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科普知识大全少儿科学常识集锦

[复制链接]
24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19:22 | 只看该作者
积雪分布规律





  地球上有积雪的地区,根据积雪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季节积雪地区和永久积雪地区。
  每年从冬天开始积雪,待春暖花开时积雪融化的地带,称为季节积雪地区。这个地区包括温带和大部分有人烟的寒带陆地。我国的绝大部分地方,都属于这种季节积雪地区。在南北两极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高山上,那里的积雪,就是在夏季最热的时侯,也融化不完,成为终年不化的积雪。这些积聚终年不化的积雪的地方,称为永久积雪地区。我国西部北起阿尔泰山,南到喜马拉雅山的一系列高山雪线以上的地方,都有永久积雪存在,面积共有五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百分之零点五强。至于全世界的永久积雪面积,则达到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以上。
中国积雪天数分布图
  总的说来,地球上积雪的分布规律,是由低向高、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多的。这种情况,与地球上气温的分布规律正好一致。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向高、由赤道向两极逐渐下降的。
  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递减的速度,平均海拔每上升一公里,就要下降6℃。气温在水平方向上的递减速度,在低纬度地区,平均大约每距离660公里,年平均气温相差1℃。在中纬度地区,平均大约距离220公里,年平均气温相差l℃。所以,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递减速度,远远大于它在水平方方向上的递减速度。因此,即使是在地球赤道线上,只要山脉高度达到一定数字,也有可能积雪,而且也会有永久积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19:34 | 只看该作者
积雪上的音乐
甘肃敦煌月牙泉附近的沙漠里,有座鸣沙山,山上的沙子会“唱歌”。要是你从鸣沙山丘顶顺着背风坡滑下去,身后就会传出阵阵乐声,欢送你下山。

在干燥晴朗的天气里,从雪丘的背风坡上滑下去,也会产生同样的音乐,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如松涛飞瀑,有的如诉如泣,有的叮叮咚咚。尽管鸣雪的音乐不如演奏家演奏音乐作品时那样优美悦耳,却也是千奇百怪。

不仅干燥的雪丘上会产生音乐,就是一般的积雪上也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声响。

不知你有没有在积雪上步行或者坐着雪橇在雪原上驰骋的经验?在严寒无风的日子里,积雪在你脚下咔嚓咔嚓作响的情景是很生动有趣的。而坐在雪橇上,聆听下面滑铁的声响,一会儿强,一会儿弱,沙沙作响,好像春蚕在嚼食桑叶一样,也是情趣盎然的。

积雪上发出各种声音的原因,目前很少有人研究。一般人推测这种现象与雪粒间发生摩擦而引起的变化以及雪上有压力时雪粒重新分布有关。

积雪上的咔嚓声,常因踩在雪上的轻重程度而不同。有经验的细心人,能够根据音响的不同,分辨出行人是老人还是小孩,壮年男子还是年轻姑娘。咔嚓声的音色有时随着空气温度而有所变化。一般在温度低于-2℃时,就能清晰地听到这种音响。温度越低,音色越清脆明快。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判断当时的气温,大约能准确到±2℃。

气流在积雪表面上经过的时候,也能发出响声。风在密度较大的积雪外壳上,时而追逐雪粒,时而携带雪粒,发出特别的声音,有时象野狼嚎叫,有时象婴儿啼泣。在有风暴时,既有雪粒互相摩擦撞击的嚓嚓声,也有雪粒摩擦起电而引起的火花爆闪的噼啪声;既有雪粒冲击撞磕障碍物的弹跳声,也有雪粒沉积下落时的簌簌声。

雪崩产生的响声就更惊人了,有时简直象雷鸣地震一样,而且往往伴随着轰隆隆的可怕的回声,令人毛发悚然。雪崩引起空气的振荡,发出尖锐恐怖的呼啸声,也使人胆战心惊。

除了积雪表面的声音以外,从积雪内部,也能听到其他声音。在季节性积雪地区,到了积雪后期,积雪表面常被一层冻雪形成的冰壳覆裹,而在积雪内部,由于雪粒的密实作用发生沉降,形成空洞。这时,如果有人在冰壳上行走,就能听到雪里好象有一种从幽深的地方传来的声音。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积雪内部的空洞,犹如乐器的共鸣箱,与冰壳上的脚步声发生了共鸣的缘故。

在高山冰川积聚雪花的粒雪盆里,那里有厚厚的积雪。当我们在这种积雪表面上行走时,经常会忽然感到脚底下的雪层咔嚓一声,断裂了,把人吓得停住了脚步。紧接着,雪层断裂的声响迅速地传向辽阔的四方,人也感到仿佛在电梯里似的,脚底下的雪层在沉陷下去。直到远处传来闷雷般的回声,这种恐怖的感觉才会消失。这也是积雪内部产生大面积空洞后而产生的共鸣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19:45 | 只看该作者
人工降雪
自古以来,老天爷一直是高兴下雪就下雪,不高兴就不下。有没有办法使老天爷根据人类的需要,让它下雪就下雪呢?

