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作文名师辅导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

[复制链接]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1:57:09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贵在多练
  


[小故事]一个北方人来到南方的一个江滨小城,他向住在江边的老人请教游泳的方法,老人便把自己游泳的体会讲给他听。北方人听了好高兴,以为自己也可以在江里游泳了。有一天,一位小孩子不幸落入水中,北方人和老人同时跳入水中救人,结果北方人没救起小孩自己却葬身水底,而老人不仅救起了落水的小孩子,自己还安然无恙。


[小提示]从这则小故事我们想到,一些同学平时不注重练笔,总以为写作有什么诀窍,整天要求老师多指导写作“妙法”,以为这样就能笔下生辉。其实这与那位北方人有什么区别呢?“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才能生巧。怎样练呢?1.练写。可写生活日记、学习日记、“五自”日记、新闻日记、秘密日记等,最关键的是要把身边的事记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坚持天天练笔。2.练改。初改,注意文要切题,看看文章是否有条理;精改,注意主次分明,看看文章是否有重点;细改,注意细节再还原,看看文章是否详实。有积累就有飞跃,同学们请记住:只要坚持天天练,成功一定属于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1:57:27 | 只看该作者
文不厌精
上海 浩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他在安徽滁县任太守时,曾写过一篇散文《醉翁亭记》。据说,他把这篇文章写好后,清清楚楚地誊抄了好几遍,叫人张贴到当时的六个城门口,请过往行人阅读修改。


一天,有个担柴的老人经过一个城门前,见围着不少人,出于好奇,就放下柴担挤了进去。这时有人正在读墙壁上贴着的《醉翁亭记》:“滁州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未山。其西南诸峰……”老人一听,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太守的文章虽好,就是太啰嗦。”此时,欧阳修也正好在旁边。一听这话,恍然大悟。他连忙赶回家中的书房,提笔凝思,将这段文字改了又改,反复锤炼,最终,这几十个字的开头只剩下“环滁皆山也”这极精炼的一句了。


可见,欧阳修一生给后人留下那么多脍灸人口的作品,是与他那“文不厌精”的写作态度是分不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1:57:38 | 只看该作者
罗丹砍手
江苏 杨谦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一次,他应法国作家协会邀请,为著名作家巴尔扎克雕像。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但他却长得又矮又胖,怎样塑造出美好的形象呢?罗丹为此伤透了脑筋。


经过反复琢磨,罗丹决定着力刻画这位大作家的精神美,雕塑出一位磊落、高尚和智慧的人。他前后花了七年工夫,终于完成了任务。


罗丹看着自己的杰作,心情十分激动,便叫来几位学生,让他们一起来欣赏。一位学生看着看着,把眼睛盯在雕像的手上,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学生的赞美之词却引起了罗丹的沉思。不一会儿,他猛地操起一把斧子,朝雕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奇妙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都惊呆了!罗丹却平静地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哪一部分会比整体更重要。”


罗丹说的是雕塑的道理,其实,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所谓整体,是指文章各个部分的有机统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即一段一段的材料,每一段材料都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都必须围绕整体确定的中心来安排。如果某个部分的材料,不服从整体的需要,不为中心思想服务,哪怕写得再精彩,也是徒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1:57:50 | 只看该作者
巴尔扎克的“秘诀”
  


当我们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时,总感到他的作品非常贴近生活,让人觉得很亲近。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贫民百姓,从资本家到工人,他都刻画得栩栩如生,非常真实可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他又是如何来了解和把握他所要描写的对象的呢?原来,他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观察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方法。


一天深夜,巴黎贫穷工人的聚集地巴耐区的街头,冷冷清清,有一个人独自在那里徘徊。他东张西望,不时地低头看表,像是在等什么人。到了11点钟左右,巴耐区唯一的一家剧院散场了,观众从剧院里涌了出来。人群中一对工人模样的年轻夫妇,带着两个孩子,从他身旁擦肩而过,嘴里还在谈论刚才看的戏剧。巴尔扎克见了赶紧追上去,紧紧地跟在他们后面,听他们说话。这对夫妇一边走一边闲聊。妻子说:“太有趣了,下礼拜如果有钱,咱们再看一场。”丈夫说:“工厂倒闭了,从明天起,我又要失业了。”一谈到钱,女人哀叹起来:“昨天土豆又涨价了,欠面包房的钱还没有付,这冬天实在太长了,煤也快用完 了……”在寒冷的夜风中,巴尔扎克一直跟踪他们,细细地偷听他们的谈话,一直跟他们走到家门口,这才转身离去,又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巴尔扎克把这种深入生活的方法称为“摄魂法”。他认为,采用这种方法,能够进入他们的生活,摄取他们的身体与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1:58:07 | 只看该作者
遣词造句细推敲
沂水县泉庄乡教委教研室 张在军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为表达他对钟山的怀念之情,停船瓜州时写了一首《泊船瓜州》。瓜州和长江南岸的京口(现称镇江)隔水相望。诗是这样写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中的“绿”字,本来是形容词,这里用如动词,系“使之变绿”之意。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联系全文,尤其是最后一句,不难看出,作者想说的还有:一年一度,江南岸有了变化,一片盎然春意,充满了欢乐美好的气氛。可是,我官居外地,又过了一年,现在离家已不远,“只隔数重山”了, 却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去过那如江南一样的富有生气的美好生活呢?悠悠思乡怀亲之情跃然纸上。“绿”字之妙,不言而喻。


