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教师节来临的时候,北京残奥会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教师”们,一如往常,用自己的心血,为残疾人学生默默奉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记者在北京残奥会硬地滚球项目中接触的残疾人教练们,要为自己的弟子们做的却远不止于此。
中国队教练田佳楠告诉记者,因为硬地滚球项目参加的都是严重的脑瘫患者或类似病症、需要使用轮椅的患者,其中一些特别重的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所以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需要教练进行帮助。由于严重脑瘫,中国运动员王义的发音很难辨别,但田佳楠总能第一时间了解他的意思。
中国香港姑娘郭海莹为香港代表团拿下了北京残奥会的首金,她的教练郭克荣功不可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郭克荣同时也是郭海莹的父亲。郭克荣则这样告诉记者:“我首先是教练,其次才是父亲。”
虽然不是所有残疾人都有郭海莹一样的机会,可以一直由家人教导。但幸运的是,他们的生命中,总会出现另一个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老师。
这些学生们的一点点进步,都浸透了老师们的心血。对于所有特殊教育老师和残疾人教练而言,他们体会最深的就是“万事开头难”。田佳楠告诉记者,刚开始和王义在一起的时候,也经常领会错他的意思,“这是一个慢慢熟悉的过程”。
在特教岗位上工作了34年的广西南宁盲聋哑学校教师卢云芳对此感触很深,她举例说,教一个发音,聋哑学生听不到你发音,往往需要让他们摸老师声带的振动,一遍遍地重复;对于盲人学生,教一个物体的形状,需要拿实物给学生摸,然后再仔细解释。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入手,找到他们的长处,卢云芳们很快成为这些学生最好的倾诉者、倾听者和开导者。
与老师们的付出相对应的,是学生们的回报。在北京残奥会上,当中国姑娘姚娟拿到中国田径在本届残奥会的首金后,她第一时间向自己南京师范大学的辅导员老师报告了这个喜讯,让其分享属于自己的胜利。
正是田佳楠、卢云芳这样的残疾人教练和老师,为中国8300多万残疾人撑起了一片天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