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挑战和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确定,强烈地呼唤着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而托伦斯关于创造力与年龄的关系图表又告诉我们:创造力的高峰点出现在四岁至四岁半。这就向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奠基作用的幼儿教育,提出了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因此,我们除对幼儿传授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外,应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及时发现幼儿的创造力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幼儿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发现他们的创造力呢?一是观察幼儿在一些活动中的表现。幼儿在游戏、绘画等活动中的构思、画面等方面的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征。如超出一般儿童,就可以认为其有创造力;二是了解幼儿心理特征,如果幼儿好奇心强,有冒险精神,喜欢独立,充满自信,这种种表现都是具有创造性性格的特征;三是分析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选偏一些问题,让幼儿思考,鼓励他们想多种答案,如回答流畅,能变通或具有独特的答案,可视为创造力强。
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
1、树立下确的创造力教育观。其基本内涵为:尊重、宽容、期待。
(1)尊重。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具有创造潜能的儿童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教师要注意因材料施教,尊重他们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最大的潜能。其次要新生儿童的创造素质,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造素质,教师要理解、保护和激发这些表现创造力的火花,使之成为稳定的心理品质。而这一切“尊重”,都建立在新型的、平等的师幼关系上。
(2)宽容。创造性的本质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教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幼儿的“与众不同”的言行,不要轻易指责孩子的好问、好动行为,不要作出许多限制,解除幼儿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
(3)期待。这首先表现在对事情的处理态度上,对幼儿富有创造力的言行,教师要善于延时判断,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机会去想象、创造。有时对幼儿来说,想象、创造的过程,也许比结果更有意义。期待的观念还表现在对人的态度上,教师要以满怀期待的心理对待每一个发展中的幼儿,也许这样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创造力的发展和表现具有具大的个性差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创造力教育观,对每一个幼儿多一份信心,多一份期待。
2、捕捉契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可见,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造,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所以要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良好发展,就要在幼儿教学和生活中做有心人,不失时机捕捉每个契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1)开阔视野,丰富感性知识,积累表象储备。幼儿丰富表象的积累,可以贯穿幼儿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春天来临,带着幼儿外出观察春天带来的变化;生活中,注意常驻识性的小知识,让幼儿多看些动物、植物、科技方面的画报,看得多了,幼儿脑中的实物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感性认识随之丰富,这样就给他们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信息资源,使幼儿有得可想,不由自主地自发地想。
(2)为幼儿创造发挥想象力的机会。①绘画教学。绘画教学可诱发幼儿的想象力,抓住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让他们在绘画中任意发挥想象。②编讲故事。编讲故事可使幼儿想象力越来越丰富。根据幼儿非常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讲故事时,只讲故事的开端、发展和高潮,到故事的高潮处戛然而止,让幼儿发挥自己想象自编故事结尾讲给大家听。这种形式他们非常感兴趣,每个幼儿根据故事编讲的结尾都不一样。
想象力的激发,几乎贯穿在幼儿的所有活动中,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利用什么契机,在激发幼儿想象力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本着正面鼓励的原则。无论幼儿的想象合不合实际,能不能实现,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的鼓励,以保护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3、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游戏是幼儿时期高度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活动,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是幼儿积极主动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充分发挥游戏活动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首先,要给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游戏活动的权力。游戏活动是以幼儿自主自愿为条件的,是幼儿自己的活动。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扮演游戏角色,设计游戏环境,发展游戏情节,以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其次,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为了满足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需要,就要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实际活动,特别是个性强的幼儿,更应关怀,发挥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游戏中是幼儿动手、思考最活跃的时候,也是创造欲望最强的时候。
4、训练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创造性就是一种发散思维,从智力因素的角度来看,创造力是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的。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是训练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改变“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用“用途联想法”,让幼儿说出泥、石、水、纸、瓶等各有什么用途;用“图形组合法”,向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样板,要求他们拼出不同的图并说明名称;用“符号推理法”,出示一些抽象的图形,让幼儿说出能想象的全部意义。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部提出思考性问题,请幼儿回答;开展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组织幼儿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观察、实验、实际操作,根据看到的现象提问,训练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安排释疑解难练习等。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训练幼儿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5、培养创造型的幼儿,需要创造型教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创造型教师的创造性。首先,创造型幼儿教师要具有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意识,即正确把握培养创造性人才将意味着什么,纵然对知识、方法、技能、技巧掌握得再娴熟,倘若缺乏创造性人才培养意识,也将一事无成。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充分体现创造性,它要求教师面对幼儿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应鼓励幼儿不同寻常的探索行为和奇异的行为,鼓励他们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其次,创造型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能够根据幼儿发展个性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地、有特色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不同的课题情境,不同的教学方法等等。
三、幼儿教师还要有创造型人格素质,应具有以下方面:
(1)独立性。任何创造性活动,离开独立思考,独立活动能力,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是创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幼儿教师首先要具有独立性定人格特征。
(2)兴趣。对事业的强烈爱好和浓厚的兴趣。是引发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这种爱好和兴趣是把思想、情感和意志综合起来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对事业感兴趣并能专注,会产生创造和驱动力。
(3)开放性。用多角度、多层次、多种价值观认识新生事物,这是当今开放时代对人的要求,特别是对培养幼儿开放性、创造性人格特征的要求。据心理学家研究,教师是否开放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影响很大。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做好幼儿园与家长的交流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