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心得与教育叙事随笔集锦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9:05:54 | 只看该作者
爱心、耐心,融化“坚冰”
四川省绵阳市剑门路学校 马 红
我的班上,有一位让我特别头疼的学生李某,男,12岁,个头偏高,不爱整洁,粗言脏语,纪律散漫,经常惹事,学习习惯差,成绩平平。父母外出务工,由70多岁的爷爷(孩子父亲的二叔)照看。



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去年的秋季。



一天下午临近放学,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同事宋老师急匆匆地跑来:“马老师,不好了,你班李某把5.1班的学生周某的头部打伤了……”“什么?”我的脑袋“嗡”地一声。要知道,目前的学校,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压倒一切,发生“流血”事件,这还了得!



我心急如焚来到学校医务室,校医建议送往上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处理。可是李某的爷爷一时半会又联系不上,伤者的小姨又催得急,我迅速叫了一辆出租车,把周某送往绵阳中心医院。到了医院,周某的小姨只是一味地埋怨我,那架势好像是我犯了罪。听着指责,我忙去给孩子挂号、交费(自己掏钱垫着)、取药……



医生把周某的伤口处理结束时,我平时乘坐的班车已经收车了(我住在离绵阳城10公里左右的乡镇上),想到还在可怜巴巴地等着我去接的儿子,心里一种苦涩。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顾不上吃饭,就赶紧与远在外地的李某父母联系,经过反复沟通,李某父母终于答应支付伤者医药费,卡上才充的20元电话费也洗白了。我的心里始终激荡着一种莫名的苦涩。



    后期的换药及CT检查,我和我班的“一把手”还得陪着。



尽心尽力、诚惶诚恐地做好善后工作,仍然免不了挨板子——学校通报批评。此时的我,真像霜打的茄子——奄兮兮的,显得那么无奈与郁闷。



为了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我教育李某。怎么教育?轻声细语还是“狂风暴雨”,我思索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中午,我找到李某,和颜悦色地告诉他:以后遇事要冷静,不能盲目冲动。同时我告诉他:你的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让你父母损失500多块钱,你父母挣钱也很不容易啊!同时你给我们班级抹了黑,知道吗?这次的错误马老师原谅你,希望你及时改正自己的坏毛病,把精力、把心思多多用在学习上,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一名书写漂亮、穿着整洁、谈吐文明的儒雅小学生。谈话结束时,李某说了一句话:“谢谢您,马老师!”看得出他的真诚与感激。



我深深地知道:对于李某这样的问题学生,你若对他一味指责,大声训斥,很可能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导致破罐子破摔的严重后果。我也明白:对于李某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要反复抓,抓反复,“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耐心、爱心,将会融化这类“坚冰”。



从这以后,我更加关注李某,时刻盯着他,稍有不良举动,就及时制止,频繁给他敲响警钟,快到一个学年了,我明显感觉到李某变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书写好多了,脏话少了……



李某进步了。我心里有了成功的喜悦。这喜悦凝聚着一个班主任对学生无私的爱,洋溢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9:06:04 | 只看该作者
关心了该关心的,忽视了不该忽视的
四川绵阳市剑门路学校 马 红
案例:



一天中午,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教室门口伤心地哭泣。学校张校长走了过去,“孩子,谁欺负你了吗?”孩子好似找到了救星,哭得更伤心了,“张校长,我今天摇了小树,同学们都批评我。他们只关心小树,他们一点儿也不在乎我的感受……”听着稚嫩的童声,瞧她委屈的样子,我们陷入了深深地思索。



反思: 



很多时候,我们的很多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同学,总是高声指责,大声训斥,希望立竿见影,然而事与愿违。我们只注意到了错误的后果,忽视了纠错的对象(高级动物——人),看到学生犯错,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忽视了犯错孩子的感受,只知劈头盖脸地训斥。



“他们一点也不在乎我的感受!”真是童言无忌!案例中摇小树的孩子一语道破天机,指出了我们在教育、批评犯错误的孩子时,做了很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做了让孩子走向离我们期待的目标越来越远的助推器。



在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时,我们一定要考虑犯错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考虑他们的感受,选择适宜的方法批评教育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责、训斥,必然造成学生的反感,心理压力过重,甚至会酿成严重后果。



