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赵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好作文的28要素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写好作文的28要素

8.常用的叙事方法
写一件事情,想清楚了事情的六要素,有了完整的内容,也确定了文章的中心。安排好了详略,还应该采用一种合适的叙事方法,才能把事写好。常用的叙事方法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
什么是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时间的先后从头讲到尾的就叫顺叙。这种叙事方法最简单,也最常用,是写事的主要方法。运用顺叙的写法,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所以写起来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平铺直叙的毛病,叫人读起来索然寡味。
课文《第一次跳伞》就是运用顺叙的方法写的。它顺着跳伞这件事固有的次序,写了“到机场”、“飞机起飞”、“跳伞”、“着陆后”等全过程。其中着重写了“跳伞经过”:准备跳伞一跳出机舱→飘在空中→双脚着地。也是按事情发展的实际过程顺叙,写得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全文能紧扣“第一次”跳伞所特有的感受来写,在顺叙中突出重点。“飞机起飞”时重点写了在空中看地面的新奇感觉;“跳伞经过”着重写在半空中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着陆后”主要写愉快轻松的心情。经过这样剪裁处理,避免了顺叙的文章容易出现的“平铺直叙”的弊病。
(2)倒叙。
什么是倒叙?在记叙事情的时候,有时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始进行叙述,这就叫倒叙。这种叙述,除了把事情的结果提前外,其他跟顺叙没有区别。使用这种方法叙述事情,一般地说有这样两个目的:一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后文紧紧围绕这个结果写,使文章紧凑不散;二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先把结果端在人们的面前,以引发人们读下去的兴趣。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这样写的。它的开头是: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先写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去世了,这是这篇文章中事情的结果。人们读了这一小段,不禁会想:李大钊同志是怎样被捕的呢?他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得怎么样?文章采用了倒叙手法,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然后接下去,作者再用顺叙的方法回过头来写李大钊被捕的前后经过,一直写到他为革命光荣牺牲,使文章产生更显著的感人效果。
运用倒叙写法是从思想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的。我们不能把事情的结果随便提到前边,应该是这个结果特别打动人,才把它放在开头写,这样文章能一下子吸引住读者,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另外,运用倒叙写法,要注意倒叙与顺叙的衔接自然,注意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文章才显得严谨。
(3)插叙。
什么是插叙?就是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中间插入另一段叙述,这另一段叙述就叫插叙。插叙有时是一件过去的事,有时是另外一件事,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丰富起补充作用。
例如课文《草地夜行》一文,在写老红军战士找到掉队的小战士,帮助他追赶大部队时,插叙了一段“金寨大暴动”前,小战士村里来了几个“卖帽子的”内容。这段插叙既交代了老红军战士是一个很早就参加革命的同志,长征前就参加过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并在暴动前以卖帽子为掩护,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同时也交代了小战士是在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从小受到革命的熏陶和教育。除了对主要人物身份作了进一步交代外,这段插叙还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说明了小战士由生老红军的气转为对他敬佩的原因。这段插叙与文章中心吻合,恰到好处,所以读来并不感到是节外生枝,只感到是非如此写不可。
运用插叙的时候,插叙部分的前后都应巧妙而自然地用文字交代一下(即运用过渡句),以便读的人明白什么地方开始了插叙,什么地方插叙已经完毕。插叙结束后,文章仍要回到中心事件的叙述上去。请看作家洪汛涛写的《蛇医传》中的一个范例。
(老汉把手指让蛇咬一口,手臂大肿。他立即用草药敷上,肿就退了。)看热闹的人,都大声地叫好,张土根更惊得呆住了,这使他想起三年前的一件事来:
那是一个灰云迷蒙的早晨,四明山浸在白茫茫的雾水里。看不见对面的行人,也看不清脚下的路。他跟隔壁的周宝六去金鸡岭扒柴。他们昂着头,一边唱着小曲,一边走。走过一个山垄,冷不防“飕”的一声,从斜里窜出一条手秤杆那样粗的大蛇,那也是一条绿绿的五步蛇呀!它在宝六的脚趾上咬了一口。宝六,她没走出三步,人就痛得晕在地上了。张土根急得高声喊:“救命!”但等到人们赶到,把她抬回家里,伤势已经很重。请了医生看,也没办法,说:“晚了,要是在刚咬的时候,把脚趾剁掉就有救了。”这样,十二岁的周宝六,大叫大嚷,在地上翻来覆去地爬了一夜,死了。……
张土根想到这里,打了个寒噤。
那老汉,把手上的草药拿掉了,皮肤已恢复原来的颜色,只留下米大的一个小红点。他拍拍胸脯,向周围的人介绍自己.
插入的这段叙述,是后边写张土根决心拜老汉为师甘当蛇医的根本原因,它对故事情节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中心思想。这段插叙前后都有交代语句。插叙前是这样写的:“张土根更惊得呆住了,这使他想起三年前的一件事来”;插叙后是这样写的:“张土根想到这里,打了个寒噤”。这些前后交代的语句,使读者一看,就会明白这部分是插叙。插叙完后,文章又接着开头老汉当众表演自己被蛇咬伤而治好的场面写下去,显得很自然。
插叙和倒叙不同。插叙往往是一个片断,文字一般较简略,它不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它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写好作文的28要素

