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月9日小学国旗下校长讲话稿小学生演讲稿材料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08:20:09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国旗下发言稿  文明礼仪之——着装整洁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讨论的是文明礼仪之——着装整洁。我们周围礼仪是无处不在的,从简单的着装就能看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人与人的初次见面,你一定会因为对方是一个着装整齐、落落大方的人而增加印象分,而对一个穿着怪异,或者邋遢不堪的人避而远之。一个简单的穿着,便能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的修养。如一句古老的谚语说:整洁是仅次于圣洁第二重要的事。不管整齐清洁是不是能使人更接近上帝,但它的确能拉近与人的距离。
    那么我们小学生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面貌,才能使文明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简单的说,就是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让我们再来细细的从上往下看看。
    1、头发适时梳洗,发型大方得体。男生前发不盖住额头,旁边的头发不盖住耳朵,后面的头发不能超过脖子。女生的刘海不遮住眼睛。
    2、每天早晚必须洗脸、刷牙,保持面部干净。小猫脸会被笑哦!
    3、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扣齐钮扣或拉好拉链,整理好衣领。我们男生有时候会忽视衣领这个细节哦!不穿背心、裤衩、拖鞋进入校园;女生不穿吊带衫、超短裙。
    4、按要求系好红领巾:先把红领巾折四折,置于衣领内,红领巾的三角尖对正脊骨,打好领结,翻下衣领。天气炎热时可于左胸前佩戴队徽。你的红领巾是折过再带上去的,还是直接绕到脖子上去了呢?
    5、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指甲内保持无污垢,饭前便后要洗手。
    希望同学们能根据杜老师刚才讲的,对照自己从上往下做一个彻底的检查。让我们一朵朵文明之花,礼仪之花在这个绿色的校园绽放的更加美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08:20:23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健康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今天陈老师想要和大家谈一谈我们小朋友的心理健康的问题。
    首先陈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每年的10月10日是什么日子吗?可能小朋友们都不太清楚,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它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今年是第十六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下面陈老师想谈一谈我们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表现。一是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一学科基础差,补差补习又不及时,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思想分神,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干脆不做,对老师的批评抱无所谓态度。这些学生消极、自悲、缺乏生气,性格内向,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通常很任性,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这种厌学情绪有时是受别人影响,在时又在影响着别人。
    二是抑郁。小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这类学生不调皮,不影响课内外秩序,往往不为老师、家长所注意,但随着心理障碍、不良情绪的发展,他们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症患者,有的甚至会出现自伤等行为。
    三是逆反激怒。由于家庭不和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喜欢对着干。有的虽暂无明显表现,但由于平时性格内向,不为他人所关注,其怒气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某种方式释放、渲泄出来,如无视学校班级纪律,与教师、家长顶撞对抗。由此可见上述种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确是不容忽视的大事。
    如果有同学出现心理异常现象,你可以:(1)试着跟他沟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给他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陪伴他走出心理危机。(2)尽量理解他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教导他。(3)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和辅导,也可以陪伴他去。  (4)尽快和老师联系寻求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08:20:35 | 只看该作者
用餐也需懂礼
    文明用餐做起来举手之劳的小事,却是一个学生文明素质的具体体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组织纪律、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目前在我们的校园里却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用餐的现象:例如盛饭的时候,不按秩序排队,大声喧哗,乱挤乱嚷;吃饭的时候,大声讲话,争抢吵闹,浪费粮食等。同学们,不妨请你回忆一下你以前可曾有过我刚才所说的不文明行为?可能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生活中普通的细节吧。
    可你知道吗?真正的文明,不是表现给人看的,而应该是在没有人注意你的时候所做的举动!用餐不仅仅是一种需要,还应该是个人文明素养体现的过程。那么,我们用餐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呢?
