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制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8《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8: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9《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具准备:
    自制软件、鹏博士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板书设计:
            7蝙蝠和雷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寓意深刻的散文,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细小的事情,展开丰富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全文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巧妙而别致。文章以描写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揭示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趣味。
  本文内容丰富。作者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描写风雨中的小白花,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在风雨中,小白花细小的根“却稳固在纠结于土地之中”;“经过风雨的磨炼和洗礼”,小白花“仍然坚毅地绽放”。再描写了风雨中的小鸟,振翅高空,“马声啁啾地回荡在空中。”最后一段是本部分的小结,揭示出了作者获得的启示:人类不应惶惶度日,要像小花小鸟一样,与大自然和谐一致,融为一体。“雨要下说下吧,风要就吹吧”,作者三次重复这一句话,目的就是要人们像小花小鸟一样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不要因为有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要像小鸟一样扎稳根基。经受磨炼,顽强绽放;要像小鸟一样,振翅高飞,放声歌唱。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春意渐浓的池水。在简略在勾勒出池边的景色后,作者描写了这样的一幕,:人们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不同的声音。“面对池畔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谁在事后是抱着诗人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悄然离去呢?”作者的发问表明了他的写作意图:以诗人一样的情怀与感触来审视“各式各样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悟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响起各种大小不同的声音”。“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中”,人们也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地生活,在生活的水池中,我们也在投石头,但我们投入了多大的石头。激起了多大的声音,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状态下,我们并不知觉。这一部分中,作者获得的启示是:有时,我们需要平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的付出与获得。
  第三部分又写到了天上的云。作者写了为断变化和不同的形态,目的显示是用来比喻“人的心,”和“人的命运”。由“云朵的变化”作者想到了很多我,作者想到了人的心境与人生的际遇的关系,想到了人生如流云一样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纵然欢喜,也不必得意忘形,纵然悲戚,也不必怨天尤人”。进而推论:“若每个人都能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可体会出漫长的人生中的无穷的情趣。”
  第四部分,可以看出是全文的结语,人生中,无论顺境逆境,只要振作精神,努力进取,必定会取得成绩,自然就有了新的希望。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全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标题,起笔是大自然,落笔是启示,表达了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产生的一些人生的思考: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与大自然和谐一致,不因为生活中的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获得,勤奋努力,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定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教师的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附板书: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教学后记】
  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与效果的思考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教学生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并以文章自然空行为标志划分段落,四人小组讨论段意,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深究
  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学生问:“‘沉寂’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联系上文读读,体会体会。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学生又问:“这歌声有什么作用?”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小孩有时侯学夜莺唱,有时侯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侯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教师大胆地放,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质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又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象,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挑战权威,自创结尾
  故事以小男孩坐在河岸边吹着口哨执行新任务作结,给人一曲终了而意犹未尽之感,实为神来之笔。教师在此可设计这样一个练笔。把课文的第五段删掉,请学生续一个豹尾,要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本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从小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写出自己的特色,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总之,本课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议、悟为主要手段,并穿插说、写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8: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4《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教学设想
  1.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23: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