我们在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时,也不适宜喋喋不休,甚至几个教师齐上阵,轮番“轰炸”学生。那样也会造成反感和对立。



在批评犯错的学生时,我们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用平和的心态热情地和他们谈心,含蓄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当然有些错误还是需要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提出相关要求。让他们心服口服,把要我改变成我要改的积极态度。纠错效果会更好。



总之,要用教师的耐心去教育他们,用教师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教师的责任心去帮助他们,启迪学生的心智,达到教育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9:06:18 | 只看该作者
在和谐中构建有效的科学课堂
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 李红军


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和谐共创的意义过程。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是和谐的。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将它贯彻于我的教学之中,一年来,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和谐中营造着有效的课堂,体验着探究的快乐。



一、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有效教学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彰显学生的个性。



我在课堂中首先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从不吝啬微笑,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其次,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水平高低,有无道理,都予以尊重和鼓励,平时也经常作为学习的一分子介入到某一小组中,充当选取实验材料的角色,为探究步骤献计献策,把学生看成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这样,不仅为这个组学生探究的成功或创新提供后援,同时也更好地激励其他组的同学奋发争先。再次,教学中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个性才能解放,思维才会开放。个性解放了,学生才敢质疑,思维开放了,学生才能质疑。所以,只有积极创设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才会主动的去探索新知。



二、和谐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原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认为:“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天敌。”其实他反对的是教学目标受“知识中心”的束缚,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完美整合。我在《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关注生活现象,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生疑,激发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共同确立教学目标:(1)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调查数据的简单分析。(2)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3)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和全世界的重要性。认识到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这些目标不仅符合课标、教材、而且来源于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学生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适合自我发展的个性目标,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和谐而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和谐开放,是指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创新的处理教材,使学生在新知识的探究和发展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新教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反映了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教材,但同时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有开放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领域适当拓宽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内容向教材以外拓宽的领域主要有:(1)知识点的拓宽。教师可以依据教学上的一些知识点,适当补充一些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如《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课中我为学生的活动设计的“知识链接”有教参上的,课外读物上的,杂志上的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知识。(2)科学信息的拓宽。我在本节课教学中注意了适时引入充分体现空气质量的信息,教会了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得最新的更丰富的知识。(3)学科间的拓宽。加强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衔接,如社会调查组的学生就汽车尾气问题对初中的化学老师进行了采访,这就打破了学科内容的自我封闭,走向了开放。(4)学生自我拓宽。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他们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如学生对他们生活的教室、居室的空气质量的探究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自主选择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活动贯穿始终的教学特点。



四、和谐而有效的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的三大亮点。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当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讨论等方法明确活动的具体任务,需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做,注意哪些问题,用什么材料,要达到什么目标。比如研究《声音的产生》,如果没有交待清楚任务,没有细致的研究方案,学生可能就会在自己制造的各种噪声中玩一节课而没有收获。同时任务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所事事,每人都参与到活动中,都向着目标努力,而不是旁观者。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学生活动的进展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材料,暂时用不到的就不急着发给学生,以避免材料对学生的干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没有基础的活动,该指导的还要指导,但又不干涉学生的自由,积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和探究方式。



总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做到“思考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探究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定;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掌握如何,让学生自己评”,让学生在调查中学,在收集中学,在活动中学,在交流中学,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五、和谐而积极的教学评价



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和谐课堂的前提。在学生活动时,适当的评价激励机制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适当的竞争机制来调动各个学习小组的积极性,让他们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组合作得好,完成得好,速度快。学生为了获得成功与胜利,会更加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从而形成紧张有序的课堂氛围。又如半学期对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小结评价,如评选科学学习之星、优秀科学记录本、优秀科学小组长等。在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对整节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发展进行自评,发现自己的优点,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填写在科学记录本上,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利于老师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潜力。为了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环节,我还经常引导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也提倡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



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制定和谐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拓宽和谐而开放的教学内容,构建和谐而有效的合作探究,形成和谐而积极的教学评价,这正是我们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只要我们沿着和谐这一学生全面发展的跑道,做从容的引领者,和谐的魅力就能在课堂中得以展现,从而构建和谐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9:06:28 | 只看该作者
爱,其实很简单
四川省绵阳市剑门路学校 马 红
2007年暑假,我考调成功,实现了进城工作的愿望。



