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8: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8: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7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看文章,做练习。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短文范例:
《小花猫》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它浑身长满了长长的毛,黑一块,白一块,真可爱。它有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玻璃球一样。白天,它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晚上,瞳孔放大,像绿宝石一样发出绿莹莹的光。小花猫的耳朵很灵,只要有一点声音,它就把耳朵竖起来。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高兴的时候,就左右摆动,像耍花棒一样。它的脚上有5个小小的肉垫,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它白天蜷起来,呼呼睡觉,晚上,它警惕地注视着鼠洞,只要老鼠一出来,它就马上扑去,把老鼠咬死后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我非常喜欢这只小花猫。
附:板书设计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做到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8: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四、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五。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8: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 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 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1、 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 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8: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9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增添、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的特点,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明白乐应当大家分享。
3、摘抄喜欢的词句。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上周,老师已经请同学们阅读了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两部童话集,请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读的童话故事,或说说你的感受,好吗?
2、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世界,用心读读其中的一个童话故事,去感受童话的魅力。它是根据王尔德童话中的《自私的巨人》改编的。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1、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字、词的学习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二)集中交流
三、 质疑问难,探究理解
1、细读这篇童话,你对课文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勾画圈点,或做一些批注。
2、师生共同梳理,确定重点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疑问一般会集中在对课文第9自然段中的几句话的理解上:
(1)“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怎么理解?(2)“唤来寒冷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巨人为什么这样说?
3、精读课文,尝试着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几句话的含义。
四、 信息反馈,巩固练习
1、读词语,并自主选择词语造句。
洋溢 允许 围墙 增添 训斥 喧闹 告示牌
覆盖 凝视 冷酷 愉快 拆除 脸颊 火辣辣
2、摘抄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8: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0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1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2.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怎么找的语句。
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4.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你着急了。
?你在为大树担心。
?你体会得真好。
?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树。
这回,咱们都是正焦急地寻找朋友的小鸟了,让我们一起读。
1)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来,请刚才在练习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
2)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3)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4)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5)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a?图: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b?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
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
?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
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第二遍。(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
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
总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六、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9: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