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心灵更自由,让花儿更灿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13: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心灵更自由,让花儿更灿烂
[ 作者:佚名   点击数: 1361   发表时间:2004-10-25 9:23:00 ]
——语文创新教育之我见
  长期以来,各种媒体不断地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病如实报道,语文教学界的仁人志士也忧心忡忡、慷慨直言地评说,从中可见,语文教学的车轮的确已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一方面,现在的语文教材过份强调政治、德育,而且大纲、教参又规范太死,致使一般平庸者生搬硬套、循规蹈矩,一部分教学"精英"却深感灵与肉之疼痛;加之目前教育界人才流失严重,很多学校留在讲台上的只是一些"撞钟和尚",况且其中仍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儿,其余的呢?装腔作势、蒙混度日地误人子弟也就不足为怪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俨然有序,居于下者只得奴才一般地顺从,时至今日,我敢断言,这一思想流毒依然束缚着很多人的头脑,导致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不能真正"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关键在于语文老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毫不犹豫地跨上战马,挥舞战刀,砍断一切束缚手脚的旧的传统,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闯出一条崭新的路子,也就是说,要施行创新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形象直观的原则。这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要使语文很好地体现出能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美好情感,塑造学生健康性格的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得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的世界。具体地说即是让学生融入到每一篇课文特殊的时空境地。过去的语文老师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尽管口若悬河地讲,手不停笔地写,但学生往往是如坠五里云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采取一些开象直观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带领学生穿过"时空隧道",与作者共同分享文中美景、美人、美事、美物。
  形象直观的手段一般有:形式多校的教学挂图,生动形象的标本、模型,恰到好处的幻灯、投影以及广播、录音、电影、电视、录相、影碟等等。其实这些手段早就有人在使用,但是基于主、客观各种原因,这个领域尝试的人至今仍寥若晨星。在目前语文教学走进如此困境的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大力地提倡。比如:《苏州园林》、《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荷塘月色》等课文,我们可以购买或绘制适宜张挂的彩色图画;《中国石拱桥》、《景泰蓝的制作》、《蝉》等课文,我们可以准备相关的标本、模型便于说明;《念奴娇·赤壁怀古》、《周总理,你在哪里》、《绿》等诗歌、散文的朗育我们可以采用广播、录音的手段;《祝福》、《林黛玉进贾府》、《群英会蒋干中计》等课文我们可以借助相关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我的空中楼阁》、《天山景物记》等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幻灯、投影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不同角度,不同地点所看到的不同特色的景物。总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完全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且我们只要敢于大胆地采用这些方法,相信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会越来越高。实践证明,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主动参与的原则。这是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我们提出这一原则,就是要打破教师的一言堂,推翻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必须明白教学的实质不是教师卖弄学问的表演,而是学生学习、成材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参与其中。
  读书要善于质疑,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以问题启发思维,以思维解决问题,才能将书读"厚",才能进入书中博大时空,吸其精髓,将书本知识化为已有。但是这种自主地质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往往很差,尤其是长期的传统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教会学生去思考。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为了让学生逐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起初语文老师应设计出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带动他们去思考。如果我们给提的问题很难,还要将其以大化小,逐步解决。比如《琐忆》一课,假设我们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由"我"与鲁迅先生初次相识写起,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们"第一次谈话?这个问题比较大,要准确、完整地回答出来不容易,于是可以把它切分为以下几个小问题:1.文章一开始写什么内容?(谣传中的鲁迅先生)2.谣传中的鲁迅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多疑、世故、脾气大、爱骂人、睚眦必报)3.听闻谣传后"我"持什么态度?(相信、不敢接近)4."我"既然听信谣传,为什么还要见鲁迅?(由于自己的文章给鲁迅先生带来麻烦而内疚)5.见面后的对话描写可以看出"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由畏惧、矛盾、慌张、困窘转化为轻松舒畅)6.从以上"我"的心理变化以及鲁迅先生的神情描写可以看出什么?(真实的鲁迅平易近人的)这六个问题我们可以抽一个同学起来单独启发引导,一个问题紧逼一个问题,待六个问题完全解决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原来的大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了。只有这样长期地坚持,我想聪明的学生很快就会领悟到其中奥妙,掌握到这套方法,从而很快地就能脱离师傅自行研读课文。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的形式,打破原有的课堂秩序。比如上《荷塘月色》一课,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可以针对《荷塘月色》的主题展开讨论,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忧国愤世,寻求解脱"说和"追求自由,娱乐性情"说两种,你赞成哪种?然后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可以围在一起,可以放声高谈,可以走来走去地相互交流,总之,解除除一切课堂纪律的约束。我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最后归纳各自观点的时候,组成组之间又自然而然地辩论开了,这使我深刻地感觉到平时死气沉沉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笨拙,而愚味的恰恰是我自己。
