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作文名师辅导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32:05 | 只看该作者
觉得有意思就记——一谈谈写日记
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67号青少年活动中心/仇克豪
  


问:老师最近让我们写日记,可我觉得天天写,挺麻烦。仇老师,请你说说,究竟该不该写日记,又怎样记日记呢?


答:一位教了几十年的语文老师和我探讨怎么让学生开始写作文。我说,写日记吧。于是,他倡导学生写日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奇好,超过了许多关于作文道理的灌输。


许多作者,包括作家,都是由写日记开始的。在这个意义上,日记是作家的准备,他们从记录生活的日记中寻找灵感。中国近代的大文豪鲁迅、当代的大作家王安忆等就写了很多的日记。


我常常如此想:学生的起步作文,不就是一篇篇短悠悠的日记吗?


语文教学界前辈大师叶圣陶在《尽快改革语文教学》中写道:“教师出个题目让学生作文的时候,学生并没有作文的实际需要,只因为要他们练习作文,才出个题目让他们作。就实际说,这有点本末倒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生需要日记,需要没有题目约束的日记,以倾叶他们内心之积蓄,写下他们对生活的感受。


日记是什么?经常写,但未必天天写。摊开本子,记下几笔几十笔的,就成了。叶圣陶曾说:“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几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不要勉强拉长,也不要硬缩短。”


日记是什么?是一朵小花,开始缩放的很可爱的小花,她会变,变成新的生活,变成一粒种子,变成一棵大树。或许,是一棵小草,自由自在在野地里的那种,平淡且有生命力。


日记是什么?是前天的晚霞,是昨天的骄阳,是记忆的留痕,是想象的火花。昨天会无情地逝去,但日记却长久地留存。


经常记日记能帮助我们整理一天的生活,让我们从烦琐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值得记忆的元素,这就促使我们学会了选材。在日记里,可以敞开胸怀,无拘无束。日记是我们的隐私,但大多数日记是不该保密的,可以把它公开,给家长、老师、同学看的。


日记是作文的准备,它是材料的准备,是思想的准备,能写出好作文的积极准备。它还可能是日后爱好文学的开端。


生活需要记录。对我们学生而言,一篇真正的好作文是不可能一下就写出来的。它必须有积累,很可能首先就出现在日记里。有了日记的积累,当我们面对一篇陌生的作文题时,可能不再为难。因为那不仅是一个材料的仓库,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真正的思想的仓库。


我们的生活充满着阳光,充满着新意,充满着乐趣,充满着值得回味的因素。面对这样美好的生活,我们怎能不握起手中的笔,去做些记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32:30 | 只看该作者
一点真纯,一点感动 ——访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
摘自《新作文》
  


下午放学以后是络络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了。他可以一路走一路看夕阳;可以蹲在大树底下瞧小蚂蚁搬家,它那失魂落魄的慌张劲儿真逗;可以呼朋引伴满世界踢足球,然后脏兮兮地跑回家,“砰”地一声把自己扔进沙发里再弹起来。当然,还可以在餐桌上与爸爸妈妈痛痛快快地聊天。这回,大家一坐齐,爸爸就首先“披露”:据报载,一次作文考试中,阅卷老师发现有那么多学生健在的父母、亲人在孩子们的笔下“不幸去世”了。爸爸说着忍不住心情复杂地哈哈大笑起来。而络络却瞪圆了双眼,手中的筷子停留在空中。


所以,当著名作家 梁晓声先生来本市签名售书,召开记者见面会的消息传来时,络络尽管对这位作家叔叔很陌生,仍执意要去见见他。络络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问题是:写作文,居然可以写出让亲爱的爸爸或妈妈死去的可怕谎言?


写下真实的文字


燥热的夏日午后,梁叔叔坐在长桌的一端正在思考络络的问题。他很清瘦,看上去有点儿疲惫。络络等待着。


“关于假话……”梁叔叔沉吟着。


络络赶紧双手托腮,目不转睛地盯住梁叔叔。


“络络,你在作文中有没有写过呢?今天,我帮妈妈干家务,累得满头大汗,还削了一个土豆。而事实上你一天都在玩电脑,什么活儿也没干。”


络络的脸“腾”地红了。这样“编造”性质的作文常写呀。上个星期五,他还写了篇将迷路的小朋友送回妈妈身边的作文呢,并且自我感觉蛮不错的。但这与他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呢?络络不知该如何回答梁叔叔了,嗫嚅着。