9.要会过渡和照应
      过渡就是衔接,也叫连接。它的作用是使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前后连贯起来,也有助于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严谨。
      大多数文章需要用过渡语言,或用过渡词,或用过渡句,或用过渡段,使文章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
      怎样运用过渡语言呢?这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一般来说,可以这样考虑。
     (1)当文章上下层次的内容比较单一,两层的意思相近时,或者两层的意思转换、跳跃不大的地方,可用过渡词或词组。时间转换用时间词,地点转换用方位词,表示意思转折的用“然而”、“但是”、“可是”等,表示结论的用“由此可知”、“可见”等,表示因果关系的用“因为”、“所以”等,表示总结的用“综上所述”、“总之”等。
     (2)当上下两个层次内容比较复杂,层次跟层次之间意思有较大转换或跳跃时,用过渡词语可能连接不起来,但用一个较简单的句子可以连接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过渡句。例如:有一篇文章,上一段写了广州的冬天,下段要写上海,就用设问句过渡:“广州的冬天是这样,上海呢?”又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前面写了中国提出用自己的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写了帝国主义的嘲笑和工程的艰巨,接着在第四自然段开头有一个过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一句前半部分承接上文,下半句开启下文,即转入到勘测线路的叙述。
    (3)当两个层次的意思相隔很远,有着很大的转换或跳跃时,就应该用过渡段。这种过渡段虽然自成段落,但都是句子不多的小段,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短句子。例如课文《伟大的友谊》中有这样一个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课文的前半部是写恩格斯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的事,后半部写两人在共产主义事业上如何亲密合作,两部分的事虽然有内在联系,但是从生活转到事业跳跃很大,就用了过渡段,把不同内容的两个部分自然而严密地连接起来。
      过渡处理得好,文气才贯通,文章的结构才能严谨,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过渡。有些同学作文时,往往忽略这一点。下面这篇文章就是这样。
阿毛,你真行!
 
