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科普知识大全少儿科学常识集锦

[复制链接]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0:44:56 | 只看该作者
牡丹鹦鹉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牡丹鹦鹉亦称“情侣”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计有9个品种,均产于非洲。我国常见的有黑头牡丹鹦鹉和棕头牡丹鹦鹉两种.

[形态]牡丹鹦鹉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喙红色,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另有棕头牡丹鹦鹉,头部棕褐色,俗称棕头牡丹.

[生态]野生的牡丹鹦鹉生活在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桨果为食。在南方,该鸟常集群危害农作物及果园,遭到当地农民驱赶。由于这种鸟羽色艳丽,常被捕捉饲养,致使野生数量越来越少.

[饲养管理]人工饲养牡丹鹦鹉可成对或成群笼养。繁殖鸟的活动空间不得小于0.5立方米。鸟笼需用12号的铅丝编制,网眼的直径不得超过2厘米,以防鸟钻出飞走。笼底应铺细沙,并及时清理粪便,保持笼内清洁卫生。如果养一对牡丹鹦鹉进行人工繁殖,可自制一个70厘米×60厘米× 50厘米大小的繁殖笼,内放20厘米×16厘米×16厘米大小的人工巢箱,箱的前面开一直径5厘米的圆形出入口,口下设一木台,供鸟进出时蹬踏。牡丹鹦鹉的饲料是稻谷、谷子、粟子、小米等,为增加饲料的营养成分,还要加喂10%的麻子或葵花籽、牡蛎粉、青菜和水果。日常可把稗子、稻谷、谷子按3:2:2的比例混合喂给。

[繁殖]牡丹鹦鹉一年中除炎热的夏季外,其他季节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鸟每窝产蛋6-8枚,孵化期约19天。孵化过程中,雄鸟坚守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而雌鸟除取食、饮水和排粪时外出外,始终坚持孵化。雏鸟出壳后由亲鸟饲喂,35-40天方能离巢,50天左右才独立生活,6个半月达到性成熟。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0:45:11 | 只看该作者
塞舌尔鹊鸲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鹊鸲属雀形目,鸫科,鹊鸲属,大约有8种。产于亚洲南部。身长约18~28厘米。羽毛色彩斑驳,尾巴有点退化。像是缩小了的鹊尾巴常常向下垂,而且不停地煽动。鹊鸲靠捕捉地面上的昆虫为生,叫声特别优美动听,是一种常见的笼鸟。普通鹊鸲身长约20厘米,呈蓝黑色和白色。产于我国和印度的白腰鹊鸲亦属这一类鸣禽。它们的歌声非常悦耳,尾巴较其他种类的鸫长,也是人们喜爱的笼鸟,已引进到夏威夷。 

白尾鹊鸲的尾巴较长一些,产于我国和东南亚,夏威夷也有引进。 

非洲的塞舌尔鹊鸲和菲律宾宿务岛黑鹊鸲属濒危动物。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0:45:26 | 只看该作者
红胸黑雁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学名 Branta ruficollis

英文名 Red-breasted goose

鸭科 Anatidae

分布 湖南洞庭湖及广西南宁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型雁类。全长5厘米左右。体羽有金属光泽。头、后颈黑褐色;两侧眼和嘴之间有一椭圆形白斑;脸后侧有大块栗红色斑,外围具宽白色纹;前颈和前胸为棕红色,外围以白色纹与脸后白纹相接。翅黑色,折翅时有两道细横纹。背、腹、尾羽黑褐色。喙、爪均为黑褐色。

为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鸟,耐严寒,喜栖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以植物嫩茎叶、种子等为食。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0:45:39 | 只看该作者
花头鹦鹉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学名 Psittacula cyanocephala

英文名 Plum-headed parakeet

鹦鹉科 Psittacidae

分布 云南、广东、广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花头鹦鹉比大绯胸鹦鹉小,全长35厘米左右。体羽主要为黄绿色,上体颜色较深,翅绿色。雌雄鸟头部颜色有别:雄鸟为玫瑰红,雌鸟呈灰蓝色。

栖息于沟谷森林、疏林、耕地等处,以野果、谷物为食。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0:45:55 | 只看该作者
花尾榛鸡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飞龙

