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作文名师辅导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

[复制链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01:19:0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典诗歌对比读——诗人心情不同,笔下景象各异(1)
吉春亚

编者的话: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的诗是一曲幽雅美妙的乐章,抑扬顿挫,琅琅上口,低吟慢唱,令人回肠荡气;有的诗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卷,情景交融,意味深长,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怎样体会诗中蕴含的无穷无尽的“美”呢?我们将推出古诗鉴赏专栏,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的。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两首诗: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春草

唐彦谦

天北天南绕路边,

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

吹绿东风又一年。

这两首诗都是写草的,但两位诗人写景时的心情不同,笔下的景象和表现感情也大不一样,我们对比着欣赏一下。

一、两种心情:喜悦——伤感

白居易在《草》中写道,茫茫原野上草儿长得很茂盛,秋天到了,小草枯了,大火再猛也烧不了小草的根;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伸出了脑袋,不多久,草原上又是绿色,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呀!

唐彦谦的《春草》给我们展示的是另一种心情:春天一到,天南地北的路边都生长着小草,它依赖着根到处蔓延。哎,春风吹绿小草又一年过去了,可我还在外地,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小草呀,你知道我很想家、很伤心吗?

二、两种感情:赞美小草——思念家乡

《草》是一首对野草顽强生命的赞歌,表现了白居易热爱小草,热爱生命的感情。而《春草》借草又绿,抒发了作者长久在外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思乡之情。

三、景象不同:小草生机勃勃——小草催人回家

小朋友,你们能根据上面的提示,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这两首诗配上不同的“春草图”吗?如果对古诗学习有兴趣,可以从课外找几首某一方面有联系的诗,对比着读读,看一看是不是“诗人心情不同,笔下景象各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01:19:29 | 只看该作者
心中有底、行文不乱
吕金华

有些同学写作文,看一眼题目,提起笔来就开写,结果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又得重新来,有的虽然硬着头皮写下去了,但也是东提西扯,不知写了些什么东西,成了一堆文字垃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行文不乱呢?那就是要做到动手之前心中有底,要做到心中先有底,有下面两种方法可取。

一是动笔之前先写提纲。比如有位同学写《我的弟弟》,动笔之前,他先拟了这样一个提纲:

1.开头:明确观点——我的弟弟是一个捣蛋鬼。

2.主体:举例说明——给我画眼镜;把爷爷自行车气放了;偷妈妈的口红给小狗化妆。

3.结尾:照应开头,简短有力。

由于这位同学动笔之前先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提纲,所以他一口气就将作文写完了,而且写得十分风趣,得到了教师的好评。当然真正将作文写起来时,也不一定要百分之百地死扣着提纲来写,这要看写作时的具体情况,提纲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二是动笔之前先打腹稿。如果来不及写提纲,或者自己写作文已经比较有经验,那么不写提纲也行,但腹稿是必须要打的。打腹稿就是构思,构思进要把怎样开头,怎样安排主要内容,怎样结尾都想好。越想得成熟,写起来越轻松,越快,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只有做到作文之前心中有底,下笔之后才能不涩不乱,一气呵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01:19:4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典诗歌对比读——诗人心情不同 笔下景象各异(2)
吉春亚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两首诗: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睛,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两首诗都是写了春的景象,但两位诗人写诗时的心境不同,所以诗中描写的景物和饱含的情感也大不一样。我们通过对比赏析,可以品出其间的美妙。

一、两种心情:喜悦——伤心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与他一块儿去赏花,不料敲了好久的门,也不见有人来开,是主人不在,还是怕踩坏他家中的青苔?进不得园门真扫兴!诗人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他猛地抬头一看,那百花齐放的满园春色怎么关得住呢?园内盛开的一枝娇艳的红杏早已伸出墙外,仿佛向我们展示园内的无限春光。“一枝红杏出墙来”,道出了诗人失望之后的惊喜之情。

武元衡《春兴》则流露出浓浓的伤感心境,柳叶绿得发亮,长得茂密,但是雨过天晴,枝头上残花落尽,只听见黄莺在树枝啼叫,这儿的春景将要流逝;可我还在异地他乡,好不伤感!夜晚,让春风吹动我归乡的梦,梦中的我一定会随着春风回到故乡。

二、两种情思:赞美生命——思念故乡

《游园不值》写了诗人失望之后的惊喜,情绪低落之后的兴奋,诗人未能与友人共度良辰,共赏美景,但一枝红杏出墙来,却引起了他对春天万物旺盛生命力的惊叹,一切美好向上、生机勃勃的事物是任何力量也压制不住的;在《春兴》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直写暮春的景物,此景撩起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白天回不去,夜晚让我在梦中逐着春风回故乡吧!