梁叔叔不再追问,待络络窘状渐消,这才说:“一个10来岁的孩子,从小学三、四年级,作文刚刚入门时起,就开始一天到晚地做‘好事’,待到写‘父母去世’,已经习惯了嘛。其实不值得惊诧,而值得警觉。我们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


咦?还真是。络络百思不解的问题就这样被梁叔叔理清了缘由,不知为什么,他有点失落,还有点庆幸。梁叔叔接着道:“写作训练意是让孩子们具备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但更重要的,我认为,应该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悟人生,聆听来自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呼唤,养成观察、思索的习性。这一切当然离不开孩子们真实的体验和情感。而为了让他们真实地作文,我建议老师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写什么,别总是绕着一件孩子们不曾做过、体会过的所谓‘好事’什么的兜来兜去——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清楚作文真正的意义所在,不要再做南辕北辙,舍本逐末的事啦。”


络络频频点头。梁叔叔的观点和《新作文》杂志的“放胆新概念”还颇有几分相似呢!


络络正若有所悟,梁叔叔突然话锋一转:“说句题外语。现在的社会,有多少成年人在说假话、空话、不三不四的话,还说得那么真诚,我不知道大的环境是不是已经影响、暗示了孩子们,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作秀、有态;在作文中不自觉地‘造假’。只是衷心地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梁叔叔的一席话让络络眉头紧锁起来。


拥有感动的心灵


天有点阴了,窗外的树在摇动,很大的雨点儿落了下来。室内弥漫着湿润泥土带来的清新凉意。络络精神大振,又一个问题闪现在脑海。“梁叔叔,作文除了真实地表达,还应注意什么?”同样正在感受夏日清凉的梁叔叔脱口而出:“感动。”


一个很熟悉印象模糊的词儿。络络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是的,作文仅仅真实是不够的,还要有情感的力量。”梁叔叔有感而发,侃侃而谈:“我看过不少中学生写的新概念作文,的确不错,成熟老道,但总感觉缺少点儿什么?一种真诚情感的释放?那么多获奖作品中,我只看到了一篇写自己被感动,也感动了我的作文。大意是,作者的母亲去世李,父亲再娶,于是家中多了继母和姐姐。作者无法接受她们。后来,贤慧善良的继母和活泼可爱的姐姐走了,空留下洗净叠好的衣服和井然摆放的物品。作者被深深地感动了。当伪装的冰冷坚硬的外壳寸寸碎裂后,心的角落最柔弱的一部分终被唤醒——就是这样的故事。我希望、宁愿相信它不是虚构。因为那种深切的感动是发自内心的。而现在这样的文章并不多,网上、报上、杂志上充斥一片调侃之声。”


络络觉得自己和同学们初学写作,倒是不必担心文风不正的问题,但他对“感动”二字发生了兴趣,心想,哪有那么多事儿,像梁叔叔谈到的如此令人感动呢?


梁叔叔仿佛看透了络络的心思,手指向窗外让络络瞧:“雨中的城市梦幻迷蒙却充满诗情画意,它让你的心情舒爽了许多,是不是?——再想想,春天的小草蓬勃地生长;白色的海鸥翩翩飞舞;邻家的下岗阿姨披星戴月地劳碌奔波;远方的奶奶守候在缀满红杏的树下倚杖远眺,她要在最亲的孙儿回到家乡后才肯摘下第一枚杏子……这太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络络,你在意了吗?你被感动了吗?”


梁叔叔“诗意”的描述,让络络沉醉了,这一刻,是什么,在轻轻悄悄地拨动着络络的心弦?


“其实络络,感动,是需要一颗敏感、丰富、细腻的心灵。拥有这样的心灵,你会将生活中点滴的细节捕捉入文,你的作文中会自然呈现真纯的情意,那种向善向美的境界一定令人难忘……”


络络静静听着。还用说吗?今晚,络络那本墨绿封皮的日记本中,会流溢一些真和美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32:48 | 只看该作者
亮出色彩
《新作文》编辑部
一处最平常的景色,在摄影大师的巧妙捕捉和精心设计下,可以呈现让你叹为观止的绝佳效果;一段最普通的素材,在优秀作家的巧妙构思和精心描述下,可以表露让你如痴如醉的心灵体验。其实,这并无秘密可言,他们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轻轻地加了上去。仅此而已。


就像那篇作文《lt’sme》,小作者把自己分解得“体无完肤”,可是“me”的形象却浑然天成;就像那篇作文《多笔划的我》,小作者同样把“我”拆得“支离破碎”,可是那个“我”却异彩纷呈;就像那篇作文《那个丫头》,小作者也只不过是用什么“琴棋书画”一串,“那个丫头”居然就趣味无穷了。


三篇文章,写的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我”,可亮出的是至少三种别样又可爱的色彩。这下放心了?他们可都是你的同龄人!


