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少版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下载三年级上册音乐第5全册册教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39:1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阿西里西》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学唱歌曲(只需大致学会)。
2、学唱“阿西里西”歌曲,了解彝族儿童的生活习俗及快乐心情。3、学跳集体舞,重在参与。
教学重点
   感受彝族儿童无忧无虑的欢快心情。
教学难点
   学完歌后,设计一些综合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一、感受《我的家乡日喀则》
1.小朋友,在上课前,大家先说一说西藏有那些特点,并结合书中插图,来感受、了解一下歌曲的内容。
2.第一遍听赏,感受西藏特点,听辨演唱的形式。
3.第二遍边听、边用身体动作(如左右摆动、转圈等动作)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
4、我们来熟悉一下歌词内容
5、跟录音学唱歌曲。
二、学跳集体舞
1、基本动作五个
2、学跳《我的家乡日喀则》集体舞(分组学、互相学、组合)
三、学唱歌曲《阿西里西》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后,提问:歌曲中大家在干什么?
2、教师第二次范唱,学生拍手哼唱;
3、听录音拍节奏哼唱
4、按音乐节奏朗读歌词
5、初步学唱歌词
1)集体跟琴轻轻演唱    2)分组演唱。
四、音乐活动
1、请学生根据民族的特点自由设计音乐活动。
2、教师简介彝族小朋友游戏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课后反思:
  这一单元是教学的认知部分,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体验音乐之“动”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增进拓宽对音乐一相关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意识。
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呼吸记号,做到缓呼缓吸、连续不断,学生要正确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好每个音的时值.这是教学的难点部分。指导学生在听范唱和钢翠演奏的过程中,找出歌谱中相同的乐句并培养乐句划分的能力。歌曲节奏感强、旋律舒展,所以学生视唱起来不会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力度对比,无论在朗读时还是演唱时都要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演动作、设计节奏谱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竖笛吹一吹。如学生有器乐学习的基础,则可借助乐器来学会歌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39:2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     《百灵鸟的歌》     四课时
教学总目标
1、在欣赏、唱歌、表演等活动中感受“百灵鸟”“小杜鹃”可爱的音乐形象,了解更多的和鸟有关的歌(乐)曲。
2、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祖国、祖国我爱你》《叫我唱歌我唱歌》等,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认识“re、fa、la”、填填、唱唱、跳格子等音乐游戏、巩固对音符的掌握。在竖笛接龙游戏中,能吹奏出sol、la、si三个音。
教学思路
     本单元从人们喜爱的大自然入手,激起学生去歌唱自然、歌唱生活、歌唱家乡。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是表现的鸟鸣之美。在轻松快乐的的“与鸟为友”的情境中学习音乐,同时,还注重了对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多元文化的吸收,既以学习中外民歌为主又接触大师名作。使学生用美妙的歌声唱出友情、亲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情。
教学内容
唱:“顽皮的小杜鹃”、“祖国、祖国真美丽”
        “叫我唱歌我唱歌”
听:“对鸟”、“大鸟笼”
奏:竖笛接龙
动:综合艺术活动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能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歌曲。
教学难点
     认识“re、fa、la”、填填、唱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39:3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顽皮的小杜鹃”
教学目标
1、学唱奥地利民歌“顽皮的小杜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音乐知识来感受歌中的童趣,从而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欣赏《杜鹃圆舞曲》〈对鸟〉,感受音乐情绪:欢快热情、优美灵巧,并记忆其主要主题。
教学重点
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教学难点
准确唱好弱起小节,。
教学过程
一、感受《杜鹃圆舞曲》
1、听《杜鹃圆舞曲》音乐跳进教室
2、小朋友,刚才你们听着乐曲,跳进了音乐教室,现在请你们听赏《杜鹃圆舞曲》,即兴表演可爱的杜鹃、高飞、低飞,也可以模仿杜鹃在密林中轻轻啼叫、飞出密林、在林中低回翔、又飞回密林。
3、音乐活动
  为《杜鹃圆舞曲》伴奏,听辨“ 3|1 0 3|1 0 3|5 53 13|2 ”的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拍的长音可用小铃和三角铁,其余可用双响筒、木鱼、铃鼓等。
4、欣赏“对鸟”
  二、学唱《顽皮的小杜鹃》
1、谈话:小朋友,你们模仿杜鹃及其它的鸟动作真美,可这里有一只“顽皮的小杜鹃”嫉妒了,它说:“为什么不听听我唱歌呢”,现在我们来听“小杜鹃”
2、范唱:边唱边表演
3、听旋律拍出节奏
4、跟琴哼唱旋律
5、熟悉歌词(在读歌词时,注意弱拍起)
6、跟琴学唱歌曲(请小朋友在歌曲中,找出相同之处)
三、歌舞合作表演
1、用歌舞乐合作表演的形式感谢热情接待我们的杜鹃妈妈、小杜鹃及它的小主人:三个方阵各出一批演员:小百灵队演唱,小
孔雀队表演,小乐手队则每人拿起凳子下的生活中能发响的物品(自制打击乐器)按节奏敲击,晃动发出声响为歌舞表演者伴奏。看一看、选一选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为歌曲伴奏效果好?