  还有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就是编演课本剧。比如《祝福》里祥林嫂临死前与"我"的对话,四婶与卫老婆子的对话,柳妈与祥林嫂的对话,还有《项链》的结尾,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的对话都可以改编成课本剧。我们可以搞一个课本剧表演赛,各小组都出一个节目,轮番粉墨登场,并抽取几个同学作评委,其余的充当观众,评判的结果与表演者期末总评成绩挂钩。我想经过这样的活动,不管是演员、评委、还是观众,他们对课本中的人物都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比任何一个高明的语文老师单纯地分析讲解效果要显著得多。而且,这样的课上起来轻松愉快,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勤于实践的原则。不管哪门学科,学习书本知识不是最终目的,语文也一样。语文的实践就是要让教学走出校园,与社会生活广泛接触,如果不做到这一点,形式再好的课堂教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谈语文教学的创新,离不开实践这个环节。再说,学生从学校毕业后最终得走向社会,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诸如新闻采访、报社编辑、公关文秘、文艺宣传乃至于文学创作等都与语文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在课堂教学时没有考虑到主动与社会接轨,那么学生毕业后,将很长一段时间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假如我们在学校教育的同时大胆地走出校园,投入社会,及早地让学生的语文知识有用武之地,让实践及早地检验出他们自身的缺陷,这有利于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在这方面我有几位同事做得很好:其一是让学生周末深入身边社会群体,去仔细地观察,用心地感受,诸如周围人们的生活状况、身体状况、文明状况、人际关系状况以及环境卫生状况等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感想写成文章,题目不限、体裁不限、篇幅不限,周一到校将学生上交的文章分类刊印在《生活篇》、《人文篇》、《环境篇》等专刊上。这样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到了期末,再评选出优秀期刊,对作者和编辑分别给予奖励,学生从中受益非浅。其二,是与校内外各单位建立友好联系,大胆地承担校内外各单位公文的拟稿、文艺宣传的策划,时时邀请校内外各单位领导到班里做报告或派遣学生外出采访,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从课本中得来的审美熏陶化为一种公关礼仪,树立一种美好的交际形象。事实证明,凡是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毕业后都很受社会欢迎。其三是实践作文教学。语文,根据叶圣陶先生的阐释即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由此可见书面表达在语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闭门造车,学生没有直接的感观认识,于是便瞎编一通。我们可以根据教材上作文的要求,带领学生走出去,要写山就去登山,要写水就去玩水,要写月就去赏月,要写雨就去淋雨,先让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再吩咐学生动笔写,甚至还可以边写边体验。在上完《雨中登泰山》一文后,有位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为了让学生言之有物,他利用周末组织全班学生登清源山,临登山时,他吩咐每个学生准备好纸笔,游至每一个景点均要作好记录,尤其是一些碑刻、对联,回来后交代学生仿照《雨中登泰山》一文以游踪为线索写一篇游记。结果这次作文完成率达100%,合格率达90%以上,优良率达70%以上,这比任何一次作文情况都要好。
  象以上几位老师的作法我们应大加赞赏,他们具有否定自己、突破自已、打破传统、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
  第四,跨学科的原则。世界上万事万物均是紧密联系着的,那么,反映客观世界的各门学科也是相互贯通的。我们为了给语文教学开创更为广阔的空间,不防向其他学科讨借"荆州",让语文教师思维更开放,思路更灵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视野更新鲜,头脑更聪明。
  在此试举几例,让大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比如数学上的座标曲线图,函数在某个区间的升降变化可以通过曲线的走势一目了然,把它借用过来,我们完全可以用来标示叙事性文章的情节发展或者随情节发展人物的内心变化。我变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用过此法,将朱自清先生从想起荷塘到夜游荷塘再到荷塘归来的情感变化绘成曲线,形象鲜明地解说了朱先生在特殊的年代、特殊境遇中想解脱但最终仍未解脱的矛盾心理。又如建筑学认为修房子得先打地基,接下来搭造梁柱,然后逐步垒墙、做门窗、钉椽子、盖瓦,最后才是室内外装潢。这跟写文章的过程有十分惊人的相似,写文章得先构思,好比打地基,接下来列提纲,好比搭造梁柱,然后根据构思和提纲完成初稿,好比垒墙、做门窗、钉椽子、盖瓦,最后修改润我,好比室内外装潢。长期以来学生对写文章的基本程序不理解,如果我们借助每人都有所见闻的修房造屋来打比方,我看道理不言而喻了。另外,当今时代影视文学非常普及,我们在前面谈到过借助影视作品可以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影视思维、影视语言来分析文章。象《我的空中楼阁》、《潮魂--钱塘江抒情》等文章都可以这样来分析,尤其是《潮魂--钱塘江抒情》一文,如果我们细心地研究,用电影视觉去观察,则可以发现该文的描写程序与电影中人、景交叉式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分析课文时我们可以分别将文中的人物与景物描写定为远景、近景、中景、特写等镜头,以及描写之间的转换我们可以借助电影中推、拉、摇、切等折摄技法来解释。这样,学生仿佛一边在看电影,一边在听专业性的解说,完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审美愉悦的境界。当然,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袂,还有非常广阔的疆域有待语文界的"精英"去开拓,在这里,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希望能与各位同仁携手共进。
  或许有人说,以上这些方法并无什么新意,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认真地去施行,语文教学一定会出现一个十分新颖的势头。综上所述,我们提倡语文的创新教育,就是要大胆地冲破传统的做法,敢于摆脱教材教参、大纲的框范,敢于推倒教室的四壁,还学生心灵的自由,让他们以更加矫健的身姿击水学海,让他们以更加灿烂的笑容装点祖国的宏伟蓝图。让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港口,倾听知识经济跨海而来的涛声,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的巨轮需要更多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胆量超群、乐观豁达的水手,那种传统教育培养出来不敢说"不"的庸才,也只能在竞争激烈的狂涛巨浪中充当强者祭祀"路神"的牺牲品。为此,我真诚地呼吁语文界的同仁,请不要将腐臭的裹脚带带入二十一世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9-23 16: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让心灵更自由,让花儿更灿烂

思路更灵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9: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