创新,不是闭着眼睛胡思乱想;创新作文,更不是几篇离奇的科幻小说和夸张的童话故事就可以概括的,它该有生活的味道,它该有别样的色彩。


就像那篇作文《屡败屡战》,分明就是下了一盘象棋,可怎么给人的感觉像是小作者正指挥着一场激烈的战争?还是那篇文章,如果把题目换成《下象棋》,不知道还能不能引起你的阅读兴趣。


只要它可以展示你无穷的想象,即使画一条没有任何红花绿树陪衬的小溪,它的奔流不息也可以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只要它可以亮出你多变的色彩,即使是写一条平日走了知百回的小路,它的绵延不绝也可以给我们心灵上的冲击。


亮出你的色彩,笔下会更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33:07 | 只看该作者
作文不是“榨”出来的——让心灵的声音自由飘荡
聂闻
  


“络络,你站在这里干什么?”走在上学路上的西西见那个总爱胡思乱想的络络呆站在前面,便冲他喊。


见络络没一点反应,西西将手伸在络络眼前晃了晃,问:“喂,你没事吧?”络络只是傻傻地盯他面前一个正用粉笔在地上写写划划的小女孩,字从小女孩的手下一直延伸到络络和西西的脚下。“快走吧,小姑娘刚学写字,有什么好看的。你跟她一样大的时候,又不是没写过。看我们已踩在人家写的‘身’上了,站久了,会踩疼的。”西西打趣地对络络说。


那小女孩每写一笔,嘴角都要调皮地跳动一下,若不是西西的话,她才不会留意踩在字“身”上的人。


小女孩仰起满是稚气的脸,冲他俩甜甜一笑,笑中带点羞涩,更多的是满足与快乐。她站起身快乐得像只小鹿,一蹦一跳地跃入阳光之中……


写在地上的作文


“她不仅是在写,也是在作文!”络络的神情庄重得像在发布一篇宣言。


“什么?在地上写字也能算作文?”西西吃惊得眼睛瞪得像铜铃。


“你能用‘大、小、人、口、手’五个字写几句话吗?”络络问。


“就这五个字也能组成话,还要几句?”西西想。


“你觉得不可能,是吧?”络络见一向嘴比刀子还快的西西沉默不语,便说,“可那个小妹妹能,‘大人口大,小人口小;大人大手,小人小手,’这就是她一直在地上写的。”


“这叫什么话,亏你还叫它‘作文’。”西西不解的语气中带点不屑。


“这是小妹妹对‘生活的认识与思考,是用文字绽放心灵的火花,是自由的魂灵对生命的记录与阐释,’怎么算不得作文?”络络将一本作文书上关于作文的论述搬给西西。


“是不是作文,我们去问问老师好了。”西西也不愿束手就擒。


络络和西西并没有从老师那儿得到答案。老师说,这是个带有探究性的问题,要全班同学讨论之后再回答他们。


讨论会上,老师先让络络讲了上学路上的见闻。然后,就络络的观点让同学展开讨论。


讨论开始了,绝大数的同学反对络络的观点,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赞同。对于是或不是“作文”的理由,双方谁也说不出充足的理由,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最后,老师向同学们摆一摆手,做了一个就此打住的动作,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同学们,我首先肯定络络的观点是对的。作文,通俗的讲,就是指写文章,就是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年龄、知识层次、表达水平的差异,文章的表现形式便也有所不同。那写在地上、墙上简单的文句,虽然是一种最原始、最纯朴的表情达意,却是儿童心灵中最直接的声音、当然算是作文。并且孩子们常以这种惹得大人们不满的方式,表现出渴望作文的欲望、倾吐心声的天性。”


作文不是“榨”文


“老师,既然那小妹妹写的也是作文,她却能沉浸在作文乐趣中,而我作文的时候,绞尽脑汁也写不下几句话,还,还……”