办法是有的,这就是人工降雪。

天上的水汽要变成雨雪降下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必须有一定的水汽饱和度(主要与温度有关),另一个是必须有凝结核。因此,人工降雪首先必须天空里有云,没有云就象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一样,下不了雪。能下雪的云,是0℃以下的“冷云”。在冷云里,既有水汽凝结的小水滴,也有水汽凝华的小雪晶。但它们都很小很轻,倘若不存在继续生长的条件,它们只能象烟雾尘埃一样悬浮在空中,很难落下来。我们在冬天里经常能看到大块大块的云彩,就是不见雪花飘下来,因为组成这些云彩的雪晶太小,克服不了空气的浮力,降水能力很差。如果在云层里喷撒一些微粒物质,促进雪晶很快地增长到能够克服空气的浮力降落下来,这就是人工降雪的功劳。

喷撒什么物质能够促使雪晶很快增长呢?早期,人们各显神通采用过许多有趣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在地面上纵火燃烧,把大量烟尘放到天空里;用大炮袭击云层;利用风筝高飞云中,然后在风筝上通电,闪放电花;乘坐飞机钻进云层喷洒液态水滴和尘埃微粒。但是,这些方法的效果都很不理想。 直到1946年,人们才发现把很小的干冰微粒投入冷云里,能形成数以百万计的雪晶。当年1l月3日,有人在飞机上把干冰碎粒撒到温度为-20℃的高积云顶部,结果发现雪从这块云层中降落下来。

这里所说的干冰不是由水冻结的冰,而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很象冬天压结实的雪块。干冰的温度很低,在-78.5℃以下。把干冰晶体象天女散花似地喷撒在冷云里,每一颗二氧化碳晶体都成为一个剧冷中心,促使冷云里的水汽、小水滴和小雪晶很快地集结在它的周围,凝华成较大的雪花降落下来。

现在常用碘化银来人工降雪。碘化银是一种黄颜色的化学结晶体,平时作为照相材料里的感光剂使用。碘化银的晶体与雪晶的六角形单体尺寸非常相似,它们单体里的原子排列也十分近似,两者的晶格间距也很接近(碘化银是4.58埃,雪晶是4.52埃)。因此,把碘化银微粒撒在降水能力较差的云层里,使它“冒名”顶替雪晶,便能让云中的水汽和小水滴在“冒名”的晶体上凝华结晶,变成雪花。

怎样把这些凝结核散布到云层中呢?现代人大多使用大炮,把化学药品装在炮弹里,然后用大炮发射到云层里去的。不过这种方法喷撒不均匀,药品浪费较大,增加了人工降雪的成本。还有人把它们装在土火箭里,让火箭飞到云里去喷撒。

一般来说,人工降雪比人工降雨的成功率更大。人工降雨可以增加大约20%的雨量,而在高山高寒地区,人工降雪却能增加30~40%的降水量。这是因为高山高寒地区,温度低,水汽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同时,雪晶比雨滴更容易形成。只要人工给大气增加一些结晶核,比较容易促进降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19:59 | 只看该作者
人工造雪





  在北极,当气温降低到-50℃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吐出来的水汽直接凝华成细小的雪花。这些小雪花如果互相碰撞,还会发出声响,好象翻动书页的声音。探险家把这种奇妙的声响称之为“星的耳语”。
  由此人们得到一个非常有益的启示:只要满足水汽凝华结晶的条件,可以在各种场合下,人工制造出美丽的雪花来。
  人造雪花的范例很早就在世界上出现过。1980年2月,参加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的各国滑雪健儿们,云集到美国普莱西德湖畔,准备大显身手。但是以往积雪很多的普莱西德地区,在那一年的雪却下得很少,原野上斑斑驳驳,地面裸露在积雪中间。这怎么能举行滑雪比赛呢?于是人们想到了造雪机。造雪机好象一台高射机枪,含有大量水滴的水汽流从枪管里喷射出来,在严寒的气侯中水汽流立即凝华结晶,变成了雪花。工作人员开动铲雪车,把人造雪花铲到大卡年上,运到几十公里方圆的山坡上和比赛跑道上,铺了将近一尺厚的雪,终于使这场比赛顺利地进行到底。
   