     “阿毛娶新娘子啦!”这个消息一下子在我们里弄传开了。我跟着大人去看热闹。啊,新房真阔气!一套奶白色的家具美观大方,电视机、录像机、电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当了新郎的阿毛,身穿崭新的西装,系着大红领带,真是与平时判若两人。瞧!新娘眉清目秀,真漂亮。“阿毛,你真行!”我不禁赞叹道。
      阿毛的父母相继病死,他就成了一个孤儿。那年,他才20岁。为了生活,他原先摆了个大饼摊,但赚钱不多。前年,他听到看到许多人靠政策和靠自己的劳动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决定闯一闯。
      于是他四处借钱,凑足了两千元,开了一家烤鸭店。为了备货源,他每天一大早就去采购。为了把鸭子烤得色、形、味都好,他钻研技术,还请教别人,终于掌握了一手烤鸭本领。所以他烤的鸭往往供不应求,每天卖出一百多只呢。
      他正忙着,一位大娘来到柜台前,吃力地说:“小伙子,我老伴快不行了。他说要吃烤鸭,请你帮我拿一只吧!”阿毛一听,忙说:“大娘,烤鸭全卖光了。要不,我马上给你烤一只。您留个地址,待会儿我给您送去。”大娘留下地址,半信半疑地走了。阿毛捧了一只烤鸭,送到大娘家。大家都夸阿毛是个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的好个体户。
      正因为如此,阿毛才成了万元户,而且被评为区里的五好个体户,现在又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新家庭。
      啊,阿毛,你真行!
      这篇文章由于过渡处理得不好,因此读起来意思不太连贯,也影响了文章结构的完整严谨。我们不妨试作分析,来看一看文中哪些地方缺少了必要的过渡。
     (1)文章第一节写阿毛娶新娘,大家去看热闹。把事情的结果提前写在开头,这是倒叙写法。第二节写阿毛决心走致富之路,转入顺叙。其间原文少了必要的过渡,衔接不上,因此行文结构松散了。可安排过渡段,用“那么,阿毛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家境呢?话还得从头说起”之类的语句来过渡。这样,前后表达的意思才连贯。
     (2)第三节是概括叙述阿毛烤鸭店的情况,第四节是具体叙述阿毛接待一位大娘的事例。两节之间意思脱节。可用“阿毛不但烤鸭烤得好,而且待客也热情周到”这个递进复句来过渡,这样承上启下,就把上下两段文字紧密地衔接起来了。
     (3)第一节写“我”去阿毛家看热闹,视线由家具家电转到新郎新娘身上,可在“当了……”一句前加上过渡词“再看”,如此由物写到人,过渡就比较自然了。
     (4)第四节写道:“大娘留下地址,半信半疑地走了。阿毛捧了一只烤鸭,送到大娘家。”这前后两句之间意思不连贯。大娘走后阿毛就去送鸭吗?有那么快吗?显然不合情理。倘若加上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一小时后”,那么,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就连贯起来了。
     (5)除此之外,还应在第二节交代一下阿毛父母相继病死的年月,在第四节头上加上“有一天”。这样就使节与节之间的连接更自然,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清楚,文章结构更完整了。
      一篇文章不但要前后连贯,而且要前后照应。有的时候,前面说过的话,后面需要有着落,或再加以补充、发挥;有的时候,后面要说的话,前面需要先交代或暗示一下。照应就是这种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缺乏必要的照应,文章就会显得不严密、不周到。照应得好,就能使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有些同学写文章也不太注意前后照应,比如一个同学写“登山”,文章一开始说他带弟弟去登山,后来却只写自己登山情况以及下山以后独自回家的经过。弟弟呢?不知哪里去了。这样的作文就叫写到后面忘了前面。由于叙事不周到,别人读了就会产生疑问。
      一篇好的作文,前后的内容应该是相互连贯、相互照应的。我们在写文章时,应该学会前后照应,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疏漏或自相矛盾的错误。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除了作文前要统盘打算,作文时要反复斟酌外,还要在作文后认真修改,发现疏漏或者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都要一一补正。这样,就能避免叙事不周到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8: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写好作文的28要素

