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本学期,我们级组的曹文丽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认识人民币》。我觉得曹老师设计的非常精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曹老师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教材处理上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体现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一特点,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意图之一。曹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一年级的小学生有顽皮、好动、好奇、易激动的特点,课的开始以谈话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创设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时,直接出示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纸币、硬币,让学生指认,学生一看,都是自己熟悉的,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曹老师整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故事贯穿后面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而且完成了后面的巩固练习,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运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程改革理念。
2、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曹老师对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猜一猜→认一认、帮一帮→算一算、拿一拿、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人民币”等教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通过“1元钱可以怎样拿?”这一开放性问题,引出各种各样的拿钱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排列组合的思想,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两个环节值得商榷:
1、教学“试一试”时,曹老师设计的两个信封,一个信封里装的是2张5角,另一个信封里装的是5张2角,当学生数完后,你举着让学生看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5角+5角=10角=1元,2角+2角+2角+2角+2角=10角=1元,学生进一步理解1元=10角,听了容易忘记,看了才会记在心里,同时也为学生做“想想做做”第3题的思维指明了方向。
2、曹老师最后设计的购物环节非常好,但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
|