8 月 30 日早上,起了个大早,“辞妻别儿”,颇有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沾沾自喜。 上午去学校报到,下午就被“赐官”—— 5.2 班班主任。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 5.2 班,名气可响了!五年不到,科任教师“走”了一茬又一茬,班主任换了五任(我是第六任班主任)。学生“出口成脏”是常事,动手伤人很平常,清洁纪律一团糟,课内课外都疯狂,问题儿童有两名,课上课下都扰人。



我就讲讲胡某的故事吧!胡某,女,13 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她自己患有癫痫,时有发生。



一节课上,我正讲得神采飞扬,突然“嘭”地一声,有人大叫:“又发病了,又发病了!”很多女同学都惊慌地向教室后面涌去。眼前的一幕让我既同情又害怕:胡某倒在地上,浑身抽搐,脸上十分痛苦,嘴角有白沫溢出。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心里也挺害怕,但是我又很快镇定下来,鼓起勇气,走下讲台,准备上前把她扶起来。班长彭某急忙制止:“马老师,这种情况不能扶,等会儿她自己就会起来,以前都是这样的!”“以前都是这样!”我心里为之一震:这孩子真是太可怜了!就在这时,一嬉笑的声音传进我的耳膜:“好看,才好看哦……”“什么!还好看!”我“粗暴”地打断了调皮孩子的话语。



过了好几分钟,胡某的抽搐终于停止了,人也渐渐地清醒了,但是我感觉好像过了一个世纪。她挣扎着想站起来,但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伸出手,想帮帮她,胡某看了看我,那眼神分明是感谢、感激,还有感动,但硬是摇了摇头。我猜:她可能是担心吓着我吧!她又试了一次,这一次她成功了。只见她的右手吃力地抓着课桌,颤巍巍地向上挪动着身躯,她终于站起来了,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孩子,快伏下休息吧!” 看着面前的胡某,我的眼角湿润了。多么坚强的孩子,多么可怜的姑娘!回想着刚才调皮孩子的话,我觉得应该与孩子们交流交流了。



“孩子们,胡某她多么坚强,多么勇敢。她如此痛苦,仍然坚持上学,坚持自己爬起来,可我们有些同学竟然还嘲笑她,大家觉得对吗?”我的目光从调皮生脸上掠过。“胡某生了这种病,她可以选择吗?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肯定会选择与同学们一样健康的身体。胡某得了这种病,已经很痛苦了,作为她的同学,我们没办法帮助她,有人还嘲笑她,我们这不是在往别人伤口上撒盐吗?……”



说着说着,我的声音哽咽了。教室里空气瞬间凝固了似的。教室后面传来了啜吸声。调皮捣蛋的孩子也低下“不可一世”的头,好像在反思着什么,又好像在祈祷什么。



后来,时常可以“偷窥”到一个身影从我办公室的窗前晃过,真是“雁过留声,水过留痕”,桌上多了橘子、苹果,还有小卡片……



其实,有些爱不一定要说出来,也许就是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他们就已经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9:06:41 | 只看该作者
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问题学生”
山东省莱州市实验小学 李许芳
“问题学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习、行为、思想、心理等方面表现出不良倾向、困难或不适应现象的学生,转化问题学生,是班主任一项重要工作。



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认为,教师对“问题学生”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l 把“问题学生”安排在远离教师的角落。



l课堂上很少注意他们,对他们面带微笑,或叫他们回答问题。



l  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很少给予表扬



……

以上这些微妙差异,都会使“问题学生”敏感地感到不公平,从而降低他们学习动机,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作为班主任要抛弃以上的错误作法,平时要留心观察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及思想,用爱心、鼓励和宽容纠正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健康成长。



笔者仅以以下几个方面谈点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给孩子一些温暖,用爱心溶化孩子冰冷的心灵



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寓言:寒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让行人先脱掉外衣。寒风使出浑身的力气,拼命地吹呀吹,可是风越大,行人把衣服裹的越紧;轮到太阳时,它不慌不忙地洒着阳光,暖洋洋的照着行人,行人感到热了,于是脱掉了外衣。