10.写事要写得具体
      写事应当写得内容具体,充分表现文章的中心。写事写得具体,能使读者读了以后“如临其境”,受到感动,从而留下真切而深刻的印象。
      要把事情写具体,先要对所要记叙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找出需要具体记叙的那部分内容。它大致可以分这样几步进行:
      第一,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思考,问一问自己:所要记叙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它的全部内容是什么?目的在于把握事情的中心和全部内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分别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与事情有关的人物,并就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多问几个“怎么样”,从而分清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第三,把事情分成几个部分,并分清它们的主次以后,再联系事情具有的意义,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认真思考一下: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是否找对或找准了。确定了事情的主要部分,就找到了所要具体记叙的对象,就不会出现该具体写的不去具体写,不该具体写的却去具体写的情况,使“写具体”充分地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怎样将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呢?根据所要记叙的不同内容,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总的来说,一要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认真分析、选择材料,分清主次,对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重要的情节、场面和过程,要多花笔墨,具体详尽地进行记叙;二要细致分析,对应该重点记叙的内容要把握得准确,不放过主要的情节。
      要注意的是,写具体不等于写得重复拖沓。所谓拖沓,是指写事的时候主次不分,对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反复写,写得很详细。如有一篇题为《记一次扫墓活动》的作文,把扫墓前一天老师如何动员组织,“我”如何准备点心,晚上兴奋得难以入睡,第二天一清早怎样洗脸刷牙、吃早点,以及赶到学校集队时,路上所见到的风光一一写来,拉拉杂杂,写得详详细细,而对扫墓的经过,却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该写的不具体地去写,不该写的或不该详细写的却写得很多,这就拖沓了。
      写事要写得具体,目的是使文章的中心表达得清楚明白,因此,要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找准应该写具体的对象,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凡是与事情有关的内容都具体地去写。一般来说,与中心有密切关系的材料要写具体,而与中心的关系不密切,但又必须交代的材料,只要作简要的叙述、说明就可以了。




10.写事要写得具体
      写事应当写得内容具体,充分表现文章的中心。写事写得具体,能使读者读了以后“如临其境”,受到感动,从而留下真切而深刻的印象。
      要把事情写具体,先要对所要记叙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找出需要具体记叙的那部分内容。它大致可以分这样几步进行:
      第一,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思考,问一问自己:所要记叙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它的全部内容是什么?目的在于把握事情的中心和全部内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分别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与事情有关的人物,并就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多问几个“怎么样”,从而分清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第三,把事情分成几个部分,并分清它们的主次以后,再联系事情具有的意义,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认真思考一下: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是否找对或找准了。确定了事情的主要部分,就找到了所要具体记叙的对象,就不会出现该具体写的不去具体写,不该具体写的却去具体写的情况,使“写具体”充分地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怎样将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呢?根据所要记叙的不同内容,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总的来说,一要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认真分析、选择材料,分清主次,对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重要的情节、场面和过程,要多花笔墨,具体详尽地进行记叙;二要细致分析,对应该重点记叙的内容要把握得准确,不放过主要的情节。
      要注意的是,写具体不等于写得重复拖沓。所谓拖沓,是指写事的时候主次不分,对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反复写,写得很详细。如有一篇题为《记一次扫墓活动》的作文,把扫墓前一天老师如何动员组织,“我”如何准备点心,晚上兴奋得难以入睡,第二天一清早怎样洗脸刷牙、吃早点,以及赶到学校集队时,路上所见到的风光一一写来,拉拉杂杂,写得详详细细,而对扫墓的经过,却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该写的不具体地去写,不该写的或不该详细写的却写得很多,这就拖沓了。
      写事要写得具体,目的是使文章的中心表达得清楚明白,因此,要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找准应该写具体的对象,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凡是与事情有关的内容都具体地去写。一般来说,与中心有密切关系的材料要写具体,而与中心的关系不密切,但又必须交代的材料,只要作简要的叙述、说明就可以了。