人工造雪
  现在造雪机已经得到很广泛的应用,比如夏天拍电影需要冬天的雪景,除非你有耐性等到冬天,否则只有人工造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20:14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判断积雪的硬度和湿度
如果你在冬天玩雪球或堆过雪人,你有没有留意到这样的事情,有的雪好象潮湿的面粉,很容易把它们捏揉成团,有的雪却象一盘干沙,怎么也捏揉不到一起。如果你到雪原参加野外训练,教练要求你在雪地里建一个雪房子,那么什么样的雪才适合用来建雪房子呢?这里面涉及到积雪的湿度间题。

测量积雪硬度有专门的仪器,如果你手头没有仪器,所需数据又不要求十分精确的话,可以凭经验把自然积雪的硬度分为四级。第一级叫做松雪,大姆指除外的四个手指并拢,不费劲就能够插入雪层。第二级叫做稍硬雪,一个指头可以插入。第三级叫做坚雪,铅笔能够插入。第四级叫做坚实雪,小刀才能插入。

所谓积雪的湿度,指的是雪粒孔隙间的含水状态。为了简便易行,一般把积雪的含水状态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种叫干雪,完全无水,捏不成团,有些与干燥的白砂糖相似。第二种潮雪,雪晶表面有潮气,能握成团块,但雪中分离不出水来。第三种叫湿雪,雪粒间能看出有液态水滴存在。第四种叫水湿雪,稍微用一点力,就能挤压出水来。

不同湿度的积雪,在工程上的使用价值各不相同。干雪抗压强度比较低,它酥松脆弱,很难应用到工程上。只有人工增加它的湿度,才有利用的可能。潮雪的应用价值最大。暴风雪后形成的雪堆,如果具有一定的潮度,则是非常理想的临时建筑材料。它能切成雪砖,也可以直接在其中挖雪窟,供登山者或者猎人临时过夜。湿雪只有在气湿较低、雪粒间液态水滴冻结的情况下,有利用价值。水湿雪很不稳定,工程上不能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20:30 | 只看该作者
瑞雪兆丰年





  我国农村千古流传着“瑞雪兆丰年”的谚语,冬天下了大雪就预示着来年农业丰收。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曾经做过一组对比观测。他们在积雪地(雪深10~15厘米)和裸露地里,同时埋设了地温观测表。结果得到那儿的年最低地温,积雪地是-10.3℃,裸露地是-l7.8℃。显然,积雪地的地温在冬季比裸露地的地温要高得多。积雪地这种地温特点,为越冬麦作物创造了比较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般来说,冬小麦的分糵(nie,植物的芽)节,大致在离地面3~4厘米深的地方。冬小麦分蘖节能够承受冻害的临界温度在-14℃~-17℃之间。所以在新疆北部地区,只要地面覆盖有10~l5厘米的稳定积雪,就能基本上保护越冬作物安全过冬。如果没有这层积雪,很多越冬作物就会冻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20:47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积雪?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雪,统称积雪。
  为什么这里要强调是覆盖在地球表面上的雪才是积雪呢?降落到地面上的雪花,是不是都能形成积雪呢?
  地球上有些地方,雪花一挨到地面,立刻就融化了,或者雪花在地面上滞留的时间很短就融化了。我国广州有时也偶尔飘落下几朵雪花,但很快就融化了,从来没有形成过积雪。象这些有降雪现象却不能形成积雪的地方,叫做不积雪地区。
  在夏天,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之所以看不到雪花漫舞,并不是说那里的天空形不成雪花,而是因为雪花还没有落到地面就被融化成雨滴了。只有当贴近地面的低层空气比较寒冷,降落下来的雪花还没有融化时,我们才能看到降雪。
  在地球的热带和亚热带,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高峰外,都属于不积雪地区。我国福州到昆明一线以南,也是不积雪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地面温度均在0℃以上,不具备积雪存在的起码条件。只有当地面土壤温度和贴地层空气温度,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保持在0℃以下时,才有可能出现积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6: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