2、歌、舞、乐表演(舞者戴上头饰)准备。
3、上台(各队派代表)表演
四、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39:4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让学生画出心中的爱,展示出小朋友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丰富懂得想象力。
2、欣赏“大鸟笼”,让学生把音乐中鸟的形象与生活中鸟的形象结合起来感受。
3、认识“re、fa、la”填填唱唱。
教学重点
      能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歌曲。
教学难点
     在17---24小节音不易唱准,先做填填唱唱练习,再随琴练唱。
教学过程
一、激趣活动:(猜一猜)
1、教师模仿动作让学生猜。
2、请个别同学上来表演一遍,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在表达了什么?
3、教师带着大家一起做动作(播放“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的歌曲音乐旋律)
二、感受并学习歌曲主要节奏
1、导言:同学们刚才可爱的样子吸引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它们想考考大家 ,它们敲一段节奏后,你们能模仿出来吗?试一试!
2、用口技模仿节奏。(这一练习为之后的为歌曲伴奏,奠定了基础,分散了难点)。
3、用do、re、mi、fa、sol,按节奏创编旋律。
三、学习歌曲:
1、导言:同学们你们听!创编的真棒,现在请大家观看(课件,使学生理解歌词大意。)
2、教师范唱。
3、学生哼唱旋律
4、轻声视唱歌谱
5、学唱歌曲
6、启发学生带着高兴的情绪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师与学生合作演唱。
四、画一画
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上的小蜡笔,画一画我们祖国的美好江山。
(分组讨论,每一组画一张,边唱边画最后展示。
五、课堂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39:58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四课时 “叫我唱歌我唱歌”
教学目标
1、学唱南京六合民歌“叫我唱歌我唱歌”,感受歌曲的地方色彩,表达“劳动号子”的独特演唱效果。
2、学做音乐游戏:跳格子,将“re、fa、la”三个音符任意放入格内,在按不同顺序方向边唱边跳。
3、用“sol、la、si”三个音,做“竖笛接龙”游戏。
教学重点
     用“田间劳动”的过程,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教学难点
    创意采用“一领众唱,体验“劳动号子”的独特演唱效果。
教学过程
一、教师:(放音乐、做律动).学生拍手律动进教室。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个小动物,请你们看??
出示挂图:小动物、鸡、鸟、喜鹊、蜜蜂、蝴蝶等。
提问: 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让同学模仿动物叫声,并拍一拍。
鸡:   叽叽叽.    ×××    ×××        用木鱼敲击节奏。
鸟:   吱吱.      ×        ×            用鼓敲击节奏。
喜鹊: 喳喳.      ××      ××          三角铁敲击节奏。
蜜蜂: 嗡嗡嗡嗡.  ××××  ××××      沙槌敲击节奏。
××× ∣×××|×× ×|××× ×  | × ×× |×?0|
幸福的   生活从 哪里来?  要靠 劳    动 来创  造。
二、导入课题。
1、请同学们观赏“隔上段”(让同学感受音乐情绪及劳动情景。)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歌词表现了什么情绪?学生回答:活泼、有地。他们在干什么?