教育也是如此,严厉换来的可能是敬而远之,苛刻换来的可能是冷漠敌视,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小小的表扬,都会触动这些孩子的心灵,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



我班中有个叫陈志龙的男孩,刚开学时,我就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上课时随便说话,顶撞老师,不参加集体活动,安排他做值日不见人影。我试着与他交流,他表现的很冷漠。经过调查发现,陈志龙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敏感的孩子,但他父亲脾气暴躁,动辄对他打骂,养成了他叛逆、我行我素的性格。看到这些,我非常同情他,从此,对他特别留意,上课时经常请他回答问题,无论回答的对否,总是微笑面对他,鼓励他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他的自信心;课后经常找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生活、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一次他生病住院了,我发动班里的同学给他制作慰问卡片,并代表全班同学送给他,安慰并鼓励他早日回到同学们中间。读着同学们的留言,陈志龙流泪了……陈志龙渐渐地变了,变得懂事了,班里的工作抢着做,在为得白血病的沙建新同学捐款活动中,陈志龙第一个带头捐出自己口袋中所有的零用钱,看到这种情景,我很受感动,同时也感到欣慰,当众大大的表扬他是个有爱心的学生。



二、给孩子一些鼓励,为迷途的孩子点亮一盏明灯



“问题学生”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许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就样,改不了了。所以要给予问题学生鼓励和期待。鼓励他们取得的每个细小的成功,期待他们会做得更好,就为孩子点亮了心灵的灯盏。



在教育过程中,对问题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予诚恳的鼓励,并对他寄予厚望。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夸奖的话常被人无意中记在心上,即使不能够从理性上加以解释,仍然具有支持鼓舞的力量。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外来的对教育主体的期望,可以转化成一股巨大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主体对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因此,在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鼓励与期待起建设作用,而惩罚、埋怨起破坏作用。



刘鹏因参与打架被学校通报,我找到他说:“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关键是犯了错以后怎样改正。我知道你有时候自己管不住自己,但只要你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我们大家都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好学生。”并且告诉他,在我的眼里,他有许多优点,如做事用心、认真,为人真诚,等礼貌等。刘鹏听后表示他一定会改正缺点,请老师放心。后来,刘鹏被大家选为小组长,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小组每次卫生评比都是级部第一,年终他被评为优秀团员。



三、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问题学生在改正错误过程中,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俗话说:心急吃不到热豆腐。一些有了坏习惯的学生,在改进错误中常常会出现反复,所以要学会宽容,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著名的历史学家欧文说过: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请看下面的案例:



某生又迟到了,A老师亲切的说:“快请进,上位坐好,下课找我说明原因,希望下次你能早点到。”B老师怒目而视:“怎么又迟到了,我看你是屡教不改了!”



很显然,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育人效果截然不同。A老师的教育方法显然是可取的,符合素质教育。B老师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应摒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一味的苛责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我们手持爱的灯盏,用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我们的鼓励,为他们的每次进步喝彩;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我们的宽容,使孩子们在一次次跌倒后又一次次的站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9:06:53 | 只看该作者
尊重事实 勇于质疑
对“胡萝卜是浮还是沉”的反思
浙江省绍兴县马鞍镇校 傅仁金
开学第一天,在上新修改的教科版科学“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中,有两个小实验,一个是橡皮沉的实验,一个是萝卜浮的实验。我在教学萝卜浮的实验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以下是教学实录:



师:刚才我们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中,发现了胡萝卜是浮的。现在我们先预测一下,把胡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还会浮吗?把它们切的更小会怎样。



在学生预测还会浮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生1:我们组的胡萝卜还是浮的。



生2:我们组的胡萝卜是一头浮一头沉。



生3:我们组的胡萝卜全沉下去了。



生4:我们组的胡萝卜很奇怪,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都是浮的,切成胡萝卜丁却是沉的。