10.写事要写得具体
      写事应当写得内容具体,充分表现文章的中心。写事写得具体,能使读者读了以后“如临其境”,受到感动,从而留下真切而深刻的印象。
      要把事情写具体,先要对所要记叙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找出需要具体记叙的那部分内容。它大致可以分这样几步进行:
      第一,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思考,问一问自己:所要记叙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它的全部内容是什么?目的在于把握事情的中心和全部内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分别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与事情有关的人物,并就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多问几个“怎么样”,从而分清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第三,把事情分成几个部分,并分清它们的主次以后,再联系事情具有的意义,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认真思考一下: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是否找对或找准了。确定了事情的主要部分,就找到了所要具体记叙的对象,就不会出现该具体写的不去具体写,不该具体写的却去具体写的情况,使“写具体”充分地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怎样将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呢?根据所要记叙的不同内容,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总的来说,一要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认真分析、选择材料,分清主次,对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重要的情节、场面和过程,要多花笔墨,具体详尽地进行记叙;二要细致分析,对应该重点记叙的内容要把握得准确,不放过主要的情节。
      要注意的是,写具体不等于写得重复拖沓。所谓拖沓,是指写事的时候主次不分,对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反复写,写得很详细。如有一篇题为《记一次扫墓活动》的作文,把扫墓前一天老师如何动员组织,“我”如何准备点心,晚上兴奋得难以入睡,第二天一清早怎样洗脸刷牙、吃早点,以及赶到学校集队时,路上所见到的风光一一写来,拉拉杂杂,写得详详细细,而对扫墓的经过,却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该写的不具体地去写,不该写的或不该详细写的却写得很多,这就拖沓了。
      写事要写得具体,目的是使文章的中心表达得清楚明白,因此,要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找准应该写具体的对象,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凡是与事情有关的内容都具体地去写。一般来说,与中心有密切关系的材料要写具体,而与中心的关系不密切,但又必须交代的材料,只要作简要的叙述、说明就可以了。



10.写事要写得具体
      写事应当写得内容具体,充分表现文章的中心。写事写得具体,能使读者读了以后“如临其境”,受到感动,从而留下真切而深刻的印象。
      要把事情写具体,先要对所要记叙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找出需要具体记叙的那部分内容。它大致可以分这样几步进行:
      第一,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思考,问一问自己:所要记叙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它的全部内容是什么?目的在于把握事情的中心和全部内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分别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与事情有关的人物,并就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多问几个“怎么样”,从而分清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第三,把事情分成几个部分,并分清它们的主次以后,再联系事情具有的意义,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认真思考一下: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是否找对或找准了。确定了事情的主要部分,就找到了所要具体记叙的对象,就不会出现该具体写的不去具体写,不该具体写的却去具体写的情况,使“写具体”充分地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怎样将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呢?根据所要记叙的不同内容,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总的来说,一要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认真分析、选择材料,分清主次,对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重要的情节、场面和过程,要多花笔墨,具体详尽地进行记叙;二要细致分析,对应该重点记叙的内容要把握得准确,不放过主要的情节。
      要注意的是,写具体不等于写得重复拖沓。所谓拖沓,是指写事的时候主次不分,对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反复写,写得很详细。如有一篇题为《记一次扫墓活动》的作文,把扫墓前一天老师如何动员组织,“我”如何准备点心,晚上兴奋得难以入睡,第二天一清早怎样洗脸刷牙、吃早点,以及赶到学校集队时,路上所见到的风光一一写来,拉拉杂杂,写得详详细细,而对扫墓的经过,却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该写的不具体地去写,不该写的或不该详细写的却写得很多,这就拖沓了。
      写事要写得具体,目的是使文章的中心表达得清楚明白,因此,要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找准应该写具体的对象,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凡是与事情有关的内容都具体地去写。一般来说,与中心有密切关系的材料要写具体,而与中心的关系不密切,但又必须交代的材料,只要作简要的叙述、说明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8: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写好作文的28要素

11.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
     写一件事情,首先要注意把事情的过程交代清楚、记叙完整,同时也要注意把事情的重点部

分写具体。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构成一件事的三个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一件事的重点

部分。这一部分一定要写具体,因为它是全文的中心,是表达中心思想的主要段落。事情的经过

写具体了,才能给读者留下实实在在的印象。请看下面一篇习作。
一次棋赛
     我从小就喜欢下象棋。小时候我常看爸爸和别人下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一点。平常一有空

闲儿,总爱玩上一盘。后来,越玩越觉得有意思,就用心琢磨起来。我还真为下棋动过一番脑子

,下过一番功夫呢!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早早起来,把屋子收拾干净,又扫了扫院子,把作业写完,就和爸爸