西西脸憋得通红,头低得几乎贴在胸前了。


“还得按时把作文交上去!可要写又写不出,不写又不得已,我们是在‘榨’文。对不?”络络鼓起勇气声援西西。


“对,我们是在‘榨’文,不是作文!”教室里响起附和的赞同。同学们为络络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向他投去敬佩的眼神,老师也向络络投来赞许的目光。是啊,学生们在谈论自己熟悉的切身感受时,用词用语上是多么的形象、生动!就是老师都有点自愧不如。


“老师,我小时候也像那个小妹妹一样对作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如今我对作文不再有那份热情,也越来越不会作文。老师,难道写作能力和年龄的增加成反比例吗?”李哲把昨天在数学课上刚学的“反比例”一词都用上了,也不知用得合不合适,只是凭感觉随口流出来。


“老师,这不仅是李哲的感受,我也同样有。这种现象正常吗?如果不正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络络再次提出自己的思想。


痛心的交换


看着那一双双求知若渴企盼得到答案的眼睛,感受着心灵得以自由释放后激情高昂的氛围,老师也深受感染:“鼓励和肯定,是一切兴趣的添加燃料;夸奖和喝采,是激情的最好推动力。从古迄今,人们一般对作文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作文只是写给别人看的,很少将它视为一种倾诉心声的需要,更未将它同讲话一样当作是人传达心声的一种必要工具,情感的寄托,当然也未把它当作一种娱乐的追求与享受。你们初学写作时,怀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用自己稚嫩而个性的语言抒写着自由的心灵。正因为这种语言的稚嫩与个性,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认可与,这样挫伤了你们创作的积极性,使你们作文时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处落笔。时间一久,必然会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信心都丢了,又怎会写好作文?又怎愿意去写作文?于是,你们的作文变得要察言观色,点头哈腰地去奉迎老师、读者,或者干脆去‘借’别人现成的作文。当然很累,也很乏味。渐渐地作文中消逝了自己语言的影子,变成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声音,讨厌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兴趣?会写能写的话,不敢不能写;不会写的话又硬要写,作文不成‘榨’文还能会是什么?并且‘榨’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榨’得没有自己的思想、‘榨’成没有个性的语言。这样‘榨’出来的文,只能是……”


“是一些残废!”络络被老师的一番话说得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接口道。


“对,只能是语言的残废,思想的残废,残废的作文!而小姑娘那个年龄,他们‘作文’时好奇而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布自己的发现,不必关心别人的评价和感受,按自己的意愿设计一种娱乐的游戏,那是一种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语文的自由!”讲到这里,老师顿了顿,接着说:“为博取别人的欢心赞语,以我们的自由作交换,给自己换回一副脚镣手拷,这种代价是不是太大了,我们换得太傻,换得你们都觉得痛心了!”


是啊,对于孩子们来说,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作文应该是他们放飞自由心灵的殿堂,殿堂的每个角落都应飘荡他们自由的声音。


若不是受了学生们的一再启发,老师都不敢相信,这么一番酣畅淋漓的话是出自自己之口。不知何时,那股积聚在胸中的有关作文的一腔闷气终于得以释怀;长期以来,如何辅导学生作文的困扰最终得以摆脱,思想上竟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老师心头有说不出的畅快,浑身有道有出的轻松。作文是用文字叙写思想,而自己则是用有声的语言将之表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33:44 | 只看该作者
作文不是“榨”出来的——让心灵的声音自由飘荡
聂闻
  


“络络,你站在这里干什么?”走在上学路上的西西见那个总爱胡思乱想的络络呆站在前面,便冲他喊。


见络络没一点反应,西西将手伸在络络眼前晃了晃,问:“喂,你没事吧?”络络只是傻傻地盯他面前一个正用粉笔在地上写写划划的小女孩,字从小女孩的手下一直延伸到络络和西西的脚下。“快走吧,小姑娘刚学写字,有什么好看的。你跟她一样大的时候,又不是没写过。看我们已踩在人家写的‘身’上了,站久了,会踩疼的。”西西打趣地对络络说。


