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语表达训练学会使用称呼
与人交谈对话时总要有个称呼,它不仅能体现彼此间的身份、关系,同时也能体现一定的心理感受。因此,看似随便的称呼里边却大有学问,对说话的效果也很有影响。
德育专家曲啸同志到某地监狱去看望那里的犯人。怎么称呼他们呢叫“同志”吧,不行,因为犯人们不配;直接叫“罪犯”吧,意思虽然不错,但这样称呼肯定会伤了对方的自尊心,犯人会因为这种称呼而和你产生心理距离,甚至厌烦你的讲话。称呼问题让曲啸很费了一番心思。见面会上,当话筒里传来“触犯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时,台下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的犯人还掉下了眼泪。这个称呼虽长,但确切而中听,触及了对方的心灵,罪犯们深深追悔过去曾经触犯法律的行为,又为自己仍被视为朋友而欣慰。由此可见,与人交谈对话时注意如何得体地称呼对方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样恰到好处地称呼对方呢
一、根据对方身份、习惯不同而区别称呼
在学校看见大人叫“老师”,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叫“同学”;在社会上,看到工人模样的叫“师傅”,知识分子模样的叫“先生”,年长的妇女叫“阿婆”,年轻的妇女叫“阿姨”,年长的男子叫“老伯伯”。如果知道对方的职业可以称其职业的名称,如“X医生”。有些同学习惯于一律称对方为“同志”、“师傅”,有时会不被别人接受,不能增加对话双方的亲近感。
二、根据亲疏关系和环境的不同区别称呼
关系一般的就该按相应的年龄、职务等习惯叫法称呼,如“王主任”、“李叔叔”,以表示尊重、礼貌;关系密切的可以称呼得随意些,以表亲密;关系特别好的,可以叫小名,甚至直呼绰号,对方都不会在意。假如你要好的同学是班长,平日里两人无所顾忌。一天你若突然一本正经地叫他“班长”,倒会使他以为你对他有什么意见了。
三、根据对话目的和对话者心情的变化区别称呼
大作家巴尔扎克笔下著名的吝啬鬼葛朗台,看到女儿欧也妮有一只恋人存放的藏有“两斤重”金子的梳妆匣,“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他称女儿是“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想撬开那只梳妆匣。当欧也妮坚决表示“父亲,你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时,他惊恐而冷酷地说:“你敢吗欧也妮”面对丈夫的无耻和贪婪,葛朗台太太“晕过去了”。“噢,孩子,咱们别为了一只匣子生气啦。”他换了一副求饶、狡黠的嘴脸。这里,葛朗台对同一个谈话对象多次更换称呼,是以特定的对话目的和他心理活动的变化为依据的。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经常看见到由于心理变化而变化称呼的现象。
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小就懂得正确使用称呼的道理,养成正确使用称呼的习惯,切勿使用不健康的称呼,如哥们儿”、“小妞”、“爷们儿”等,随时注意学习一些有关称呼的知识。做到这些,相信每位小朋友都能成为说话得体、有知识、有教养的好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