玩起象棋来。
     我先走了一步,把“当头炮”对准了爸爸的“兵”,爸爸赶紧跳“马”,好像是开棋的老套

数。相持了一阵之后,局面已经拉开,我又走“车”,爸爸也走了“车”,我随即把“车”放到

“前沿阵地”上。爸爸怀疑地望了我一眼又把“马”跳了一步。我认真地看了看“阵地”,又想

了想,把“车”放到空虚的地方。爸爸调来了“马”,想踩我的“车”。我躲过了爸爸的攻势。

爸爸见跟踪不上,没有继续紧逼,却把他的“炮”调到了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棋盘边上。我琢磨了

一下爸爸的用意,猜透了他的“调虎离山计”。我没理他,却拱了“卒”。爸爸也琢磨了一会儿

,但没识破我的花招,高兴地用“马”踩了我的“炮”。这一下,爸爸可上了我的当。但我还是

慎重地看了看整个棋盘,又看了看他的“马”和“马”周围的情况,估计了爸爸下两步的走法,

觉得没有什么威胁;而他的“马”已经走开,后方空虚。我就大胆地抽“车”落底,而我的炮也

同时瞄准了爸爸的“车”。爸爸沉思了一会,轻轻地把“象”飞了起来,堵住了我的“炮眼”,

也减少了我的“沉底车”的威力。但这样一来,爸爸的步调被我打乱了,失去了主动权。从此,

爸爸只能招架,不能还手了。不一会儿,我就取得了这次棋赛的胜利。
     我非常高兴。因为爸爸从来都是很轻易地战胜我,今天却败在了我的手下,你说,我能不高

兴吗?
     这盘棋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多动脑筋,掌握它的发展、变化的规

律,就能做好。
     这篇作文一共五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写的是小作者喜欢下棋和这一次比赛之前的简单

情况;第四、五自然段写的是象棋比赛之后小作者喜悦的心情和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

段,写的是这次比赛的经过。这一部分的描写是很具体的。具体描写了爸爸使用的“调虎离山计

”,也具体描写了小作者想出的“花招”,并且具体交代了小作者战胜爸爸所采取的招法。这几

个方面不是三言两语地一带而过,而是一步一步地按照下棋的过程进行了描写。因为描写得具体

,所以仿佛像电视屏幕上的比赛一样,使我们看后印象很深。
     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从写的角度讲,第一,要善于将记叙的内容一句一句地叙述和描写,

不要着急,交代清楚了一个意思再写另一个意思;第二,应该写的不要丢落,要写得尽量细致、

明白、清楚,特别是突出中心思想的关键的地方,更要仔细交代。写得细了,文章自然是具体的


     有不少学生的作文,事情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又怎样,都写到了,事情应该说是写完

整了,但仍给人以言之无物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事情的经过写不具体,三言二语写得太

概括,没能围绕中心意思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细写。例如一位学生写的一件事的经过:
     表弟在河里一上一下,我非常着急,伸手去拉他,可几次都没有成功,我更急了,一点办法

也没有。
     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照老人的话做了,终于把

表弟拉上了岸。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表弟落水,“我”十分焦急,在一老人的帮助下,终于把表弟救上了

岸。第一节里的心理活动、行为都没有写具体,“急”得怎样?“更急了”和“急”程度上有什

么不同?怎么会由“急”到“更急”的?怎么“拉”的?“拉”了几次?为什么都不成功?只有

把这些细节写清楚了,文章才会具体、生动。第二节写“我”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树枝是哪里

来的?“我”是怎样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的?这些要展开写。这些方面写细致了,就能把事情经

过写具体了。经过老师指点后,这位学生重新修改了这段话,改文较原文具体、生动得多了,不

妨比较一下:
     表弟在小河里一上一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慌忙伸手去拉,可我另一只手没有抓住东

西,身子向前一冲,差点也掉进河里,好容易才稳住身子。表弟在河里呛了几口水。我不敢耽误

,蹲下身子,一手抓住河边一棵小树,一手又伸向表弟,可他够不着。我干脆趴在地上,拼命伸

直手,可他还是够不着。表弟害怕得哭了,我也急得哭了。怎么办呢?
     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止住哭,眼前顿觉一亮: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河岸上有许多长长短短的树枝呢!我赶紧拣了一根长一些的树枝,伸向表弟