2、现在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我们南京六合民歌,也是田间劳动过程的歌曲。(范唱)
3、我们跟着音乐来感受一下。
4、伴奏:随琴用啦哼唱歌曲旋律。
按节奏凑词:轻轻声模唱歌词。先唱歌词,辨认歌曲中重复变化。
5、随琴合唱、边唱边感受歌曲劳动的心情。
6、一领众唱,体验“劳动号子”的独特演唱效果。
三、学生创编表演活动,边歌唱边表演。
   集体创编插秧、抛秧、收割等动作。
四、音乐游戏
    跳格子,将“re、fa、la”三个音符任意放入格内,在按不同顺序方向边唱边跳。
五、竖笛练习
    用“sol、la、si”三个音,做“竖笛接龙”游戏。
六、课堂小结
通过歌曲学习,发扬了爱劳动的好品质,体验了民歌的特点。


第三单元课后反思:
   学习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生的学习情感应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学习情感的评价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记录在册;比一比谁听过的音乐多,谁是“班级音乐之星”,把评比结果记录在册;两项综合作为学生的学习情感评价结果。这一单元,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的“与鸟为友”的情境中学习音乐,同时,还注重了对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多元文化的吸收,既以学习中外民歌为主又接触大师名作。使学生用美妙的歌声唱出友情、亲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40:0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单元        《采山谣》          三课时
教学总目标
1、在“视、听、唱、动”的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之后的乐趣,从而表达对秋天喜爱之情。
2、演唱《溜溜山歌》,欣赏二胡独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河北吹歌《打枣》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表现形式,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歌词,创编画面,创作游戏,尝试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思路
    本单元用“歌谣”串联一些民歌、民间音乐和童谣,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用演唱歌曲形式,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民族音乐;用感受二胡独奏曲的形式,是学生了解二胡和河北吹歌,喜欢它们的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内容
唱:《树叶儿飘飘》《秋天红艳艳》《溜溜山歌》
听:《八月桂花遍地开》《采山谣》
动:音乐游戏“夸秋天”
教学重点
      选择情绪的方法处理歌曲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40:1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树叶儿飘飘》
教学目标
1、学唱《树叶儿飘飘》,学生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参与对歌曲的创造、表现和体验,在“视、听、想、唱、动”等综合音乐活动中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2、在聆听中感受、生活中表现、创编中发展。
3、让学生初步掌握和认识全音符时值。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用抒情的美好的声音表现喜爱秋天的心情。
2、尝试结合美术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乐激发兴趣
1、导语
(请一位同学用二胡演奏一段乐曲,放一段二胡乐曲)
   你们知道他演奏的是什么乐曲?(简介二胡的构造、性能,并模仿二胡演奏姿势)
2、听录音:播放二胡独奏《八月桂花遍地开》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什么情绪?(通过视、听、讨论,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3、在次播放乐曲,请同学听着音乐,哼唱旋律,模仿二胡的姿势演奏。
4、第三次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学生扭秧歌步,用动作来感受乐曲所表达情绪。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这首乐曲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后回答)
2、(出示画面,树叶飘动的情景)
师:树叶儿飘呀飘,荡到了天空。你们猜猜,谁会看它?
3、聆听鸟儿飞翔的音乐,随音乐律动。
4、(请一位同学上台模仿燕子飞舞的动作,教师弹奏,学生活动,教师朗读歌词)同学们,你们模仿蚂蚁和小鱼的动作。
5、你们能不能设想一下,它们看见飘落的树叶后会做些什么?
6、教师范唱
三、参与学习寓教于乐
1、(出示歌词)教师再次范唱
2、练习重、难点:切分音“ 5 3 •  ”“3 2  •”跳进“ 3- 5”“1-5 ”及结合歌曲结束部分,认识全音符。
3、跟琴轻声模唱,音要唱准。
4、分角色进行配乐朗颂歌词
5、学唱歌曲:师生合作、分组、分角色等进行演唱。
四、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教师准备树叶道具,供学生使用,分组按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各组汇报,相互评价
3、布置家庭作业:
   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果园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
公园里的花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五、课后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1 14: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