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学校德育工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二中 李志敏



   古代哲学家老子“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言论散发出思想的光华,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这些都说明环境对人的陶冶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情绪,达到“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反之亦然,不良的环境则容易使人受其不良影响,长期置身其中,即使优秀者也会败坏思想、涣散斗志、“近墨而黑”,对人贻害无穷。学校作为传递文化和育人的基地,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样可从中得到启迪。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忽视校园环境建设的作用,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要创设一流的校园环境。



一、校园环境的涵义



   “环境”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周围的地方。②所处的情况和条件。“校园环境”很自然可以解释为:整个校园和校园里的一切情况与条件。校园环境包括校园里的房屋建筑、花草树木及其他基础设施,可统称校园自然(物质)环境;又包括学校风气、师生的精神风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及校园的文化氛围,可统称为校园的人文(精神)环境。整齐、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校园环境建设基础,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物质基础。健康的文化活动、浓郁的文化氛围,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纯正的校风,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最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学校良好风尚的形成。



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媒体。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生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如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1、  加大投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



校园交通、生活及文化设施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基础。学校没有旗台、旗杆,举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无从谈起;自行车放置没有合适、固定的场所,校园的自行车必定如“游兵散勇”;没有足够的垃圾池(桶),要使学生不乱果皮、纸屑就不那么容易。作为学校,要搞好德育工作,应该不惜资金,健全校园的基础设施。



①完善生活设施,便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有花坛等绿化设施,修建自行车放置场所,要硬化校园主干道,主干道旁要配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桶,等等;寄宿学校要有标准化的学生宿舍,有足够的水源,有足够大的食堂、洗碗池等。齐备的生活设施,能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的养成。



②添置文化设施,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校园要有激发师生的奋进的校训,有提示学生注意的温馨标语,有宣传栏等;班级挂有国旗、贴有激发学生勤学奋进、多问多思的条幅,挂有名人画像等。根据学校的条件添置相应文化设施,可以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些静物的熏陶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利用静物适当提醒、诠释,无声教育与有声教育结合就会相得益彰。



2、  坚持不懈促使良好习惯养成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命运”,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生心理、生理发育不成熟,各方面可塑性较强,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很有必要,也会很有成效。一方面能使学生个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根据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大过数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极少数习惯不好的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大环境好了,极个别的就很容易教育了。德育环境建设,要重引导、重督促、重强化,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①良好习惯的养成靠引导。初一新生刚到校的头一个月,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向他们介绍初中生活的有关细节,带他们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做到“听钟声”、“叠好被”、“要排队”、“不乱叫”、“不乱抛”、“有礼貌”、“能谦让”、“防意外”,等等。为了使学生能抓紧时间、增强时间观念,我们强调学生每天起床钟响后5分钟能到班、下自习后也要在30分钟内能上床等。



②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督促。中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每个学生都难免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这就要老师的监督。我校食堂有六、七百学生吃饭,而食堂很小、打饭的窗口又少,许多学生都想投机取巧插队。如果不加强监督,不但打饭的秩序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会令他们形成做什么事情都不愿等待的坏习惯。为此每天进餐时间都有领导和学生干部值日。学生到班、入寝室、自习甚至作业都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督促。



③良好习惯的养成需强化。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使人终生受益,但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才能养成。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长期坚持,定期狠抓,适时放松,松弛有度,最终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拓展渠道建设校园文化阵地



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应立足于纯正的校风、和谐的人风、浓郁的学风的形成。而它们的形成不能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必须依赖一定的土壤。为了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我们积极开辟校园文化阵地,形成了多渠道、多时空德育体系。



①突出“一课”、“两会”、“一仪式”的主阵地地位。每周2节的思想品德课、每周1次的班(团)会与升国旗仪式、每天1次的晨(夕)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应突出它的主阵地地位,认真组织,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准备甚至有创意。我们要在这个主阵地上使学生有兴趣、有收获。



②发挥“文化长廊”、“学习园地”的窗口作用。学校的“文化长廊”、班级的“学习园地”是学校和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渠道。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窗口”。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办好“文化长廊”、“学习园地”,让学生在“窗口”下,耳闻目染的受到教育。



③开辟文学社、广播站等教育渠道。以前缺乏师资与资金,创办文学社、广播站是纸上谈兵;现在的学校基本具备这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文学社、广播站的德育功能,开辟这些渠道,调动全体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其中。创办文学社、广播台要高举表扬的大旗,以正面教育为主,树正气压邪气;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既要使其成为师生展示才情的平台,又要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4、  积极创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过来为内容服务。德育内容的本身往往对人要求与限制的较多,由于人自身的弱点,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对其并不“感冒”。如果我们用单调的形式来讲解本来就不受欢迎的内容,肯定会使学生觉得枯燥、兴味索然,这样的德育定会“事倍而功半”。因此,必须创新德育形式,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



①抓住契机,搞好主题教育活动。德育工作要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旋律。为了抓好主旋律教育,我们充分抓住“五四”、“十一”、元旦、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有利时机,通过开展征文比赛、红歌比赛、演讲比赛、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②注重体验,组织实践教育活动。品德的形成要经过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知其言更要观其行”。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养成节约粮食与不乱扔果皮纸屑的习惯,光对学生讲劳动的意义、粮食的来之不易等,苦口婆心、费尽口舌,也难见成效,不如让学生亲身体验。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打扫学校卫生、清除卫生死角义务劳动、帮助临近孤寡老人等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道德情操得到了升华。



③积极创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我们积极创新,开展了“希望之星”、“十佳文明中学生”、“十佳学校标兵”、“摘星比赛”、“文明寝室”等等评比创建活动。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觉悟有了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德育工作是一项关乎民族素质、民族未来的基础工作。但是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尽人意,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就是德育大环境不好。我们必须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从根本上营造一流的德育环境,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7: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