。这下他够着了!我咬紧牙,一手抓牢小树,一手使劲拉树枝,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写好作文的28要素

12.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分解”
     写事的记叙文,总要写事情的开始、发展、变化和结束(结果),也就是说,要把事情的全

过程写出来。但是,并不要求对事情的全过程都作详尽的叙述,应该把它的发展、变化部分写清

楚、写具体,因为事情全过程中的这个部分是重点,与中心的关系最密切。
     比如,有一位同学写一个老艺人是怎么捏糖大刀的:“他从盘子上挖起一块糖面,在手里揉

搓了几下,然后用手指往中间戳,再慢慢地把四周的糖面往中间捏。接着,他鼓两腮用力一吹,

哈,糖面鼓起了一个小泡泡,他用手三捏两搓,嘿,大环刀的刀柄做成了。他又小心翼翼地用手

一提,两指继续一捏一捏的……不到一分钟,一把大环刀捏成了。接着,该细加工了。他从盘子

后面的颜料瓶里挑出一点金粉,涂在刀柄上,又拿出一把小梳子,在大环刀上梳几下,一把金柄

大刀就做好了。那老艺人往关公手上一搁。哈,这不是关公舞大刀吗?”
     这段话是从一篇作文中节选的。这篇作文交代了“我”看老艺人捏糖人的时间、地点,也就

是老艺人表演技艺的时间、地点后,简略地叙述了他用糖面很快地捏成一个关公,然后详细地记

叙了捏糖大刀的全过程。这个全过程反映了老艺人的操作过程:挖起一块糖面,然后揉搓、戳、

捏、吹,再涂金粉和用梳子梳几下。在这个过程中,揉搓、戳、捏、吹是捏糖大刀的关键工序,

也是捏糖大刀这件事的重点部分,它使一块糖面发展变化成为一把糖大刀,因此,作者写得详细

,写得具体,使读者看到了老艺人技艺的高超。
     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叫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光得会把事

情进行分解,找到事情的经过部分。下面是《秘密学习》中的一段话
     一天下午,我们小组正在我家柴草棚里学习,忽然听到外边有奔跑的脚步声,还有人喊:‘

敌人来了!敌人来了!’大家赶紧把课本交给我。我马上跑到屋后,在一棵大树下,拨开枯叶,

扒去浮土,掀开砖,把课本放进事先挖好的小坑里,然后盖上砖,铺上浮土和枯叶,看上去好像

没有动过一样。我跑回院子,他们三个人正在玩抓石子,我就跟他们一块儿玩。不一会儿敌人踢

开门,闯进院子,四处乱翻,没发现什么,就走了。等敌人走远了,我们又拿出课本,继续学习


     这一段话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村子里的小朋友躲过敌人的搜查秘密进行学习的事。整个事

情可分解为四个部分:听到有人喊“敌人来了”→藏好课本→瞒过敌人→继续学习。在这四个部

分中,第一部分是写事情的发生,第二、三部分是写事情的经过,第四部分是写事情的结果。懂

得事情的全过程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就能据此分解事情,找到事情的经过部分,进而把事情

经过,也就是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写出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写好作文的28要素

13.要抓住细节写具体
     课文《一夜的工作》里,写“我”与周总理告别,在“站起来的时候”,“把小转椅的上面

部分带歪了”。周总理见了,“过来把转椅扶正”,“然后就走进后面去了”。“过来把转椅扶

正”就是写了一个细小的动作,写了一个细节。可以这么说,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和情节”。
     抓住细节写具体,能使文章内容生动。例如一篇《让小花见太阳》的作文,写在幼儿园里,

树下面一朵美丽的小花让一块大石头压住了,“为了让小花见太阳”,“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小朋友们准备把大石头推开。作者写了两个小朋友推大石头的情景:
     玲玲第一个走到大石头旁。她长得很瘦弱,先用脚朝石头踢一踢,那石头纹丝不动。她不罢