学名 Bonasa bonasia

英文名 Hazel grouse

松鸡科 Tetraonidae

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留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型森林鸟类。全长35厘米左右。雄鸟上体棕灰色,具栗褐色横斑。头上有短羽冠;颏、喉部黑色。飞羽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一条宽阔的黑褐色端斑,羽端灰白色;中央一对尾羽具棕黄色横斑。下体棕褐色,具白色弧形横斑。嘴雄鸟黑色,雌鸟淡黄色。趾黑褐色。

栖息于寒温带森林中,尤以浆果灌丛中为多。以野生植物的嫩尖、芽苞、花序为食,特别嗜食松子、榛子、橡子等。4月下旬至5月初发情交配。巢筑于多杂木林、灌丛的地面,挖穴为巢,内铺以细草茎、叶等。每窝产卵7-14枚,浅黄褐色,具稀疏红褐色细斑。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卵期21-25天,雏鸟孵出几天后即可独立觅食,3个月左右即达成鸟阶段。

花尾榛鸡为传统猎禽,肉禽中之上品。由于过猎,种群数量已显著下降,需加强保护。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0:46:06 | 只看该作者
怀念和“淇淇”一起的日子(一)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2002年7月14日上午8时许,世界上惟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在武汉辞世。“淇淇”猝然离世令世人惋惜,更让一位老人陷入无尽的哀思。她就是22年前最早和“淇淇”打交道的人员之一,原中科院水生所白鳍豚研究室主任陈佩薰。7月19日,75岁高龄的陈佩薰教授做客本报“对话”栏目,深切追忆了与“淇淇”22年来的交往情谊。

22年前,“淇淇”来到武汉

记者(简称“记”):陈教授您好!近日白鳍豚“淇淇”去世的事广为世人关注,22年前,是您和同事一起把“淇淇”接到武汉的,能否回忆起当年的情况?

陈佩薰(以下简称“陈”):那是1980年1月11日下午,我们接到一个电话,从湖南城陵矶打来的,说当地的渔民在洞庭湖口的长江边上发现了一只搁浅的白鳍豚,要交给我们。

最初,我们所成立了一个由四位科研人员组成的白鳍豚研究组。1979年我们开展了一年的野外考察。考察中,对长江沿岸的渔民做了大量宣传,要求他们只要发现白鳍豚,就立刻通知我们。

接到电话后,我们组四个人进行分工,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位突然来到的小宝贝。当天我们连夜开车将它接来。

那天晚上,下着雪,一行人缩在吉普车里瑟瑟发抖。由于“淇淇”身受重伤,我们决定连夜返回。一路上,怕“淇淇”有个什么闪失,大伙儿都惴惴不安。

记:“淇淇”是怎么受伤的?据说当时运到武汉后,“淇淇”已经奄奄一息了,是这样吗?

陈:是的。“淇淇”当时受了很重的伤。由于渔民看见它满口牙齿,误以为会咬人,便用钩子钩住颈部,留下了两个洞。

“淇淇”伤势很重,运回武汉后,把它放到水里都不能保持平衡。当时的确是奄奄一息。协作单位来的人,看到这种情况说,“淇淇”是很难救活了,不如趁活着赶快做实验。但我们没有放弃治疗,表示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挽救“淇淇”。

大伙儿日日夜夜守着“淇淇”。我们用碘酒擦拭它的伤口,还撒上消炎粉。当时的池子很小,“淇淇”的腹部在水里,背部伤口却露在外面,而皮肤离开水就会裂开,我们就用湿布盖在它的身上,不停地往上淋水。由于当时我们对水生哺乳动物的医疗知识不熟悉,特地请北京动物园和同济医院的专家来协助治疗。经过我们4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淇淇”的伤口愈合了,身体也慢慢恢复了健康。

“淇淇”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记:从报道中看,“淇淇”是世界上惟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从“世界惟一”这几个字可看出人工饲养白鳍豚的难度之大。为什么会那么难?世界上就没有“人工饲养”的先例吗?

陈:应该说,取得人工饲养白鳍豚的首次成功,在国内外都没有这个先例。白鳍豚非常稀有,得到“淇淇”已属不易,在人工饲养下能如此高寿最后自然死亡,那就更不容易了。

记:“淇淇”最初应该是没有名字的吧,为什么叫“淇淇”呢?有种说法,说是取自“白鳍豚”的“鳍”的谐音,是这样吗?

