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设计全套下载苏教版6年级下册音乐(第12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53:49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课   第一课时   小鸟,小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
2、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小鸟,小鸟》。
2、6/8拍弱起小节的唱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有关的音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看:
出示几幅风景画,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
(二)、听:
《嘀哩嘀哩》学生边听边唱感受春天之美。
(三)、说:
说大自然之美。
(四)、大家唱的真好,小鸟们听到这热情亲切的歌声从四面八方飞来了。你们愿意同小鸟一起飞翔,一起跳舞吗?(老师邀请一些同学戴上头饰扮演小鸟,其余同学边听歌曲边和小鸟一起飞。)
(五)、听范唱(用肢体动作自由感受歌曲)。
(六)、出示节奏练习。
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
xx| x0xx  x0xx  x0xx  x0 |
         爱春 天爱阳  光爱湖  水爱花  香
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
xx| x  xx  x  xx| x. xx  x. |
小  鸟   小  鸟  迎着  春  天歌  唱
(七)、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八)、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
(九)、“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
(十)、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
教师提问:
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
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十一)、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后再演唱第二段。
(十二)、小结。
请同学们回去找一找赞美大自然的歌曲,下节课比较、听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54:09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课    第二课时    听  献给人民献给党  生起了炉火架柴烧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献给人民献给党 》《 生起了炉火架柴烧》。
2、  向学生介绍江苏的两种主要地方戏曲,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学生了解并喜爱江苏的两种主要地方戏曲,并结合欣赏进行革命教育。
2、  欣赏的两个地方戏曲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感受戏曲的特点是重要环节。
三、教学准备:
音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老师请大家收集了一些江苏地区的戏剧剧种及一些代表作,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学生交流汇总,教师总结并听一听。
锡剧    《 双推磨》  苏锡常地区
苏州评弹 《白蛇转》    江浙沪地区
扬州评话 《三国》     苏北、扬州、镇江地区
南京评话 《英烈》      南京地区
(三)、了解锡剧
那么,流传我们江阴地区的主要就是锡剧和苏州评弹,今天我们着重来了解一下锡剧。
锡剧,19世纪中叶兴起于无锡、常州农村,由民歌和说唱音乐发展而来,称为“滩黄”。先为对子戏(两个角色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经过小同场(四五个角色)、大同场和连台本戏等阶段,后进入城市,称为“常锡文戏”。其唱腔包括“簧调”、“大陆调”、“南方调”以及苏南民歌等。锡剧曲调抒情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而富有乡土气息,伴奏以二胡为主,琵琶、扬琴为辅,常配以笛、萧,打击乐器和京剧武场相同。
《红色的种子》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苏北农村。我大部队奉命转移,党组织派共产党员华小凤深入张家庄继续开展斗争。护送华小凤的行商钱福昌见张家庄已为白色恐怖所笼罩,立场动摇,遂将华小凤以十石稻谷卖与贫农王老二为妻,华小凤则以假夫妻为掩护,在地下组织遭到彻底破坏,无法与党组织联系的严峻形势下,像一颗革命的火种,克服重重困难,发动群众,建立武装,与当地保安队胡大队长等敌顽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与大部队里应外合,胜利会师。该剧塑造了华小凤这名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生根、开花、结果的光辉形象。
(四)、听唱词:  
生起了炉火架柴烧,
我重新再把鸡汤熬,。
愿亲人早日把伤养好,
重返前线立功劳,
放眼望,沂蒙高,
战斗豪情涌如潮,
革命烽火遍地起,
前仆后继驱虎豹。
(五)、教师讲解这段唱词的故事背景。这就是扬剧,《红嫂》选段。 
(六)、介绍扬剧: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在苏北农村香火戏、花鼓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唱腔可分为香火戏唱腔、花鼓戏唱腔和扬州清曲唱腔三类。伴奏乐器以二胡、中胡、琵琶为主。打击乐器也与京剧武场相同。
(七)、欣赏扬剧《红嫂》
  《红嫂》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秋的山东沂蒙山区。贫农妇女红嫂送别丈夫上山后,自己坚持敌后斗争。一天她在山上挖野菜,发现我军排长方铁军负伤倒地,于渴垂危,毅然用乳汁挽救子弟兵。为使亲人早日恢复健康,红嫂回家深夜煮熬鸡汤。恶霸地主赖金福带领还乡团窜回村,闯来搜捕,威逼拷问伤员下落。红嫂坚贞不屈,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监视,忍着伤痛把干粮和鸡汤送上山去。还乡团搜到洞口,红嫂为救亲人脱险,引狼扑身,率领乡亲们英勇斗争。敌人妄图用摔死红嫂的孩子来威逼她交出伤员。红嫂甘愿承担最大的牺牲,气冲云天。在千钧一发之际,方排长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在紧要关头,红嫂的丈夫率武功全歼了恶霸地主还乡团。该剧热情讴歌 军民鱼水之情,生动地说明了人民军队有人民的支持的拥护,是任何力量也打不垮的。这段“大开口”,性格纯朴、敦厚,情绪激昂,是扬剧中最常使用的唱腔之一。该唱段表达了主人公对人民子弟兵的衷心爱戴。
(八)、总结两段戏剧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九)、拓展: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如京剧《林海雪原》中的《甘洒热血写春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
(十)、小结:我们祖国艺术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并让它发扬广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54:23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课    第一课时    校园里的小白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校园里的小白杨》,教育学生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尊师爱校,树立远大理想。
2、使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不仅能提高音乐方面的能力,而且也能在心灵深处受到教育和震撼。
二、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唱出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第一乐段的齐唱部分要唱的活泼、亲切。合唱部分要让歌曲进一步升华,将自己的感情释放出来。
2、歌曲的演唱要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咬字清晰,节奏准确。
教学难点:
1、延长音记号写在小结线上的唱法。(表示休止)
2、歌曲中出现的5 0 5 5︳节奏,休止半拍,要唱的短促。
3、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的情况。(“绿的” “亲”)
三、教学准备:
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问好歌。
(二)、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听看你熟不熟悉。
欣赏《童年》(一段)
生:听
师:熟悉吗?我听到许多同学刚才都跟着一起唱了,告诉我这首歌的名字吧
生:《童年》
师:那么,一提到“童年”就会让我们想到许多快乐的事,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美好的,让你难忘的回忆呢?