据《容斋续笔》等资料记载,这一句中,王安石开始并不是用的“绿”字,而是先用“到”字,又用“过”字,再经过几十次的改动,最后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和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几句诗中得到启发,才用了这个“绿”字。这首诗流传至今,不能不说和“绿”字的锤炼运用有极大的关系。


在遣词造句方面,近代文人更不乏其例,较之古人毫不逊色。鲁迅的《五律·无题·大野多勾棘》后二句“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肖森”中的“已”字,从初稿到定稿,历时四年,此中甘苦,自不待言。臧克家三十年代的名篇《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一句,其中“溶尽”一词曾数次改动,先后写作“消逝”“隐去”“吞没”等词语,最后经反复推敲才定为“溶尽”一词。这简直是在“炼意”。读毛泽东同志的诗章《贺新郎·读史》手迹,我们发现他老人家自己改动了五个字。“流遍了,郊原血”的“流”,原为“洒”;“一篇读罢头飞雪”的“篇”原为“遍”;“天涯过客”的“涯”,原来是“涯”,后改为“穷”,又圈去,复改为“涯”;“但记得斑斑点点”的“记”,原是“忆”;“歌来竟”的“竟”原是“尽”。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凡不朽的名作,都做到了“一字未安细推敲”。


很多小朋友在作文时,往往一气呵成后不再认真修改,有的用字不准,有的词意不当,有的修辞不通,有的语法错误。诸如此类的毛病,多读多改几遍后,大都能改好。希望同学们在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1:58:18 | 只看该作者
作文头尾用语辑录
韩树云
人们说,作文开头难,结尾也不易。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有什么要求,这儿辑录了几则妙语。


凤头 豹尾


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巧妙地运用比喻,说明文章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中间要像猪肚一样丰满充实,结尾要像豹尾一样警策有力。确实,作文开头平平淡淡,缺少吸引力,并不见佳;结尾拖沓,松散,无法给人强烈印象,也不可取。当然,究竟怎样开头和结尾,无不因文而异,全在于作文的人精心安排。


爆竹 撞钟


明代的谢榛对文章开头、结尾则用了另外两个比喻: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文章开头要像燃放爆竹一样,清脆响亮,贯通全篇;结尾要像撞击铜钟一样,清音袅袅,悠然不尽。实际上要求开头不同凡响,震撼人;结尾余意未尽,耐人寻味。比较起来,这一要求又比上面的“凤头”“豹尾”,似乎更加明确具体些。


见山 截马


也有人主张文章开头应当“开门见山”,不必拐弯抹角。这是总结欧阳修的作文方法而得出的。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改了又改,起初的开头有几十个字,最后只以“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开头,显得简洁明了。后人于是用“开门见山”来形容这种开头方法。


又有人要求文章结尾“如截奔马”,意思是文章浩浩荡荡,不可阻止,结尾时突然煞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更见表达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08:13:28 | 只看该作者
作文与诚实
福建 祝爱琴


有一次,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让人做了100个馒头,自己先吃了一个,然后交给家里的一个丫头,说:“这里有100个馒头,你收起来。”过了一会儿,范仲淹回来了。丫头把馒头拿出来,自然少了一个。范仲淹问丫头:“是不是你偷吃了一个?”丫头怕挨打受罪,于是就承认:“我偷吃了。”范仲淹一听心想:这可冤枉了丫头啊。如果我做官,审理案子不清廉,岂不是要冤枉好人?于是,他向丫头讲明事情的原委,丫头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写作文也和做人一样应该诚实,要讲真话,写真人真事,才能生动感人。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犯了这两点,不仅是文章的毛病,尤其严重的是思想品德的毛病……”由此可见,写作文讲真话,做诚实的人是多么重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7: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