    刚才六(5)班的同学制定的就餐公约对我们文明就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里我再重申一遍。我们用餐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上午第四节课下课的音乐响起时,请同学们迅速安静地排好队,在老师或小干部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盛好饭菜,行进中做到不插队不打闹,不喧哗。
其次,在吃饭时,要保持安静,不要与同桌说话,尽量细嚼慢咽,咀嚼时不要发出很大的声音,吃菜时,注意不将鱼肉骨头、残渣等弄到地上。尤其需要努力做到的是不挑食、不偏食,我们知道不同的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各种食物的搭配。
    再来,我们应该注意不浪费粮食。以往用餐完毕后我都会看到一些班级的菜桶里剩饭剩菜倒得满满的,这让人很痛心。我们从小就背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相信每个人都明白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最后,在用完餐后,请把自己桌子上的杂物收拾干净,整理好自己的餐具放到规定的地方,值日生应抓紧时间将自己班级的饭菜桶送回食堂并搞好班级卫生。吃完饭建议大家适当休息,不要急着到操场去玩。
    同学们,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良好的修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位与价值,一个有很高个人修养的人,才最具有个性和人格魅力,是否文明就餐就体现了你个人是否有教养,是否守道德规范! 当你礼让秩序地排队,当你安静地进餐,当你举手之劳自觉地将剩饭餐具放入指定地点,你正用行动诠释着文明。让我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匡正,互相提醒,自觉地维护就餐秩序,用行动来构建我们和谐校园的文明就餐环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08:20:54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节选)
一、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趋势
    20 世纪以来, 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得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但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国家或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为此,人们开始反思当前的发展模式,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共同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
   1992 年6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 世纪议程》,正式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21                         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重建教育”,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基础教育是环境与发展教育的支柱……对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大众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观和态度、技能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仅仅对应环境问题的教育,它与和平、发展及人口等教育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1995年,联合国在希腊雅典召开了环境教育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将环境教育重新定向到可持续发展方向,这标志着环境教育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希腊的塞萨洛尼召开了“环境与社会国际会议――教育和公众意识为可持续未来服务”。会议发表了《塞萨洛尼宣言》,指出环境教育是“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至此,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发展教育的战略选择,是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教育的新模式。
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里,环境教育正在与本国的教育改革相结合,使环境教育内化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望使整个教育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以推动整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21 世纪,一些国家如英国、新西兰等开始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取代环境教育,并竭力拓展环境教育的社会维度,以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引导社会发展的新方向。二、我国环境现状与环境教育
(一)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
    尽管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由于人口多、发展速度快以及过去一些政策上的问题,致使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1)水土3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38%;2)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国土陆地面积的27%,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3)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4)草地“三化”(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且每年以20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5)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我国已有15%至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至15%的平均水平;6)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现有水资源利用不合理;7)大气污染严重。污染造成的酸雨面积逐渐扩大,南方多数城市出现酸雨,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8)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垃圾包围城市现象明显增加;9)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10)放射性污染与电磁辐射形势严峻,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目前,我们是以最脆弱、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这就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的态度与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下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了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态度,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第一个国家级“21 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
    因此,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国际努力。”明确要求“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在中小学普及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改变对环境的不可持续行为和生活方式。”1996年,我国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
    近十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开展了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九五”期间,启动了“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污染防治工程。在生态保护方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措施。总体上,生态环境状况开始得到基本控制。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然很脆弱,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三)我国政府在环境教育方面对环境保护的回应
   从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环境教育已在我国各地中小学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环境知识的普及、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学校的环境教育过于注重环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相应的价值观与技能的培养,在培养未来公民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尤显薄弱。为此﹐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决定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这一举措将为环境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提供组织和机制上的保证,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促使他们从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创造可持续的未來。
三、环境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1.综合性:从学习内容看,环境教育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从学习过程看,环境教育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全面理解环境系统,掌握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及其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环境教育可以跨学科的方式融入各科教学和学校管理中,也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或依托社区来开展,还可以单独设立环境教育课。
2.实践性:环境教育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创造知识;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及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参与中增进交流与理解,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的意识。
四、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生态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全球生态环境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相互之间,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力和潜能的重要表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保持生物多样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应该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和环境的前提下,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采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三)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潜能和地球资源的再生潜能。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受到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应当了解自身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乃至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正是在反思历史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5: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