休,用力一脚,朝石头踢去。“啊唷”她突然惊叫一声,石头把她的脚底心碰得很痛,眼泪都快

流了出来。她没有哭,朝两只手的手心哈了口气,双手搓了搓,憋住气,嘴里喊着‘嗨’,脸涨

得通红通红,但石头仍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最胖的卫卫走了上去。他伸出又白又胖的小手,摆着肉球似的大脑袋说:“让我来把这个大

坏蛋搬走!不让它再欺负小花!”只见卫卫像少林寺和尚那样,练了练手脚,稳了稳脚步。他站

在石头前面,突然大叫一声,大家以为大石头被他搬走了。谁知大石头只是稍微动了一下,仍躺

在小花的身上。
     这两段话写玲玲和卫卫搬石头的情景,既写得具体,又写得生动。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作

者具体地写了几个细节:“石头把她的脚底心碰得很痛”,但她没有哭,“朝两只手的手心哈了

口气,双手搓了搓,憋住气……”,“只见卫卫像少林寺和尚那样,练了练手脚,稳了稳脚步…

…”。
     要抓住细节写具体,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细节必须真实。细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靠细心的观察获取的,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

的。从生活中撷取的细节才生动,有真实感,有说服力;生造的细节必然是虚假的,因此也是不

能使人相信的。前面例举的那篇作文中写到的玲玲和卫卫搬石头的那些细节,就是从生活中获取

的,因而读来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第二,细节必须典型。什么叫典型呢?通俗地说,就是有“代表性”。即写细节一定要服从

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细节的选择和将细节写具体必须有助于突出中心思想。《让小花见太阳》

中写到的那些细节,是为了表现玲玲和卫卫不怕困难。而这些细节写得越具体,读者留下的印象

越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写好作文的28要素

1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写事的时候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联想和想象的内容,应

是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关键内容。
     有一篇题为《卖鸡蛋的老大爷》的文章,它的结尾是这样的:“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

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

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

、三天、五天……这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
    《卖鸡蛋的老大爷》讲的是一个卖鸡蛋的老大爷,由于看错了秤而少给了“我”半斤鸡蛋后,

竟连续一个星期找“我”补还鸡蛋的事,赞扬了老大爷诚实的美德。上面节选的是文章结尾,写

“我”收了老大爷补还的半斤鸡蛋后,在回家路上的思想活动。作者充分运用想象,写了老大爷

在一个星期中是如何等“我”的情景。这些想象充实了文章中的关键内容——“连续一个星期找

‘我’补还鸡蛋”,具体描述了老大爷在找“我”时,“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

,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的情景,充分表现了老大爷诚实的品质,突出了文

章的中心。
     作者所展开的上述想象之所以能起作用,还由于它是合理的。它的引起,是因为收到了老大

爷千方百计补送来的那半斤鸡蛋。作者用“我仿佛看到了”这几个字引出想象,顺理成章。因此

,既要充分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又要运用得自然和合理,不能凭空编造

,为想象而想象,为联想而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不拘一格的,但必须注意:
     一要从所见所闻的事或物引发开去。想象或联想要大胆,但不能没有依据地胡思乱想。想象

,不是无中生有,它离不开真实,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不是凭空“瞎想”。如果《卖鸡蛋的老

大爷》一文的作者,没有经历过那件事,或者没有收到老大爷补还的那半斤鸡蛋,或者老大爷当

场发现称错当场补还的话,是无法产生对老大爷在凛冽寒风中找“我”情景的想象的。
     二要让想象、联想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服务。仍以前面提到的那篇作文

为例,作者写老大爷连续一星期找“我”补还鸡蛋的事,是要赞扬老大爷诚实的美德。而作者在

文章结尾处展开的想象,细致具体地描述了老大爷在寒风中找“我”的情景,不仅与文章的中心

相吻合,而且使文章的中心更为鲜明和突出,字里行间流露了“我”因此而产生的敬意,所受的

感动。
     总之,要充分运用想象相朕想使文章内容丰富、具体,但要想象、联想得自然、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3: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