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预设是“根”,生成是“魂”——小学数学优秀案例《圆的认识》中画圆片断教学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09:0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案例背景

(一)案例简析

本案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中的片段教学,本片段是在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圆、借助实物感知圆的基础上而进行教学的,教学中通过引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掌握用不同的方法画圆,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二)指导理念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注重课前预设,把握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使预设和生成达到动态平衡,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本片段突出的教学理念。

二、案例展示

在学生从日常生活、实际物体中初步感知圆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进入第二阶段——画圆。

(一)尝试用圆规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画面,也领略到了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呢?

很多学生都拿出了自己准备好的圆规。

用圆规画圆教材是安排在学用其他材料、其他方法画圆的基础上而进行教学的,可是面对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我想何不顺着学生的意愿,及时、灵活、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呢?

师:是啊!圆规是我们画圆的工具,那么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

全体学生尝试画圆,在画圆过程中,只有个别学生能一下子画出一个漂亮的圆……有的学生用力不当, 把纸画破了,有的学生稍不注意,圆规尖尖的脚滑动后,得到的圆就不圆了……

师:大家画得都不错,但是也有个别同学画得不够理想,甚至没有画出来,请大家猜猜,可能哪儿出现问题了?学生根据自己画圆的体会一一列举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尖尖的脚动了,可能是两只脚之间的距离动了,也可能用力太大了……)

师: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再画一个圆,你该怎么画呢?学生你一言我-语,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步骤和注意点。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通过自己尝试画圆,交流画圆时的感悟等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的认知结构。同时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其他方法画圆

师:可要是没有了圆规,比如还没有发明圆规之前你们能想办法画圆吗?

学生 经过片刻思考后,就开始动手画圆了。学生边画圆,我一边巡视。在巡视过程由发现学生画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圆形的物体放在上描的。2、用线段在纸上围一个圆,再把它沿着外围画下来。3、利用三角板中的一个圆形窟窿画下来的。接着我就进入了反馈阶段。

师:林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精彩的创造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反馈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几种方法画圆之外。还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有钉子和绳子吗?”(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钉子,绳子和笔)。学生用一个钉子、一根绳子、一根粉笔在黑板上演示。而且边演示边指出钉子就相当于圆规那尖尖的脚,绳子相当于两脚间的距离。粉笔相当于圆规中带笔的那只脚;另一个学生补充:“这根绳子要固定,也就是不能改变两脚间的距离,而且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果然,这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漂亮的圆。同学们送给他热烈的掌声。接着又有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半圆形的尺子来画”。原来他指的是量角器,于是我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这时,不同的声音出现了:“我有不同的意见,量角器不正好是半个圆它多了下面的一部分”。很多学生纷纷为他的发现表示赞成。我在肯定了他的说法的同时,拿出了用硬纸板做好的半圆让学生画,在画的时候,还有学生补充说:“画下半个圆的时候要小心,动一动就不准了。”在同学们的提醒下终于画好了一个完整的圆。

以上学生所出现的这几种画圆方法,完全在我的预设当中。因此都能从容地应对学生。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当我正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时,让我惊奇地发现居然还有学生还有话要说。原来他是用画线段连点的方法

            

来画的          ,针对学生这种创新方法。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发现更是异彩纷呈。有的说每条线段要一样长,有的说这些线段其实就是圆的直径,有的学生还发现中间相交的地方应该是每条线段的中点,就是圆心。有的学生觉得不行一不小心就不圆了。如果画很多很多线条,那么连起来就比较圆。我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感到赞叹不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一个学生大声的说我还可以从一个正方形中慢慢的描出一个圆(学生上台示范)。很多学生持否定意见。认为不圆。这时该是我亮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了。

师:刚才一这位同学所说的方法,在我国古代的《周髀算法》中就有这样记载—“圆出于方”。在美术上素描方法画圆就是这样,由正方形不断切割而来。

针对这种方法,我随机补充了课本上常见的习题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在这个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那你能总结出哪些知识呢?

生1: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圆的直径就是6分米。

生2: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就是圆的圆心。

……

刚才这个片段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就像天上的流星,稍纵即逝、灵机闪现。只有善于捕捉这些充满灵性的资源,放大亮点,让所有的学生来关注这个亮点,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09:10:02 | 只看该作者
三、案例反思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我得到了以卜儿点反思:

(一)用心预设课堂,放心推动生成。

教师要改变以往“为教而写教案”的意识。应将主要精力用在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预案设计上,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预测,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地调整教学预案,让预设真正服务于课堂的有效生成。

本案例中学生需要钉子、绳子或粉笔时,需要半圆的尺子时,在认为量角器不准确时,老师又拿出用硬纸板做的半圆形……教师之所以能从容的应对学生生,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源于教师课前全面而充分的预设。

(二)搭建“自由”空间,收获精彩生成。

这里的“自由”,当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指在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的“自由”。只有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潜能才能最大地得到开发、个性才能最大地得到张扬、创新意识才能最优化地得到培养。如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自由地画,有了这个自由学生才能获得丰富的体验感受,才有一了谈画圆感受时那些真实生动的说法。在用其他方法画圆这个环节中,因为有了教师“如果没有了圆规,在前人还没有发明圆规之前,你还能创造出一个圆吗”这样的开放式的问题下的自由,学生才产生了多种实用而又创新的方法。

(三)捕捉灵动思维,关注有效生成。

日前课堂中存在着一种不管学生中出现什么,我们都一律关注的倾向,而且越来越明显。其实有些关注不仅对教学目标产生干扰,还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选择地关注些有效的生成。改变学生中“不管出现什么都一律关注”的错误倾向,如上述片断中针对学生的多种画法。我选择了两种画法重点关注针对“画线段连点”的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使学生对圆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对“圆出于方”的这种方法。古人概括的是句简单的教学语言,更是蕴涵了深刻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为以后研究圆的周长、面积时,学生大胆猜想。化圆为方,从而展开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基础,这样的生成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生成。教师应重点予以关注,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人们常说:一滴水可以映衬出太阳的光辉。那么课堂上的一切让我惊喜的改变,是否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思考呢?课改后的课堂是动态的、是发展的、是预设和生成的一种融合。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信息,给学生以启发、点拨。蹲下来,听听学生想说什么,看看孩子们发现了什么……我相信我们的课堂定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15: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