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4-10 11:41:40
|
只看该作者
听课及评课
执教教师:李晓斌 听课、评课教师:章帝
(注:这课是4月3号上的。上一楼的是4月4号上的。是同一位老师执教,不同老师点评)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1、这些字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齐读。
一朵一颗满天真好晚上数着那里最喜欢
2、送字宝宝回家
朵只头颗
一()白云一()小鸟
一()珍珠一()头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师划出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还多、满地、这里一朵、那里一朵
【评:通过划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由浅入深。】
2、谁能用你的朗读,表现鲜花很多?
指名读。
指导朗读。
3、出示图片
这些鲜花美吗?美在哪里?
生自由说
(五颜六色、多彩多姿、花的海洋……)
【评:学生在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后,自然有表达欲望。只是有些表达不够准确。】
4、你能把这么美的诗句朗诵出来吗?
自由背
指名背
指名表演背
指名上台表演背
【评:背诵指导很有层次感,同样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过度:你能用一边读,一边想的办法学习第二部分吗?
5、生自由读
谁读懂了?
指名读,指名说
出示星空图,谁能美美地朗诵?
出示句式:数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
【评:学生大胆想象,天真而有童趣,真是本课的亮点!】
6、背诵课文
7、拓展延伸
(1)出示图片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你还知道哪些美好的事物?
【评: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其中还有人提到了蛇、青蛙等等。显然,教师的引导不够明确,应该强调“又多又美”。】
(2)试着填诗
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3)课件去掉“多”
学生再填
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
【评:内容丰富,发挥的空间更大,但是难度也相对加大了。】
三、指导写字
聪明的小诗人,不仅诗作得好,老师相信你们字也一定会写好,我们来记几个字吧!
朵最真
1、指名读
2、教学“几字头”和“十字头”。
出示偏旁卡片认读。
仔细观察,这两个偏旁和原来的生字有什么不一样?
师范写偏旁,生书空。
3、怎样记住这些字?
生自主识字。
4、范写“真”
强调“三横”的位置。
范写“最”。
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字。
评课:
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读来琅琅上口,留有余香。诗歌是通过比较,来赞美美丽的满地的鲜花,满天的星星。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情感体验,才能吸收原汁原味的精华。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以学生的观察、朗读、想象为主,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就充满了灵性,洋溢着生机。譬如说,学生在看图想象说话时,闪耀出的思维火花,让人不禁叫好。“数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跳上星星,和他们说悄悄话”,“我真想借来一颗,送给盲人孩子,让他们看到美丽的花”,“我真想用星星照亮我的家,既美丽又省电”,“我真想变成其中的一颗”……语文课不是呆板的说教跟读,让学生的思维闪出火花,课堂自然生机勃勃。
有了开放的对话,活跃的课堂,教师的引导与评价就要少而精练。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客观的指导,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学生的朗读更加准确到位。在学生大胆想象,勇于表达的时候,我们教师又为什么要受到束缚呢?解放学生,解放自己,跟孩子一起去想,给孩子大胆的评价,那样一定会锦上添花。
教后札记:大胆地相信孩子
作者:小蜜蜂
语文新课程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鲜花和星星》一课是一首小诗,教学时,学生借助清新美丽的挂图,加上老师动情的语言描述,学生都能入情入境的朗读,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题的升华已水到渠成,可我觉得还不够。一个大胆的念头油然而生:请你当回小诗人,模仿书上的形式创作一首小诗。话音刚落,学生的眼中迸射出惊讶的光芒:当诗人?写诗?这可是件新鲜事!看着学生满怀疑惑,我及时送去鼓励:要不,找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老师相信你们能行!信任的话语顿时如和风细雨般流入孩子的心田,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在一起,放开手脚热火朝天地讨论开了……教室里一派热闹的情景。
不久,一只只自信的小手展现在我眼前。有的说:我最喜欢秋天满地的菊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有的说:我最喜欢草原上遍地的牛羊,这里一群,那里一群。真比街上的人儿还多。有的说:我最喜欢白天满天的云朵,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我最喜欢雨天美丽的伞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操场上的小朋友还多。……
这不正是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吗?学生不就是一个个小诗人吗?这不正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吗?其实当我把这个难题抛向学生的时候,不外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但万万没想到,孩子们却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喜。大胆地相信我们的孩子,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相信他们能行。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