生:回答
从歌词着手,谈童年,忆童年。通过老师的两幅简笔画引出歌词,进一步学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仿佛把我也带回了童年的快乐时光,能让我也加入到你们当中,一起来回忆童年吗?(能)好,让我们一起来打开记忆的宝库。
看到它,会让你想起什么?你还记得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的心情吗?
生:回答(激动、光荣)
师:有一名小同学心情和你们一样,在辅导员老师把“红旗的一角”第一次披在她肩上的那一天,她还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想知道吗?我来扮演这名同学,你们来听听,她是怎么做的?
师唱1、2句
生:听,回答
师: 当你看到这幅图时,又使你想起了什么?
生:回答
师:当你获得荣誉,当你为班级增光时,你的心情师怎样的?
生:回答(高兴、自豪、兴奋)
师:此时,这名同学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听,她又是怎么唱的?
师唱3、4句
生:听,回答
师:这名同学用歌声重温了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时刻,你们能和她一样也用歌声表达当时的心情吗?(能)
师:看着这两幅图,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的歌词。
生:一名学生完整复述。
出示前半部歌篇
师:老师来弹旋律,你们小声填词,看谁填的又快又准。
生:随琴演唱
1、一名学生与老师进行“接龙演唱”;
2、全体学生与师进行“接龙演唱”并互换角色;
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生:活泼、亲切;短,有弹性。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再来演唱一遍。
生:完整演唱
师:歌曲中两次提到了“小白杨”它代表什么,又有什么寓意呢?老师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仔细听,你会找到答案。
师:谁找到答案了?
生:回答
师:你们见过白杨树吗?想不想看一看。老师准备了一幅图,你来观察它的特点.
生:观察,回答
师:(简介白杨树)“白杨树”是一种很特别的树,它的枝干挺直、高大,连叶子都是朝上生长的,象征着正直、力争上游的精神。歌曲中把“小白杨”比做自己,要与小白杨共同成长,学习它的精神。老师也希望你们都能像“小白杨”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下面我们接着来学唱歌曲。
师:老师来弹旋律,你们小声填词,找出唱不好的地方。
生:唱
1、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2、处理这部分情绪——舒展、连贯;
师:我们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1、唱出两部分不同的情绪;
2、速度可加快一些(唱熟情况下)
3、领唱、齐唱(根据时间)
通过不同形式:聆听、感受、探究、(接龙、学生示范演唱、对比聆听)学唱歌曲,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音乐问题。
(四)、总结、表现歌曲
师:如果说歌曲的第一段是我们一起回忆童年,回忆成长的点滴,那么第二段主要唱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生:表达了即将离开母校难舍难分的心情。
师:如今,你们也即将结束六年的小学生活了,在这一千八百多个日子里,有欢笑、有泪水、有伤感、有收获。它记录了你们儿时的所有情感,此时此刻,你想和你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对一路上教育你们成长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生:说
师: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张老师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件礼物,找到它。
生:

师:它代表着祝福,象征着希望,你们可以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生:写祝福
师:老师也有祝福的话要送给你们,我也亲手这了一只纸鹤,把它写在了上面…… 同学们,让我们收集起这所有的祝愿,永远珍藏住它,让这67只满载着祝福的“千纸鹤”带着你们的理想高飞!
生:再次演唱《校园里的小白杨》
(五)、总结,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54:32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课   第二课时   欣赏:新木兰辞  闹江州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了解我国曲艺音乐的音调。
2、 通过欣赏,进一步了解苏州评弹与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和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曲艺两个不同的品种
2、对曲艺的表现方式和特点有个初步的了解,熟悉其音调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1 2  3 4 | 5 — | 1 5• | 1 5• | 5 4  3 2  |  1 — ||
同学们  好,  您好,您好, 老师您     好。
2、发声
1=C 4/4
5   4  3  2  |  1— — —  ||
mi
ma
1=C4/4
1 7 6 | 5 — | 6  5 4 | 3 — | 5 4 3 | 2— | 4  3 2 | 1— ||
lü lü  lü  lü
(二)、新课教学
《新木兰辞》叙述的是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
1、 初听。
2、 分析:整段唱腔采取逐层趋紧的手法进行发展,即随着曲中人物感情、内容情节的不断变化表现花木兰的压抑心情,然后用快中板和散板性的唱腔,表达花木兰立志从军的坚强决心,最后用鼓声、散板节奏和大跳音程,渲染热烈紧张的战斗气氛,从而有力地刻画了花木兰的英雄性格。
3、 复听。
《闹江州》叙述的是梁山泊里的人物宋江发配的故事。
1、 初听。
2、 分析:整段唱腔借助慢板变化较多、抒情性较强的特点,以及紧板字多腔少、叙述性较强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书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
3、 复听。
(三)、小结
(四)、视唱:《哦!苏珊娜》
(五)、总结,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55:01 | 只看该作者
全册教学设计下载 2008327132320966.rar (44.83 KB, 下载次数: 12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0 03: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