那小女孩每写一笔,嘴角都要调皮地跳动一下,若不是西西的话,她才不会留意踩在字“身”上的人。


小女孩仰起满是稚气的脸,冲他俩甜甜一笑,笑中带点羞涩,更多的是满足与快乐。她站起身快乐得像只小鹿,一蹦一跳地跃入阳光之中……


写在地上的作文


“她不仅是在写,也是在作文!”络络的神情庄重得像在发布一篇宣言。


“什么?在地上写字也能算作文?”西西吃惊得眼睛瞪得像铜铃。


“你能用‘大、小、人、口、手’五个字写几句话吗?”络络问。


“就这五个字也能组成话,还要几句?”西西想。


“你觉得不可能,是吧?”络络见一向嘴比刀子还快的西西沉默不语,便说,“可那个小妹妹能,‘大人口大,小人口小;大人大手,小人小手,’这就是她一直在地上写的。”


“这叫什么话,亏你还叫它‘作文’。”西西不解的语气中带点不屑。


“这是小妹妹对‘生活的认识与思考,是用文字绽放心灵的火花,是自由的魂灵对生命的记录与阐释,’怎么算不得作文?”络络将一本作文书上关于作文的论述搬给西西。


“是不是作文,我们去问问老师好了。”西西也不愿束手就擒。


络络和西西并没有从老师那儿得到答案。老师说,这是个带有探究性的问题,要全班同学讨论之后再回答他们。


讨论会上,老师先让络络讲了上学路上的见闻。然后,就络络的观点让同学展开讨论。


讨论开始了,绝大数的同学反对络络的观点,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赞同。对于是或不是“作文”的理由,双方谁也说不出充足的理由,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最后,老师向同学们摆一摆手,做了一个就此打住的动作,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同学们,我首先肯定络络的观点是对的。作文,通俗的讲,就是指写文章,就是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年龄、知识层次、表达水平的差异,文章的表现形式便也有所不同。那写在地上、墙上简单的文句,虽然是一种最原始、最纯朴的表情达意,却是儿童心灵中最直接的声音、当然算是作文。并且孩子们常以这种惹得大人们不满的方式,表现出渴望作文的欲望、倾吐心声的天性。”


作文不是“榨”文


“老师,既然那小妹妹写的也是作文,她却能沉浸在作文乐趣中,而我作文的时候,绞尽脑汁也写不下几句话,还,还……”


西西脸憋得通红,头低得几乎贴在胸前了。


“还得按时把作文交上去!可要写又写不出,不写又不得已,我们是在‘榨’文。对不?”络络鼓起勇气声援西西。


“对,我们是在‘榨’文,不是作文!”教室里响起附和的赞同。同学们为络络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向他投去敬佩的眼神,老师也向络络投来赞许的目光。是啊,学生们在谈论自己熟悉的切身感受时,用词用语上是多么的形象、生动!就是老师都有点自愧不如。


“老师,我小时候也像那个小妹妹一样对作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如今我对作文不再有那份热情,也越来越不会作文。老师,难道写作能力和年龄的增加成反比例吗?”李哲把昨天在数学课上刚学的“反比例”一词都用上了,也不知用得合不合适,只是凭感觉随口流出来。


“老师,这不仅是李哲的感受,我也同样有。这种现象正常吗?如果不正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络络再次提出自己的思想。


痛心的交换


看着那一双双求知若渴企盼得到答案的眼睛,感受着心灵得以自由释放后激情高昂的氛围,老师也深受感染:“鼓励和肯定,是一切兴趣的添加燃料;夸奖和喝采,是激情的最好推动力。从古迄今,人们一般对作文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作文只是写给别人看的,很少将它视为一种倾诉心声的需要,更未将它同讲话一样当作是人传达心声的一种必要工具,情感的寄托,当然也未把它当作一种娱乐的追求与享受。你们初学写作时,怀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用自己稚嫩而个性的语言抒写着自由的心灵。正因为这种语言的稚嫩与个性,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认可与,这样挫伤了你们创作的积极性,使你们作文时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处落笔。时间一久,必然会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信心都丢了,又怎会写好作文?又怎愿意去写作文?于是,你们的作文变得要察言观色,点头哈腰地去奉迎老师、读者,或者干脆去‘借’别人现成的作文。当然很累,也很乏味。渐渐地作文中消逝了自己语言的影子,变成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声音,讨厌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兴趣?会写能写的话,不敢不能写;不会写的话又硬要写,作文不成‘榨’文还能会是什么?并且‘榨’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榨’得没有自己的思想、‘榨’成没有个性的语言。这样‘榨’出来的文,只能是……”


“是一些残废!”络络被老师的一番话说得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接口道。


“对,只能是语言的残废,思想的残废,残废的作文!而小姑娘那个年龄,他们‘作文’时好奇而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布自己的发现,不必关心别人的评价和感受,按自己的意愿设计一种娱乐的游戏,那是一种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语文的自由!”讲到这里,老师顿了顿,接着说:“为博取别人的欢心赞语,以我们的自由作交换,给自己换回一副脚镣手拷,这种代价是不是太大了,我们换得太傻,换得你们都觉得痛心了!”