生5:我们组的胡萝卜切成块的是浮的,可胡萝卜心却是沉的。



生6:我们组有头的胡萝卜是浮的,有尾的小块胡萝卜却是沉的。



课前,我也试做了实验,发现胡萝卜是浮的,课本上也说是浮的,而且是以这个材料作为经典实验来说明“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减少,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变的”。我一脸惊愕,一时不知所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联想到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密度有关,我想胡萝卜上各部分的密度是否一样。我马上拿起学生水槽中的几个胡萝卜片,仔细观察,发现胡萝卜各部分的梳密程度不同,我又快步走到仪器室(就在实验室旁边),拿来了几个放大镜。说:“老师在课前也做了这个实验,发现大块的、小块的胡萝卜都是浮的,课本上也说胡萝卜是浮的。现在同学们做了这个实验,发现有的组胡萝卜都是浮的,有的组胡萝卜一头沉一头浮,,头沉一头浮萝卜都是                     有的组胡萝卜大块的是浮的而小块的却是沉的,有的组大块小块的胡萝卜都是浮的,只有胡萝卜心才是沉的。那么胡萝卜到底是浮还是沉?是我们实验操作过程出了问题,还是胡萝卜本身出了问题?”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答才好。这时人称“小精灵”的许鹏飞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胡萝卜切面上颜色深浅不同。”另一个小调皮翁博站起来也说:“老师,我发现胡萝卜切面上有的地方有小泡泡,有的地方没有小泡泡。”



看到这种情况,我又拿出放大镜,对同学们说:“你们先用眼睛看,胡萝卜切面上有什么特点?再用手压压胡萝卜的切面各个部分,感觉有什么不同?最后用放大镜观察胡萝卜切面上有什么新发现?”



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认识到胡萝卜切面上各个部分疏密程度不同。用手压,疏的地方手感较松,密的地方手感较实。用放大镜观察,切面上有的地方有气泡。我说:“有的胡萝卜里面气泡多,有的胡萝卜里面气泡少。同一个胡萝卜的萝卜心里面气泡少,其他地方气泡多。萝卜头里面气泡多,萝卜尾里面气泡少。”



还没等我说完,聪明的姚飞就说:“气泡多说明里面空气多,气泡少说明里面空气少。胡萝卜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结构也不同;同一个胡萝卜各部分的结构也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沉浮也不一样。”



至此,学生对胡萝卜为什么有的会沉,有的会浮完全明白了。



反思



1、尊重事实,科学思维



新课程强调,“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是主动的探究者、研究者和发现者,他们亲身经历着真实的探究过程。教师是“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而对胡萝卜有的浮有的沉这一铁的事实,我不是一味地按教材的思路教学,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胡萝卜的切面,用眼睛看,用手压,用放大镜观察。  



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懂得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和正确的科学观。



面对胡萝卜出现的新情况,我不是按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而是及时抛出了新问题:“为什么胡萝卜有的会浮有的会沉?是实验操作中出了问题还是胡萝卜本身出了问题?我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胡萝卜的切面,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增长,全面分析问题和严密的推理能力得到训练,促进了学生科学逻辑思维的形成。



2、精心准备,勇于质疑



教师事先虽然准备了材料,也经过了课前试做,但由于材料的质地不同,实验是否成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教师应对准备的实验材料经过反复的试做,做到心里有数,保证实验的成功。如果课前能发现这一问题,及时地把胡萝卜这个材料改成苹果等其它浮的材料,那么教材的意图“同一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改变的。”就能顺利实现。



科学课是严密的,不能给学生留下模棱两可的不科学的结论。所以,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认真地准备,要亲自做一做,多做几次,观察一下操作方法是否恰当,实验时间是否充足,活动材料是否科学,实验难度是否合适。如果发现教材中有不合理的内容要勇于质疑、勇于修改,因为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给学生提供足量而合适的有思维价值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不要凭着生活中的经验对所做的实验定势化,也不要给学生产生科学课太神秘、太困难、无法弄清楚的错觉,不要给科学课留下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9:07:04 | 只看该作者
走出教室天地宽
——刍议科学课室外教学
山东省寿光市后疃小学 吴德全
为了按照科学的本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加强小学生科学知识的教育,教材和教法就需得作相应的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针对《科学》教材实际,结合农村实情,我们曾开展了科学课室外教学模式。学生对室外学习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真正体会到回归大自然的乐趣。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在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上,都有显著的提高。



一、室外教学内容选择原则



室外教学,特指在教室外进行的教学活动。我们把整套科学教材中自认为适合于室外教学的内容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尝试。我们发现,科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采用室外教学“出力不讨好”,而有些内容则是“事半功倍”。