三、两种春景:红杏出墙——残花落尽

小朋友们能根据上面的提示,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这两首诗配上不同的春景吗?对古诗学习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从《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找出两首某一方面有联系的诗,读一读,是不是诗人心情不同,笔下景象各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01:20:0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典诗歌拓展读(1)
吉春亚

小朋友,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这么一首诗: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诗,诗中写道:正午时分骄阳似火,热辣辣地烤着大地,烈日下,农民在田间锄草松土,汗水如雨水般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流,滴洒在他们脚下的灼热的泥土中。农民们的滴滴汗水,换来人们碗中如珍珠般的香喷喷的米饭。当人们拿起饭碗时,又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经过辛辛苦苦的劳动换来的呀。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明白作者通过写炎炎烈日下农民的田间劳动,巧妙地让人体会到农民劳动环境的恶劣,突出了农民耕作的艰辛,表现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

同时,也语重心长地劝导人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爱民之心,我们再展读李绅的另外一首诗。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啊,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来到了,农民们又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抖擞精神,开始播种、施肥、锄草、浇灌,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劳作,到秋天千颗万颗粮食收获了。为了收获更多的粮食,农民们拼命开荒造田,辛勤耕耘。四海之内,可以利用的土地全部开发了,普天之下,再也没有空的土了,可是,农民却因为饥饿无法度日,依然还有不少人被活活饿死。

同学们,精读了课文中的《悯农》诗,再读李绅写的《悯农》第二首,是不是更加了解了作者对剥削阶级的憎恨,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学古诗时,可以把精读课文中的一首作为出发点,再拓展读作者写的其他诗,这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中这首诗的意思,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而且对于古诗欣赏能力的提高也大有好处。不妨用这个方法读一读李白、白居易等诗人写的诗,肯定对你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01:20:1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典诗歌拓展读(2)
中国古典诗歌拓展读

吉春亚

亲爱的小朋友,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这么一首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不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朝诗人贺知章86岁时,因病告老返回故乡,这时距其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年了,虽然口音没有改变,但头发已经疏落变白了。村里的孩子们见了他都不认识,围着他,还笑着问老爷爷是什么地方来的。几十年岁月流逝,人世变迁,作者回到家乡,心情极为复杂,既有背井离乡、客居他乡的伤感,也有落叶归根、终回故土的喜悦,真是百感交集,尽在心底。为了更加深入地体会诗的复杂心情,我们拓展读作者所作的《回乡偶书》的另一首。

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回到家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荡漾着清波。诗人回到家乡后,发现亲友多半故世,引起了他对往昔的追忆和无限感慨。

同学们,你们读了贺知章的一组《回乡偶书》有什么想法,可以找几个小伙伴一起议一议。

学古诗时,可以把精读课文听一首作为出发点,再拓展读作者写的其他诗,这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中这首诗的意思,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而且对于古诗欣赏能力的提高也大有好处,不妨用这个方法读一读李白、王维等诗,相信肯定对你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01:20:31 | 只看该作者
揣个小本子,作文有源泉
吕金华

有的同学总抱怨写作文没有灵感和素材,那么怎样才能获得无尽的灵感和素材呢?可取的经验是随身揣个小本子,随时随地将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己 意思的、有趣的东西只言片语地记下来,坚持这样做下去,你就会获得无尽的灵感和素材,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有一回,我下乡去,听说了两件事,一件是有个人钓鱼时,被鱼钩钩上了嘴唇,另一件是有个人喝酒醉后摔下了池塘。听了这两年事,我觉得有趣,就记了四个字在我的小本子上——“神钩”、“水鬼”,我从乡下回来后,以这四个字为由头,通过虚构就以《神钩》、《水鬼》为题写成了两篇小说。我还喜欢记格言和警句,因为有些格言和警句有很强的思想性,可以使我从中获得教益,并从中提炼出好的主题思想,我的好多寓言作品,就是首先记下格言和警句,然后提炼出主题思想,再构思故事才完成创作的。有一次,我读了一本《艺谚艺诀集》,觉得一条关于戏曲唱功的谚语——起调明意境,毕曲回味深——很有意思,就记在了小本子上,后来翻开这个小本子,觉得这句话似乎可以用来谈一谈作文开头的问题,就将它改成“起调明意境,神气贯全文”,然后写成了一篇谈作文开头法的文章。

灵感是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的,如果来的时候你没有条件写,又不简单记在本子上,过后便很难追寻,实在是很可惜的事,素材也一样,看到的,想到的不记下来,过后忘了,你又到哪儿去找呢?所以随身揣个小本子,实在是一个储存灵感和素材的可行办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01:20:49 | 只看该作者
李密 刻苦读书
宋衍申

李密是隋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领袖。

他年青的时候,曾经当过守卫皇宫的士兵,是很有地位的工作岗位。

不过,李密志气远大,觉得读书不多,见识不广,要做成大事业,必须进一步学习。

于是,他辞了守卫皇宫的工作,回到家乡刻苦读书。

李密刻苦读书的劲头,是平常人难比的,他白天读书晚间读书,连外出途中也手不释卷。

有一次,骑牛去拜访朋友,为了抓紧路上的时间,他把正在读的《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行路,一边看书。

正在他全神贯注地看书时,尚书令(相当于国务院总理)杨素骑马路过,看到李密学习的样子,十分好奇,便下马走向前去问:“你是哪家的书生,这样刻苦用功啊?”李密这才发现一位长者站在面前问话,赶紧通报了姓名。杨素听后,连声赞扬,说李密前途不可限量。

到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无道,加重百姓负担,引起各地百姓的反抗。

李密由于整日读书刻苦,通晓三代兴亡的历史,看到隋朝的统治已失去民心,便在瓦岗寨聚集劳苦百姓,点燃了反隋的烽火,一场 轰轰烈烈的反隋大起义展开了。

思考题: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多掌握知识对成就一番大事有什么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5: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