是啊,对于孩子们来说,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作文应该是他们放飞自由心灵的殿堂,殿堂的每个角落都应飘荡他们自由的声音。


若不是受了学生们的一再启发,老师都不敢相信,这么一番酣畅淋漓的话是出自自己之口。不知何时,那股积聚在胸中的有关作文的一腔闷气终于得以释怀;长期以来,如何辅导学生作文的困扰最终得以摆脱,思想上竟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老师心头有说不出的畅快,浑身有道有出的轻松。作文是用文字叙写思想,而自己则是用有声的语言将之表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34:07 | 只看该作者
让笔下的植物生机勃勃
丁意风
  


绿绿的草地,娇艳的鲜花,姿态各异的树木,总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有的同学写植物时很刻板,不能让它充满勃勃生机。那么,如何让你笔下的植物充满生机、栩栩如生呢?


1. 要写出形状


各种植物的叶、茎、花、果的形状都不一样,要抓住植物的形状特点进行认真观察。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作者不仅描写了杨梅的形状“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而且写了杨梅生长变化的形状,使人感到杨梅充满了活力,惹人喜爱。又如一位同学写了西红柿的形状:“西红柿形状各异,有的大得像小南瓜,有的像桃子,有的像小小的洋葱头,还有的就更奇怪了,小得只有葡萄那么大。”这里巧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西红柿各种各样的形状写得活灵活现。


2. 要巧绘色彩


植物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色彩。有红色,有绿色,有蓝色,有黄色,有紫色…… 五颜六色,充满勃勃生机。在写作之前,要仔细观察所要写的植物,把颜色描写得准确逼真。如《荷花》一文,作者描绘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小莲蓬的颜色是“嫩黄色的”。这样把荷叶、莲蓬的色彩描摹得生动逼真。如一位同学写《西红柿》一文中,“西红柿有各种颜色,有深红的,像个红灯笼;有红绿相间;还有的是橘红色,新鲜亮丽。”这样把西红柿的不同颜色描绘出来,引人注目。


3. 要写出动态


各种植物,一般都是静态。但是描述时不仅要写出植物的静态,还要巧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手法写出植物的动态。如《荷花》一文:“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马上要破裂似的。”这里既用了动词(冒、展开、露出、饱胀、破裂)写白荷花,又巧用排比、拟人的手法,展示了荷花开放时的不同动态。另外还可借风雨写出植物的动态。如一位同学写《可爱的春天》中说:“你瞧,远处那一片片安地,多么像绿色的大海啊!微风吹拂着麦苗,泛起了波纹,一起一伏,仿佛是海里的波浪。”小作者写出了春风吹拂时麦苗的动态,使麦苗充满生机活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34:24 | 只看该作者
不让病句出现
祁 娟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的句子组成。语句通顺,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可有些同学写作文,明明有很好的材料,意思也不错,但句子却写得罗哩罗嗦,含糊不清,读,读不通;看,看不懂。怎样才能避免语病,把文章写通顺呢?


多练习朗读


我们学习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语句通顺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应该多读。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把课文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会句子通顺,不出病句。


自己的作文,也要多读,那些读起来不顺口的句子往往就是病句。自己发现病句,然后改正,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种好习惯。


想好了再写


有些同学写作文贪图快,意思还没有想清楚,也没有把意思编成通顺的话,就匆忙下笔,病句也跟着来了。因此,要把表达的意思想清楚,先在心里编出能表达这个意思的话,再把编好的话默念几遍,发觉不顺口的地方,就在心里修改好,再写在纸上。


把句子写得短些


短句子接近口语,容易写好,读起来也顺口,意思也一目了然。长句子结构复杂,不容易写好,读起来费力,听的人看的人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同学们初学作文,句子宁可写得短些,一句长话,宁可分成两句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7: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