陈:这个名字是当时水生所的所长取的。“淇淇”来了后,伤也好了,大家就琢磨该给它取个名字吧。就请水生所所长命名。他经过反复思考,取了“淇淇”这个名字,意思是因为“淇”跟“鳍”是谐音,另外“淇”和“珍奇”的“奇”也是谐音,再者,“淇”有“三点水”旁,表示它是生活在水里的意思。“淇淇”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后来,“淇淇”的名字不光是在中国,在世界上都为很多人所知晓。中央领导、国外专家学者到武汉来,都会来看看“淇淇”。

楚天都市报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0:46:16 | 只看该作者
怀念和“淇淇”一起的日子(二)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我对“淇淇”就像对自己的孩子

记:作为最先把“淇淇”接到武汉的人员,我们知道22年来,您和“淇淇”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能不能讲讲您和“淇淇”之间的故事?

陈:我和“淇淇”相处了22年多,最初的日子几乎是朝夕相处,对它有着很浓厚的感情。它的突然离去,令我非常伤心,有点接受不了。

14号,“淇淇”去世的消息就传到了全世界。15号,我接到了外甥、外甥女从加拿大打来的电话,他们说从网上看到了这个消息,知道我和“淇淇”之间感情深厚,怕我伤心,特意安慰我。甚至有我的老同学也打来电话,安慰我,因为他们也知道我对“淇淇”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怀想“淇淇”,最难忘的还是当初给它疗伤的那段日子,我们倾注了几乎所有的心血。后来,看到它慢慢恢复我们都很高兴。我们喜欢看它的嘴,牙虽然多,但不咬人。“淇淇”长相很可爱,它的皮肤上虽然没有很多花纹,但那种灰色很漂亮。“淇淇”的性格也比较温柔,很讨人喜欢。

1980年,换到第一个为它建造的池子里,“淇淇”迎来了在武汉的第一个夏天。武汉的夏天热,池子里的水温高,我们想办法到空军买了淘汰不用的降落伞,撑起来为“淇淇”遮荫防晒,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还买了许多冰块放在池子里,但那么多的冰放进水里,也降不了1摄氏度。后来,看到“淇淇”身上起了许多红点点,最后又变成黑点点,我们都很着急,买中药给它吃,还请皮肤科医生来看,最后又在池子上面搭了个塑料棚。那个时候我们紧张得不得了,觉得比自己过夏天还要难受,但最终还是顶过来了。

我们的心全系在“淇淇”身上。“淇淇”一苦,我们比它还苦;“淇淇”一高兴,我们也跟着高兴。那时我很怕接电话,只要电话里讲“淇淇”怎样怎样,我的心里就会紧张。

退休以后,和“淇淇”的接触少了些,但只要有空,我还会去看看它。

记:“淇淇”年轻的时候什么样子,能否给我们描述一下?

陈:“淇淇”年轻时很活泼,有很多动作。我们放球、放救生圈在池子里,它就特别高兴。“淇淇”喜欢热闹,人一来就特别高兴,一高兴就会转呀,蹦呀,把球弄起来,特别招人喜爱。到后来慢慢老了,动作就没那么多了,也就不是很活泼了。

没有“淇淇”,很多研究都是空白

记:“淇淇”运到武汉,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搞科研,能否介绍一下“淇淇”为科研都做了哪些贡献?

陈:“淇淇”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很大。20世纪80年代之前,白鳍豚的科研基本上是一个空白。1980年7月,我受国际捕鲸委员会邀请,参加第31届年会。当时我们自己买了一部摄像机,录了一个关于白鳍豚的短片带到年会上,片中着重介绍了“淇淇”,在会上连放了三遍,大家每看一遍都鼓掌。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活的白鳍豚。“淇淇”就是那时登上国际舞台的,在国际上一提“QIQI”,鲸类研究专家就知道是武汉的“淇淇”。

1986年,在水生所召开了一个国际淡水豚科学研讨会,我们报告了7篇论文,“淇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当时在淡水豚类的研究中,虽然白鳍豚的研究起步最晚,但却被公认为是工作做得最好的,这其中“淇淇”的贡献功不可没。

通过对“淇淇”的一系列的研究,在白鳍豚的养殖学、生理生化学、病理学、行为学、遗传学、声学等方面的研究,“淇淇”也可谓功莫大焉。可以说,没有它我们的很多研究都是空白。

楚天都市报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7-6 13: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