摘桑叶的唰唰声、蚕吃桑叶簌簌声,水田插秧哗哗声用“才”和“又”交织在一起,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乡村四月”劳动的确实紧张、繁忙,

   ⑴ 他们的忙的为了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⑵ 此时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可见人民生活是怎样呢?(幸福)人民喜欢劳动,对生活充满希望可见农家人勤劳(随机板书:幸福勤劳)

   ⑶ 作者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呢?他主要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五、浓缩乡村四月图,提升情感

  (过渡)一幅田园画,一曲交响乐,把我们带进世外桃源,闭上你的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

  1、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望江南》,渲染气氛,(教师诵读)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体会,

  2、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和谐、幸福的农家生活,睁开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读出一份向往与感动吗?学生看画面一起朗诵(生读)

  3、瞧,同学们被田园风光迷住了,此时此刻,你能看着画面,把《乡村四月》背诵出来吗?(学生看画面,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过渡)乡村的四月是繁忙、紧张的,但是繁忙、紧张的背后隐藏着农家人民的幸福与喜悦;其实农家的生活恬静、幽雅、祥和的一面,他照样写着农家人的幸福,请看李万年先生的这幅作品,他真实的反映农家的生活恬静幽雅、祥和的一面,你能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一段话吗?如果你是一个敢于挑战的孩子,还可以一两句诗,和翁卷老先生比一比。(出示画面)

  1、学生独立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2、作品展示与交流。


七、总结

  四月的田园是美丽的,农家的生活无论是繁忙、紧张,还是恬静幽雅的,都写满了农家儿女的幸福与追求,本课下一首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和词《渔歌子》也是与田园生活有关的,请你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更深的感悟农家生活。
板书设计:


  乡  景美清新明丽

  村

  四  (宋)翁卷

  月

     人忙勤劳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3:19:07 | 只看该作者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 ,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3:19: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二、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三、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四、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六、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5-6 14:40:33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3: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