室外教学的特殊性(组织难度大、教学投入多……)决定了进行室外教学的严格控制。教师要确定哪些内容应进行室外教学,那些内容不适合室外教学。应从对某一教学内容采用室内或室外教学的“能否替代”、“学生发展状况”、“对今后学习的指导意义”等几个层面去把握。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符合到室外教学的内容有《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食物》、《岩石》第一教时、《奇妙的护身术》第二教时等。



二、室外教学的优势及弊端



实施室外教学,是为了弥补室内教学的“先天不足”。它有哪些优势呢?让我们先来看“软体动物——认识蚯蚓”室外教学课例。



上课一开始,同学们带着放大镜、镊子等材料在花坛边集合。教师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找到蚯蚓的藏身之处,然后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运动情况、习性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一切问题。接着,同学们自主探究。后师生围坐在草坪上研讨。结课时,教师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与之相关的内容。



优势分析:



1、开放性。在室外,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学生活动是开放的,教学组织、教学要求、教学时间都是开放的。学生在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他们的思维开放,教学结果必然开放。



2、直观性。此时,蚯蚓的一切尽在学生眼前,他们 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用自己的头脑来想。这是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3、自主性。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坐着、蹲着、趴着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问题;同学们可以互相研讨,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在这种自主学习中,学生随时都可能迸发创造的火花。



4、协调性。大自然是“百科全书”,而要读懂这本“百科全书”,学生必须全身投入,细心观察、积极动手、潜心思考。真正实现了“知识、能力、兴趣”的统一,促进了学生的协调发展。



弊端分析:



在看到室外教学优势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回避其弊端。只有正视室外教学的弊端,才有益于室外教学的顺利开展。室外教学存在着师生发生安全事故可能性变大、教学组织难度增强、学习效率相对降低等弊端。



三、室外教学实施策略



室外教学就其本质,仍是班级授课制下的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由于室外教学的特殊性,如天气状况、周边环境等对教学影响甚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尤其要在安全性、灵活性、效益性上作好文章。



1、安全性。室外教学比室内教学安全系数低是由教学环境变化、学生心理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实施中,我们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二是精挑细选室外教学场所;三是强化班干部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室外学习的全程管理。



2、灵活性。室外教学的灵活性,包括教学时间灵活性和教材处理的灵活性。教学时间的灵活性,一是不被40分所束缚,在控制学期科学课教学活动时间的前提下,教学时间由教师自主决定。二是根据实际情况提早或推迟某一内容教学时间。有的是临时调整的:如原计划第二天执教《彩虹》,可偏遇阴天;有的则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编排顺序进行调整。如为与农事配套,在教学《秋天的果实》一课时,我们结合本地盛产葡萄、苹果、桃的情况,把教学内容放到果树结果时节来教学,把果实作为重点认知对象。在执行“识别果实的色、形、味等不同特点”这一重、难点的基础上,强化对果实生长情况的了解,弱化果实贮藏这一环节的教学。



3、效益性。一开始时,我们发现,学生在探究时场面热烈,但研讨时常不得要领,经常造成不应有的时间浪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做法是:①成立学习小组,加强组内合作与组际合作。②优化教学媒体。教师使用话筒,保证学生能清晰的听到教师讲的每一句话;及时出示挂图,以落实知识重难点;提供学具,保证学生探究活动持续深入。



③师生共同坐在一起,方便师生交流。



四、室外教学基本模式



一种教学思想要转化成教育实践,必须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实施。在这样的室外教学中,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不是来向老师贩知识,教师也不是向学生灌知识,而是师生共同研究,两个积极性都发挥起来。如教学《彩虹》一课,上课一开始,师生列队教室外白墙边。教师用实验演示彩虹,学生观察彩虹组成;而后学生利用学具(盛满水的盐水瓶、灭蚊喷枪等)试做人造彩虹;小组交流总结成败原因;最后师生共同研讨彩虹形成的条件,分析自然界中产生彩虹的原因。  



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程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以教学内容、学生实情、学习条件、外界环境等因素为依据,实事求是的设计教法,处理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推进常识室外教学的顺利开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2: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